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分對于高考生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了,那么對于456分這個階段的考生來說,能夠選擇的學校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456分能上什么大學 456分可以報考什么大學內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供2022年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參考。
一、456分能上什么大學?
學校名稱 | 所在地類型 | 最低分 | |
---|---|---|---|
山東理工大學 | 山東理工大學 | 山東 | 456 |
河南大學 | 河南大學 | 河南 | 456 |
集美大學 | 集美大學 | 福建 | 456 |
延邊大學 | 延邊大學 | 吉林 | 456 |
大連大學 | 大連大學 | 遼寧 | 456 |
河南科技大學 | 河南科技大學 | 河南 | 456 |
蘇州科技大學 | 蘇州科技大學 | 江蘇 | 456 |
三峽大學 | 三峽大學 | 湖北 | 456 |
南通大學 | 南通大學 | 江蘇 | 456 |
西安理工大學 | 西安理工大學 | 陜西 | 456 |
注:本表格推薦的院校名單只是一部分,僅作志愿參考。
二、適合456分報考的大學
1、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創建于1956年,坐落在歷史悠久的齊文化發祥地——山東省淄博市,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山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以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學校為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首批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單位、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優秀單位、全國大學外語教學改革試點單位、全國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研究生推免資格高校、山東省首批文明校園。學校現有27個學院,24個校級研究院。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1個,本科專業72個,擁有3個省一流學科,擁有農業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培育)等省高水平學科,化學、工程學等學科已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學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9個門類,已形成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4000余人,在學研究生4800余人。學校分東、西兩個校區辦學,校園占地3600畝,校舍建筑面積117萬平方米。
2、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創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始建于中國科舉考試終結地——河南貢院舊址,1903、1904年最后兩場全國會試在這里舉行,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這里劃上句號。1912年,以林伯襄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賢,在歐風美雨和辛亥革命勝利的曙光中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后歷經中州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等階段,1942年改為國立河南大學,成為擁有文、理、工、農、醫、法等6大學院的綜合性大學,是當時學術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大學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經院系調整,河南大學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分別獨立設置為河南農學院、河南醫學院、河南行政學院,水利、財經等院系也先后調入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校本部更名為河南師范學院。后又經開封師范學院、河南師范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2008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簽訂共建協議,河南大學正式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111計劃”。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3、集美大學
集美大學地處福建省廈門市,是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是交通運輸部與福建省、自然資源部與福建省、福建省與廈門市共建高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碩士推免生資格單位,大陸唯一獲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批準具有開展臺灣船員適任培訓資格的院校。學校辦學始于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1918年創辦的集美學校師范部和1920年創辦的集美學校水產科、商科,迄今已有103年歷史。1994年,集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集美航海學院、集美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廈門水產學院、福建體育學院合并組建集美大學。學校以“誠毅”為校訓,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堅持“嘉庚精神立校,誠毅品格樹人”,在海內外享有廣泛聲譽。學校于1996年成立校董會,習近平、賀國強、陳明義、盧展工、黃小晶等擔任過校董會主席,現任校董會主席為汪毅夫,現任校董會顧問為賈慶林、陳永栽。1999年至200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任福建省省長期間擔任集美大學校董會主席,先后7次到學校指導工作并提出系列重要指示,為集美大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為未來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4、延邊大學
延邊大學(YanbianUniversity)坐落在享有“教育之鄉”美譽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部開發重點建設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大學,也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延邊大學始建于1949年,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高校之一。曾隸屬于國務院高教部,1957年劃歸吉林省所屬。1958年8月,延邊大學分立為延邊大學、延邊醫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工學院。199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原延邊大學、延邊醫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吉林藝術學院延邊分院等延邊五所高等院校合并為新的延邊大學;同年10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延邊科技大學(籌)并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延邊大學琿春校區于2017年正式招生。延邊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涵蓋了除軍事學之外的12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19個學院,76個本科專業;8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31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5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5、大連大學
大連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連大學(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1978年10月成立大連工學院旅大分校,后為大連工學院分院,1983年11月大連工學院大連分院獨立辦學更名為大連大學)、1948年3月成立的關東文法專門學校(后為大連師范專科學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衛生學校(后為大連市衛生學校)。1987年10月,大連大學、大連師范專科學校、大連市衛生學校三校合一,組建新的大連大學,大連大學設工學院、師范學院、醫學專科學校。2008年12月,大連鐵路衛生學校并入大連大學。多年來,大連大學在先進大學文化的引領下,堅持“城市大學服務城市、地方大學服務地方”的辦學目標,秉承“讓每個人都成功、讓每個人都快樂”的核心理念,發揚“立德樹人、崇學篤行、兼容并蓄、創新超越”的連大精神,倡導“崇尚學術、崇尚科學”的優良校風,團結奮斗,堅持“以貢獻求支持、求發展”,實現了跨越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法學、經濟、教育、文學、藝術、歷史、理學、工學、醫學、管理10大學科門類,主要辦學指標和綜合辦學實力進入遼寧省高校前列的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
6、河南科技大學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河南省重點建設的三所綜合性大學之一河南省最具就業競爭力示范院校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科技大學(簡稱河科大,英文簡稱: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洛陽,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河南省重點建設的三所綜合性大學之一、“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理事高校、河南省最具就業競爭力示范院校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學生4.2萬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生2.4萬人。學校1952年創建于首都北京。1956年,應國家工業基地建設布局的需要遷至洛陽,后更名為洛陽工學院,隸屬于國家機械工業部。1998年,劃轉至河南省管理。
7、蘇州科技大學
蘇州科技大學由原蘇州城建環保學院與原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合并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管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2017年成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江蘇省共建高校,同年獲批江蘇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學校擁有石湖、江楓、天平三個校區,主校區石湖校區毗鄰石湖水,坐擁上方山,環境優美,風景迤邐。校園占地面積2300畝,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8000人,研究生2900余人,國際碩士研究生100余人。學校擁有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B,“工程學”學科躋身ESI前1%;6個學科入選省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4個學科入選“十三五”省重點學科。64個本科專業中,13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3個專業入選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項目;6個專業通過高等教育專業評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300余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600余人。
8、三峽大學
三峽大學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和原湖北三峽學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組建。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先后隸屬于水利電力部、能源部、電力工業部、國家電力公司,1996年與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成為“211工程”建設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湖北三峽學院是由原宜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宜昌職業大學于1996年合并而成。學校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23年,1978年開始舉辦本科教育,是國家首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96年開始舉辦碩士研究生教育,1998年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面向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60余個國家(地區)招生,在全國全面進入一本招生。學校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具有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少數民族預科生資格,招收來華留學生和中國政府獎學金生(CSC)資格、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的資格,免試招收香港地區學生資格。學校是國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9、南通大學
南通大學(NantongUniversity)始建于1912年,源自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辦的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和南通紡織專門學校。2004年,原南通醫學院、南通工學院、南通師范學院三校合并組建新的南通大學。學校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運輸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建設高校。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2021中國大學評價》中列第108位,ESI中國高校綜合排名列第115位,2020軟科中國大學造就杰出醫學校友排名列第33位。一個多世紀以來,學校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進”的校訓精神、“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的辦學理念、“道德優美,學術純粹”的價值追求,銳意進取,砥礪前行,現已建設成為一所規模結構合理、學科門類齊全、教學質量優秀、辦學效益明顯的地方綜合性大學。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共有3名本科畢業生入選兩院院士,人數并列全國高校第35位。學校設有20個學院、1個獨立學院(杏林學院)、1家直屬大型綜合三級甲等醫院(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和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10、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陜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院校,陜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20年7月,學校成為工信部、陜西省共建高校。學校是我國西北地區水利水電、裝備制造、印刷包裝行業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學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機械學院和成立于1960年的陜西工業大學。兩校的辦學歷史分別可以追溯至1919年由民國教育總長范源濂創辦的北平市公立商業補習學校和1937年成立的國立西安臨時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水利組)。1972年,北京機械學院和陜西工業大學合并組建陜西機械學院,隸屬第一機械工業部。1994年,學校經批準更名為西安理工大學。1998年,學校劃轉陜西省,管理體制調整為中央與陜西省共建,以陜西省管理為主。2002年,陜西省批準西安儀表工業學校整體并入西安理工大學。學校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機械學院前身學校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為校慶起始年,5月1日為校慶日。學校建有金花、曲江、蓮湖3個校區和1個大學科技園。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名,博士、碩士研究生近8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