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蘭州大學的王牌專業排名,蘭州大學是一所985,211,雙一流A,國家重點,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學校辦學實力強,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共開設27個學院,92個本科專業,那么蘭州大學王牌專業有哪些?學什么專業好?今天為考生家長們盤點了蘭州大學專業排名,這些都是蘭州大學最好的專業,也是優勢特色專業,志愿填報熱門選擇的專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前景都不錯!
2022蘭州大學的王牌專業排名
一:蘭州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2022年國家級特色專業16個:核工程與核技術、輻射防護與核安全、草業科學、歷史學、生物技術、大氣科學、化學、地理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生物科學、理論與應用力學、經濟學、材料化學、行政管理、功能材料
2022年甘肅省級特色專業7個:國際政治、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人力資源管理、預防醫學
二:蘭州大學專業排行榜(國家級特色專業)
注:篇幅有限,以下為部分專業介紹,更多請前往模擬志愿填報頻道查詢!
1.核工程與核技術
培養適應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核科技工業發展需要的,能在核技術及相關專業領域從事研究、設計、生產、應用和管理等的專門人才。該專業畢業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專業知識面較廣、結構合理,實踐能力較強,能夠適應核技術各個方向發展的需要。
2.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培養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夠適應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各個方向發展的基本需要,保障核科學與技術在生命、環境、安全等相關領域應用的專業人才。
3.草業科學
培養具有草業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從事天然草地規劃與利用、生態旅游、自然保護區建設、農區草業、城市園林規劃與設計、草坪綠地與運動場建植與養護,以及草畜產品加工和草原保護等方面的教學、科研、開發、生產、規劃等工作,具有較寬領域和較強適應能力的專門人才。
4.歷史學
一、專業簡介
歷史學,是研究事物發生發展歷程、經驗和智慧的學科。歷史學專業,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等一級學科。主要讓學生掌握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全面、客觀地了解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進行史學教育、史學研究、史學著述以及文化遺產保護等多方面素養的基本訓練,使之具有從事相關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蘭州大學歷史學專業創始于1932年甘肅學院文史系,1946年蘭州大學歷史學系正式成立,著名國學大師顧頡剛教授擔任首屆系主任,著名史學家張舜徽、史念海、楊向奎、王樹民等先后在系內執教。解放后,在該系執教的著名教授有趙儷生、張孟倫、李天祜、湯季芳等。經過歷代學者們的不斷努力,該專業具有良好的教學傳統和很高的學術聲譽,逐步奠定了在全國綜合性重點高校歷史學專業的發展地位。該專業已陸續培養出了大量優秀人才。暨南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紀宗安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秦暉,全國勞動模范、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彭長城,著名實業家王瑞琴女士等,就是我校歷史學畢業生中的典型代表。
目前本專業已形成“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流動站”完整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目前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教研業績突出,其中有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全國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等。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培養已形成重視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育和穩步提升科學研究水平的良好傳統。以“趙儷生獎學金”、“跬步計劃”等為激勵平臺,以《史學縱橫》、《九色鹿》、《清聲》等院內刊物營造學術氛圍,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并先后出版了《曉龍集萃》、《萃英論史》、《史學論叢》等本科生學術研究論文集。近年來,學生在學術探索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績:自第一屆全國歷史學基地“史學新秀獎”評選活動開展以來,本科生論文每屆評選均有獲獎;博士論文陸續有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和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者。在刻苦鉆研、努力探索的優良學風推動下,本科生的考研率、就業率逐年穩步上升。
目前已擁有中國史、考古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中國史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歷史文獻學、專門史博士點,中國史博士后流動站等,現有一個國家重點學科、一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從1990年代至今,我校歷史學專業陸續被確立為國家文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歷史學基地、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在全國21個歷史學基地建設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基地。
二、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目標
歷史學專業,主要為有關的教學、科研、編輯出版、圖書情報、行政、外事、媒體以及文化建設等社會各領域,培養所需的高水平歷史文化專業人才。
5.生物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較強的數理化基礎,具有國際化視野,接受嚴格科學思維、專業理 論和專業技能的訓練,掌握生物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運用所掌握 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在教學、科研、生物技術產業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人才培養 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理化基礎、生物學及相關方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接受生 物技術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培養和基本技能訓練,掌握扎實的科學理論基 礎知識,具有生物技術研發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
2.掌握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及基本知識,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的學科基礎、具有計算 機及信息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素質;
3.掌握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工程以及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等基本技術;
4.具有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產品研發的能力, 以及開展創新實驗的初步能力;
5.熟悉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的相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生物技術的發展歷史、現狀、國內外研究前沿和最新技術動態,以及行業發展趨勢;
7.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適應社會需求、 繼續深造的潛能,以及應對危機與突發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初步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主干學科:生物學、醫學、農學。
核心知識領域:生命的化學分子基礎,細胞的結構、功能與重大生命活動,生物體的結構與功 能及生物多樣性,微生物的特征與代謝,生物的遺傳與進化,生物與環境,生物技術的原理與 應用。
核心課程示例(以下課程按每16學時折合1學分):
示例一:普通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16學時)、微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 課16學時)、生物化學(理論課64學時,實驗課32學時)、分子生物學(48學時)、細胞生物學 (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16學時)、遺傳學及實驗(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16學時)、生物統 計與實驗設計(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16學時)、發育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16學 時)等。
示例二:生物化學(理論課80學時,實驗課24學時)、微生物生物學(理論課72學時,實驗 課24學時)、細胞生物學(理論課56學時,實驗課16學時)、遺傳學(理論課72學時,實驗課24 學時)、分子生物學(48學時)、分子克隆技術(32學時)、基因操作原理(56學時)等。
示例三:生物化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64學時)、微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32 學時)、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32學時)、細胞生物學與細胞工程(理論 課48學時,實驗課32學時)、發酵與酶工程(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32學時)、海洋生物活性物 質營養與分析(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32學時)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生產實習、綜合實踐、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普通生物學實驗(或動物生物學和植物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 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及發酵工程實驗、遺傳學實驗、基因工程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或工學學士。
6.大氣科學
大氣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大氣及其與地球系統其他圈層以及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揭示發生在大氣中的物理、化學現象和過程、大氣運動和變化規律及其相伴隨的天氣和氣候的形成和變化規律是大氣科學的重要任務。數學、物理學、化學以及計算和信息技術等學科是大氣科學的學科基礎。大氣科學在環境科學、海洋科學、人類活動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均有著廣泛應用。
大氣科學基地班(中國氣象局與蘭州大學聯合共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以精英教育為宗旨,培養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基礎,掌握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基礎理論和技能的優秀本科人才,為大氣科學各專業及相關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輸送優秀的研究生生源。
大氣科學專業國防生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依托普通高校從參加全國高校統一招生考試的應屆考生中招收培養的本科生。招收大氣科學專業國防生旨在培養造就既具有地方大學生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創新能力強等特點,又具備軍人意志堅強、忠于職守、令行禁止的高素質新型專業技術軍官和指揮軍官。國防生在校期間,除參加軍政訓練等活動外,在管理上,與其他在校生相同;在學業上,與本專業其他在校生課程內容基本一致。培養國防生是國家依托普通高等教育資源支持國防建設的重大舉措,是新時期我軍實施科技強軍戰略,是加強軍隊干部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和實際步驟。目前,國防生已經成為我軍軍官的重要培養渠道。
7.化學
培養具有堅實化學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較寬知識面和較強獨立工作能力的化學專業人才。主要課程有:無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及實驗、結構化學、儀器分析等。畢業生適宜在科研、高校、化工、石油、環保、醫藥、冶金、地質、輕紡等部門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管理工作。
8.地理科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現代地理科學基礎理論扎實、基本知識全面、基本技能熟練,教學能力 適應現代地理教學發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學校從事地理教學、教學研究和其他教育工 作,也能在科研機構、相關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科研、管理、規劃與開發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 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并掌握地理科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地球表層(包括巖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人類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統 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地圖、野外觀測、實驗室分析模擬等現代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和 技能,具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歷史的基本素養;
3.能應用現代地理科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科學問題和實踐問題,了解相 關領域的基本進展和社會需求,能在教師指導下從事基本的理論研究或應用研究;
4.掌握教育學基本理論和地理教學法,具備優秀的表達能力,能運用可視化等現代教學手 段開展地理教學工作;
5.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勝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人文修養,善 于團隊合作。
6.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并達到規定的等級。
主干學科:地理學、教育學。
核心知識領域:天文學、地質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區域地理學、3S(遙感、地理信息 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科學與技術、地理教學論。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天文學基礎(36學時)、地質學與地貌學(54學時)、氣象學與氣候學(54學時)、 土壤地理學(54學時)、植物地理學(54學時)、水文地理學(54學時)、綜合自然地理學(54學 時)、經濟地理學(54學時)、政治地理學(54學時)、文化地理學(54學時)、城市地理學(54學 時)、人口地理學(54學時)、世界地理(54學時)、中國地理(54學時)、地圖學(54學時)、遙 感概論(54學時)、地理信息系統(54學時)、教育學(36學時)、心理學(36學時)、地理教學論 (36學時)。
示例二:地球概論(72學時)、地質學基礎(72學時)、氣象與氣候學(72學時)、地貌學(54 學時)、水文與水資源學(54學時)、土壤地理學(54學時)、植物地理學(54學時)、人文地理學 (54學時)、經濟地理學(54學時)、中國地理(108學時)、世界地理(108學時)、地圖學(54學 時)、遙感概論(36學時)、地理信息系統(36學時)、地理學科教學論(54學時)。
示例三:地質與地貌學(72學時)、地理科學導論(36學時)、地圖學(54學時)、地理信息系 統(54學時)、自然地理學(54學時)、人文地理學(54學時)、天文學基礎(54學時)、氣候與水文 學(72學時)、土壤與植被系統(54學時)、遙感導論(54學時)、計量地理(54學時)、經濟地理學 (54學時)、區域分析與規劃(54學時)、地理學思想史(36學時)、中國地理(72學時)、世界地理 (72學時)、地理教學論(54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地質地貌野外實習、氣象與氣候學實習、水文學實習、土壤植物野外實 習、人文地理野外實習、地理教學實習、畢業論文與實習。
主要專業實驗:區域綜合地理野外實習、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與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綜合實習、 專題地圖編制、可視化教學設計。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9.數學與應用數學
蘭州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于1998年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修訂目錄設立,由原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專業發展而來,2008年成為教育部批準的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目前包括運籌與控制方向、概率統計方向和金融工程方向在內。經過多年的努力,本專業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擁有從學士、碩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在科研方面具有突出的特點和專業優勢,具有一支治學嚴謹、研究領域廣泛、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
本專業既注重學生的數學素質訓練,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既突出數學優勢,也強調應用技能,目的是培養具備扎實的數學基礎,能熟練運用計算機處理分析數據,具有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能夠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化競爭要求,滿足比較廣泛的社會需要的專門數學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接受數學建模、計算機應用和軟件開發等方面的培養。
10.物理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物理學及相關前沿學科教學和研究的專業人才,同時也培養 能將物理學應用于技術和社會各個領域的復合型人才。經過學習和訓練,本專業學生應具備在 物理學及相關學科進一步深造的基礎,能達到畢業后從事研究、教學、技術應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物理學的基本知識與原理,接受科學思維和物理學研究方法 的訓練,具有科學精神、科學素養、科學作風和創新意識,具備一定的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實踐 能力和研究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知識和能力:
1.具有職業道德和愛國敬業精神;
2.具有科學的世界觀,比較系統扎實地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方法,具備本專 業所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職業安全意識;
3.掌握外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掌握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以及其他自然科學 和相關工程技術的初步知識;
4.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具有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應用外語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會公眾傳播科學普及知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創造性思維、獨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開發能力;
6.了解國家科學技術、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7.對近代物理學和物理學的新發展在高技術和生產中的應用,以及與物理學相關學科和技 術的新發展有所了解。
主干學科:物理學。
核心知識領域:機械運動現象與規律、熱運動現象與規律、電磁和光現象與規律、物質微觀結 構和量子現象與規律、凝聚態物質結構及性質、時空結構、物理學中的數學方法。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力學(68學時)、熱學(51學時)、電磁學(51學時)、光學(51學時)、近代物理(51學 時)、原子核物理(68學時)、理論力學(51學時)、電動力學(51學時)、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51 學時)、量子力學(68學時)、固體物理學(85學時)、數學物理方法(68學時)。
示例二:力學(54學時)、熱學(54學時)、電磁學(72學時)、光學(72學時)、原子物理學(54 學時)、數學物理方法(72學時)、理論力學(72學時)、熱力學與統計物理(72學時)、電動力學 (72學時)、量子力學(72學時)、固體物理學(72學時)、半導體物理與器件(72學時)。
示例三:力學(64學時)、熱學(56學時)、電磁學(64學時)、光學(64學時)、原子物理學(56 學時)、數學物理方法(72學時)、理論力學(64學時)、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64學時)、電動力學 (64學時)、量子力學(72學時)、計算物理基礎(32學時)、固體物理學(56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研究性訓練、大學生創新訓練、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驗: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專業方向實驗。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11.生物科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生物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數理化基礎、人文社 科素質、國際化視野和科學思維能力,接受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訓練,并能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 識和技能在生物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創新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理化基礎、生物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及人文社科知 識,接受專業技能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科學思維和國際化視野,掌握從事生物學及 相關領域基礎科學研究及應用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
2.掌握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及基本知識,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的學科基礎,具有計算 機及信息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素質;
3.掌握群體、個體、細胞和分子等生物學不同層次的分析方法與實驗技術;
4.具有從事生物學相關領域研究、教學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5.熟悉生物學及其發展規劃的相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國內外的生物學理論前沿和應用前景;
7.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適應社會需求、 繼續深造的潛能,以及應對危機與突發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初步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主干學科:生物學、醫學、農學。
核心知識領域:生命的化學分子基礎、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及其重要生命活動、動物體的結構 與功能、植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微生物的特征與代謝、生物多樣性與進化、生物與環境。
核心課程示例(以下課程按每16學時折合1學分):
示例一:動物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48學時)、植物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 課48學時)、生物化學(理論課80學時,實驗課48學時)、細胞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 48學時)、遺傳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48學時)、微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48學 時)、分子生物學(32學時)等。
示例二:動物生物學(理論課64學時,實驗課32學時)、植物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 課32學時)、生物化學(理論課80學時,實驗課32學時)、細胞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 32學時)、遺傳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32學時)、微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32學 時)、生態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32學時)、分子生物學(32學時)等。
示例三:植物生物學(理論課64學時,實驗課64學時)、動物生物學(理論課64學時,實驗 課64學時)、生物化學(理論課64學時,實驗課32學時)、微生物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32 學時)、遺傳學(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32學時)、細胞生物學(理論課32學時,實驗課16學 時)、分子生物學(理論課32學時,實驗課16學時)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野外綜合實習、綜合實踐及畢業論文、學術與科技活動等。
主要專業實驗:植物生物學實驗和動物生物學實驗(或普通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生 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12.理論與應用力學
一、專業介紹
我院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為甘肅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質量工程的特色專業建設點,2012年在武漢大學全國高校學科排序列中為該專業第一位。培養具有扎實數理基礎,掌握力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充分利用計算機對工程中的力學問題開展分析計算、設計和應用研究,也可在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具有相當競爭能力的專門人才,適于在工程領域、研究單位和高校從事相關工作。力學是一門應用性與交叉性強的應用基礎學科,是連接工程科學(如土木建筑、機械、橋梁、鐵路、化工機械、航空航天、造船、武器裝備和儀器儀表等)與基礎科學研究的橋梁與紐帶。
本學科擁有力學一級學科博(碩)士學位授權點,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固體力學國家重點學科,力學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國家創新研究群體。擁有中科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高水平教授隊伍。在培養出的高水平人才中,畢業生3人當選為院士、3位國家杰青、2位國家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2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位分獲國家授予的“做出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和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本專業圍繞力學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所需要的知識體系設置其課程,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微分方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流體力學、實驗力學、計算力學、計算程序與操作、力學與工程概論、工程制圖與CAD、大型工程軟件應用等。畢業生可到廠礦企業、事業單位、技術和行政部門從事科技開發、應用研究、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也適宜到科研部門、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優良者可繼續攻讀力學及與力學相關的工程學科、交叉領域等學科的高層次碩(博)士學位。
二、 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數理基礎,掌握力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充分利用計算機進行工程力學和結構計算及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專門人才。
通過力學科研研究與工程應用所需基礎知識在本階段的系統訓練,使學生對科學研究各環節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包括從大量實際問題中觀察、發現與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和運用現有科學技術手段開展探索性研究的解決途徑等,經本專業學習后學生將初步具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科學研究激情與從事力學專業相關職業的熱情。畢業學生適宜到廠礦企業,事業單位,技術和行政部門從事科技開發,應用研究,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適宜到科研部門,高等和中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可以繼續攻讀力學及與力學相關的工程學科,交叉學科的碩士學位;在當今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本專業積極發揮大學國際文化交流的職能和作用,開展與國際知名學府合作培養,并開展雙語教學,以促進本專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 專業的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按照三個代表精神,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走與工農群眾,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道路,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
3.熱愛科技事業,培養良好學風,理論聯系實際,具有艱苦求實,善于合作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二)業務方面
1.較系統扎實地掌握力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掌握力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實驗分析方法,受到比較嚴格的科學思維訓練。具備開展力學科學研究的正確思維方法、科學精神與激情。
2.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數學與物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有較強的科學觀察、分析和推演能力。
3.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工程和科學計算;具有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初步能力。
4.掌握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識和力學建模方法,對本專業范圍內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有所了解;具有獲得現有知識與知識自我擴展的基本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具有解決實際問題和從事科學研究的初步基礎。
5.初步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熟悉文獻檢索和其他獲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三)體育方面
了解體育的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合格的標準。
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身心健康。
四、學制與學分
(一)學制:四年。學校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但具有學籍的時間最長不超過八年,累計修業時間不超過六年。
(二) 學分:總學分不低于155,其中必修課94學分,選修課23學分(其中通識選修課10學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38學分(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8學分,其他教學活動實踐環節: 28學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2學分)創新實踐學分分配細則見后。
(三)學位: 完成本專業學業,并符合學校有關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蘭州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五、專業主干課程、特色課程和精品課程
(一)主干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彈性力學、實驗力學、流體力學、計算力學、力學與工程概論,線性代數
(二)特色和精品課程:理論力學、彈性力學,計算力學
13.經濟學
一、專業簡介
蘭州大學經濟學專業起源于1941年的政治經濟學系,歷史悠久。多年來,本專業已培養數千名高質量優秀人才,在各行各業擔負重要責任。本專業作為經濟學類一級學科,擁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可招收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兩個專業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擁有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可招收金融學,數量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經濟史,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專業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并且擁有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區域經濟學等。
經濟學是本院重要的本科專業,設有普通經濟學班和經濟學基地班。2001年,為適應新形勢下學科發展的需要,學院建立蘭州大學經濟學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007年獲批為甘肅省省級經濟學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簡稱“經濟學基地班”。
二、人才培養定位與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寬厚扎實的專業基礎,系統的知識結構和較強適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基地班學生以培養具有比較專門的經濟學研究基礎的高水平研究人才為主要目標,著重訓練學生具有繼續從事經濟學專業研究工作的素質,包括廣博的視野,敏捷的思維,強烈的創新意識,良好的溝通和寫作能力,有一定比例的學生畢業后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并能夠適應教育部門和科研單位從事經濟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的要求。普通經濟學班學生以培養具有系統的經濟學訓練,能夠熟練應用外語、經濟數學、計算機操作、理論聯系實際的適應性面廣的人才為主,學生畢業之后能夠在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公共管理、市場營銷、經濟預測、經濟分析、對外貿易等方面的工作,能夠站在時代前列,適應激烈的時代變革,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4.材料化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材料化學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 域從事科研、教學、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材料學科創新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材料與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接受 科學思維與科學實驗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運用化學和材料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進 行材料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材料學科及相關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材料合成(或制備)和材料結構與性能測定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 技能;
3.掌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專業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設計實驗,創造實驗 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并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4.熟悉國家關于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科技開發及相關產業的政策,國內外知識產權等方 面的法律法規;
5.了解材料化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產業的發展 狀況;
6.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主干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
核心知識領域: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化 學、結構化學、近代分析測試技術、合成技術與方法。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專業實驗、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科技訓練、畢業 論文(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驗: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實驗、 材料化學專業實驗。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或理學學士。
15.行政管理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現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領域的 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 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應系統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 系,掌握行政管理學、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領導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掌握社會調查分析、現代信 息技術和管理操作技術等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行政管理學、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
2.具有較強的學習意識和創新精神,具備獲取、更新和應用知識和信息的能力;
3.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數據收集、處理和統計分析的基本能力;
4.具有科學的思維方式、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5.掌握領導決策、組織協調、溝通交流等方面的系統知識和基本能力;
6.掌握和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7.熟悉我國有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制度;
8.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和理論前沿。
主干學科:公共管理、政治學。
核心課程:政治學原理、管理學原理、公共管理學(行政管理學)、法學概論(憲法與行政法)、 公共經濟學(政府經濟學)、公共政策學、行政組織學、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社會調查、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實習、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電子政務實驗。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16.功能材料
專業代碼:080412T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學年限:四年
開設課程:
主要課程: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制備與加工,材料的物理性能,材料現代研究方法、固體物理,功能材料及器件,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納米材料與制備,智能材料,先進功能薄膜材料,功能陶瓷材料學,電子信息材料,磁性材料物理,生物功能材料。
相近專業: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復合材料與工程 焊接技術與工程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包括課程實習、畢業設計等。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生物學和醫學等領域的相關知識,掌握功能材料的基礎和專業知識,能在功能材料的制備、改性、加工成型及應用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并且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能力、外語能力、獲取信息和使用信息能力,身心健康、素質優良、有創新精神的研究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功能材料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功能材料專業的科學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技能。
畢業生具備的專業知識與能力
1.具有堅實的學科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2.較系統地掌握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3.具有較強的解決與力學有關的材料加工技術問題的理論分析能力與實驗技能;4.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5.具備相應的實驗、科研能力。
三:蘭州大學專業排行榜(甘肅省級特色專業)
注:篇幅有限,以下為部分專業介紹,更多請前往模擬志愿填報頻道查詢!
1.國際政治
國際政治專業是研究以國家為主體的國際行為體的跨國互動關系,并進而主要從政治的視角研究影響這種互動關系的一切因素的學科。國際政治學是圍繞權力、利益和安全來認識和研究國際社會演變和發展規律,主要是解釋國際政治行為體間相互的政治的作用及其演變的一般規律。
培養目標
國際政治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政治學、國際政治、世界經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國際政治和國際形勢研究、社會調查與統計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調查研究、分析判斷和協調組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
國際政治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到各級黨政機關、外事部門、新聞單位和教學科研機構工作及到企事業單位、進出口公司和金融機構從事相關的工作。該專業適合公務員崗位及升學考研。
2.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它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變化的規律,以及向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本學科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四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包括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和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
培養目標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技能與方法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系屬于政治學科,從專業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時候都必不可少。隨著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國內政治風波的涌動,國家和政府加大了思想政治建設的力度,思政教育重新被提升到關乎現代化建設前途和命運的位置上來。思政專業畢業生在就業選擇上的面還是比較寬的,其就業可以成為從事中小學、中專、大專的政治教育教師,也可以發展成為管理干部,政工干部、思想宣傳工作者等。該專業適合公務員崗位及升學考研。
3.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中國大學史上最早開設的專業之一,出現于19世紀末。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和研究的課程一般分為三類,一是必修的大學公共課程,二是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另外,各個學校還會根據本校教師的治學專長,開設一些選修課。
培養目標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到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
4.化學
培養具有堅實化學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較寬知識面和較強獨立工作能力的化學專業人才。主要課程有:無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及實驗、結構化學、儀器分析等。畢業生適宜在科研、高校、化工、石油、環保、醫藥、冶金、地質、輕紡等部門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管理工作。
5.化學工程與工藝
化學工程與工藝就是研究化學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共同規律,并用化學方法改變物質組成或性質來生產化學產品的一門工程學科。該專業具有兩大特色,一是工程特色顯著,對化學反應、化工單元操作、化工過程與設備、工藝過程系統模擬優化等知識貫穿結合,使學生具有設計、優化與管理能力;二是專業口徑寬、覆蓋面廣,使學生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產品開發的能力,在精細化學品、涂料及應用、高分子化工與工藝等方面有研發和應用能力。
培養目標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工程學與化學工藝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對現有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模擬優化、革新改造,對新過程進行開發設計和對新產品進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
畢業生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環保、生物工程、輕工、制藥、食品、冶金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主要就業方向: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從事化學工程與工藝相關科研、教學等工作;到化工類、石油類、輕工類、車輛化工、建筑機械、制藥、食品、涂料涂裝等相關的科研單位、企業、公司從事應用研究、精細化工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技術和科技等工作;可以在相關化工類企業從事銷售、管理等工作。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6.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是指在經濟學與人本思想指導下,通過招聘、甄選、培訓、報酬等管理形式對組織內外相關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運用,滿足組織當前及未來發展的需要,保證組織目標實現與成員發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就是預測組織人力資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計劃、招聘選擇人員并進行有效組織、考核績效支付報酬并進行有效激勵、結合組織與個人需要進行有效開發以便實現最優組織績效的全過程。
培養目標
該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及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可以在企事業單位、政府管理部門、社團組織、公共事業單位、非營利性組織等從事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與職務設計、員工招聘選拔、人才培訓與開發、員工素質測評與績效考核、薪資管理與人員調配、勞動關系管理和勞動組織管理等人力資源管理及咨詢工作;人才交流中心、職業中介機構和社區等從事人事代理服務和人事法律咨詢等工作。在企事業單位及其咨詢機構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崗位,從事招聘、人力資源開發、考核、薪酬管理、員工培訓、辦公室文秘等工作。該專業適合公務員崗位。
7.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是以“環境-人群-健康”為模式,以人群為研究對象,以預防為主要思想指導,運用現代醫學知識和方法研究環境對健康影響的規律,制定預防人類疾病發生的措施,實現促進健康,預防傷殘和疾病為目的的一門科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衛生檢測技術、疾病控制的基本訓練,具有衛生防疫、控制傳染病與職業病、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
預防醫學專業就業領域很廣,涉及醫學和非醫學領域的各相關專業。醫學領域可從事臨床工作(進傳染病科室)。從事臨床科研工作(進流行病、地方病研究所),或者從事衛生防疫、衛生宣傳普及,衛生事業管理、社會醫學研究等相關工作。非醫領域可從事環境保護與監測、海關疫檢等。
四:蘭州大學簡介
蘭州大學座落在古絲綢之路重鎮、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蘭州,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之一。學校創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間設立的甘肅法政學堂。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6年定名為國立蘭州大學。新中國成立后,蘭州大學迅速發展壯大,在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被確定為國家十四所綜合性大學之一,成為國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一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