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1
??深入心靈,是一段艱難的旅程,也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打開這本書前幾頁看到一些名人名家對此書的評論,整整占據了兩頁半,每個人都用一小段話或者三言兩語道出了自己對此書的看法,因為經歷不同所以視角不一樣,關注點不一樣,感悟也不一樣,但是大家都一致肯定了這本書對自己心靈成長的幫助,讓自己的思維更睿智思想更成熟。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心理醫生,他在多年對病人的心理治療接觸中,以及自己生活中所得出的一些看法、直覺、感悟。就像他自己說的,讀者之所以會為這本書感動,是因為他說出了別人長期的思考和感受,但缺乏勇氣,不敢說出來的東西,就像是“我們長期以來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會被某個陌生人一語道破。”這是一本心理學范疇的書籍,以我現有的水平看這本書其實是感到了一點困難的,一些專業的心理學甚至一些物理范疇的名詞,我看不太明白的時候需要去百度一下,這讓我想起了我很小的時候,喜歡看故事書,但是經常在書中看到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字詞常常會去翻字典,后來這讓我翻字典的速度比別人快很多倍,上小學有一次查字典比賽得了第一。這就是因果關系,有什么因就會結什么果。
??不管是好事壞事其實追根到底都是有原因的,就像書中所說,來接受治療的一些病人,很多人患上了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但卻不敢誠實面對,當醫生讓他們說出生病原因時,一些人閃爍其詞或者避重就輕,其實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了,卻被自己說成只有這一點點焦慮而已,因為不敢坦誠自我剖析,追蹤真正的原因,所以常常會耽誤病情而導致長期治療無效,或者病情反反復復,而醫生有時候需要在病人的潛意識里面去發現挖掘真正的原因,一個人的潛意識可能是某天說的一句話,一個不經意的動作眼神等等,所以心理醫生就需要仔細觀察聆聽病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從而去發現病人潛意識中的真實想法。
??本書開篇說到了自律,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最重要地方法。自律就是推遲滿足感,比如我們知道的棉花糖效應,一群兩三歲的孩子給他們每人一塊棉花糖,然后大人離開前,告訴他們如果堅持三十分鐘不吃的話將會得到更多的棉花糖,幾分鐘之后就有的孩子吃了,有幾個孩子也忍不住要吃,但他們有的用唱歌來忍住糖果的誘惑,半小時后大人回來,寥寥無幾的幾個孩子得到了理所當然的獎勵,后來人們還跟蹤發現這些忍耐力強的孩子,在成年后事業更成功生活更幸福。而我們現在作為成年人,推遲滿足感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種能力,比如我自己,當很多工作上的事情堆積如山,我卻不想去做的時候,總是在想等吃完東西再去弄,等看完電影再去弄,等……反正就是假裝自己還有很多其他很忙的事情,每每要到臨交工作任務的時候不得不去做,而且在做的時候覺得極度痛苦,心情非常不好,這種拖延癥,其實就是不自律的表現,推遲滿足感的原則就是,學會先苦后甜,擁有足夠的自制力,比如把困難的事情做完再去吃東西看電影,這樣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情會更放松更愉快。
??書中提到的恩典,一個人對于恩典意識和接納的態度,就是一個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旅程。仔細回顧自己的生活很多“千鈞一發”的時刻,帶給人神奇的體驗,記得在單位,有一次我的工作伙伴來接我班的時候,比以往早了一會兒,等我下班離開沒多久,電線突然短路一陣火光亂竄,后來聽說當時情況非常混亂,而我是個特別膽小的人,當時還在想,幸好當時不是我當班的時間啊,覺得好幸運,其實現在想起來就是恩典的降臨啊!再比如網上報道有人因為臨時取消航班而幸免于一次空難,還有比如在天災人禍中幸存的人,書中提到的交通事故中原本可能成為犧牲品的人,竟然從破破爛爛的汽車里爬了出來,而且傷的并不重。生活中我們也見到過有人從高樓墜落下來,卻毫發無傷的事情,這種近乎奇跡的好運,神奇到我們人類無法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的事情,其實就是一種恩典的存在。但是這樣的事情并不是常常都有的,因為大部分的人沒有意識到恩典的來臨而拒絕了恩典,不相信奇跡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心智的不夠成熟的人,是不會意識到恩典的來臨。
??潛意識也是恩典的一種形式,比如心理醫生有時要對病人做催眠的治療手段,讓病人在潛意識中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人的夢境其實也是一種潛意識,這點我深有體會,記得讀書時有一次重要的考試,我夢到了自己的分數,也夢到了另一位同學的分數都合格了,還有一位與我關系比較好的同學我卻沒有夢到她得分數,后來那次她考試不合格,而我和那位我夢到的同學的分數居然和夢境中一模一樣,當時在想,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我第一次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游的時候,有些建筑物風景區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當時我真的覺得是件不可思議,而且很神奇的事情,現在才明白這就是人的潛意識。本書作者描寫第一次去新加坡旅游看到一個建筑,他的妻子問他這是什么地方,他可以馬上說出“新加坡板球俱樂部”,而一說出口自己也被嚇到了,因為他從未來過新加坡,也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家板球俱樂部,后來他們朝前走,走到了建筑物的正門看到“新加坡板球俱樂部”。這讓他無比驚奇,“我是如何知道自己本不該知道的事情?”因為我們的思維常常不承認奇跡的存在,但是思維本身就是個奇跡。恩典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但確實存在的一種力量。在心理學類的書籍中,字里行間感覺是在宣揚一種東西,但這東西中蘊含的力量又是人們不可抗拒的,你甚至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如何把這種力量轉化成讓人幸運的奇跡,這就需要我們意識的覺醒。
??書中說,心智成熟之旅艱苦卓絕,無論思考還是行動,你都離不開勇敢、進取和獨立的精神。這幾點都是需要我長期好好學習的品質。做一個自律而勇敢的人,讓心靈的力量不斷匯集,慢慢的融入自己的血液里,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就像有句歌詞“門外驚心動魄,門里我泰然自若”。一個心智成熟的人,無論遇到什么事,都能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寧,冷靜分析,積極思考,妥善處理,這就是一種睿智。
??讀完此書,在心靈成長的道路上我感覺自己邁出了一小步,收獲了一點點內心的充實感。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2
??《少有人走的路》這是一本關于心靈和精神方面的書,很多時候它讓我不舒服,因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為解決問題而付出的努力,會讓思想和心智更成熟。”我喜歡這句話。
??平心而論,我是個害怕麻煩的人。很多事情只要不影響到我基本的正常生活,我都會選擇視而不見,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決的時候。至于,別人口中所說的熱心的幫助別人如何如何,基本與我無緣。我得承認很多時候,我是個冷漠的人。為了躲避很多無謂的麻煩,我會盡量避免跟別人有更進一步的接觸。就我工作的環境而言,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于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諱的告訴我:“你不是一個容易接近的人,有時候話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難交到新的朋友啊!”
??或許,我該嘗試著去改變一下,多和別人交流,多接受一些別人善意的邀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去幫助別人,甚至,偶爾去請求一下別人的幫助。
??當我選擇面對問題而不是逃避的時候,大腦就會就會產生一種自我壓力,潛意識里swot分析法就會運作,自動選擇一條針對當前環境下的最佳答案。當動力戰勝惰性行動起來的時候心里更加有底。久之,自信就會回來,而當精、氣、神都有的時候,人離好運還會遠嗎?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3
??七點一起床就看到初中的心理老師昨晚十點多發給我的微信:周泫,最近好嗎?我在武志紅老師的文章里看到《少有人走的路》,就想起了之前你說過你在看這本書,也就想起了你。
??我坐在床上,望著窗外,是的我是看完了中文版本的《少有人走的路》,那段時間里我在學習與感情上都不順利,消極情緒纏繞我全身以至于讓我難以呼吸,我偶然看到《少有人走的路》對消極情緒有很大的幫助。那段時間里,也在打電話給心理老師。上了高中之后,我有時候放假回去會先回到她家吃了晚飯再回去,我也會在學校附近的地攤買一些廉價的書籍帶回去給她,那個時候雖然我們沒有到無話不說的關系,但是學生與老師能夠那樣去交流學習與生活已經是很少見的了。
??我是在初一認識我們學校的心理老師,那時候她剛從廣州讀完心理學拿了文憑回來已經工作了幾年的中學。而那么巧的,我們初一的英語老師因為身體不適而停止教我們,所以很幸運的,剛回來的心理老師也就先教我們英語,我們就那樣認識了。由于我當時是班長,與她也就走得比較近,主要是她會交給我許多事情,例如她要開會考試什么的,就會把自己抽屜的鑰匙給我,讓我去她抽屜拿試卷負責班上的
單元測試
。在初一期間,她教會我許多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自己的夢想以及不斷追求更好的前程。最重要的是,我開始認識了心理學那樣一種奇特的新事物。??初一結束后,她就不再教的英語,而專門在初二初三開展心理課程以及在一個辦公室給有需要的學生開導,我會常常跑到她辦公室坐著,聽她講一些事情,講一下她的導師提及的“變態心理學”、講她讀師范時候的生活、講她家里的事情,講講李清照“少年強說愁”……但幾乎都是她在講,雖然她很多次都在暗示我該講講我的事情,因為她總是覺得我常常顯露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而我只是愿意說起我的雙胞胎弟弟以及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不是我不信任她,而是覺得我和她會是一輩子的朋友式的師生,我們之間還有很多時間,但更重點的是,我不知道怎么說起我親人與我,我很難說出口因為我與他們其實真的并不親近。
??那四五年里,雖然我們聯系不頻繁,但我會主動告訴她我的一些事情以及回去的時候叫她去車站接我,或者新年和幾個同學一起到她家里聚聚。那時我們的距離可以說是有地理距離,但心與心卻是一走近就彼此會意。可是慢慢地,我還是在淡化了聯系,我忙于自己的學業,更重要的是真的是在時間與空間上產生了距離。
??而這兩天通過微信上的聯系,我知道那拉開的距離可以彌補回來,因為她陪我走過許多路。距離的遠近,與聯系有著很重要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