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說明文答題技巧,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真題,想要在說明文這類題型上拿到高分,要先了解說明文主要考查內容:說明方法、說明結構、說明順序等知識,下面小編分享一些中考語文說明文的答題技巧給大家,趕緊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01說明文的分類
(1)按說明對象:事物說明文(如《中國石拱橋》)和事理說明文(如《大自然的語言》)。
(2)按表達方法:一般性說明文(如《夢回繁華》)和文藝性的說明文(如《中國石拱橋》)。
(3)按寫作目的:闡釋性說明文、述說性說明文和實用性說明文。
02說明文的結構形式
(1)總分式:總分式、分總式、總分總式。
(2)遞進式:各層之間的關系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
(3)連貫式:各層之間按照事物發展的過程、時間、因果、條件等關系安排層次。
03說明文常見的說明順序
(1)空間順序:一般有從上到下、從前到后、從中間到兩邊等,常用于介紹建筑物或物品。比如《夢回繁華》對《清明上河圖》畫面內容的介紹,就采用了空間順序。
(2)時間順序:多用于介紹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制作工序等。比如法布爾的《蟬》介紹蟬從孵化為幼蟲到蛻皮再到鉆入土中的過程,就采用了時間順序。
(3)邏輯順序:介紹事理時通常采用的順序,具體地說,有先總說后分說、從概括到具體、從現象到本質、從主到次等。
比如《蘇州園林》,先總說蘇州園林的特點,然后從四個角度加以分說;又如《恐龍無處不有》,用在南極發現恐龍化石這一事實佐證“板塊構造”理論,就采用了從現象到本質的順序。
說明的順序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對于同一座建筑物,由于關注的角度不同,要介紹的內容不同,采用的說明順序也會不同。
介紹該建筑物的歷史變遷,應采用時間順序;介紹該建筑物的結構和布局,應采用空間順序;介紹該建筑物的某個特點及其成因,應采用邏輯順序。
04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
(1)舉例子:通過列舉有代表性的恰當的事例來說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常見的標志語有“比如”“例如”“如”等。選例子應注意典型性、代表性。
(2)列數字:用一些數字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的特征,這樣既能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注意一定要對數字進行核實。需要提醒的是,表示年月日的內容不是列數字。
(3)作比較:是將兩種有著外在或內在聯系的相同或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較的一種說明方法。
(4)打比方:以人們常見、熟知的事物,說明不常見、不太熟知的事物的方法。
(5)分類別:根據事物屬性的異同,把事物按照一定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后逐類加以說明。注意分類標準要統一。
(6)下定義: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行規定性的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常用于科技說明文、政策條文、產品說明書等。
常見的說明方法還有:摹狀貌、畫圖表、作詮釋等。
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真題
在中考語文中,對說明文的考查重點為說明文的結構形式、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接下里我們結合菏澤市2018年中考語文閱讀真題《音樂能使人更聰明嗎》進行詳細的分析。
2018年菏澤中考
01考查說明方法
題目:16.第④段劃線部分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析:本題考查說明方法的運用。文中出現了標志語“比如”,由此可以得出,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明確:劃線部分采用的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通過這個實例說明了演奏樂器可以使人聰明的原因:和諧的腦電波使得腦功能達到最優化狀態。有很強的說服力。
02考查說明文(科學小品文)語言科學、嚴謹的問題
題目:15.第②段“樂曲的節奏可能是人出現莫扎特效應的關鍵”中加點字“可能”能否去掉?請簡述理由。(只有觀點,不闡述理由,不得分)
分析:回答觀點題,很顯然態度是“否”,給出的理由是將“原句”和“去掉后的句子”作對比。
明確:因為“可能”只是表示揣測,不是十分地肯定,去掉了,就變成了肯定的意思,與科學事實不相符合。這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03考查對說明文內容的理解
題目:17.你的同學王冰喜歡在預習新課時聽搖滾音樂,請你結合本文知識勸她改掉這個習慣,你會怎么說?
分析:根據文章第11段“專家們的解釋是:過分活躍或帶有攻擊性的背景音樂,不能像輕柔優美的背景音樂那樣,對孩子的大腦認知機構起積極作用,相反卻只會起消極作用”可知,“搖滾音樂”屬于“過分活躍或帶有攻擊性的背景音樂”,因此,對她提出的建議是12段中的“如果你要學習復雜的新知識,就需要全神貫注,最好把音樂關了。因為研究表明,音樂會減弱你對新知識的認知及學習能力。”
明確:預習新課就是學習新知識,過分活躍或帶有攻擊性的背景音樂會減弱你對新知識的認知及學習能力,起消極作用,最好改正這個壞習慣。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考語文說明文答題技巧 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真題”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