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發布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跡心得與感悟,有需要的同學們,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跡心得與感悟一
如今,在中國,麻風病只有散發病例。“這些應該歸功于李桓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說的就是她。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楷模。”友誼醫院原黨委副書記張仲民說。
李桓英第一次見到麻風病人是在1970年。當時,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工作的她,隨單位下放到江蘇省的一個麻風村。由于缺乏有效治療方法,過去最人道的做法,就是將麻風病人趕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任其自生自滅。
這一幕刺激了李桓英。她想起自己1957年拒絕世界衛生組織“續簽5年合同”的邀請,從美國輾轉回國的初衷:幫助祖國的同胞,遏制因貧窮導致的疾病蔓延。
1978年,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的李桓英,在57歲的年紀決心攻克麻風病。
1982年,李桓英向世界衛生組織遞交了一份關于中國麻風病情況的詳細報告。次年初,她帶著申請來的免費藥品趕到云南省勐臘縣。
每天早上6點,62歲的李桓英要走十公里山路,渡過一條河進入麻風寨。挨家挨戶尋找麻風病人,到家中勸說他們服藥、為他們治療。
但世衛組織提供的藥治愈患者需要六七年,太漫長了!李桓英經過研究,決定開展服藥24個月就停藥的短程聯合化療。兩年后,作為試點的勐臘縣全部麻風病人被治愈。最終,這種療法使全國的麻風病人從原來的11萬人下降到不足萬人,年復發率僅為0.03%。
1994年,短程聯合化療法被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推廣,用以治療麻風病。
2001年,李桓英主持的《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的策略、防治技術和措施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跡心得與感悟二
在云南麻風寨工作的時候,李桓英非常關心一位共產黨員——勐臘縣原縣委副書記刀建新。
一天,李桓英找到時任友誼醫院黨委副書記的鄭瑞芬,神情嚴肅,“鄭書記,您得幫幫刀建新。”
1950年,年輕有為的刀建新突然從工作崗位消失。麻風病使他失去了跟家人團聚的機會,更讓他痛心的是,他已經好多年“不交”黨費。
李桓英知道,“黨費”是刀建新幾十年的心結,不解決這個問題,就算治愈了麻風病他也不能釋懷。
鄭瑞芬和李桓英一起找到云南省衛生廳,鄭重轉達了刀建新想回歸組織生活、交黨費的愿望。
回京后不久,鄭瑞芬就接到了李桓英的電話。電話那頭,平日自持的李桓英異常激動,“鄭書記,刀建新的事解決了,他現在可開心了。我也很開心,感謝你!”
鄭瑞芬聞言亦動容,“是您的功勞啊,李教授!我們黨員應該感謝您!”
如今,95歲的李桓英仍然是個“上班族”。她每天上午背著挎包從家出發,前往工作室、實驗室。在今年舉行的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上,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這位1921年出生于北京、中國共產黨的同齡人,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優秀畢業生,37歲只身回到祖國。時至今日,她仍孑然一身,摯愛惟有患者。
等過完春節,李桓英又要出發去云南。她想看看那里治愈的麻風病人病情有沒有復發?他們的親屬有沒有潛在感染?“麻風病的發病機制我們還沒有弄清楚,未來還有很多事要做。我還有時間,我還可以奮斗。”
李桓英摸著胸前的黨徽,淺淺微笑:“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跟黨走,為醫學事業繼續奮斗。等到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蓋上中國共產黨的黨旗!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跡心得與感悟三
今年剛剛步入百歲的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她用畢生精力對抗肆虐人類上千年的麻風病,使成千上萬麻風病人獲得新生。
2016年,李桓英榮獲了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麻風病肆虐,一度成為世界難題。當時麻風病也流行于我國廣東、廣西、四川、云南及青海等部分地區。1978年,擁有豐富公共衛生防治經驗的李桓英擔負起我國麻風病防治的重任。她來到云南省勐臘縣南醒村,建立短程聯合化療試點,為消除病人顧慮,李桓英經常與病人近距離接觸。
經過27個月的治療,服藥的47名病人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完全達到了預期效果,李桓英實施的短程聯合化療經過十年監測,復發率遠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世界推廣了李桓英的聯合化療經驗。70多年間,在幾代麻風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奮斗下,麻風病在我國絕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滅。
2016年12月27日,已經95歲高齡的李桓英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她說她希望以一名黨員的身份在麻風病研究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跡心得與感悟四
矢志不移“追光”,鑄實“百歲光陰”不負“百年榮光”。在承受肉體和精神雙重折磨的麻風病人眼里,李桓英是他們心中追尋的“光”。在經歷新舊社會強烈對比的李桓英眼里,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她心中追尋的“光”。麻風病就像舊社會一樣黑暗“把人變成鬼”,李桓英就像新中國一樣光明“把鬼變成人”。與黨同齡,95歲入黨,畢生獻身于人民衛生健康事業,李桓英走了一條“錢學森式”的回國路和報國路。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百年很長,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最美奮斗者”、“3個100杰出人物”、時代楷模,……一個個榮譽為百歲光陰編好章節。百年也很短,“七一勛章”、“八一勛章”、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時代楷模……一個個英雄為百年大黨集聚無上榮光。
心底無私“發光”,心懷“國之大者”成就“醫之大者”。國之所需,醫之所向。“談麻色變”的年代,李桓英面對面接觸麻風病人,推廣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使我國的麻風病人從原來的11萬人下降到不足萬人,而且年復發率僅為 0.03%,遠低于國際組織年復發率小于1%的標準。新中國成立以來,消滅天花、血吸蟲、消除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都飽含醫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艱辛付出。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54萬名湖北省和武漢市醫務人員率先打響了疫情防控遭遇戰,346支國家醫療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毅然奔赴前線。本輪疫情中,江蘇舉全省之力支援南京、揚州疫情處置,已調派9184人次支援南京、3425人支援揚州核酸采樣和檢測。白衣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的壯舉一次次挽救生命,成就“醫之大者”。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跡心得與感悟五
那時,旁人談“麻”色變,李桓英卻勇往直前,是少有的敢與麻風病人零距離接觸的醫學專家。下鄉不叫苦,翻車不叫苦,生活從不搞特殊,李桓英用一生的奉獻詮釋了“我的生活就是適應國家的需要”,百歲依然堅持工作,感覺自己“活了兩輩子”。
1979年改革開放,在李桓英58歲接近退休的年華,接到了新任務,以第一批訪問學者的身份出國考察麻風病的防治方法。在思想守舊的年代,她突破精神枷鎖,不畏麻風病魔,與病人面對面交流,克服路途艱險,堅持一線調研,解救了成千上萬遭受麻風病折磨的患者。
幾十年過去,如今,她已是一位百歲老人。但在與麻風病爭戰的這場無硝煙的戰斗中,她依舊堅守奮戰在最前線,堅持麻風的宣傳、現場調查研究,為的就是早日讓全世界徹底消滅麻風病。孑然一身的她,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麻防事業,取得了常人難以超越的成績。
入黨時,李桓英說:“我覺得自己現在可能合格了,但還不能放松,還要繼續奮斗。”敬佑生命方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方能大愛無疆。李桓英,與黨和國家同行,與人民為伴,堅守醫者初心永恒探索、無私奉獻,書寫了敬佑生命的動人篇章,標注了醫者仁心的精神坐標。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1年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跡心得與感悟全部內容,可圈可點一直關注學習資料,為大家提供優質文章,更多內容請各位同學持續關注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