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以下就是小編給大家講解介紹的相關方案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村社區人民調解工作計劃 社區人民調解工作方案篇一
調解委員會簡要事跡
城關鎮西街社區位于扶風縣城老區中段,轄潿水路以北、河濱路以西,占地約5.1平方公里。轄區內有35個行政企事業單位,轄區有14個小區,居民2934戶,常住人口15955人,流動人口300余人。西街社區調委會在縣司法局和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維護社會穩定為立足點,以調委會為平臺,以調解制度作保障,積極化解社區內各類矛盾糾紛。近年來,調委會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126件,涉及居民400多戶1000多人,成功化解121起,排查率達100%,調解成功率達96%,轄區內從未發生打架斗毆、群體上訪等糾紛事件,為確保一方平安做出了應有貢獻。
一、健全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夯實人民調解工作基礎。
社區非常重視人民調解工作,并將其列入社區重要議事日程,按照“五有”“六落實”“六統一”要求,采取多種措施,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首先,加強社區調委會組織建設。社區成立了以居委會主任為調委會主任、3名綜治協管員為主要調解委員、社區其他工作人員為輔助調解委員的調解委員會,并在轄區內各個小區設調解員1名共157人,形成調解主任抓全面、調解委員抓片、調解信息員抓樓門的調解組織網絡,實現了調解組織網絡全覆蓋;其次,抓好硬件建設。在社區內投資設立調委會辦公室,購置調解專用桌椅、專用檔案柜,并健全各項調委會工作制度,將其公示墻上;第三,積極落實調解經費。每年社區都安排一定比例的經費,專門用于調委會日常工作開支,確保調解工作正常運作,從而為有效開展調解工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二、落實三項措施,夯實民調業務基礎。
社區調委會嚴格按照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各種手段、協同作戰的工作方式。從“防”字入手,做好三篇文章,全力預防糾紛發生。一是抓好調解人員的業務培訓。堅持每月定期組織調解人員集中學習討論和經驗交流,讓調解人員熟練掌握調解工作新的方針政策,糾紛常用的法律法規,調解方法與技巧,讓他們首先成為法律“明白人”。二是抓好社區居民的普法學習。利用集中培訓、板報、標語、遠程教育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提高居民法律素質,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糾紛發生;三是強化糾紛排查和治理。每周進行一次矛盾糾紛排查匯總,及時發現糾紛苗頭,消除隱患。
三、明確責任,強化措施。
一是社區調委會堅持在重大節日、重點時期以及敏感時期安排包片干部深入一線,全面排查各類矛盾糾紛,做到底子清、情況明,確保不留死角。積極關心弱勢群體,主動走訪下崗失業人員和空巢老人,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對發現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及時解決處理。如新建巷劉衛敏夫婦因下崗失業,無工作無收入,還供養著兩個孩子,生活拮據,經濟困難,為此夫婦二人經常吵架,以至于感情不和,對生活失去信心,繼而自暴自棄,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在群眾中產生極壞影響。社區接到信息員的上報后,組織專人對其夫婦二人進行開導教育,并為劉衛敏提供了免費技能培訓的機會,為其丈夫李宏興安排公益性崗位擔任社區治安巡邏員,為其夫婦申請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其家庭生活狀態得到明顯改善,夫妻倆關系和睦;二是在調解過程中,堅守維護居民合法權益的準則,遵守平等待人、一視同仁的規矩,在處理中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不搞親疏遠近,內外有別,不搞暗箱操作,做到陽光調解,對糾紛處理做到用心、細心、耐心,不管事大事小,同樣重視。比如幾月前西大院留守老人宋德興夫婦,閑來無事,多年圈養貓數只,以至于西大院內貓滿為患,影響院內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導致環境衛生逐步下降,鄰里關系嚴重不合。社區得知此事后,調委會組織專人,多次對兩位老人出面調解,終于達成協議,將所養貓數妥善處理,使鄰里和睦氣氛重顯樓區。社會穩定的因素通過各種事例在社區得到了發揚光大。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目前,在西街社區全體調解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司法所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人民調解已成為社區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秩序穩定的重要基石。我們將繼續努力,加大工作力度,彌補不足,為社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應有貢獻!
村社區人民調解工作計劃 社區人民調解工作方案篇二
居民事務調解委員會工作制度
第一條:例會制度。委員會每月召開工作例會,分析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按照“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做好本社區內居民事務調解工作。對排查出問題一要做到“三個及時”,即及時報告、及時協調,二要做到“三落實”,即化解落實、化解方案落實、化解措施落實。
第二條:值班制度。社區居民事務調解工作室是社區居民事務調解委員會的對外窗口,每日安排專人接待群眾的來訪和訴求。社區居民事務調解工作室,集社區民調委會會、社區矛盾排查工作站、社區法律服務室、黨員懇談室、民怨訴求室為一體,兼具接待居民訴求、心理疏導、矛盾調處、法律服務等功能。
第三條:預防制度。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注重發揮社區司法行政、民間組織的作用,把普法教育作為防范矛盾糾紛的重要手段,根據不同群體和不同時期矛盾糾紛的規律、特點,分類施教,采取座談會、演講會、報告會、咨詢會、大課堂、大法庭、文藝演出、知識競賽、問卷調查、走訪慰問等形式,提高干部群眾的法律素質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有效地預防矛盾糾紛的發生。堅持組織開展專項排查調處活動,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部門、重點人群的排查,及 1
時發現并處理矛盾糾紛隱患,保證敏感期的社會穩定。
第四條:協調制度。發揮社區居民事務調解委員會統籌協調功能,集調解、治安、信訪“三位一體”,充分發揮聯動效應,增強調解效果。建立成員日接待制度、臺帳管理制度、信訪接待制度、糾紛情況通報制度、糾紛督辦制度、包案調處制度、律師服務制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接待制度,堅持周報告、月排查、季分析的工作制度,針對本社區內發生的矛盾糾紛做到“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
第五條:處突制度。針對社區突發事件,采取“處置突發情況三三制”,即“三個立即、三個及時”;在接到突發情況的信息后立即與社區黨委書記、社區民警取得聯系,聽從黨委書記的統一部署;立即前往事發現場;立即向街道工委辦事處先行匯報。及時向派出所進行通報;及時到達現場后控制局面,妥善處理,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爭取把危險苗頭控制在萌芽狀態;及時把整個事件的詳細情況及處理結果以書面的形式匯報給街道工委辦事處和上級單位。
第六條:信息報告和反饋制度。加大宣傳,引導社區居民前來訴求;通過接訪及時了解掌握最基層的人民內部矛盾情況,從而在第一時間發現和掌握苗頭性問題,主動調處矛盾糾紛,根據輕重緩急,通知街道工委辦事處,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化解。
第七條:保障制度。加大對社區居民事務調解工作室的投入,以“六統一”為標準,即統一外標識、統一崗位設置、統一崗位職責、統一服務規范、統一辦事流程、統一運作機制,建設社區居民事務調解工作室;加大人員的組織管理,周一至周五安排社區專職工作者、社區志愿者、黨務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民警到崗到位,達到組織、制度、工作三落實。
村社區人民調解工作計劃 社區人民調解工作方案篇三
陸王莊社區調解委員會工作計劃
2012年,社區人民調解工作將圍繞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思路,堅持預防為主、防調結合的工作方針,努力化解一切民間矛盾糾紛,減少社會矛盾糾紛的激化,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本地區的和諧穩定。
1、時刻把握時事動態。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不定期地組織全體調解工作人員學習各種政策、法律,掌握最新的時政動態,為調解工作的深入打好理論基礎。為了更好地學習掌握新的調解工作方式方法,繼續堅持開展每年二次的人民調解員培訓工作。
2、堅持矛盾糾紛排查分析制度。堅持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職責,落實措施,著眼于早發現、早報告、早解決,把預防工作作為關鍵環節來抓,重點落實好三排查:即落實社區每半月的定期排查分析制度;落實特殊時期以及重大節假日其間的重點排查;落實對矛盾糾紛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重點行業的重點排查。在做好正常排查調處工作的同時,特別要組織好重大事件的集中專項排查活動,防范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3、堅持報告制度。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定期上報每月調解報表和雙周排查情況,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定期上報調解報表和分析情況。重、特大矛盾和緊急事件要做到特事特辦,不得因工作失誤造成無法換回的影響和損失。
4、堅持半月一次的人民調解工作例會制度,通過會議及時傳達新的調解工作精神和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學習和交流新的工作經驗。
5、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認真履行指導社區和單位人民調解工作的義務,在檔案、資料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的規范管理模式。
6、完善公調對接管理機制。特別是在2012年建立公安派出所人民調解工作室的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
7、建立一整套的人民調解工作考核機制。成立人民調解工作考核小組,擬定出臺考核目標。要對各單位、公安人民調解工作室實行考核機制,做到平時與半年、全年考核相結合,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進一步規范人民調解工作行為,為適應《人民調解法》的出臺做好準備。
8、提倡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思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地化解矛盾糾紛,并形成新的調解模式。
9、人民調解委員會在上、下半年完成調解信息各2條。要求信息質量高,有較強的交流性和研讀性,禁止從網絡上下載。
10、積極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
11、爭取走出去。學習其他調委會的工作經驗,做到取長補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調解水平。
村社區人民調解工作計劃 社區人民調解工作方案篇四
*****社區
調解委員會簡要事跡
***社區位于***城老區中段,轄潿水路以北、河濱路以西,占地約5.1平方公里。轄區內有35個行政企事業單位,轄區有14個小區,居民2934戶,常住人口15955人,流動人口300余人。**社區調委會在縣司法局和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維護社會穩定為立足點,以調委會為平臺,以調解制度作保障,積極化解社區內各類矛盾糾紛。近年來,調委會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126件,涉及居民400多戶1000多人,成功化解121起,排查率達100%,調解成功率達96%,轄區內從未發生打架斗毆、群體上訪等糾紛事件,為確保一方平安做出了應有貢獻。
一、健全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夯實人民調解工作基礎。
社區非常重視人民調解工作,并將其列入社區重要議事日程,按照“五有”“六落實”“六統一”要求,采取多種措施,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首先,加強社區調委會組織建設。社區成立了以居委會主任為調委會主任、3名綜治協管員為主要調解委員、社區其他工作人員為輔助調解委員的調解委員會,并在轄區內各個小區設調解員1名共157人,形成調解主任抓全面、調解委員抓片、調解信息員抓樓門的調解組織網絡,實現了調解組織網絡全覆蓋;其次,抓好硬件建設。在社區內投資設立調委會辦公室,購置調解專用桌椅、專用檔案柜,并健全各項調委會工作制度,將其公示墻上;第三,積極落實調解經費。每年社區都安排一定比例的經費,專門用于調委會日常工作開支,確保調解工作正常運作,從而為有效開展調解工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二、落實三項措施,夯實民調業務基礎。
社區調委會嚴格按照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各種手段、協同作戰的工作方式。從“防”字入手,做好三篇文章,全力預防糾紛發生。一是抓好調解人員的業務培訓。堅持每月定期組織調解人員集中學習討論和經驗交流,讓調解人員熟練掌握調解工作新的方針政策,糾紛常用的法律法規,調解方法與技巧,讓他們首先成為法律“明白人”。二是抓好社區居民的普法學習。利用集中培訓、板報、標語、遠程教育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提高居民法律素質,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糾紛發生;三是強化糾紛排查和治理。每周進行一次矛盾糾紛排查匯總,及時發現糾紛苗頭,消除隱患。
三、明確責任,強化措施。
一是社區調委會堅持在重大節日、重點時期以及敏感時期安排包片干部深入一線,全面排查各類矛盾糾紛,做到底子清、情況明,確保不留死角。積極關心弱勢群體,主動走訪下崗失業人員和空巢老人,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對發現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及時解決處理。如新建巷***夫婦因下崗失業,無工作無收入,還供養著兩個孩子,生活拮據,經濟困難,為此夫婦二人經常吵架,以至于感情不和,對生活失去信心,繼而自暴自棄,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在群眾中產生極壞影響。社區接到信息員的上報后,組織專人對其夫婦二人進行開導教育,并為劉衛敏提供了免費技能培訓的機會,為其丈夫***安排公益性崗位擔任社區治安巡邏員,為其夫婦申請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其家庭生活狀態得到明顯改善,夫妻倆關系和睦;二是在調解過程中,堅守維護居民合法權益的準則,遵守平等待人、一視同仁的規矩,在處理中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不搞親疏遠近,內外有別,不搞暗箱操作,做到陽光調解,對糾紛處理做到用心、細心、耐心,不管事大事小,同樣重視。比如幾月前西大院留守老人***夫婦,閑來無事,多年圈養貓數只,以至于西大院內貓滿為患,影響院內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導致環境衛生逐步下降,鄰里關系嚴重不合。社區得知此事后,調委會組織專人,多次對兩位老人出面調解,終于達成協議,將所養貓數妥善處理,使鄰里和睦氣氛重顯樓區。社會穩定的因素通過各種事例在社區得到了發揚光大。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目前,在**社區全體調解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司法所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人民調解已成為社區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秩序穩定的重要基石。我們將繼續努力,加大工作力度,彌補不足,為社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