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中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思考題答案(五篇)

2023年中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思考題答案(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7-07 22:55:07
2023年中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思考題答案(五篇)
時間:2024-07-07 22:55:07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中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思考題答案篇一

(紅色部分不考)

《宏觀經濟學》考試課:3學分,有計算題;2學分,沒有計算題,其余內容一致。

第九章

宏觀經濟運行與國民收入核算

第一節 宏觀經濟運行與宏觀經濟的均衡

一、宏觀經濟學循環流程與宏觀經濟均衡的條件

二、儲蓄、投資、政府預算與對外貿易 第二節 經濟活動水平的衡量

一、衡量經濟活動水平的指標

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三、潛在產出和產出缺口 第三節 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兩種常用的核算國民收入方法

二、以gdp為核心核算國民收入的缺陷

復習要求: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國民收入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即投資儲蓄恒等式,掌握名義gdp與實際gdp的區別、潛在產出和產出缺口、以gdp為核心核算國民收入的缺陷。

第十章

總需求分析:國民收入的決定

第一節 均衡產出、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

一、總需求與均衡產出

二、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 第二節 簡單國民收入的決定

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

二、政府部門在國民收入決定中的作用 第三節 乘數作用

一、投資乘數

二、政府購買乘數

三、稅收乘數

四、政府轉移支付乘數

五、平衡預算乘數

六、稅收隨收入變動條件下的乘數

七、乘數發揮作用的條件

復習要求:總需求、總產出、消費函數、兩部門經濟中的均衡產出決定模型、乘數的含義以及乘數發揮作用的條件。

第十一章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均衡

第一節 產品市場的均衡和is曲線

一、投資函數

二、產品市場的均衡和is曲線 第二節 貨幣市場的均衡和lm曲線

一、貨幣需求和貨幣需求函數

二、貨幣供給和貨幣供給函數

三、貨幣市場的均衡和利率的決定

四、貨幣市場的均衡和lm曲線

第三節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一、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國民收入和利率的決定

二、均衡國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變動

第四節

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

復習要求:投資函數、產品市場的均衡與is曲線的推導、貨幣需求、流動偏好陷阱、貨幣供給、貨幣市場均衡與lm曲線的推導、is-lm模型、均衡國名收入和利率是如何變動、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

第十二章

開放條件下的宏觀經濟運行

第一節 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匯率

一、國際收支平衡表

二、匯率和匯率制度

三、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第二節 引入對外貿易后的宏觀經濟運行

一、影響出口的因素和凈出口函數

二、開放經濟中均衡產出的決定和開放經濟乘數 第三節 資本流動與國際收支平衡

一、國際資本流動和利率水平:凈資本流出函數

二、國際收支平衡函數

三、國際收支平衡與bp曲線

第四節 宏觀經濟的內外部均衡和失衡

一、經濟的內外均衡和is-lm-bp模型

二、經濟的內部失衡和外部失衡

復習要求:匯率及其標價、匯率的決定、凈出口函數、國際收支的平衡、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is-lm-bp模型、資本完全流動下的is-lm-bp模型。

第十三章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第一節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工具和類型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

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工具和基本類型 第二節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

一、財政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

二、貨幣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 第三節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應

一、財政政策的效應和財政政策乘數

二、貨幣政策的效應和貨幣政策乘數 第四節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綜合運用

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綜合運用的必要性

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組合

第五節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應的國際傳導

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應的傳導

二、溢出效應和回振效應

復習要求:經濟政策目標、財政的構成與財政政策工具、財政與貨幣政策內在穩定器、貨幣政策及其基本工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乘數、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綜合運用。

第十四章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第一節 總需求函數和總需求曲線

一、總需求和總需求函數

二、總需求曲線和總需求函數的推導 第二節 勞動市場的均衡與總供給曲線

一、總供給和勞動市場

二、勞動市場的均衡和總量生產函數

三、短期總供給曲線和長期總供給曲線 第三節 ad-as模型和經濟波動

一、ad-as模型

二、用ad-as模型說明經濟波動

復習要求:學生應熟練掌握總需求曲線、總供給曲線的含義及其推導、長期和短期的總供給曲線、需求沖擊、供給沖擊、ad-as模型對現實的解釋。

第十五章

通貨膨脹與失業

第一節 通貨膨脹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一、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二、通貨膨脹的類型

三、通貨膨脹的經濟影響 第二節 通貨膨脹的成因

一、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二、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三、結構性通貨膨脹 第三節 失業與奧肯法則

一、失業和失業的經濟影響

二、奧肯法則

第四節 菲利普斯曲線和總供給曲線

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

二、菲利普斯曲線和總供給曲線 第五節 反通貨膨脹的政策

一、用經濟衰退抑制通貨膨脹的政策

二、收入政策

復習要求:失業的含義、自然失業率、失業的經濟學解釋、奧肯定律、通貨膨脹的含義與描述、通貨膨脹的成因、通貨膨脹的經濟后果、治理通貨膨脹的措施、菲利普斯曲線的含義。

第十六章

經濟增長與經濟波動

第一節 經濟增長與經濟增長的源泉

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

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的因素 第二節 經濟增長模型

一、哈羅德-多馬模型

二、新古典增長模型

三、內生增長理論

第三節 促進長期經濟增長的政策和制度創新

一、促進資本積累和有效利用自然資源的政策

二、促進技術進步的政策

三、增加勞動供給的政策

四、制度創新

第四節 短期經濟波動和經濟周期

一、經濟波動和經濟周期的類型

二、經濟周期的階段劃分和階段類型

三、經濟周期的原因

復習要求:經濟增長的含義、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哈羅德-多馬模型、新古典增長模型、促進經濟長期增長的政策、經濟周期的類型特征與原因。

中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思考題答案篇二

《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大綱

華中農業大學

課程編碼:410069 課程名稱:宏觀經濟學

課程英文名稱:macroeconomics a 先修課程: 微觀經濟學 統計學

適用專業: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總學時: 64

講課學時 64

實驗學時

實習學時

總學分:3

一、課程性質、地位和任務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該課程通過對各種國民經濟總量相互關系的研究,揭示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矛盾、宏觀經濟變化的規律以及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課程教學主要采用老師講授和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當前中國和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形勢變化和經濟政策調整講授基本理論,引導學生運用理論工具分析現實經濟生活中出現的經濟現象和問題,掌握宏觀經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并為深入理解其它經濟和管理類課程打好基礎。

二、課程基本要求

本門課程通過課堂講授、案例分析、課堂討論、課后做習題和結業考試相結合的學習過程,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宏觀經濟學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分析宏觀經濟和宏觀經濟政策的方法,了解中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基本問題和政府的基本宏觀經濟目標及政策。

1.正確記憶并理解宏觀經濟學的有關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

2.掌握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宏觀經濟學各主要模型的推導及分析,重要的經濟理論及其政策含義;

3.了解宏觀經濟學的起源及發展過程、各流派的理論差異以及宏觀經濟問題和前沿課題。

三、教學內容及安排

第1章 宏觀經濟學導論(4學時)

本章重點: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本章難點:宏觀經濟學的起源及發展過程。

1.1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1學時)(了解)

1.1.1 宏觀經濟學的概念

1.1.2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1.3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1.1.4 學習宏觀經濟學的意義

1.2 宏觀經濟學的起源和發展過程(2學時)(了解)

1.2.1 古典經濟學的宏觀經濟理論

1.2.2 新古典經濟學的宏觀經濟理論

1.2.3 現代宏觀經濟理論(凱恩斯革命)

1.3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和研究方法(0.5學時)(了解)

1.4 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內容體系(0.5學時)(了解)

第2章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6學時)

本章重點:掌握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國民收入核算方法;本章難點:國民經濟循環模式、國民收入核算方法。

2.1 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1學時)(掌握)

2.1.1 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

2.1.2 最終產品與中間產品

2.1.3 流量與存量

2.1.4 名義gdp與實際gdp

2.1.4.1 個人收入與個人可支配收入

2.1.4.2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2.2 國民收入核算方法(1學時)(掌握)

2.2.1 生產法

2.2.2 收入法

2.2.3 支出法

2.3 國民經濟循環模式及儲蓄——投資恒等式(1學時)(掌握)

2.3.1 兩部門經濟循環模型及儲蓄——投資恒等式

2.3.2 三部門經濟循環模型及儲蓄——投資恒等式

2.3.3 四部門經濟循環模型及儲蓄——投資恒等式

2.4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和糾正(了解)

2.5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1學時)(了解)

2.6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的應用(1學時)

第3章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ae─ni模型(8學時)

本章重點:ae─ni模型;本章難點:ae─ni模型,消費理論,乘數理論。

3.1 均衡產出(1學時)(理解)

3.1.1 均衡產出的概念

3.1.2 均衡產出的條件

3.2 凱恩斯的消費理論(1學時)(理解)

3.2.1 消費函數

3.2.2 儲蓄函數

3.2.3 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了解)

3.3 其他關于消費函數的理論(1學時)掌握)

3.4 兩部門經濟中的ae─ni模型(1學時)(掌握)

3.5 乘數理論(1學時)(掌握)

3.6 三部門經濟中的ae─ni模型(1學時)(掌握)

3.6.1 三部門經濟中的ae─ni模型

3.6.2 三部門經濟中的各種乘數

3.7 四部門經濟中的ae─ni模型(1學時)(掌握)

3.7.1 四部門經濟中的ae─ni 模型

3.7.2 四部門經濟中的各種乘數(了解)

3.8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應用(1學時)

第4章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10學時)

本章重點:is曲線;lm曲線;is─lm曲線分析;本章難點:is─lm曲線的推導及政策分析。

4.1 投資理論:投資的決定(2學時)(了解)

4.1.1 投資的含義及其分類

4.1.2 投資函數與投資曲線

4.1.3 投資曲線的推導

4.1.4 投資曲線的斜率

4.1.5 投資曲線的移動

4.2 商品市場的均衡——is曲線(1學時)(理解)

4.2.1 is曲線及其推導

4.2.2 is曲線的斜率

4.2.3 is曲線的移動

4.3 貨幣供求理論:利率的決定(2學時)(掌握)

4.3.1 貨幣的供給

4.3.2 貨幣的職能

4.3.3 貨幣供給的影響因素

4.3.4 貨幣的需求

4.3.5 貨幣需求的含義

4.3.6 貨幣需求的動機

4.3.7 利率決定于貨幣的需求和供給

4.3.8 古典的貨幣需求理論

4.3.9 凱恩斯主義的貨幣需求理論

4.3.10 貨幣供求均衡和利率的決定

4.3.11 貨幣需求與供給曲線的移動:利率的變動

4.4 貨幣市場的均衡——lm曲線(1學時)(掌握)

4.4.1 lm曲線及其推導

4.4.2 lm曲線的斜率

4.4.3 lm曲線的移動

4.5 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2學時)(掌握)

4.5.1 兩個市場同時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4.5.2 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

4.6 is─lm模型的應用(2學時)(掌握)

4.6.1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

4.6.2 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

4.6.3 案例分析

第5章 總需求——總需求的一般均衡:ad─as模型(8學時)

本章重點:凱恩斯模型,ad-as模型;本章難點:ad-as曲線的推導。

5.1 總需求曲線(1學時)(掌握)

5.1.1 總需求的含義

5.1.2 總需求函數

5.1.3 總需求曲線

5.2 總供給的一半說明(1學時)(掌握)

5.3 長期總供給曲線(1學時)(掌握)

5.4 短期總供給曲線——凱恩斯模型(1學時)(掌握)

5.4.1 一般形式

5.4.2 特殊形式

5.5 凱恩斯主義對經濟波動的解釋(1學時)(理解)

5.6 ad-as曲線移動的效應(2學時)(理解)

5.6.1 凱恩斯情形

5.6.2 古典情形

5.6.3 常規總供給曲線情形下總需求曲線移動的不同效應

5.6.4 總供給曲線移動的效應

5.7 ad─as模型的應用(了解)(1學時)

第6章 開放市場條件下的一般均衡:is-lm-bp模型(8學時)

本章重點: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及理論,is-lm-bp模型應用;本章難點:is-lm-bp模型應用。

6.1 國際經濟的基本知識(1學時)(了解)

6.1.1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概述

6.1.2 國際貿易組織

6.1.3 國際金融體系的演變

6.1.4 政府調節國際經濟往來的措施

6.2 國際經濟部門的作用(2學時)(理解)

6.2.1 匯率和對外貿易

6.2.2 國際收支的平衡

6.3 is-lm-bp模型(1學時)

6.4 資本完全流動下的is-lm-bp模型(2學時)(理解)

6.4.1 資本完全流動時的bp曲線

6.4.2 固定匯率制度下的資本完全流動

6.4.3 浮動匯率制度和資本完全流動

6.5 開放經濟條件的財政和貨幣政策(1學時)(理解)

6.6 調整內容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1學時)

6.7 is—lm—bp模型的應用(1學時)(理解)

第7章 宏觀經濟政策(6學時)

本章重點:宏觀經濟政策理論,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和工具;本章難點:宏觀經濟政策的矛盾及協調。

7.1 宏觀經濟政策理論(1學時)(了解)

7.2 宏觀經濟政策目標(1學時)(掌握)

7.2.1 充分就業

7.2.2 物價穩定

7.2.3 經濟增長

7.2.4 國際收支平衡

7.3 宏觀經濟政策工具(2學時)(掌握)

7.3 1 財政政策及其工具

7.3.2 貨幣政策及其工具(掌握)

7.4宏觀經濟政策的矛盾及協調(1學時)

7.5宏觀經濟政策理論的應用(1學時)(了解)

第8章 宏觀經濟問題及相關理論分析(9學時)

本章重點:通脹理論、失業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及模型;本章難點:經濟增長理論及模型。

8.1 宏觀經濟問題(1學時)(了解)

8.1.1 通貨膨脹問題

8.1.2 失業問題

8.1.3 經濟危機

8.2 通貨膨脹和失業理論(4學時)(理解)

8.2.1 通貨膨脹理論

8.2.1.1 通貨膨脹的定義及價格指數

8.2.1.2 通貨膨脹的分類

8.2.1.3 通貨膨脹的影響

8.2.1.4 通貨膨脹的成因

8.2.1.5 反通貨膨脹的經濟政策

8.2.2 失業理論

8.2.2.1 失業的定義和種類

8.2.2.2 對失業的經濟學解釋

8.2.2.3 失業的影響

8.2.3 通貨膨脹與失業的關系

8.3 經濟周期理論(2學時)(理解)

8.3.1 經濟周期的含義與類型

8.3.2 經濟周期的成因

8.3.3 乘數──加速原理與經濟周期

8.3.4 經濟周期理論

8.4經濟增長理論(2學時)(理解)

8.3.1 經濟增長及其決定因素

8.3.2 經濟增長模型和理論

8.3.3 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理論

8.3.4 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

8.3.5 新劍橋經濟增長理論

8.3.6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

第9章 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6學時)

本章重點: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觀點;本章難點: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的政策主張。

9.1三個學派產生的歷史背景(1學時)(了解)

9.1.1貨幣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9.1.2供給學派產生的歷史背景

9.1.3理性預期學派產生的歷史背景

9.2貨幣主義的觀點與政策主張(1學時)(理解)

9.2.1貨幣主義的理論觀點

9.2.2貨幣主義的政策主張

9.3 供給學派的觀點和政策主張(1學時)(理解)

9.3.1 供給學派的理論觀點

9.3.2 供給學派的政策主張

9.4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和政策主張(1學時)(理解)

9.4.1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觀點 9.4.2理性預期學派的政策主張

9.5相關理論的應用(2學時)

第10章 宏觀經濟學的前沿課題(自學)

本章重點:凱恩斯共識的崩潰與1970之后的宏觀經濟學派,增長理論研究的復興;本章難點:中國宏觀經濟問題。

10.1 凱恩斯共識的崩潰與1970之后的宏觀經濟學派(了解)

10.1.1凱恩斯共識的形成與崩潰

10.1.2新古典綜合理論的精神分裂

10.1.3 1970之后的宏觀經濟學派

10.2新宏觀政治經濟學

(了解)

10.3增長理論研究的復興(理解)

10.4.中國宏觀經濟問題

(理解)

10.4.1傳統西方經濟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問題

10.4.2中國政府的角色

10.4.3外需與內需

10.4.4中國內需的結構問題

10.4.5增長方式問題

10.4.6中國的勞動力市場

10.4.7中國的全球分工與金融危機

四、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

課程考核采用考查和考試相結合方式。其中,出勤率和課堂表現(課堂討論、發言、考核情況)占20%;期中考核占20%;結業考試占60%。

五、教材及主要教學參考書、網站

[1]祁春節等.宏觀經濟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2]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4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金圣才主編.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中國石化出版社.2008年11月

[4]厲以寧.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5]尹伯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習題指南(宏觀經濟學).第3版.2000

[6]王秋石.宏觀經濟學原理.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7]梁小民.宏觀經濟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8]宋承先.現代西方經濟學(下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

[9][美]多恩布什、費希爾、斯塔茲.宏觀經濟學.第8版.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10][美]霍爾和泰勒.宏觀經濟學.第5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1][美]曼昆.宏觀經濟學.第4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2][美]巴羅.宏觀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1

[13][英]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14]http:///

[17]http:///jjxqy/

中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思考題答案篇三

《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基本情況】

一、課程代碼:

二、課程類別及性質:專業必修課

三、課程學時學分:54學時(教學:54 實踐:0)3學 分

四、教學對象:經濟管理學院各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第三學期)

五、課程教材:《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亞歷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9

六、開設系(部):經濟管理系

七、先修課:微積分、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

【教學目的】

宏觀經濟學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財經類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是我系各專業的必修課和專業基礎課。本課程是為適應學院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的經濟管理專門人才而開設的一門專業理論課程。

通過學習該課程,旨在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從事經濟管理、企業管理等實務工作所必須的經濟學知識,包括國民收入核算、國民收入決定、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宏觀經濟模型、宏觀經濟政策分析等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傳統的宏觀經濟理論和當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本課程以傳統的和當代的經濟學已取得的成果依據,借鑒國內外科研成果,嚴密的邏輯推理和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是本課程顯著的特點,注重思維方法和分析方法的訓練應是本課程教學的重點。

【教學內容、基本要求及課時分配】

第一章 宏觀經濟學導論(4課時)基本要求:(1)掌握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2)理解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3)了解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4)理解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關系。(5)理解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

本章重點: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基本內容,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

本章難點: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第二章 衡量宏觀經濟的主要指標(4課時)

第一節

國內生產總值及其衡量(2課時)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2)掌握衡量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產法。(3)理解掌握與國內生產總值相關的幾個概念。(4)了解gdp衡量經濟成果的缺陷。

第二節 國民經濟循環流量圖及收入恒等式(1課時)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兩部門經濟循環流量圖及收入恒等式。

(2)理解掌握三部門經濟循環流量圖及收入恒等式。(3)理解掌握四部門經濟循環流量圖及收入恒等式。

第三節 收入恒等式(1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兩部門經濟收入恒等式:c+i=c+s。

(2)理解掌握三部門經濟收入恒等式:c+i+g=c+s+t。(3)理解掌握四部門經濟收入恒等式:c+i+g+x=c+s+t+m。

本章重點: 國內生產總值,衡量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產法,與國內生產總值相關的幾個概念,國民經濟循環流量圖及收入恒等式,國民收入恒等式。

本章難點:支出法,與國內生產總值相關的幾個概念,國民經濟循環流量圖及收入恒等式,國民收入恒等式。

第三章 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6課時)第一節 總支出構成及其決定(2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兩部門經濟模型的基本假設。

(2)理解掌握凱恩斯的消費理論。(3)了解其他關于消費函數的理論。

第二節 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2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兩部門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

(2)理解掌握三部門經濟國民收入決定。(3)了解四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決定

第三節 乘數理論(2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乘數的定義和乘數效應的形成機制

(2)理解掌握三部門的政府購買支出乘數、稅收和轉移支付乘數

(3)理解四部門的進出口乘數

本章重點: 凱恩斯的消費理論,兩部門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乘數原理,三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決定,四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決定。

本章難點: 凱恩斯的消費理論,兩部門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乘數原理,三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決定,四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決定。

第四章 is-lm模型(8課時)第一節 投資的決定(2課時)基本要求:(1)了解實際利率與投資。

(2)理解掌握資本邊際效率的意義和資本邊際效率曲線的內容。

第二節 is曲線(1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is曲線及其推導。

(2)掌握is曲線的斜率。(3)理解掌握is曲線的移動。

第三節 利率的決定(2課時)基本要求:(1)理解貨幣的需求和供給。

(2)理解掌握貨幣需求動機。(3)理解掌握流動偏好陷阱。(4)理解掌握貨幣需求函數。

(5)理解掌握貨幣供求均衡和利率的決定。

第四節 lm曲線(1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lm曲線的推導。

(2)理解掌握lm曲線的斜率。(3)理解掌握lm曲線的移動。

第五節 is—lm分析(2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兩個市場同時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2)理解掌握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

本章重點:資本邊際效率曲線的內容,is曲線及其推導,is曲線的移動,貨幣需求動機,流動偏好陷阱,貨幣供求均衡和利率的決定,lm曲線的推導,lm曲線的移動,兩個市場同時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

本章難點:資本邊際效率曲線,is曲線及其推導,is曲線的移動,貨幣需求動機,流動偏好陷阱,貨幣供求均衡和利率的決定,lm曲線的推導,lm曲線的移動,兩個市場同時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

第五章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is-lm模型的運用(6課時)第一節 宏觀經濟政策概述(2課時)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2)理解掌握財政政策。

(3)理解掌握貨幣政策。(4)了解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工具

第二節 財政政策(2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財政政策效果:is—lm圖形分析。

(2)理解掌握凱 恩斯主義的極端情況。(3)理解擠出效應。

第三節 貨幣政策(2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貨幣政策效果:is—lm圖形分析。

(2)理解掌握古典主義的極端情況。(3)了解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4)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各種配合及其效果分析

本章重點: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基本內容,財政政策效果,貨幣政策的效果,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本章難點: 財政政策效果:is—lm圖形分析,貨幣政策效果:is—lm圖形分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各種配合及其效果分析。

※第六章 開放經濟中的宏觀經濟政策分析(6課時)第一節 開放經濟中的基本概念(2課時)基本要求:(1)掌握國際收支平衡表。

(2)掌握匯率的基礎知識。(3)了解匯率的決定理論模型。

第二節

開放經濟中的is-lm分析(2課時)基本要求:(1)理解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線(bp)。

(2)掌握bp曲線的移動。

(3)理解掌握is-lm-bp模型的運用效果

第四節 開放經濟和宏觀政策(2課時)基本要求:(1)掌握一國的政策選擇。

(2)理解固定匯率下的內外均衡。(3)理解浮動匯率下的內外共同均衡。

本章重點: 國際收支與外匯市場,匯率的決定理論,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線(bp),內在外在的同時均衡,固定匯率下的內外均衡,浮動匯率下的 內外共同均衡。

本章難點: 國際收支與外匯市場,匯率的決定理論,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線(bp),內在外在的同時均衡,固定匯率下的內外均衡,浮動匯率下的內外共同均衡。

第七章 ad-as模型(8課時)第一節 總需求曲線(2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總需求和總需求曲線的含義。

(2)理解掌握由is—lm圖推導總需求曲線。(3)理解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4)理解總需求曲線的移動。

第二節 總供給曲線(2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總供給、總供給曲線和總供給函數。

(2)理解掌握從勞動市場推導總供給曲線。

(3)理解古典的總供給曲線,凱恩斯主義的總供給曲線

第三節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3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均衡價格總水平、總產量、就業量的決定。

(2)理解掌握總需求曲線的移動對均衡價格總水平、總產量、就業量的影響。

(3)理解掌握總供給曲線的移動對均衡價格總水平、總產量、就業量的影響。

第三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宏觀經濟波動(1課時)

基本要求:(1)了解1984-1994年的三次通貨膨脹及其宏觀調控。

(2)了解1997-1999年的通貨緊縮及其宏觀調控

(3)了解2007年以來的宏觀經濟波動與政策調控

本章重點:is—lm圖推導總需求曲線,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總供給和總供給曲線,均衡價格總水平、總產量、就業量的決定,總需求曲線的移動對均衡價格總水平、總產量、就業量的影響,總供給曲線的移動對均衡價格總水平、總產量、就業量的影響。

本章難點:總需求曲線的推導,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古典的總供給曲線,凱恩斯主義的總供給曲線,總供給曲線的移動,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移動對均衡價格總水平、總產量、就業量的影響。

第八章 失業及其與通脹的關系(6課時)第一節 失業(2課時)

基本要求:(1)識記失業的定義與失業率的測量。

(2)理解失業的分類。(3)理解掌握失業的影響。

(4)理解掌握充分就業和自然失業率的概念。(5)理解掌握反失業的政策。

第二節 通貨膨脹(2課時)

基本要求:(1)通貨膨脹的定義及其衡量

(2)通貨膨脹的分類及其原因

(3)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第三節 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2課時)

基本要求:(1)理解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

(2)理解掌握理性預期和政策無效的命題。

本章重點:失業的分類,失業的影響,充分就業和自然失業率的概念,反失業的政策,通貨膨脹的原因,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理性預期和政策無效的命題。

本章難點:充分就業和自然失業率,通貨膨脹的原因,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理性預期和政策無效的命題。

第九章 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6課時)第一節 經濟周期(2課時)

基本要求:(1)識記經濟周期的含義與階段。

(2)理解經濟周期的類型。(3)掌握經濟周期的解釋。

第二節 經濟增長(4課時)

基本要求:(1)識記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含義與關系。

(2)一般了解經濟增長的源泉。

(3)理解掌握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4)理解掌握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索洛模型。

本章重點:經濟周期的含義與階段,經濟周期的類型,經濟周期的解釋,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索洛模型。

本章難點:經濟周期的解釋,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索洛模型。

【教學方法】

板書為主和多媒體為輔相結合的方式講授、課堂練習與課后復習、練習相結合。課堂與課后時間比約為1:1。

1、在保證該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前提下,著重突出經濟學的實用性。有關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要求學生牢固掌握并熟練運用。

2、堅持理論密切聯系實際,對于課本中涉及到的高深經濟原理,一般不予深究。講授時,盡可能借助一些典型實例,深入淺出地闡明其基本思想,旨在開拓學生的思路,并積極引導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掌握經濟方法的具體應用上。

3、課堂講授實行啟發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點,并注意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堅持課后練習是教好、學好本門課程的關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根據正常教學進度布置一定量的課后作業,要求學生按時完成。

【考核方式】

本課程為考試,成績由三部分組成:

1、平時成績:依據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及紀律情況打分,占20%;

2、期中考試:閉卷考試,占20%;

3、期末考試:閉卷考試,占60%。

【主要參考書目】

1、高鴻業主編,《西方經濟學》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2、博迪,《投資學》第七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年

3、黎詣遠,《西方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郭樹華,《宏觀經濟學》,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

5、多恩布什,《宏觀經濟學》第八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

6、宋承先,《宏觀經濟學》,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

7、曼昆,《經濟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有關說明】

由于本教學大綱是統一編寫,各專業對于相關專業知識要求水平、內容不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標注※的內容課已有選擇的取舍,并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適當調整。

【后注】

執筆人:韓小劉 日期:2011年8月26日 審核人: 日期: 批準人: 日期:

中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思考題答案篇四

《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年制定)課程代碼:

英文名稱:macroeconomics

課程性質:專業基礎課(同一名稱不同性質的課程,應制定不同的大綱)前置課程:高等數學、微觀經濟學

后置課程: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財政學、貨幣銀行學、中級宏觀經濟學等

學 分:3學分(注:學分與課時的折算為1學分17課時)課 時:51課時 課程負責人: 主講教師: 考核方式: 成績構成:

使用教材:高鴻業主編,《西方經濟學(下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6版 課程概述: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及管理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和專業基礎課。它以國民經濟總量為考察對象,分析宏觀經濟變量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闡述一國實現充分就業和長期經濟增長的機制,說明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作用。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部分宏觀經濟學基礎,包括宏觀經濟學研究對象、主要內容和國民收入核算;第二部分,均衡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包括簡單國民收入的決定模型,is-lm模型,三部門條件下均衡國民收入決定,is-lm-bp模型;第三部分,ad-as模型;第四部分,財政和貨幣政策分析;第五部分,經濟增長和波動分析,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理論、失業和通貨膨脹理論。

教學目的: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旨在讓經濟及管理類本科二年級學生初步掌握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了解本學科的理論構架和分析邏輯,掌握理論分析和簡單的數學模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經濟學基本原理觀察、分析和解釋現實生活中比較簡單和典型的宏觀經濟現象和問題,了解本學科發展前沿,為他們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經濟學思維能力。教學方法:

宏觀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同時又與現實經濟生活關系非常密切的學科。所以在教學中,首先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現實中豐富生動的大量案例闡述宏觀經濟理論,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案例分析有利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第二,教學中注意介紹經濟分析的邏輯,強化圖形分析法和數理分析法的訓練,使學生能初步掌握現代經濟學分析工具,判斷和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將數學分析與經濟學教學有機聯系起來。第三,講授與自學結合,加大學生的閱讀和訓練。針對宏觀經濟學本身課程特點,主要采用課堂講授和案例分析為主,系統講授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重要模型,同時,督促學生加強課后自學,注重教學互動,安排適量學時進行課堂討論。第四,加大課程訓練力度,配套系統完善的習題冊,配備研究生助教批改作業并上習題輔導課,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理解和深化。第五,鼓勵學生閱讀主要參考書,了解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并寫出讀書心得,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

各章教學要求及教學要點:

第一章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

第一節 宏觀經濟學特點

課時分配:6課時 教學要求:

宏觀經濟學是一門以宏觀經濟運行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揭示國民經濟在短期內為什么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波動,在長期有哪些力量決定經濟增長的學科。通過本章的學習,不僅要掌握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還要知道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分析方法,了解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演變。

本章以什么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如何核算為主題介紹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國民收入包括多個總量: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民生產總值(gnp)、國民生產凈值(nnp)、國民收入(ni)、個人收入(pi)和個人可支配收入(dpi)。在現行的國民經濟統計中普遍采用國民經濟賬戶體系(sna)體系,運用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種方法來度量一國的經濟活動水平。雖然gdp 和gnp 是衡量國民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一個國家國民的福利水平。本章學習的關鍵是:掌握gdp、gnp、nnp、ni、pi、dpi、最終產品、中間產品等基本概念,明晰其相互關系,為深入學習宏觀經濟學打好基礎。在此基礎上熟練掌握國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和支出法,了解名義gdp和gdp的關系。了解失業和物價水平的衡量。教學內容:

第一節 宏觀經濟學的特點

一、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三、宏觀經濟理論的演變和發展

第二節 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核算方法

一、國內生產總值的含義

二、為什么總產出總是等于總收入或總支出

三、用支出法核算gdp

四、用收入法核算國內生產總值

第三節 從國內生產總值到個人可支配收入 一、五大總量的關系

二、gdp與gnp的關系

第四節 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 二、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 三、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

第五節 名義gdp和實際gdp

一、名義gdp

二、實際gdp

第六節 失業和物價水平的衡量

失業的衡量 物價水平的衡量 思考題:

1.怎樣理解gdp的含義?與gdp有關的總量有哪些? 2.怎樣理解產出等于收入以及產出等于支出? 3.你對現行的國民收入核算體系有何看法?

第二章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課時分配:9課時 教學要求:

本章主要從總需求角度闡述產品市場均衡時國民收入的決定和變動。學習本章首先重點掌握凱恩斯消費理論、兩部門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理論和乘數理論,知道三部門和四部門條件下的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和變動,了解其他消費理論。

本章在討論國民收入如何核算的基礎上討論國民收入的決定,即收入與支出的相互作用及其波動是怎樣決定國民收入及其變動的。這一分析建立在兩個基本假設之上:第一,實際的國民總產出由總需求方面所確定;第二,只存在產品市

場;第三,短期分析。由此,從支出角度看:y=c+i+g+x;從收入角度看:y =c+s+t+m。通過學習,弄清兩部門經濟、三部門經濟、四部門經濟的假設前提存在什么差異;掌握凱恩斯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各種經濟狀態下的均衡收入如何決定,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轉移支付乘數、稅收乘數、外貿乘數怎樣計算;了解其他消費理論。教學內容:

第一節 均衡產出

一、最簡單的經濟關系

二、均衡產出的概念

三、投資等于儲蓄

第二節 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一、消費函數

二、儲蓄函數

三、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

四、家庭消費函數和社會消費函數的關系

第三節 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及變動

一、部門經濟中收入的決定—使用消費函數決定收入

二、使用儲蓄函數決定收入 ……

參考書目

1.曼昆.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第七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2.曼昆.大衛r.哈克斯.經濟學原理學習指南(第六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3.杰弗里·a·杰里等.高級微觀經濟理論(第三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4.哈爾·r.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八版)[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

執筆人: 年 月 審定人: 年 月 學院負責人: 年 月

中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思考題答案篇五

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學期授課計劃及考核方式

一、課程目標

宏觀經濟學是相對于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即對經濟運行的整體,包括整個社會的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就業水平進行分析。該課程通過對各種國民經濟總量相互關系的研究,揭示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矛盾、宏觀經濟變化的規律以及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宏觀經濟的分析方法,提高運用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宏觀經濟問題與經濟政策,指導社會實踐的能力,為后續開設的專業課程打基礎。

二、基本要求

本課程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宏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完成規定的授課學時、作業,要求學生掌握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概念及運用經濟模型分析經濟問題的基本方法,學習中要理論聯系實際,要有分析的學習和借鑒。

三、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建議

第一章 國民收入核算

本章重點難點:國民收入的一些重要核算指標、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1.宏觀經濟學的特點 0.5學時 2.國內生產總值 0.5學時 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總產出、總收入與總支出的關系。

3.核算國民收入的兩種方法 1學時 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收入法核算gdp。

4.從國內生產總值到個人可支配收入 0.5學時 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凈值、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5.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學時 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

6.名義gdp和實際gdp 0.5學時 名義gdp與實際gdp、gdp折算指數。

第二章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本章重點難點:均衡產出的概念;消費理論;乘數理論。

1.均衡產出 1學時 最簡單的經濟關系、均衡產出的概念、投資等于儲蓄。

2.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2學時 消費函數、儲蓄函數、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家戶消費函數和社會消費函數。

3.關于消費函數的其他理論 1學時 相對收入消費理論、生命周期的消費理論、永久收入的消費理論、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

4.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及變動 1學時 兩部門經濟中收入的決定—使用消費函數決定收入、使用儲蓄函數決定收入。

5.乘數論 6.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決定 1學時 7.三部門經濟中的各種乘數 1學時 8.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的決定 1學時

第三章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本章重點難點:is 曲線;lm曲線;is-lm 曲線分析。

1.投資的決定 1學時 實際利率與投資、資本邊際效率的含義、資本邊際效率曲線、投資邊際效率曲線。

曲線 2學時 is曲線及其推導、is曲線的斜率、is曲線的移動。

3.利率的決定 1學時 貨幣需求動機、流動偏好陷阱、貨幣需求函數、貨幣供求均衡和利率的決定。

曲線 2學時 lm曲線及其推導、lm曲線的斜率、lm曲線的移動。

-lm分析 1學時 兩個市場同時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6.凱恩斯的基本理論框架 1學時

第四章 宏觀經濟政策與實踐

本章重點難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效果分析,如何正確使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把宏觀經濟政策應用到實踐中的分析。

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 1學時 2.財政政策效果 2學時 財政政策效果的is—lm圖形分析、凱恩斯主義的極端情況、擠出效應。3.貨幣政策的效果 2學時 貨幣政策效果的is—lm圖形分析、古典主義的極端情況、古典主義的極端情況。

4.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 2學時 5.經濟政策目標 1學時 6.財政政策 2學時

財政的構成及財政政策工具、自動穩定和斟酌使用、功能財政和預算盈余、充分就業預算盈余與財政政策方向。

7.貨幣政策 2學時 商業銀行與中央銀行、存款創造與貨幣供給、貨幣政策及其工具。

第五章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本章重點難點:需求曲線的推導;短期總供給曲線的不同形狀及原因;用ad—as模型分析一些簡單的宏觀經濟問題。

1.總需求曲線 0.5學時 總需求曲線的推導、總需求曲線的移動。

2.總供給的一般說明 0.5學時 宏觀生產函數與潛在產量、勞動市場。

3.長期和短期在國民收入決定中的特殊含義 1學時 4.古典總供給曲線 1學時 5.凱恩斯總供給曲線 1學時 6.常規總供給曲線 1學時 7.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對現實的解釋 1學時 宏觀經濟的短期目標、總需求曲線移動的后果、總供給曲線移動的后果。

第六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

本章重點難點:通貨膨脹的原因;菲利浦斯曲線。

1.失業的描述 0.5學時 2.失業的經濟學解釋 0.5學時 3.失業的影響與奧肯定律 1學時 4.通貨膨脹的描述 2學時 5.通貨膨脹的原因

作為貨幣現象的通貨膨脹、需求拉動通貨膨脹、成本推動通貨膨脹、結構性通貨膨脹。

6.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1學時 7.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1學時 菲利普斯曲線的政策含義、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長期菲利普斯曲 線。

第七章 國際經濟的基本知識

本章重點難點:絕對貿易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赫克歇爾-俄林理論和規模經濟理論的基本內容、國際貿易組織、傾銷。

1.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概述 1學時 絕對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赫克歇爾—俄林理論、規模經濟理論。2.國際貿易組織 1學時 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聯盟、世界貿易組織。

3.國際金融體系的演變 1學時 金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貨幣體系的演進。4.有關傾銷的基本知識及政府調節國際經濟往來的措施 1學時 傾銷的含義、國際貿易政策、外匯市場干預。

第八章 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理論

本章重點難點:新古典增長理論;乘數—加速數模型。

1.國民收入長期增長趨勢和波動 1學時 2.對經濟增長的一般認識

3.新古典增長理論 2學時 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基本方程、穩態分析、儲蓄率的增加、人口增長、資本的黃金率水平。

4.內生增長理論 2學時 5.乘數-加速數模型 1學時

四、考核方式

該門課程的考核分為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平時成績占20%,包括上課考勤、平時作業、課堂互動等;期末采取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80%。

五、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學習本課程時,學生應具備以下基本知識: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高等數學的相關知識。本課程是管理專業學生的基礎課,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的基礎,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掌握宏觀經濟系學的基本理論。

六、教材與參考書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五版,高鴻業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宏觀經濟學》(第五版),格里高利?曼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七、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學生關注的經濟實際問題、思想中存在的疑惑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現實經濟生活的關注,并采取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