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艷梅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奎爹》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奎爹》閱讀原文:
奎爹穿著新褂子叼著煙鍋子慢悠悠邁進露天會場,俊俏的識字班跑過來,披綾戴花,把奎爹的老臉映襯得像天邊彩霞。接著,一個兩人抬小轎子也鋪紅掛綠放在了奎爹腳前。看熱鬧的一幫老娘們牙尖嘴利地飛來一句:“新郎官也沒忒風光啊。”惹來一陣哄笑。
奎爹自不理會老娘們的埋汰,只管疑惑地瞅那倆抬轎的光脊梁小伙兒。
倆小伙一唱一和:“大叔,大英雄,打仗時您抬戰士,今個我們也抬您一回。”
奎爹吧嗒吧嗒抽煙,眨巴著小眼說:“中,中,難得你倆有這份心,不坐也不合適。”他把煙鍋子放在鞋底敲打完之后,別在腰里,手一抄就坐進轎子。倆青年手心吐唾沫,喊聲“起”,誰料連喊三聲,臉憋得通紅,竟沒起來。他們哪知道奎爹年輕時,練過武把式,此時暗使著“千斤墜”呢。
奎爹穩如泰山,大腿翹二腿上,笑瞇瞇地說:“使勁啊,不使勁咋行?”
整個會場一片歡樂的海洋。
正熱鬧著,有一人把其中一個小伙扒拉到旁邊,說:“我來試試。”
奎爹抬頭一看,趕緊從轎子蹦出:“劉縣長,您抬我,我可不敢。”
劉縣長把他重新摁回轎子里:“你是有功之人,我抬你,應該。”
奎爹自然不再使“千斤墜”,但見劉縣長蹲下來,一躬腰,也喊聲“起”,奎爹就高高過了肩膀。看熱鬧的目瞪口呆,老娘們也啞炮了,只有幾個人來瘋的孩子跟在后面拍巴掌: “稀罕稀罕真稀罕,縣長抬轎頭回見,早先咱們抬縣長 ,今天縣長抬著咱。”
嘿喲嘿呦,奎爹坐在轎子里,恍若看見自己抬著被炮彈炸傷的戰士,在長滿荊棘的小徑上,一步一步往山下移動。嘿呦嘿呦,他為了搶救傷員,三天兩夜沒睡覺,終于知道為什么驢能站著睡覺了。嘿呦嘿呦,奎爹一天沒飯吃,喝了九鍋白開水充饑……孟良崮戰役的勝利,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想到這里,奎爹濕潤了眼。
表彰大會開到天黑,奎爹喝了二兩似的,滿臉紅光地回家,進門,就看見他的寶貝擔架,正被大兒子大奎擺弄著。他從前線回來,讓老伴清洗擔架,洗了三回,還是一盆血水,這幾天就放晾衣繩上曬著,這小子搗鼓擔架干啥?
大奎一個立正:“報告隊長,我要報名參加擔架隊,請您批準。”“眼紅了是不?”奎爹說,“擔架隊小豆芽,長天上 也還是小菜,更榮光的是戰斗英雄,我已替你報名參軍,明天就開拔。”
老伴在旁聽了,急慌慌說:“真報了?打仗會死人的,咱老了還指望大奎呢。”
“都怕流血犧牲,誰來支援前線?”奎爹不理會老伴在旁呸呸連吐唾沫,“不是還有二奎嘛。”
二奎說:“我也要當戰斗英雄。”
“還沒門檻高,志氣倒不小。好,等你長到門樓子高,爹也給你報名參軍,”奎爹摸摸二奎的頭,“你先進學堂念書。”
轟隆隆炮火連天三個月。那天二奎放學回家,家里籠罩著悲傷的氣氛,爹看著一張紙片發呆,二奎拿過去念:烈士證。娘“哇”地一聲哭起來。
晚上,二奎圍著院子的槐樹轉圈,咬牙切齒地念念有詞:左三圈,右三圈,來年長高成大漢,長成大漢,為哥報仇。
二奎終于長得有門樓子高了,老師卻告訴他,全國解放了。
一天,二奎遠遠看見一輛軍綠的吉普車停在他家門口,爹正送劉縣長出來,同時出來的,還有兩個穿軍裝的男人。劉縣長說著什么,爹含著眼淚一個勁點頭。
又過幾天,軍綠吉普又停在奎爹家門口。二奎扭扭捏捏不肯上車,眼巴巴地瞅著奎爹喊:“爹。”
奎爹擺擺手說:“走吧走吧,北京的那個才是你親爹。”
其中一個軍人把一包東西交給奎爹,“啪”地行了一個軍禮:“首長說,務必請您收下。”
奎爹急眼,紅頭醬臉推搡:“我可不是為了錢。”
車子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緩緩地向山下駛去,二奎請軍人打開車門,撲通一聲跪倒,撕心裂肺地大喊:“爹——”
雄壯的沂蒙山像沉默的爹,含笑地望著他。 (有刪改)
《奎爹》閱讀題目: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小說運用動作、語言、細節等描寫手法刻畫人物,通過對比,凸顯人物個性,使眾多人物性格各具特色。
B.奎爹回憶的戰場搶救傷員的場景,側面寫出孟良崮戰役的慘烈,是沂蒙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的縮影。
C.文中畫線句運用擬人手法,蘊含著強烈情感,“含笑”一詞與離別的感傷氛圍形成反差,增添了小說的張力。
D.小說敘述語言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人物語言生活化、口語化,整體呈現出樸實無華、簡潔明快的風格。
5.第一段的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6.奎爹解放后把收養的義子送還給首長,這一情節設置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