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賠償標準的明確,對于遭受工傷的職工來說無疑是一顆定心丸。它不僅關系到受傷職工的切身利益,更是維護其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在缺乏明確賠償標準的情況下,工傷索賠之路可能會變得曲折艱難。為此,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最新的工傷賠償標準,旨在為廣大職工提供一份清晰的索賠指南,讓您在面臨工傷時能夠心中有數,合理維權。以下是您需要了解的工傷賠償標準相關內容,請隨小編一同深入探討。
一、工傷傷殘待遇
工傷傷殘待遇根據傷殘等級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具體包括:
(一) 一級至四級工傷傷殘待遇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
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
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按月享受傷殘津貼: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
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
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
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
如果傷殘津貼的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則由相關部門或用人單位補足差額。(二) 五級、六級工傷傷殘待遇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按月享受傷殘津貼(僅適用于難以安排工作的職工):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
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
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需負責為職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如果傷殘津貼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則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職工也可以選擇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此時用人單位將以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三) 七級至十級傷殘待遇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
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
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
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當勞動合同到期或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后,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分別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二、申請工傷認定的期限
用人單位提出工傷認定的期限: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被診斷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特殊情況可適當延長,需事先得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批準。工傷職工、近親屬或工會組織提出工傷認定的期限: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被診斷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若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導致在此期間發生的符合工傷保險規定的待遇費用,將由該用人單位自行承擔。
上述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工傷賠償標準的具體內容,在實際做出賠償之前,需要先鑒定出勞動者具體受到的人身損害等級,然后再根據當地的實際賠償標準進行賠償。也就是說,在不同的地區,關于工傷賠償標準的規定其實都還是有一些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