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電競本科生畢業,他們去哪打游戲?再過幾天,中傳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娛樂方向)專業的首批學生就要正式畢業了。這些2017年入學、被稱為首批“電競專業”的學生,雖然沒人成為電競選手,但絕大部分就職于游戲產業相關崗位或繼續深造。
首批電競本科生畢業
行業正規軍”是如何看待游戲的?今年畢業的中傳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本科生黨支部書記周新宇告訴記者,游戲可以是競技、娛樂方式,也可以是藝術品、社交媒介。眼下,他所在的團隊正籌備一款抗戰題材的教育類游戲,希望通過年輕人樂見的形式,向大家講述那段歷史。
6月18日,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娛樂方向)專業的畢業設計展迎來了最后一天。
這意味著,這些2017年入學、被稱為首批“電競專業”的本科生距離真正畢業只差一個典禮了。
這些學生的去向如何?4年的學習又讓他們收獲了什么?
和大多數人一樣,周新宇對“電競專業”的了解始于對游戲的興趣。他起初也認為,這個專業核心就是打游戲,還能多接觸一些游戲主播、電競選手。
“高中的時候比較喜歡打游戲,當時看到招生簡章中這個專業涉及游戲,就比較感興趣。我那時候也喜歡看電競直播比賽,覺得學的專業正好是自己的愛好、畢業后從事的應該也是相關工作,還挺開心的。”
不過,入學之后,這種想法很快有了變化。
“開始上課后,我才發現并不是這樣的。我們專業的涵蓋面比較廣,不僅做游戲賽事運營相關工作,還可以做游戲策劃相關工作。”
不僅如此,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娛樂方向)專業的學生要學的課包括:賽事策劃、賽事運營、游戲引擎、三維美術、經典游戲分析、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課程。在課外,他們還需要涉獵諸如《美的歷程》《鄉土中國》《文藝心理學》《哲學簡史》等社科類書籍,來提升美學素養。
“電競專業”同學書架上的書籍
“學院的想法是希望我們了解整個產業鏈,所以我們要學的東西很多。既有和制作游戲有關的內容,也有偏管理、策劃類的知識,大家關注的直轉播、賽事運營等也要學。”
周新宇漸漸開始了解,電子競技是一個泛產業化的概念,除了備受年輕人關注的賽事運營相關產業,還有游戲設備廠商、游戲制作等更廣泛的產業領域。
而其中每一環,都有著遠超行外人想象的復雜程度。
以周新宇和同學合作完成的畢業設計作品為例,這是一款文字解謎劇情向游戲,負責前期劇情設計的同學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撰寫和修改故事,最終定稿的劇本有5萬多字;此外負責游戲美術的同學要完成設計人物形象、完成游戲場景搭建等工作,而周新宇則要使用引擎工具將整個游戲搭建出來。
5萬多字的畢業設計游戲劇本
隨著越來越了解電競產業,周新宇發現,圍繞游戲也有著不少爭議,像游戲致人上癮一類的消息不時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
但在他看來,游戲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很大程度取決于大家如何看待游戲。
他這樣告訴記者:“游戲如果作為比賽,它有體育運動的競技性;如果作為日常消遣,它就只是一種娛樂方式;如果把它作為藝術品來說,一些游戲有教育、審美的功效,這些游戲也可以被稱為‘嚴肅游戲’或者‘應用游戲’‘功能游戲’;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游戲也是一種社交產品、社交媒介,尤其在手游上特別明顯,可以通過邊打游戲邊聊天完成社交。”
正是基于這樣的想法,周新宇覺得,在整個產業持續增長的今天,自己作為未來的從業者,更應讓游戲朝著正向作用發展。
2019年,周新宇正式成為一名黨員,他對黨的歷史、理論有了更深了解。
去年疫情期間,周新宇和同學一起,將抗疫時的感人故事收集起來,通過數字化手段,以學校場景為基礎,制作了一個虛擬博物館。
他希望,可以通過游戲這種年輕人樂見的形式,向更多人講述那段歷史。“這不是延續仇恨,而是希望大家能以史為鑒。”
記者了解到,今年畢業的首批20名中傳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娛樂方向)專業本科生,有一半人在互聯網大廠從事游戲策劃工作,另一半中的大部分選擇在游戲相關領域繼續深造。
周新宇也即將成為一名研究生,他未來的職業規劃是做程序相關的工作。他告訴記者,目前這款抗戰題材游戲雖還未完成,但團隊一定會努力去完成這款游戲的制作。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首批電競本科生畢業 他們去哪打游戲”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想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
【首批電競本科生畢業 他們去哪打游戲】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