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的起義是( )
A. 南昌起義
B. 秋收起義
C. 廣州起義
D. 百色起義
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的起義是( )
A. 南昌起義
B. 秋收起義
C. 廣州起義
D. 百色起義
答案
B
解析
1927年,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將參加起義的各路武裝5000余人統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于9月9日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擴展知識
隨著第一次國內革命的深入,中國共產黨把工人特別是農民、士兵都組織起來,形成了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大力支持打倒軍閥的北伐運動。這就直接危及到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利益,危及到中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封建階級的統治基礎。這樣,帝國主義支持策動國民黨新老右派破壞革命,并向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舉起了屠刀。
八七會議正式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并把領導農民進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最主要任務,從而使全黨沒有在白色恐怖面前驚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爭的正確方向,特別是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八七會議后,中共中央派毛澤東前往湖南傳達會議精神,并改組湖南省委,發動秋收起義。8月18日,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的湖南省委會議上,毛澤東堅決主張:由于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屠殺工農,喪失了民心,成為白色恐怖的象征,因此秋收起義時“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以共產黨自己的名義領導人民革命。他在給中央的信中寫道:“國民黨旗子已成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國民大革命失敗之后,中國共產黨學習蘇俄的革命經驗——走城市包圍農村的斗爭路線。毛澤東在此之后帶領隊伍攻打大城市長沙,結果受挫,退到文家市。在文家市進行了文家市決策——由于敵強我弱,必須要放棄攻打敵人力量比較集中的大城市,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