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十二篇)

最新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十二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8 17:52:17
最新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十二篇)
時間:2023-12-08 17:52:17     小編:zdfb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一

1、通過自學,掌握“掩耳盜鐘”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結合插圖、動畫理解本文意思,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并用這個詞造一個句子。

4、誦讀這則寓言。

教學重點

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

能用“掩耳盜鈴”造句。

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略)

二、揭示課題、解題

1、聽故事

猜猜故事的結尾,來給這個故事取這個名字:掩耳盜鐘(板書),讀題。說說“掩”“盜”的意思,做做“掩”的動作——捂。連起來說一下這個詞的意思。

2、過渡:我們的課本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講述出來了,我們來走進這個故事。

三、自學,整體感知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單把課文讀通順。

(2)把本課的生字、新詞在課文中畫出來讀幾遍。

(3)再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

(4)熟練地誦讀課文。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帶生字的詞語卡片,糾正讀音。

(2)指名度讀課文。

4、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和結果怎么樣?指名說一說,討論結果。

3、重點理解課內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義:掩——捂,盜——偷、竊,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兒,聞——聽。

(2)在書上畫出“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怳然有音”,齊讀。

(3)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槌兒打鐘的后果,沒有就此打消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①同示思考題: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兒砸鐘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企么?

②那個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聽不見聲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別人的耳朵嗎?

(4)他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于是就按這個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

(5)那個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砸鐘的后果,為了達到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辦法。可事實證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板書:自作聰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

(6)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小故事。

(7)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課文,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誦讀時要把盜鐘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出來。

五、揭示寓意,總結擴展

1、出示思考題:

(1)掩耳盜鐘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應該從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訓?

(3)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分組討論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盜盜鐘》與“掩耳盜鈴”的關系。同桌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3、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掩耳盜鐘》。

4、總結擴展。

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掩耳盜鐘”的事?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后自由發言。

六、作業設計

1、小黑板:選擇成語填空

掩耳盜鈴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現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吧!

有的同學做練習冊上的題目,照抄后面的答案,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2、你喜歡讀寓言嗎?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從哪兒知道的?

3、選擇作業:

①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②找幾個小伙伴,把這個故事演給別人看;

③把你課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④用“掩耳盜鈴”說一句話并背誦這則寓言。

板書計劃:

掩耳盜鐘

自作聰明

十分愚蠢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二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故事dvd:學生聽故事并思考“故事中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蛇畫好了,又添上足)

2、談話引入,聯系生活,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見到的蛇是什么樣兒?”(沒有腳) 說明:教師創設故事情景,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自主讀文,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文言文: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結合注釋及大意,理解文言文的內容。

2、指讀:集體評議 教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并示范朗讀。

3、全班齊讀

4、男、女分組比賽朗讀

5、配樂朗讀 說明: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初步朗讀中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乃至熟讀成誦。

三、小組合作,感悟道理

1、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注釋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復述寓言故事。

2、指名復述故事《畫蛇添足》,集體評議

3、反饋檢查:“文中有三句人物說的話,請用橫線畫出來?”

⑴指名反饋 (出示小黑板)

⑵結合注釋理解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內容。

⑶指導朗讀“吾能為之足”――傲慢、洋洋得意“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反問,不屑一顧

⑷齊讀體會人物內心及其情感。

4、感悟寓言:引導學生討論“不是說先畫好的可以一個人飲這杯酒,他為什么沒有喝到酒足飯飽呢?(附板書設計)

四、拓展延伸,警醒學生

1、列舉生活中的事例,說說自己的理解:“生活、學習中你有過類似的錯誤嗎?見過類似的人與事嗎?

2、教師小結

五、練習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并復述課文故事。

2、收集寓言故事并與同學交流。

附板書設計:

先畫好蛇――可以喝酒 多此一舉,

事情做好后,再做多余的事,反而徒勞無功!

畫蛇添足 畫好又添足――不能喝酒 ……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三

一、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并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寓言內容,能聯系實際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幫助學生學會“矛、弗、卮、遂”4個會認字和“矛、盾、弗、祠、遂”5個會寫字。

二、學習過程

(一)知識準備

1.聽寫上課詞語。同桌互評。

2.指名背誦《自相矛盾》。

(二)導入新課

交流搜集的資料,了解韓非以及他的。

(三)自主學習

1.自讀課文。

畫出生字,注意“舍、數”的讀音。

2.解釋字詞。

飼:卮:

謂:飲:

引:且:

乃:固:

安:遂:

亡:

3.逐句說說課文意思。

4.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四)展示交流

1.把自己理解了的在小組中講一講,不懂得提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2.看那個同學說得明白聽得認真,組長根據檢查情況給每個組員評定星級。

(五)合作探究

1、究竟什么原因使這個人“終亡其酒”呢?

2、你怎樣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在生活中,我們遇到過“自相矛盾”的情況嗎?

3、檢查合作學習情況

(a)集體交流探究題目。

(b)教師根據情況給小組評定星級。

(六)達標拓展

分小組準備表演成語故事。(自選一則)

先討論,在小組里試演。(以《自相矛盾》為例)

1.這個楚國人開始叫賣的時候是怎樣的表現(他怎么想的、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2.周圍的人聽了他的話是什么反應(比如,有什么樣的表情,什么樣的議論等等)?

3.聽了問話,那個楚國人又是什么表現?

4.后來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

5.怎樣表演才能使人們受到啟示?

選擇一個故事,在小組里分號角色,練習幾遍。

班級進行表演。

小故事里有大智慧。我們知道的許多成語都有一個故事,研究這些故事能讓我們更準確地運用成語,也可以從中發現一些人生哲學。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四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會寫本課的生字。

2、懂得文字、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畫蛇添足”的意思。并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4、誦讀這則寓言。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用寓意。

2、能用“畫蛇添足”說一句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放《畫蛇添足》的現代文錄音,教師在前邊配表情,配口形,配動作,如演“雙簧”一般,讓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欣賞一幅有趣的圖畫。(出示幻燈片,放映幻燈機。)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根據剛才聽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圖畫猜出這個故事的題目呢?能不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引出課題--《畫蛇添足》。)

二、讀悟探究。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

2、師配樂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讀音和句讀。)

3、找出“曰”字后的語句。說說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喜歡?怎么讀出感情來?

a、“吾能為之足”指導學生用十分傲慢的語氣去讀,擺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態來。

(范讀,齊讀,個別讀)

b、“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指導學生讀出反問的語氣,用不屑一顧的神情表現出來。(齊讀,范讀,分組讀。)

三、問答析疑

1、(課前,學生預習并提出問題寫在提問卡片上。)教師把收集到的提問卡整理歸納分類。

2、把上述“問答”制成的幻燈片放映出來。句子分析可采取答“記者”問的形式,由一個學生代表記者,另一個學生回答,教師在旁點撥,其余學生可以舉手提示,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3、播放音樂,學生隨音樂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寓意,思考故事的因果聯系。(四人小組討論,匯報四人一致的看法。)

4、根據學生回答,形成板書。

5、靈活運用。用“畫蛇添足”這個成語造句。教師點撥:比如同學們的作文,本來結構完整,可常常又添上一些廢話湊數,這可以說是什么?

四、遷移練習

師: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寓言嗎?有哪些?

(如:守株待兔、亡羊補牢、自相矛盾)

放映一則《拔苗助長》的寓言故事,學生看完后做后面出示的練習題。

五、信息共享

指名一個學生做“網吧”小主人,管理資料。練習時碰到問題可詢問“網吧主人”,查閱資料。想多了解一些課外知識、學習方法、也可以查資料。如:金點子

文言語句的翻譯可采用“留、換、補、刪”四種具體方法。

1、保留原詞。即凡人、事、物等名詞性的表意詞可以保留不動。

2、改換詞語。即將文言中的單音詞換為相應的現代漢語雙音詞。

3、增補詞語。即將文言文中常省略的各種句子成分補充譯出來。

4、刪略詞語。即將文言中那些無實在意義的虛詞去掉不譯。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五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會寫本課的生字。

2、懂得生字、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畫蛇添足”的意思。并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4、誦讀這則寓言。

教學重點

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

能用“畫蛇添足”說一句話。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本劇、小黑板。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掩耳盜鐘》,它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我國古代有不少流傳很廣的寓言故事,它們往往借助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這些寓言故事見于各類文獻之中,如《戰國策》、《淮南子》、《韓非子》等,后來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一則寓言。

二、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的2個生字,會寫本課的3個生字。

2、懂得字、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本文的寓意。

3、有感情地誦讀這則寓言。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2、幻燈顯示:

(1)讀準

祠賜謂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引酒且飲之

②丁壯者引弦而戰()

(3)說說句子大意: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3、活動安排:復述故事比賽,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則寓言故事派代表參賽。

最后師生評議,評出優勝者,頒發小獎品。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指名誦讀“畫蛇添足”。

2、串講課文:同學串講,老師適時指點。

3、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明確:“畫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當。

4、能力訓練:這則寓言已成為常見的成語,請造一個句子。教師可先示范造句。學生造句后,組織大家評價是否恰當。

5、全班齊讀“畫蛇添足”一文。

6、請舉出生活中與之同類的事例,并談談你從文中所獲得的啟示。

五、總結

畫蛇添足:事情已經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畫蛇添足》是諷刺寓言,有生動的喜劇情節,活潑風趣,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忍俊不禁,并從中體會其蘊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業

1、復習字詞,熟讀課文。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并寫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奪卮酒,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六

《寓言二則》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7個,積累詞語8個。理解成語“自相矛盾、掩耳盜鈴“的意思。

2、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語故事將給大家聽。

4、讓學生明白做事情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學過程:

一、話引入,出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曾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2、出示課題:寓言二則

二、學習第一則:自相矛盾

1、讀題:自相矛盾

2、看圖,指出矛、盾,輕聲讀文,找找這人是怎么夸口矛與盾的?

3、指導朗讀這人夸口的話。

“我的矛銳利的很,不論什么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堅固的很,不論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板書:矛―――――銳利不論什么盾都戳得穿!

盾―――――堅固不論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4、理解“銳利”的意思。

讀準“戳”的音,并做做動作。

5、表演讀

6、想想:什么叫自相矛盾?

7、小結: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

三、學習第二則:掩耳盜鈴

1、讀題:掩耳盜鈴

2、做做:掩耳的動作

3、自由讀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4、找找寫哪人想法的句子,想想錯在哪里?

5、小結: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四、復習鞏固

1、朗讀全文

2、摘抄所學的寓意。

五、課外拓展

1、你還知道哪些成語故事?

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七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教案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朗讀《畫蛇添足》,借助注釋及字典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2.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

三:教學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教師修改

一、創設情境:

上一課,我們學習了《韓非子.難一》里的一則小故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故事,這次帶給大家的是《戰國策.齊策》里的故事,聽一聽、猜一猜。

(放錄音――講故事――看幻燈片――猜成語)

你們能不能根據剛才聽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圖畫猜出這個故事的題目呢?(引出課題――《畫蛇添足》)

二、讀悟探究: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讀準字音)

(二)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讀音和斷句。)

(三)說一說小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樣發生?怎樣發展?結果怎樣呢?

(四)發生:學生讀1、2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大意。

(教師注意引導結實“足、余、之、成”等詞語,并鼓勵學生用上上節課的學習方法。)

(五)教師:而后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誰來讀讀?

用自己的話說大意。(教師注意引導關鍵詞語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這樣說?怎樣做的?讀一讀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為之足”指導學生用十分傲慢的語氣去讀,擺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態來。(個別讀)

(六)教師: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卻沒有喝到酒,為什么呢?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①理解這句話。

②指導學生讀出反問的語氣,將質疑、不屑的神情表現出來。(個別讀、分組讀。)

出示:“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①故事的結果怎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這個人“終亡其酒”呢?------他自作聰明,違背事物本來的面目,弄巧成拙,辦糟了事情。

②帶著理解讀一讀。

三、學以致用:

1.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過“畫蛇添足”的時候,用這個成語造句。

教師點撥:比如同學們寫作文,本來結構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廢話湊數,這可以說是什么?

四、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寓言故事,并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將文言文講給別人聽嗎?選擇一篇試背。(教師可以提供課文留白或成語故事的圖片)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2.分小組選擇一個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學習“百花園一”時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語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書設計:2寓言二則

畫蛇添足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作聰明、做多余的事,反而會弄巧成拙,把事情辦糟。

教學反思: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八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畫蛇添足》,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重點

讀懂《畫蛇添足》這篇文章。

三、難點

感悟寓言中所蘊含的道理。

四、教具準備

1、幻燈片

2、古箏樂曲

3、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了一篇文言文《掩耳盜鈴》。從中我們明白了文言文讀著讓人覺得拗口、別扭,甚至有點難理解,但是同學們只要認真,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學會。在這里我想問大家:“你們有不有信心?”(生答:“有!”)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畫蛇添足》。

二、新授

(一)、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學生自由讀文,老師指導。

1、學生自己讀。

2、教師出示下列生字詞,指名讀一讀。(用小黑板出示)

祠者賜舍人卮酒相謂遂

3、指名讀課文,集體評議。

4、教師范讀,學生傾聽。

5、學生齊讀。(播放古箏樂曲)

(三)、小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

1、教師導:其實文言文光會讀還不行,我們還要讀懂它。而讀懂文言文關鍵是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么怎樣去理解文言文的語句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句。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用小黑板出示)

2、那么“祠者”、“舍人”、“卮酒”分別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

3、教師小結:不錯,對于不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看看注釋,它能幫助我們讀懂文言文。你再根據注釋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4、教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結合注釋,自學文言文后面的句子。學習的時候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進行。

5、反饋:說說文言文的大意。

6、課堂比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7、學生討論:不是說先畫好的人可以一個人飲這壺酒嗎?他為什么沒有喝到酒呢?

8、指名說一說:從這個人身上,你們得到了什么啟發?

(四)、拓展延伸,警醒學生。

1、教師:你們能從現實生活中舉些類似的例子來談談對這個道理的體會嗎?

2、小結:是呀,這個寓言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

三、總結

今天,我們從這個文言文中不但獲得了快樂,而且還懂得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多讀讀寓言故事。最后我建議大家以后要多讀書,讀好書,你一定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有更多收獲!

三、作業

背誦這則寓言。

板書設計

先畫完蛇 有酒喝

畫完蛇后又畫腳 沒酒喝

道理: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的道理。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 (鄂教版四年級下冊)]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九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會寫本課的生字。

2、懂得文字、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畫蛇添足”的意思。并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4、誦讀這則寓言。

教學重點

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用寓意。

教學難點

能用“畫蛇添足”說一句話。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掩耳盜鐘》,它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我國古代有不少流傳很廣的寓言故事,它們往往借助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這些寓言故事見于各類文獻之中,如《戰國策》《淮南子》《韓非子》等,后來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一則寓言。

二、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的2個生字,會寫本課的3個生字。

2.懂得字、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畫蛇添足”的意思。并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4.有感情地誦讀這則寓言。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2.幻燈顯示:

(1)讀準

祠 賜 謂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引酒且飲之( ) ②丁壯者引弦而戰( )

(3)說說句子大意: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3.活動安排:復述故事比賽,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則寓言故事派代表參賽。

最后師生評議,評出優勝者,頒發小獎品。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指名誦讀“畫蛇添足”。

2.串講課文:同學串講,老師適時指點。

3.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這則寓言的寓言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確:“畫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當。

4.能力訓練:這則寓言已成為常見的成語,請造一個句子。教師可先示范造句。學生造句后,組織大家評價是否恰當。

5.全班齊讀“畫蛇添足”一文。

6.請舉出生活中與之同類的事例,并談談你從文中所獲得的啟示。

五、總結

畫蛇添足:事情已經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畫蛇添足》是諷刺寓言,有生動的喜劇情節,活潑風趣,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忍俊不禁,并從中體會其蘊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業

1.復習字詞,熟讀課文。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并寫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奪卮酒,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板書計劃:

畫蛇添足

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當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 (鄂教版四年級下冊)]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十

查看文章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09-01 3:54楚國有一個官員,在春天祭過了祖宗之后,便將一壺酒賞給他的辦事人員喝。有人提議:“我們只有一壺酒,肯定不夠我們大家喝的,一個人喝倒是綽綽有余。我們每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最快,就把這壺酒給他。” 大家都同意了。

有一個人很快就把蛇畫好了。他正打算喝這壺酒時,看見別人都還忙著畫呢。他就得意揚揚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呀,等我再畫上幾只腳吧!” 他的蛇腳還沒畫完,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人把酒壺奪了過去說:“有誰見過長腳的蛇?你畫的不是蛇,這壺酒應該是我的了。”說罷,就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沒辦法,只能懊悔自己的愚蠢。

“畫蛇添足”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現在人們用它來說明這么個道理:做的過分和做的不夠是一樣有害的。

一、創設情境

導入程序:放錄音--聽故事--看幻燈片--猜成語

師:嗨,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請你們聽一聽這個有趣的故事。

放《畫蛇添足》的現代文錄音。讓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欣賞一幅有趣的圖畫。(出示幻燈片,放映幻燈機。)同學們

,你們能不能根據剛才聽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圖畫猜出這個故事的題目呢?

二 教學過程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仆人們見酒太少,提議怎么辦?

2、出示第一自然段,交流:“都說:要是每人嘗一小口,那才沒意思呢,還不如讓一個人喝個痛快。可是,到底給誰喝呢?”

“要是…還…”句式理解,換成句子:“如果每人嘗一口,那太沒意思了,還是讓一個人喝個痛快”于是就有人提議說什么?(各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畫得像,就把這壺酒給誰。)并完成板書:畫蛇飲酒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分組交流:

1、出示第二自然段,思考:有個人畫得怎么樣?(很快)

從哪個詞語能看出這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

2、最先畫好蛇的人見別人沒有畫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他抬頭一看,別人都沒有畫好,就想:“我給蛇添上四只腳吧。”他左手拿起酒壺,右手拿著樹枝,給蛇畫起腳來。

3、在他給蛇添足時,另一個人怎么樣?(也把蛇畫好了)完成板書:畫蛇

4、思考:最先畫好蛇的那個人有沒有喝到酒?誰最后喝到了酒?從哪些句子看出?出示第三自然段。完成板書:失酒、喝酒

5、思考:為什么最先畫好蛇的人沒喝到酒?

出示句子,重點講解:“蛇是沒有腳的,你干嗎要畫上腳呢?第一個畫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明確:給蛇添上腳就不是蛇了。他給蛇添上腳是不恰當的。完成板書:不恰當

6、再比較:最先畫好蛇的人給蛇添上腳,沒能喝到酒,而另一個人畫完蛇,沒給蛇添足,并結合板書,完成板書(多此一舉)

引出寓意:蛇本來就沒有腳,“添”上腳就不是蛇了,所以那個人并沒有畫成蛇。假設他不給蛇添足會怎樣,(喝到酒),而這一“添”反而畫得慢了,也不像了,因此這一“添”完全是多此一舉,(完成板書:多此一舉)

這個寓言告訴大家事情做好就行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當的事。由此而來的成語“畫蛇添足”,就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

三、鞏固:

1、結合課后練習中的句子講“畫蛇添足”

2、在我們平時生活學習中,我們常會碰到一些畫蛇添足的事,分組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哪些事屬于“畫蛇添足”的事。

3、分組匯報結果,并評點

4、出示相關句子,讓學生選擇哪些屬于“畫蛇添足”

1)在超市買了塊咸肉,回家后,又在咸肉上酒了許多鹽,結果太咸了沒法吃。( )

2)天真冷,小明又加了件衣服。( )

3)長褲外面再套上裙子。( )

4)青菜炒得太淡了,我又加了些鹽。( )

5)衣服沒洗干凈就晾了起來,發現后再洗一遍。( )

6)作文題目是《春天》,有個同學寫好后,覺得內容不夠充實,又加了些描寫冬天雪景的句子。( )

7)值日生把教室地面已經拖得很干凈了,但班長還是覺得不夠干凈,就把教室潑滿了水。( )

板書設計:

(多此一舉)

有個人 畫蛇 添足 失酒

畫蛇喝酒 (不恰當)

另一個人 畫蛇 喝酒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 (鄂教版四年級下冊)]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十一

教學目標:1、理解《畫蛇添足》故事;

2、懂得寓言的道理;

3.感受文言文的美

教學重、難點:懂得寓言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許多老師都反映我們班同學特別聰明,今天幫老師一個忙,好不好?

1、什么是寓言?

2、你知道那些寓言故事?

3、你會學寓言嗎?為了表示對同學們的感謝,今天老師再送給大家一則寓言,好嗎?(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4、你見過蛇嗎?如果給蛇添上腳呢?快來讀讀這則語言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整體

1、自由讀語言,讀準字音。

2、誰想來讀讀它?指名分段讀寓言。(兩組同學)

3、師:“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正確、熟練的朗讀是讀懂文言文的關鍵。老師也想讀讀課文,用心傾聽,你從中能收獲到一些文言的方法嗎?]

4、學生交流(斷句、停頓、語速、重音)。學生練讀

5、在指名讀全文,

6、男、女同學賽讀。

三、自學、討論、研讀

1、同學們讀得真不錯,你能自己讀懂這則語言嗎?你有什么學文的好方法嗎?(總結學習方法)

2、用剛才總結的方法自學。(把讀懂的和不懂的批注)

3、小組中交流自己不懂的東西

4、全班交流:

a、第一自然段:

l 字、詞

l 誰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了?

l 你真聰明,能帶著理解在讀讀這句話嗎?

b、第二自然段:

l 交流讀懂的內容

l 你能把這些字詞連起來,說說句子的意思嗎?指名說整句的意思。

l “相謂”是什么意思?眾人是怎么商量的?

l 你能用商量的語氣讀讀句子嗎?(指名讀)

c、第三自然段

l 交流字詞

l 誰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l “一人先成”后,他喝到酒了嗎?他“左手持卮”右手畫蛇的時候,心里會怎么想?

l 誰來做這個畫蛇添足的人,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句子)

l 另一個人畫好了蛇奪過了酒杯,他又會想些什么?誰來讀讀他說的話?

l 你想把這一自然段讀讀嗎?(學生連讀)

l 指名讀

l 分角色讀

四、

1、你能整個故事講給大家嗎?(指名說)思考:你喜歡那個畫蛇添足的人嗎?談談你對他的看法

2、生活中有“畫蛇添足”的事發生嗎?

3、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喜歡寓言嗎?把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大家聽

五、作業

我發現同學都特別喜歡文言文的寓言故事,課下把你最喜歡的寓言報告給學習委員,我們開一次“古詩文朗誦會”好不好?

六、板書設計:

畫蛇添足

多此一舉

弄巧成拙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 (鄂教版四年級下冊)]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讀后感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會寫本課的生字。

2、懂得生字、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畫蛇添足”的意思。并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4、誦讀這則寓言。

教學難點:

能用“畫蛇添足”說一句話。

教學準備:小黑板、幻燈片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一些文言文,通過文言文的學習,我們知道閱讀文言文覺得有些拗口、別扭,甚至有些難以理解,但只要認真,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夠學會。在這里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有沒有信心”(生答:“有”)。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畫蛇添足”。

二、朗讀疏通

(1)檢查預習,幻燈顯示,讀出下面字音:祠、謂、祀、盜、添、賜、遂、祭。

(2)教師示范朗讀。

(3)學生自讀課文

教師布置要求:讀準字音,不讀錯字;讀通句子,不讀破句;讀順文章,不打疙瘩;具體方法:一人讀書,一人發現讀音或停頓有錯誤,隨時指出來,兩人都拿不準的地方,借助注釋詞典,討論統一意見。

(4)推薦朗讀好的學生讀。示范朗讀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熏陶感染,同時幫助學生矯正自己的朗讀。

(5)齊讀。進一步體驗誦讀的語感、氣勢。

三、小組合作交流,理解全文大意

(1)教師指導學習第一句:同學們,學習文言文光會讀是不行的,還要讀懂,讀懂文言文就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么怎樣去理解文言文的語句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句。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用小黑板出示)

(2)那么“祠者”、“舍人”、“卮酒”分別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

(3)教師小結:不錯,對于不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看看注釋,它能幫助我們讀懂文言文。你再根據注釋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現在,就請同學們結合注釋,自學文言文后面的句子。學習的時候四人小組交流,交流預習過程中的疑難詞句及重點詞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新詞等)。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

四、復述賞析

課堂比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當堂展示評價。評價中對學生復述中“精確的詞語、合理的想象、做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對學生不符合文章的地方也要作出矯正。評價時老師把復述的方法歸納在黑板上。學生根據這些方法修改。

五、學生討論

不是說先畫好的人一個人飲這杯酒嗎?他為什么沒有喝到酒呢?指名說一說,從這個人身上,你們得到了什么啟發?(這則寓言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

六、總結延伸

(1)整理反思筆記,準備做練習檢測。(課內完成)

整理的內容:易讀錯寫錯的字音、字形:重點字詞整理(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新詞等)。

(2)今天,我們從這則文言文中不但獲得了快樂,而且還懂得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多讀讀寓言故事,選讀《戰國策》、《淮南子》、《韓非子》中的文章,多讀書、讀好書,你一定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有更多收獲!

(3)作業:配樂朗誦錄音,回校展示播放。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 (鄂教版四年級下冊)]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