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水的組成教學設計優質課(六篇)

最新水的組成教學設計優質課(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3 14:32:02
最新水的組成教學設計優質課(六篇)
時間:2023-01-03 14:32:02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優質課篇一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從學生熟悉的水對生命的重要性引入。學生對水的最直觀的認識是水的物理性質,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生活中水的應用和水的物理性質,在探究中引導學生從化學角度去認識水,強化化學用語和表達規范等相關知識,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認識事物的方法,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試驗探究,明確水是由h、o兩種元素組成,讓學生認識到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2.1知識與能力: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氫氣(h2)的制取與物理、化學性質,理解水的組成及其化學式的確定。

2.2過程與方法:通過h2的制取與燃燒、電解水等探究實驗,讓學生感知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體驗通過科學探究獲得科學結論的過程。

2.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了實驗是化學探究的基礎,明白化學與生活是緊密相聯的,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1 h2燃燒的現象及其產物,理解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3.2通過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實驗,進一步探究水的組成,通過實驗產物的體積比是v(h2):v(o2)=2:1,進一步理解水的化學式――h2o。

h2燃燒,推斷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是理論上的推斷,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實驗充分證實了推斷是正確的,探討并確定了水的化學式。

5.1創設情景引入主題

[教師](出示燒杯盛裝的水)說出水的重要性,你們對水的了解有多少?

[學生]回答。

[教師]這是從那個角度對水的認識?

[學生]這是從物理性質的角度認識。

[教師]導入新課:水的組成。

5.2 h2的儀器介紹和制取原理

[教師]在了解如何制取氫氣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我手中的這套儀器————啟普發生器,(講啟普發生器的作用)。實驗室是用鋅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現在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為什么不用稀hcl來制取氫氣。

[學生]交流討論結果

[教師]大家總結的很好。不用稀hcl的原因正是同學們分析得到的結論,因為hcl有揮發性,制得的h2中會混有hcl氣體而是氫氣不純。(將鋅粒和稀h2so4裝入啟普發生器中,準備制取h2)。

5.3 h2的爆炸實驗

[教師](實驗)大家觀察看到了什么?

[學生]肥皂泡快速上升。

[教師]這說明什么。

[學生]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

[教師](將導管插入水槽中,有大量氣泡冒出)這說明什么?

[學生]說明h2難溶于水。

[教師]你們總結的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且難溶于水是氫氣的什么性質呢?

[學生]是物理性質。

[教師]氫氣還具有可燃性,現在我就將氫氣點燃,請同學們觀察。我點燃h2的結果與課本上的結果一樣嗎,為會么?怎樣才能讓h2安靜的燃燒呢?

[學生思考討論]點燃前要對氫氣進行驗純,而老師在點燃氫氣前沒有進行驗純,所以發生了爆炸。

5.4 h2的驗純

[教師]氫氣如何驗純呢,如何判斷氫氣是否純凈呢?

[學生]根據課本描述h2驗純試驗的操作過程。

[教師](按試驗要求進行驗純試驗)根據同學的描述,大家判斷現在氫氣是否純凈,是否可以點燃了。

[學生]爆鳴聲小,說明氫氣純凈度高,可以點燃了。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點燃其他可燃氣體時是否需要驗純?

[學生]需要,點燃可燃氣體時都需要進行驗純。

[教師]那么點燃可燃氣體在什么情況下會發生爆炸呢?我們需要知道另一個名詞————爆炸極限。(解釋)我們現在已知氫氣的爆炸極限是4。0%—74%(體積分數)

5.5 h2的安全點燃

[教師](點燃導管口的氫氣)同學們觀察火焰的顏色。

[學生]火焰的顏色是淡黃色的,與課本上描述的不一樣,為什么呢?

[教師]釋疑。

5.6 h2燃燒的實質

[教師](在燃燒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燒杯)請同學們觀察有什么現象。

[學生]燒杯上有水霧生成。

[教師]這說明什么呢?

[學生]說明h2燃燒產生了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教師]這正好說明水是由h、o兩種元素組成的。大家能否寫出h2與o2通過燃燒發生了化學反應的表達式呢。

[學生](板書)氫氣+氧氣燃燒水

[教師]用元素符號如何表示這個化學反應的表達式呢?(在下面寫出)

5.7電解水實驗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電解水實驗)讓學生觀察。

[學生]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教師]請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個試管中分別收集到的是什么氣體,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你們的猜想。

[學生]交流。

[教師]總結。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了新物質氫氣和氧氣,這是一個物理變化的還是化學變化?

[學生]是化學變化,

[教師]在這個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元素在反應前后有沒有發生變化?

[學生]反應前后參加反應的元素沒有發生變化。

[教師]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同學們還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電解水的表達式是h2o電解h2 + o2

[教師](總結)

5.8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

[教師]從上面的實驗和發生的化學反應可以說明,水中含有氫(h)氧(o)兩種元素。這種組成中含有不同種元素的純凈物叫化合物。我們知道的化合物還有哪些?

[學生]學生舉例。

[教師]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上面同學們指出的化合物中哪里些是氧化物?

[學生]學生舉例。

[教師]我們在實驗中還接觸到象h

2、o2這樣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我們把它們叫做單質。同學們總結一下單質的定義。

[學生]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

6.1本課為《自然節的水》一章的第一節“水的組成”,課程讓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了水的組成。改版前的課程中將氫氣的燃燒做為選學內容,認識水直接從電解水入手,改版后將氫氣的燃燒改為必學內容,讓學生從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兩方面去認識水的組成。我認為是這樣設置更科學,更合理,學生可以更全面地接受知識。

6.2引導學生探討液化氣、天然氣使用中的安全防范知識,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常識結合起來,用理論去指導生活實踐,體現了化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習理念,培育了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價值觀。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優質課篇二

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初步形成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們的相互關系。在教學設計時,教師結合當今社會熱點問題之一保護水資源——來構思和組織學習活動。

水的組成的學習以實驗為出發點,盡量以科學探究教學模式組織教學。通過實驗和討論,使學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組成和構成,力圖讓學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質組成的方法。在拓展部分——保護水資源方面,主要以討論的形式進行。

本課設計力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讓學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識,還要讓他們感知認識事物的方法和途徑,培養他們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雖然水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但怎樣以化學的眼光認識水,學生是陌生和不習慣的。本課題以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并展開,符合事物的認識規律,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縮小學生對化學科學的距離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不沖淡本課題的主體知識──水的組成,作為引入的史實很簡短,但在課題之后提供了稍詳細些的資料,用作對這段引入的呼應,供師生教學中靈活選用。

對水的組成的認識是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分析獲得的,它既與史實相符,又體現了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過程和方法。這樣展現知識具有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同時也滲透了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認識了水的組成的基礎上,結合前一單元所學氧氣的知識,從它們組成上的區別歸納出單質、化合物的概念。

重點:水的組成實驗。

難點:水的組成的論述和表述。

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用感覺器官來觀察化學變化的現象的體驗,但還不知道如何從現象來分析總結化學變化的實質,通過第二單元水分子運動的學習,學生知道了物理變化的實質是分子本身不變,變化的只是分子的間隔,但卻不知道化學變化過程中分子是如何改變的。

在對教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我把如何根據水電解的實驗現象分析得出水的組成和探討化學變化的微觀實質作為本節教學的難點。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水的電解實驗探究活動認識水的組成。

(2)通過自學、討論等形式了解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區別。

(3)通過查閱“水的組成揭秘”等資料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過程體會科學研究和思維的方法,認識實驗研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2)學習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描述、分析、歸納、和總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電解水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

(五)、教法學法:

創設學習情景→實驗探究→驗證實驗→講解總結→拓展視野→升華提高

(六)、媒體選擇:

多媒體電腦、試管、鐵架臺、酒精燈、火柴、水的電解裝置。

(七)、教學程序

(一)對水的組成的探究

師:水是大家非常熟悉一種物質。江、河、湖、海、大氣中、生物體內都含有水。水與人類的關系也非常密切,工業上用水作原料、冷卻機器等,農業用水澆灌農田,生活中用水洗衣、做飯。那么,水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師:可以這樣說:水是生命之源!既然水這么重要,那水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生1: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師:這個結論你是從哪兒獲得的?

生1:從書上找到的。

師:你們從書上獲得的結論只是一種理性的認識,是抽象的。下面我們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認識水的組成。

師:[演示實驗3-1]取水電解器,加入電解用水(為讓學生好觀察,將水染成紅色),接通直流電源,觀察與電源正極、負極相連的電極上和玻璃管內發生的現象。投影出示表一:

觀察點

現象

電極上

玻璃管內

生2:電極上有氣泡產生,負極上的氣泡比正極上的多

生3:玻璃管內夜面下降,負極玻璃管內的氣體比正極玻璃管內氣體要多。

師:能否用具體的數據或比值來衡量氣體的多少關系?

生4:近距離觀察后得出:2:1

師:這個實驗是比較粗略的,經過更精確的實驗,其體積比約為2:1。

師:那正、負極玻璃管內的氣體分別是什么氣體呢?

生5:氫氣和氧氣。

師:同學們有很多猜想,究竟是什么,請看下面的鑒定實驗。

師:投影出示鑒定方法,師生協作演示鑒定正、負極產生的氣體,要求學生觀察

并記錄。

檢驗方法

現象

結論

正極玻璃管內的氣體

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負極玻璃管內的氣體

用火柴點燃

師:鑒定正極玻璃管內的氣體時有什么現象,由此你獲得的結論是什么?

生8: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種氣體是氧氣。

師:點燃負極試管內的氣體時有什么現象?

生9:氣體燃燒,產生黃色火焰。

師:這種氣體在玻璃管口燃燒時,由于受玻璃管內鈉離子的干擾,產生的是黃色火焰,實際上,這種氣體燃燒時發出的是淡藍色火焰。經過更科學的實驗鑒定,這種氣體是氫氣。

師:好!我們來歸納一下:電解水的實驗現象是:“正氧負氫,氫二氧一。”

師: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有新物質產生嗎?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10:有。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師:你能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嗎?

生11:在黑板上寫出:水通電氫氣+氧氣

師:從上面的實驗和發生的化學反應,你能得出有關水的組成的什么結論?

生12: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生13: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生14: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師:生12說的對嗎?

生15:不對。所以水不可能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師:說的棒極了!同學們聽懂了嗎?以后千萬不要說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喲!

師:生13說的對嗎?

生:不知道。

師:生13的說法也不對。因為“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說法中,“氫和氧”是指氫元素和氧元素還是氫氣和氧氣,是不具體的,所以是不具體的說法。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才是正確的說法。

師:水是由什么組成的?那么氫氣和氧氣又分別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生16: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

師:說的很好!那么請同學們思考47頁討論題2:化學變化前后,參與反應的元素種類有無變化?

生17:沒有變化。

師:說的也很好!掌聲鼓勵!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或體會?

生23: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知道了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水是純凈物、化合物、氧化物。

生24:我懂得了實驗是進行化學研究的好方法。我們在做實驗時要認真觀察、思考。

生25:我知道了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師:說的都很好!相信通過努力,你們在化學的海洋中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知識。為了鞏固大家今天所學知識,請大家完成教材49頁2、3、4題。

(說明:生1、生2……只是代表學生,有可能是同一人。)

(八)、教學評價設計:

探究發現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過程,它可以是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可以是發明家的發明過程,可以是技工學習某種技巧的過程,可以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因此探究發現應分不同層次,主要是根據研究的'主體(人)掌握知識的程度及科學實踐能力高低,以及相關經驗閱歷的深淺而定。只要是一個人在一定的知識、技能、經驗等水平上自己經過鉆研學會了過去不曾會操作的方法、過程或技巧,都應屬于探究發現。在探究發現過程中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是在同伴互助下、老師的引導下完成的,這都屬于發現式學習。本案例在發現式學習上作了較好的嘗試。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在化學課堂中,如果老師能夠抓住有利時機,利用簡短的語言把學生好奇心緊緊抓住,使學生情不自禁地產生了興趣并設法論出個究竟,它會比老師直接灌輸知識或逼著學生去學作用大許多。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是興趣的起源。有了興趣有時會達到無師自通的程度。本案例中教師用水受熱有三態變化,水的化學式有2個氧原子1個氫原子組成等,學生已有的知識導入,然后設下懸念:“如果水中插入電極,情形是否與受熱有所不同呢?”用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興趣,從而產生探究的欲望。語言雖然簡單,但收到了投石激浪的效果,可謂事半功倍。

2、巧設臺階,引導學生實驗操作的完成

知識的發現往往是一個較復雜的過程,學生即便產生了探究欲望,但受知識的局限、經驗的缺乏限制,因而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會把探究過程分解為幾步,并會啟發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沿著老師設好的臺階逐漸蹦級。本案例中,老師巧妙的把實驗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水的電離,第二步生成氣體的檢驗。還恰到好處的點撥學生:“水中插入電極將如何?”“生成的氣體不是水蒸氣呢?是不是co2、h2、o2等常見氣體呢?”這種逐級遞升的引導,使學生自然地沿著老師設定的途徑去操作。克服了探究過程的盲目性,又引導他們掌握了探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捷徑,可謂提高了探究過程的高效性。

3、順水推舟,促成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自然科學知識的探究經常需要實驗作依托,但實驗獲得的結果往往是具體表面現象,正確結論往往是抽象概括的本質內容,實驗結果距緒論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兩者有質的區別,如果僅能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而不能得出正確結論,那么知識就沒有被發現,也可謂是功虧一簣。因此教師還應抓住有利時機,順勢引導學生用發散思維來分析實驗結果。本案例中引導學生注意氣體v正極:v負極=1:2,幫助學生猜想氣體會不會是co2、h2、o2等,最后讓學生知道o2:h2=1:2等。至此,完成了使學生從宏觀的體積的不同推論出微觀上原子個數不同的認識。這些都是自然而然地促成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可稱得上乘借東風、順水推舟、水到渠成。

4、巧妙點撥,誘導學生由結果上升理論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還不很成熟,對概念等抽象問題認識較片面,這時就需教師適時搭設鋪墊,誘發其抽象思維。本案例中教師能從能量角度、從元素組成角度、從微粒組成角度啟發學生自己進行飛躍式思維得出結論:2h2o2h2↑+o2↑同時還誘導學生認識到h2o通電生成h2和o2的過程中有分子結構的破壞及原子重新組成分子的過程。學生經過教師的鋪墊點撥,自己的思維經過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螺旋式上升變化,最后才產生思維結果。學生不僅發現了知識,而且掌握由實踐到理論的一般方法。如果師生們長期堅持,對學生未來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優質課篇三

水是我們天天接觸到的東西,但它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物質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首先我們來學習水的物理性質。

[板書]:一、水的物理性質[教師活動]:展示一瓶蒸餾水。

[學生活動]:觀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顏色、狀態,利用所學過的知識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質。

[總結板書]: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在101kpa時,水的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并且,水在4℃時密度最大為lg/cm3,水結冰時密度減小,體積膨脹。

[講解]:那么水是單質還是化合物?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研究一下水的元素組成。 [板書]:

二、水的組成

[實驗]:演示實驗3—1:電解水實驗,注意提示學生觀察正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 [總結板書]:

(一)電解水實驗

現象:1、正負極都產生無色氣體。

2、正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為1:2。[講解]:那么正負極產生的氣體是什么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實驗]:演示實驗3—2:用燃著的木棒點燃負極產生的氣體;用帶火星的木棒檢驗正極產生的氣體。 [總結板書]:

(二)驗證實驗

現象:

1、負極產生的氣體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火焰;

2、正極產生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火柴復燃。

1、正極產生氧氣;

結論:2、負極產生氫氣。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通電

方程式:水——→氫氣+氧氣

[講述]:通過剛才我們電解水實驗我們已經知道了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但到此為止我們還不能確定水的化學式。在科學研究中確定某物質的化學式都是需要通過精密的實驗和準確的計算的。下面我們就通過計算來確定水的化學式。

[板書]:已知:水電解后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

氫氣的密度為o。089g/l;氧氣的密度為1.429g/l。

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l;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計算:水分子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2×0.089):(1×1.429)=1:8

則水分子中氫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

1 8:= 1:2 1 16

總結:水分子中氫和氧的原子個數比為2:1,水的化學式為h2o。

[講解]:水在通電條件下.一個水分子首先分解成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兩個氫原于再結合成一個氫分子;同樣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大量的氫氣分子聚集成氫氣,大量的氧氣分子聚集成氧氣。

[副板書]:

水分子氧原子氫原子氧分子氫分子

[講述]:所以水電解的反應用化學式表示為:

[板書]:通電

h2o ——→ h2↑ + o2↑

[講解]:這個反應也證明了這樣一個理論: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練習]:第49頁第l題。

(四)總結、擴展

本節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物理性質,水的組成以及水的化學式的確定。通過學習同學們不僅要了解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從學習中體會到要想掌握一門科學知識,必須有一絲不茍的嚴謹的學習態度,更要有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優質課篇四

1、知識與技能:認識水的物理性質,水的組成及其它初步知識;通過對水組成的分析實驗,鞏固和提高基本實驗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電解水實驗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一種物質的化學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據實驗結果所得。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熟悉的水進行科學的認識和研究,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

1、重點:據電解水的實驗確定水的組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單質、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2、難點:電解水實驗及其對實驗結論的理解。

課本第48頁[實驗3—1][實驗3—2]教學用品

水槽、試管、直流電源、帶電極的導線、燒杯;小黑板。

一、復習提問(小黑板出示)(提問)

1、下列符號的意義:(追問2的意義)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氫、氧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氫、氧元素的質量分數各是多少?

二、引入新課

(引言)我們已學了水的化學式h2o,通過第2題的練習,知道了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也會計算出水中氫、氧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1:8,但事實是否如此?

三、新課講授

1、水的物質性質

(觀察)展示一杯純凈的水。引導學生按照氧氣的物理性質順序認識論述水的物理性質。

(閱讀)課本第47頁水的物理性質。

(小結)

(1)常溫下,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2)凝固點:0℃,沸點:100℃;

(3)1標準大氣壓下,4℃時密度最大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組成

(實驗)課本[實驗3—1] (觀察)通電后電極上有氣泡出現。

(討論)正、負兩極管內分別為什么氣體?如何檢驗?(實驗)課本[實驗3—2] (觀察)用點燃的木條分別進行檢驗,可以觀察到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氣體能使點燃的木條燃燒得更旺;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可,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小結)由此可見,陽極(正極)產生氧氣,陰極(負極)產生氫氣。

(提問)通過電解水的實驗證明了什么?(分析)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然后互相討論,最后教師總結講解,分析過程可用投影。

(小結)(1)水在直流電作用下生成了氫氣,證明了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電作用下生成氫和氧氣兩種單質,證明水在直流電作用下發生了分解反應,水氫氧+氧氣。

(3)根據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可進一步扒導水的化學式是h2o。 根據實驗事實。

生成氣體的體積比vh2:vo2=2:1 氫氣的密度為0.0899g/l,氧氣的密度為1.429g/l。

所以,氣體的質量比:h2:o2=(2×0.0899):(1×1.429)=1:8 所以,水中h元素:o元素=h:o=1:8 氫的原子量為1,氧的原子量為16,所以,h2o中原子個數比為h:o=

根據實驗測得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 (結論)(1)一個水分子只能由2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2)水的化學式為h2o

四、鞏固練習

1、鞏固練習(小黑板展示)(1)通電分解水可得到氫氣和氧氣的實驗事實證明( )

a、水的組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b、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c、通電時,水發生了化學反應

d、通電可使水中的氫氣和氧氣分離

e、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

(2)計算水中h、o元素的質量分數。

(提示:①b、c ②h%=11.1% o%=88.9%)

五、典例分析

例1根據電解水的實驗結果所得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又知在標準狀況下氫氣的密度為0.889g/l,氧氣的密度為1.429g/l及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通電計算確定水的化學式。

(分析)這是一道根據實驗數據判斷物質組成的計算題,一般情況下確定物質的化學式的步驟是:

(1)確定該物質組成的無種類,例如該題中根據實驗事實得知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2)根據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及該物質的相對分發子質量確定它的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

(3)根據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寫出該物質的化學式。

(詳細解題步驟見新課講授中的最后小結中第(3)點。)例2下圖是簡易的電解水的裝置:(1)在圖括號內標出電的正、負極;(2)與正極相連的試管里產生的是________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是_____________氣,兩種氣體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分子個數比_______。

(分析)由電解水的實驗現象得知:(1)負極產生的氣體為h2,正極產生的氣體為o2。

(2)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2:1.所以分子個數比也是2:1,因此根據氧氣、氫氣的密度計算出它們的質量比為:mh2:mo2=2×0.0899g/l:1×1.429g/l=1:8

六、歸納小結

1、了解水的物理性質。

2、掌握水的組成,水分子的構成。會用符號表達式表示電解的水的反應。

3、通過電解水生成了氫氣的和氧氣的事實進一步認識化學反應實質,理解分子與原子的本質區別。

七、作業布置

1、課后習題

2、課時作業設計:第一大題。

八、板書設計

第二節水的組成

一、水的物理性質:見課文第47頁

二、水的組成:電解水的實驗現象:

1、有氣體生成;

2、負極產生的氣體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h2

正極產生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燃燒得更旺——o2

3、氫氣與氧氣的全積比為2:1 4。結論:(根據實驗事實)

(1)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電作用下發生分解反應,水氫氣+氧氣;

(3)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了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水的化學式是h2o;

(4)電解水的符號表達式:h2o h2↑+o2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優質課篇五

實驗探究課

1課時

1、了解水的物理性質

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了解水是由氫、氧兩種無素組成的,它的化學式是h2o

初步培養學生鉆研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根據電解水的實驗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氫氣實驗器村,學生電源1只,霍夫曼水電解器1只,玻璃水槽1個,長導線2根,小試管兩支,酒精燈1個,火柴1盒,木條1根。

復習討論:

研究性學習,調查本縣的空氣,水源等污染情況,同學們調查情況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現狀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應如何消除或減少污染。

參考要點:①污染形勢較為嚴峻。

②污染原因a工業“三廢”

b農業生產上不合理施用農藥,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減少污染的建議

a嚴控工業“三廢”

b嚴控農業上的污染

c嚴控生活上的污染

設問導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它屬于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是單質還是化合物?

講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廣,地球表面積的約3/4為水覆蓋,地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被稱之為“水球”。水與我們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例如,人體含水約占人體質量的2/3,這就需要我們搞清楚有關水的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水的組成。

板書課題:水的組成

講述:下面大家一起來觀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關水的物理性質?

學生討論:小組匯報

要點:1、無色無味液體

2、在/0/kpa時,凝固點是o℃沸點是100℃

3、40℃時密度最大,為1g/cm3

4、水結成冰時,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學生實驗:研究水的組成(實驗3-1)

經過實驗,學生得到下列結論

給水通電一段時間后,正負極產生氣體體積大約為1:2學生如若測得數字誤差較大,應要求他們重做,以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生實驗:(實驗3-2)驗證正負極氣體的屬性,判斷是何種氣體。

要點:正極氣體具有助燃性,是氫氣,負極氣體能燃燒,是氫氣

電解水的表達式:水通電,氧氣+氫氣屬于分解反應,學生結合上述實驗結論討論水的組成。

要點:∵vh2:vo2=2:1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對原子質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氫原子數:氧原子數=:=2:1

即在每個水分子牛,氫原子數,氧原子數2:1

所以水分子為hzo

引導學生觀察書p49圖3-4,讓學生討論圖的科學含義:

要點:形象地說明了水的組成,進一步驗證了在化學反應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鞏固練習。

課堂小結:1、水的物理性質

2、水的組成h2o

布置作業:書p49習題1,2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優質課篇六

1、認識水的組成、知道氫氣的性質和檢驗。

2、了解單質、化合物及氧化物的區別。

3、初步了解研究物質組成的方法和過程。

本節課是第四單元的第三課題,學生已熟悉了空氣和氧氣的有關知識,具備了判斷化學變化、氧氣的鑒別、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的書寫等技能,但氫氣的檢驗、元素的概念、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等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是嶄新的,從知識的形成過程來說,坡度大,學生比較難以接受。

1、電解水實驗的觀察及總結。

2、單質、化合物概念的理解及具體物質的分類

4.1第一學時

活動1【導入】知識鏈接

如何檢驗一種氣體是不是氧氣?

水的物理性質:純凈的水是_____顏色______氣味的______體;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凝固點是________,沸點是________,水結冰時體積_________(變大或變小),所以冰的密度比水________,能_________在水面上。

雖然我們每天都在與水打交道,也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但你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嗎?

活動2【講授】水的組成

自主學習一:自主學習教材p79內容,獨立完成下列題目。

1、氫氣上一種 色 味的氣體, 溶于水,密度比空氣 ,是相同條件下密度 的氣體,氫氣具有 性。

2、收集氫氣可用 法 ,因為氫氣 ;也可用 法,因為氫氣 。

3、氫氣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

4、點燃可燃性氣體前一定要 。

合作探究一:

教師演示收集一試管氫氣并進行驗純,然后點燃。

小組合作探究氫氣的性質,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自主學習二:自主學習教材p80-81部分內容,獨立完成下列題目。

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正極產生的氣體是 ,負極產生的氣體是 ,它們的體積比為 實驗說明了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生成 和 。

2、切斷電源后,用燃著的木條分別檢驗兩種氣體,觀察到甲管 ,乙管 。

3、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

4、該實驗能得出的結論 。

合作探究二:

教師演示電解水實驗

小組合作完成教材p80探究活動表格的內容,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自主學習三:自主學習教材p81部分內容,獨立完成下列題目。

1、由 元素組成的 叫做化合物。

2、由 元素組成的 叫做單質。

3、由 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 ,這樣的 叫做氧化物。

4、將下列物質按要求分類:

空氣 氧氣 水蒸氣 高錳酸鉀 鐵粉 氮氣 海水 冰水混合物 過氧化氫溶液 二氧化硫

屬于混合物的是

屬于化合物的是

屬于單質的是

屬于氧化物的是

5、物質 (包含 )

活動3【測試】達標檢測

1.下列有關電解水的說法錯誤是( )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 素組成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硫酸是為增加導電性

2.下列各組物質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單質的是( )。

a.高錳酸鉀、氮氣 b.潔凈的空氣、氧氣 c.鋁、二氧化碳 d.硫粉、氧化鎂

3. 下圖是水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分解的示意圖,從中獲得的信息不正確的是( )

a.一個水分子由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數比為2∶1

c.水分解過 程中,分子的種類不變

d.水分解過程中,原子的數目不變

4.將下列物質分別按照混合物、純凈物、單質、 化合物、氧 化物分類:①空氣、②氮氣、③水蒸氣、④氧化鐵、⑤紅磷、⑥二氧化錳、⑦氯酸鉀、⑧稀有氣體。( 把序號填充到右邊的圖中)

5.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是生命活動不 可缺少的物

b.水是常見的溶劑

c.水既可作為反應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d. 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一種氧化物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