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6月7日,在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強調,要創造性、高質量地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使其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的____、____、____。
A.先行段
B.先導段
C.示范段
D.樣板段
2018年6月7日,在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強調,要創造性、高質量地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使其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的____、____、____。
A.先行段
B.先導段
C.示范段
D.樣板段
答案
BCD
解析
2018年6月7日,在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強調,要創造性、高質量地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使其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的先導段、示范段、樣板段。
擴 展知識
6月3日,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舉行全體會議,要求對照“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要求,推動我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繼續走在前列。
繼形成了在全國具有示范效應的“江蘇樣板”和“江蘇經驗”之后,此次會議是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一次重集結后再動員、高起點上再出發。會議討論了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等,審議了“十四五”時期和2021年重點項目共169項、總投資超2000億元;鹽城、連云港被納入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體系,全省13個設區市全部加入“運河朋友圈”,江蘇成為全國首個大運河文化帶全域覆蓋的省份……
在大運河江蘇段,一條歷史與現代、文化與生態、自然與景觀相得益彰的江蘇“美麗中軸”,正在從藍圖變成現實。
摸清家底劃定紅線,構建保護體系
頂層設計、規劃先行是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鮮明特征。近年來,省大運河辦策劃并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江蘇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全國首家編制完成了《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已報請國家文化公園領導小組審批),制定印發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價值闡釋弘揚、現代航運建設發展等6個專項規劃和11個設區市實施規劃,形成了務實有效、相互銜接的“1+1+6+11”規劃體系。
在它們勾勒出的江蘇運河圖景中,保護被作為前提和基礎。其中《江蘇省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規劃》全面摸清河道、水工、制度、聚落、工業文化、農業文化、革命文物、非遺等運河文化遺產的家底,共計不可移動文物2079項、可移動文物28.1萬件,提出實施文化遺產科學管理工程、文化遺產平安工程、大運河考古研究工程、核心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工程、關聯文化遺產保護提升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程、文化遺產傳承弘揚工程七大工程,構建以價值為引領的遺產保護傳承總體格局。
一條運河,不僅對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意義非凡,也對全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具有先導、示范價值。為了做好保護,我省為大運河文化帶劃定了不可逾越的紅線。
今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江蘇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暫行辦法》,規定在國土空間準入上,監控核心區內實行正(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除軍事、外交,基礎設施,公共事業,納入國家、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的建設項目,以及國家和省人民政府同意的其他項目外,禁止大規模新建擴建房地產、大型及特大型主題公園,高風險、高污染、高耗水產業和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工礦企業,對大運河沿線生態環境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或景觀破壞的項目,不符合國家和省關于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相關規定以及相關法律和要求的項目。
剛性約束守護著一河清水、千年文脈。記者從宿遷市了解到,當地陸續拆除和清理非法碼頭20座、砂石堆場59處、違章建筑1194處、垃圾及種植養殖場241處,基本實現了“碼頭整治徹底、河道暢通有序、臨岸生態宜人、服務規范提升”的整治目標,讓千年大運河堤岸綠、河水清、航道暢,煥發新生機。
創作精品搭建平臺,書寫傳承華章
今年4月,省文旅廳組織創作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以穿越2500年、縱貫6400里的壯麗景象,“流淌”在國家級的藝術殿堂和公共文化空間里。
這幅作品長135米、高3米,上卷通過春秋爭霸、雄才大略、汴河暢通、一統天下4個歷史畫面,講述了大運河開鑿、發展、西進、完成的歷史;下卷則分別由北國瑞雪、冀魯高秋、江淮綠野、吳越花雨4個章節表現運河兩岸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致及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風貌、新氣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名譽主席馮遠盛贊:“用藝術表現大運河的歷史價值和當代意義,正是這部史詩圖卷立得住、留得下、傳得遠的根基。”
大運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鮮明標志之一,作為開鑿最早、文化遺產最豐厚、流經城市最多、綜合利用最好、品牌效應最高的省份,我省把傳承弘揚大運河文化視作應有的責任擔當。我省近年創作了歌劇《運之河》、大型交響合唱《大運河》、舞劇《千年運河》、實景演出《運河四季》等文藝精品,打響江蘇的運河品牌。
打造運河主題品牌活動,我省于2019年起創辦全國首個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去年累計有10萬人走進運博會現場,線上受眾突破2億人次。
順流而動,跨國界交流,揚州的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正在構建世界運河城市命運共同體。在2020年度的論壇上,WCCO(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名譽主席、美國商務部前部長卡洛斯在視頻中說:“運河文化展現了人類自古以來對物質交流和精神交流的渴望……我們比以往更加清楚,在全球危機面前只有齊心協力、勠力同心才能共克時艱。”在他看來,運河精神對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世界尤其重要,“我認為在一切重要議題面前,我們應該始終銘記運河精神。”
繼在全國首先組建省級重點高端智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之后,省大運河辦、揚州市加快籌建中國大運河學會,得到中宣部、文旅部批復支持。
全省各地也在創新傳承弘揚模式。蘇州集中推出“運河十景”,無錫加快推進數字運河建設,常州擦亮運河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名片,鎮江著力打造“江河交匯·山水名城”,南京加快推進胭脂河、胥河等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今天的運河已經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翻開了時代新篇章。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