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哪些節日習俗2021年,“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此乃立秋三候,今天立秋啦,小伙伴們有沒有點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呢?立秋節氣在我國有哪些風俗習慣呢?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立秋的風俗活動和禁忌”的詳情。
立秋有哪些節日習俗2021年
01 立秋節氣介紹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歷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歷8月7-9日之間)。"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02 立秋 節氣習俗
東北
在東北,家里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大概與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有關,大家都叫“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有意思的是,隨著減肥的熱潮,女孩子都很珍惜“苦夏”帶來的成果,也希望在立秋吃餃子的時候被別人多搶走幾個餃子,這預示著減肥成果會一直保持到冬天,不再發福。
江南
江南一帶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立秋吃水果叫“咬秋”。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金華
立秋,老金華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吃清涼糕。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狀,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有的人還喜歡加點醋,外人會覺得奇怪,金華人卻覺得別有一番風味。
03 立秋 風俗禁忌
1、擇吉日祭祖
在古時候,立秋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象征著秋收季節的到來。所以民間都會挑選黃道吉日祭拜,感謝上蒼和祖先的庇佑,并舉行嘗新儀式,以慶祝五谷豐登。古人認為,上蒼庇佑,才能風調雨順;春耕秋收,不能忘記祖先。所以每到重要節日,都要祭祀、感恩。
2、貼秋膘 進補
立秋這天,在我國一些地區流行“貼秋膘”習俗。而且一進立秋,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但是我們在進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暴飲暴食,攝入過量,更不能吃一些易上火的食物。
3、立秋 忌在田間走
因為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季節,也代表著收獲的季節,所以立秋節氣相關的禁忌都和秋收有關系。在云南地區有立秋當天忌在田間行走的講究,而河南、江蘇、湖北一帶,立秋日忌雷、雨、風天氣,都是認為對秋后的收成不利的。
4、立 秋后忌寒食
部分地區為了迎接秋天的到來,期盼天氣趕緊轉涼,用“啃秋”的方式來清除暑氣避免痢疾。因為立秋時節氣溫還是偏高,人體為了適應天氣的變化,生陳代謝也發生了變化,因此要注意腸胃健康。而西瓜屬于比較寒性的水果,立秋之后我們就要盡量避免吃西瓜了。
04 立秋節氣 飲食推薦
立秋后,多喝豆漿,可滋陰潤燥。蘋果等酸味水果在立秋后要多吃。立秋后,在飲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御過盛肺氣之侵入。下列食品可供選擇:
1、蘋果: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除煩、開胃、醒酒等功用,對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現代醫學認為,蘋果還能預防和消除疲勞,蘋果中的鉀能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并使之排出體外。食入過量鹽分時,可吃蘋果來幫助排除,所以吃蘋果或飲蘋果汁對高血壓患者有益。
2、葡萄:性味甘、酸,鮮食酸甜適口,生津止渴,開胃消食,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瀉。
05 立秋該喝什 么茶
1、青茶,又稱烏龍茶常飲烏龍茶能益肺,生津潤肺喉,能消除體內熱,恢復津液,對金秋身體健康,保健大有裨益。
2、金銀花茶,芳香的金銀花是我國古老的藥物,享有藥鋪小神仙之譽。祖國醫學記載,金銀花性寒味甘,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可以祛邪;既能宣散風熱,又善清熱解毒,在秋季飲用金銀花還能預防轉季時容易患上的感冒。
3、菊花茶,含維生素A,能疏風清熱,菊花茶除了用沸水泡飲之外,還可以和一些食材進行搭配,分別有不同的保健功效:搭配山楂有助于消脂降壓;搭配金銀花有助于防止風熱感冒及咽喉腫痛;搭配枸杞清肝明目。
以上是有關立秋有哪些節日習俗2021年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