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是提前部署、周密安排,將隱患排查整治貫穿始終。提前對防汛救災工作做了整體部署,調整指揮機構、健全機制、編制防汛預案、補充物資儲備、開展隱患排查。組成4個檢查組對19個鄉鎮辦和部分防指成員單位汛前檢查工作進行了督導。5至8月份又進行了4輪隱患排查“回頭看”,共排查各類隱患32處,均全部在一個月內得到整改落實。先后召開6次全市范圍的防汛救災工作大會,逐一把脈,集體會診,為各鄉鎮防汛及災后重建工作拿出針對性方案。所有處級領導都深入鄉鎮、下沉網格,指導督促各鄉鎮壓實防汛責任,落實防汛措施。及時傳達省、市防汛抗旱減災救災會議和領導批示精神,在工作督導中將上級精神知曉程度和落實情況作為重要考查內容,確保上級精神在傳達貫徹過程中不打折扣。
二是充實物資,積極演練,切實提高應急處突能力。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的準備,采購了一批無人機、橡皮艇、水上救援機器人等防汛物資器材。整合全市資源,建立防汛物資綜合臺賬,細化物資調運方案,實行統一調配,基本滿足防汛需求。建立了各類救災搶險隊伍413支、19418人。組建快速響應隊伍及搶險專家、醫療保障隊伍,指定10所寄宿制學校作為群眾集中安置點,組織演練16次,有效提高了全市防災搶險應急處置能力。
三是加強會商、認真研判,做到提前預警快速響應。定期召開例會,健全會商機制,即時通報、共享天氣、河道水文、水利工程動態等信息,及時向相關鄉鎮作出預警。通過移動信息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方式發布信息3萬余條,為災后重建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陶營等3個鄉鎮大風、杏山強降雨,各級領導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搶險救災,受災群眾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全市防汛工作會議總結反思xx強降雨過程受災教訓,研究制定了《強對流及長期干旱等極端天氣應急響應辦法》,明確對突發強對流天氣要快速反應,果斷采取必要措施,減少次生災害。
四是嚴肅紀律、廣泛動員,形成全員參與的良好局面。入汛以來我市各單位強化值班值守、執行戰時紀律,市委政府兩辦、督查局和防汛辦連續開展督導檢查和電話查崗,對擅自離崗、脫崗的給予全市通報乃至追責問責,使全市上下時刻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同時,在全社會進行廣泛宣傳,動員各部門建立自己的災后重建隊伍。形成了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干群一心,全力以赴奪取防汛搶險和災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勝利。
二、迅速響應,積極排查受災情況
面對上半年多雨多澇和近兩個月長期干旱的預警情況,市委市政府沉著應對,提前啟動應急預案,多次召開黨委、政府會議研究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全體干部挺身而出,勇挑重擔,堅守一線,極大地凝聚了力量、振奮了精神、安撫了民心。市委市政府精心組織實施,始終成為災后重建的堅強“主心骨”。縣處級領導具體抓好分包鄉鎮的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災情發生后,各個包鄉干部,均第一時間趕赴所包鄉鎮具體指導、督促、檢查救災和災后重建等工作。
入汛以來,我市經歷了5次強降雨過程,汛期累計降雨量513毫米,較往年偏多37%,日最大雨量90毫米(7月21日張樓);強降雨期間境內湍河流量一度達到700立方米每秒,刁河達到66立方米每秒,未超警戒水位;11座水庫中有3座小一型水庫短時超汛限0.1—0.15米運行,未發生險情,水利工程整體運行平穩。還經歷了2次大風天氣,局部風力達到10級。全市10個受災鄉鎮,受災人口100403人,農作物受災1.28萬公頃,倒塌房屋13戶,轉移人口118人,各類經濟損失8533萬元。
農業方面:一是農作物受損,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50038畝,其中玉米27793萬畝,花生17613萬畝,其他作物4632萬畝,無成災、絕收情況;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受損,倒塌損壞畜禽圈舍面積575㎡,經濟作物棚室受損21個,棚室受損總面積16.8畝;三是各類畜禽、水產養殖及飼草損失,死亡小牲畜、家禽400余頭/只,受損飼草料10余噸,受災水產養殖面積120畝。工業企業方面:因災受損通訊線路1.6千米、通信基站2個,通信基礎設施經濟損失68.2萬元;4家企業受災(三省雄關、方正彩印、源林木業、昌平公司),經濟損失共計420余萬元。此外,還有受損房屋13戶、受損道路40公里,多處河道、水庫以及灌區等水利工程設施水毀嚴重。
三、救災復產,切實保障重建成效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為了把暴雨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奪取抗災救災的全面勝利,我市市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強化災后重建工作力量,并結合實際,分行業制定了災后重建工作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提出了工作目標以及恢復重建工作的主要措施,夯實了農業、水利、應急、財政、交通、氣象等各部門的責任,全力開展防災減災和災后重建工作。
二是保障資金,優先撥付。災害發生后,我市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經多方籌措,共籌措資金1037.2萬元,用于災后重建工作。一是投資326.5萬元用于農田水利設施水毀修繕、加固工程;二是撥付救災資金200余萬元,購置棉被11500床、棉衣2000件等救災物資,第一時間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有效的解決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問題;三是撥付資金483.5萬元用于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救助,為受災群眾的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四是分兩批撥付資金11萬元用于受災群眾應急期內生活補助,在國家每人每天20元補助的基礎上,每人每天再補助130元,確保了受災群眾應急期內生活穩定;五是撥付資金16.2萬元用于倒損房屋補助。對因災倒塌房屋和嚴重損壞房屋的,在國家2.5萬元補助的基礎上,再補助2.5萬元。對一般損壞房屋戶,在國家補助2000元的基礎上,再補助2000元。
三是齊心協力,搶抓重建。氣象、水利、應急、農業、交通等部門建立聯席機制,及時溝通會商,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準確研判氣候和災害發生趨勢,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完善部門信息共享機制,準確掌握災情,做好災前防范和災后重建準備,強化次生災害監測,防止蔓延擴大。在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下,全市因災倒損房屋13戶全部得到妥善解決,截止今年8月底,所有受災房屋已完成恢復重建并全部入住;全市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總投資完成3057.07萬元,基本修復完畢;農村公路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夏集段、桑莊高速口至xx大道段、馳誠駕校至高集段均已完工,完成投資7000萬元;工業企業災后重建補助資金18萬元已撥付企業。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堅守底線思維,夯實各級防汛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責任,加強研判會商、強化隱患排查,把工作抓細、抓實、抓到位,做好水庫防汛、城市內澇防范、災后重建等各項工作,確保不發生重大險情、不出現人員傷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022年全市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情況匯報會】相關推薦文章:
防災減災救災宣傳總結2022 防災減災救災宣傳總結優秀五篇
2022年幼兒園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方案及措施
防災減災救災宣傳工作總結報告五篇
防災減災救災知識宣傳內容三則
2022年全縣防汛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部署會議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