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仲尼弟子列傳(節選)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①,陵暴孔子。
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
子路問政,孔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子路問:“君子尚勇乎?”孔子曰:“義之為上。君子好勇而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則盜”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問:“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不知其仁。”
子路為季氏宰,季孫問曰:“子路可謂大臣與?”孔子曰:“可謂具臣矣。”
子路為蒲大夫,辭孔子。孔子曰:“蒲多壯士,又難治。然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勇;寬以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初,衛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蕢聵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在。”于是衛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不得入。子路為衛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蕢聵弗聽。于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惡言不聞于耳。”是時子貢為魯使於齊。
(選自《史記》,岳麓書社,1988年10月第一版。)
【注】:①冠雄雞,佩豭豚:頭戴雄雞似的帽子,佩戴著公豬皮裝飾的寶劍。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子路性鄙,好勇力。鄙:粗樸。
B.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造:找麻煩。
C.寬以正,可以比眾。比:使……親近。
D.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折:決斷。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惡言不聞于耳。②彼于致福者,為數數然也。
B.①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②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C.①恭以敬,可以執勇。②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
D.①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②天下之無道也久矣。
小題3:下列用“/”給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A.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B.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C.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D.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4分)
(2)義之為上。君子好勇而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則盜。(4分)
(3)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