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班主任論文文獻 班主任論文集篇一
[2]周弘。賞識你的孩子[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1.p23
[3]王柳珍。賞識教育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j]。[eb/ol]。2006
[4]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p22
[5]金曉華。淺談賞識教育[j]。邵陽師專學報。2003,3.p89
[6]賀樂凡主編。中小學教育管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p194—195.
[7]黃艷。賞識教育與“后進生”教育問題的探究。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201
[8]盧彬彬。賞識教育對小學生發展的有效性實證研究。湖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0501.
[9]程婷。近幾年關于賞識教育的研究綜述[j]。沈陽。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7.p33
[10]韓麗萍。賞識教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教育新論。2009,11.p26
[11]李海英。賞識教育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1,12.p79
[12]周弘。賞識你的孩子[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1.p123
[13]鄒惠芬。小學生賞識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基礎學科。2013,2.p21
[14]李小燕。小學賞識教育初探[j]。新課程。2012,3.p23
[15]蘭利。賞識教育的功能及實施方法[j]。西華大學學報。2006,2.p64—65
[16]張永彬。淺談賞識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9.p56—57
[17]嚴俊輝。淺談賞識教育[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3.p23—24
[18]崔學鴻。賞識教育出論[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18.p22
[19]周泓。賞識你的孩子[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3.p36
[20]李睿鵬。簡析賞識教育的心理學依據[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0,17.p37
[21]賴永健。“賞識教育”的認識與實踐[j]。西部教育研究。2010,12第10卷第4期。p88
[22]賀樂凡主編。中小學教育管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p194—195.
[23]駱舒洪、周衛紅。中小學班級管理現狀的調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1年第11期。p8—9.
[24]賀樂凡主編。中小學教育管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p31
[25]丁志強主編。教育管理心理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p45
[26]白銘欣主編。班級管理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p29—30
班主任論文文獻 班主任論文集篇二
[1][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趙瑋譯。帕夫雷什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
[3]葉瀾。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蕭宗六。學校管理學(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法]盧梭著;李平漚譯。愛彌兒[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美]馬斯洛著;成明編譯。馬斯洛人本哲學[m]。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2003
[7]郭毅。班級管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編。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耿玉明。學校實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5
[10]徐生娥。中學班級管理中的教育公平問題及對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
[11]王志君。普通高中班級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7
[12]莊惠玲。走向學生自主管理[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13]劉軍寧。高一班級管理實效性的調查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2
[14]范海強。科學—人文管理與民辦中學的師資隊伍建設[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9
[15]常虹。大職業教育視野下的校園文化建設[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16]何志燕。蘇霍姆林斯基校園文化思想及其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啟示[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6
[17]謝玥。量化管理理論基礎探源[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2(3)
[18]譚明進。對高中班級實行量化管理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2)
[19]劉彩鳳,常桂英。班級量化管理初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1999(2)
[20]王俊江。量化管理與自我教育——班級管理中的經驗和體會[j]。教學與管理,2001(10)
[21]王隨仁。怎樣開展班級量化管理[j]。河南教育,2000(4)
[22]崔為民。小議班級量化管理[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3)
[23]范玉敏,李鋒。關于中專學校班級量化管理的質疑及對策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0(8)
[24]龐云鳳。班級量化管理中謹防"過度理由效應"[j]。河南教育,2000(7)
[25]李麗華,孫小芹。班級量化管理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3(6)
[26]霍永麗。班級量化管理的補充——班級軟管理[j]。班主任,2005(1)
[27]段煉,朱育婷。班級量化管理應注意的問題[j]。教學與管理,2008(12)
[28]孫華。量化管理應體現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導刊,1998(11)
[29]曾祖斌。淺議中小學班級量化管理的利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12)
[30]寧學功。學校班級量化管理芻議[j]。教學與管理,2002(23)
[31]高琪,張銳。班級量化管理必須明確的幾個問題[j]。班主任之友,2004(4)
[32]莫熙朝。班級量化管理的背后[j]。廣東教育,2007(5)
[33]范學謙,吳國萍。獎懲預警機制在班級量化管理中的應用[j]。班主任,2007(2)
[34]張明芹。我們的態度"評優"不是班級管理的目的[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7)
[35]任語靜。學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質加強人格修養[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7(3)
[36]臧美瑩。淺析硬件設施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3)
[37]張春來。如何制定和執行班級規則[j]。教師之友,2001(11)
[38]陳學梅。人治為主、法治為輔、剛柔并濟——班級公約與人性化管理相結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1)
[39]曹紅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級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4(24)
[40]劉明偉。論學校教育中量化管理的弊端[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7)
[41]王豫。對學校管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擴大化的質疑[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12)
[42]陸梅芳。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43]張鋌。論高校"量化—柔性"學生管理新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
[44]徐鑒民。淺談"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理念[j]。甘肅農業,2006(7)
[45]柳士彬,譚業云。環境潛教育:潛教育的實施型態[j]。山東教育(中學版),2000(10)
[46]榮炳新。構建和完善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j]。時代教育,2014(2)
[47]黃正平。培養自我管理能力要處理好三個關系[j]。班主任,2011(9)
[48]賀桂平。以"法"治班初體驗[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6)
[49]勞凱聲。重新界定學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8)
[50]陳志利。帕夫雷什中學的成功奧秘:一種文化視角的解讀[j]。基礎教育,2011(4)
[51]陳志利,張新平。自下而上:蘇霍姆林斯基校長學的思維及貢獻[j]。基礎教育,2012(4)
[52]劉建設。對我國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
[53]龔舟。我國中小學班級管理倫理缺失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大理學院學報,2011(1)
[54]賈永儒。以學生為本,讓班級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2)
[55]劉永芳。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0(5)
[56]黃崴。20世紀西方教育管理理論及其模式的發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1)
[57]韓秀元。量化積分在班級管理中的實踐與反思[j]。中小學教育,2011(8)
[58]杜永芳。班級量化管理的好處[j]。青海教育,2007(5)
[59]龍永釗。謹防班級量化管理異化育人行為[j]。班主任,2006(1)
[60]劉艷萍。淺談班級管理的目標定位[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1)
[61]葉瀾。世紀初中國教育理論發展的斷想[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1)
[62]王效美,楊紅艷。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創新與途徑[j]。素質教育,2013(7)
[63]李可。數字量化:發展還是桎梏?[n]。光明日報,2010,10(8):11
[64]楊柳。河北衡水中學的真實一面:半軍事化管理,帶橘子進教室要受警告[n]。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8):12
[65]林祺,匡怡蒙。"超級高考工廠"爭議中前行[n]。重慶晨報,2014,4(23):6
班主任論文文獻 班主任論文集篇三
[1]王枬,王彥,教育敘事:在實踐中體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王彥,王枬,教育敘事—從文學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張曉樂,框架理論視野下的道德敘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時代的教育敘事與教師主體意識的覺醒[j],《中國電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丁鋼教育與日常實踐[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6]丁鋼我們如何做教育敘事?——寫給教師們[n],《中國教育報》2004年10月21日
[7]丁鋼教育敘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國教育報》北京,2004年2月19日
[8]丁鋼日常教育實踐的意義[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第5輯,北京,2004
[9]田靜曹芳與項目一同成長: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長的個案[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第5輯,北京,2004
[10]丁鋼我們如何做教育敘事?——寫給教師們[n],《中國教育報》2004年10月21日
[11]丁鋼教育經驗的理論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劉云杉帝國權沖實踐下的教師生命形態:一個私塾教師的生活史研究[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2002教育科學出版社第3輯
[13]黃向陽學校春秋:一位小學教師的筆記[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第2輯,北京,2002年
[14]丁鋼教育敘述何以可能?[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2002教育科學出版社第3輯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師的敘事探究[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第2輯,北京,2002年
[16]許美德現代中國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2002教育科學出版社第1輯
[17]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進教師的生活世界——教師個人實踐理論的敘事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學青年教師需要的敘事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3
[20]余麗反思性學習在教師專業發展中作用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
[21]康永久,施鐵如,劉良華等整理教育敘事:來自廣州的視角[j],《教育導刊》2003年12月
[22]李明漢,教師校本科研與教育敘事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03年12月12期
[23]韋桂美,教育敘事研究:教育科研回歸生活的方式[j],《教書育人》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