考研這條路真的不好走,除去備考的辛苦、考場上的焦灼,可能還有等待錄取的忐忑。為什么說是忐忑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4月初中國人民大學就因復試泄題而取消部分同學復試成績:
然而,這幾天網上又有學生說,已錄取,但5月突然電話通知被取消錄取資格:
這件事情在網絡上持續(xù)發(fā)酵,但我們看到最多的都是網友評論與自述, 在院校官網上并沒有找到相關通知。那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最新消息!院校終于回應了!院方表示:“會積極處理,具體以通知為準“
這種事對于備考同學來講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畢竟待入學的“準研究生們”6月馬上就要收到期待已久的通知書了,突然被通知取消錄取資格,這樣晴天霹靂的事情很少會發(fā)生。今年一發(fā)生還兩起!還多人被取消!人心惶惶!
對于這件事,大家看法不一,說啥的都有!但大部分聲音主要分為兩大陣營
一、兩種聲音各執(zhí)一詞
這種事件一經爆出就有兩種聲音相互“攻擊”,被舉報者與舉報者往往都會受到輿論不同程度的責難。
我們暫且先不討論校方目前的做法是否有證據(jù)、是否草率,我們就從大家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的視角來看待這件事情!
1 一方聲音認為是舉報者太自私,取消成績者實慘:
2 另外一方聲音則認為,考生既然簽署了承諾書就應該遵守:
兩方聲音好像都有道理,各執(zhí)己見也都沒有問題。但我想大家也會開始迷惑,到底是善意更重要還是公平正義更重要呢?
二、到底誰做錯了?
縱觀兩種聲音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的爭議點類似德治與法治的大比拼。為了維護公平正義國家出臺相應法律,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明確告知考生不得在考試結束前泄題或答案:但為了維護身邊的善意我們也提倡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我們通過社會輿論、傳統(tǒng)習俗、內心信念等對身邊違反道德的行為進行譴責。
所以認為被取消成績者有問題也好,認為舉報者有問題也罷。我覺得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大多數(shù)人會出于同情,為被取消成績者感到可惜,出于同情也會對舉報者進行道義譴責,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其實,舉報者與被舉報者他們都做錯了,也都沒有錯,只是要看我們從什么角度出發(fā)。
世界本就是不是非黑即白,還有很多灰色地帶。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國家要做到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但是我們也一定要警惕人治思維,如果這件事情后續(xù)審核無誤,確實這些學生存在考試期間泄題的行為,那么被取消考試資格是在法律范疇內的,我們只能同情、惋惜,但是不能做過多的干預。
三、以后我們該怎么做?
1.熟讀各項公告、通知
千萬不要不當回事,不要隨隨便便的以為就簽個字而已,熟讀報考院校的招生簡章、臨時通知、承諾書、規(guī)章制度……
書都看了那么多了,我們也不差這些字了,仔細讀,讀明白、讀透徹!
要給自己頭懸一根紅線,讓自己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一定不能做!
2.經驗貼可以寫,但是不能啥都說
這件事情發(fā)生后好多同學連夜刪除自己曾經發(fā)布過的經驗貼,或者及時扼殺了還在搖籃中醞釀的經驗貼。
其實也不用如此“草木皆兵”!
經驗貼中可以分享的你的作息時間分配、科目安排、備考小妙招等等,不涉及考試內容的東西很多,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也很多,只要千萬千萬別說題。
互聯(lián)網本就是一把雙刃劍,網上的聊天記錄、你曾經編寫的內容、發(fā)表過的言論,即使刪除也可能會被互聯(lián)網的記憶永久記錄下來!
當然,即使線下溝通,也要注意分寸,涉及試題一定不能說。
3.善意是好事,但也要對自己負責
無論什么時候我都希望同學們在做善舉的時候,先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做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事情!
我們可能都不太喜歡打小報告的人,但是這些事情確實會存在,那我們沒辦法封上別人的嘴,就只能管好我們自己的嘴。
4.時間范圍不定
到底什么時候能說考題呢?
教育部發(fā)的通知是說,在考試期間不可以泄露。
但是具體情況還要根據(jù)每個院校的不同要求,具體規(guī)范自己!
當然很明確的是:考試期間是一定不可以的!要注意哈!
所以同學們要做的就是,仔細看自己學校的規(guī)定,實在為了保險起見就一直都不說,也是可以的!
我不希望大家都變成一個冷漠的人,但我更不想看到同學們因泄題而被取消錄取資格。所以規(guī)則、法律是要遵守的!22考研的同學也不要因為這件事情太過慌張,只要記住復試也好、初試也罷,考試內容都是國家機密,千萬不要說出去,要對自己負責。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上海師范大學回應取消擬錄取的相關信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資訊敬請關注可圈可點教育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