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雀東南飛感悟篇1
紅塵有愛,人間有情,我們總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使他們的愛情從起點到終點,經(jīng)歷磨難回歸美麗的團圓。然而,縱觀一下滾滾紅塵,一幕幕愛情悲劇不也正在上演嗎?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且看仲卿與蘭芝這對恩愛夫妻的誓別,難道不令我們感動嗎?他們“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的凄美場面不禁讓我們潸然淚下。為什么相愛的人不能白頭偕老。我們可以從《孔雀東南飛》和《衛(wèi)風?氓》兩篇文章中找到一點答案。
第一,婚姻,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會與家人相處。《孔雀東南飛》一文以劉蘭芝與婆婆不相容開始,以劉蘭芝夫婦雙雙徇情、焦母失去唯一的兒子而孤苦伶仃、劉家為失去女兒而悲痛結束情節(jié)。劉蘭芝與婆婆為什么不相容?劉蘭芝說是婆婆故意刁難,“大人故嫌遲”;焦母說是劉蘭芝沒禮節(jié),凡事自作主張,“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雙方各執(zhí)一詞,怎么判斷,我們只能再找旁證。請看焦仲卿說,他們“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他們結婚幾年了,盡管焦仲卿覺得很短,實際上并不短了,而劉蘭芝還沒有生下一男半女(詩中任何地方都看不出有孩子),盡管她的品行沒有不端正的,但是沒有子女是不孝啊(按傳統(tǒng)倫理),作為封建時代的婆婆誰也不能容忍!她必然怪罪媳婦無能(那時人們不會認為男子有問題)。這正是那個時代婦女被休的原因之一。有人說,那為什么縣令和太守要為兒子求婚?這與劉蘭芝沒有生子無關,因為詩歌并沒有寫到他們是否知道這個情況,只能從其他處知道是因為劉蘭芝的貌美、能干、知書達理。
第二,需要重新審視我們自己在婚姻中的一言一行。《衛(wèi)風?氓》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民歌。詩歌通過生動的筆墨,敘述了女主人公從戀愛、結婚直到被遺棄的婚戀過程,塑造了女主人公天真純美、忍辱負重而又剛烈清醒的復雜形象。
首先表現(xiàn)為女主人公的天真無邪。詩歌是從熱戀場面入手描寫的。詩歌開頭的“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幾句,著墨不多,就交代了氓是一個滑頭滑腦的家伙,到女主人公這里來“貿(mào)絲”只是一個由頭,真正的用意是“來即我謀”。為了達到目的,他裝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來向少女求婚。這位單純的少女一下就被氓的虛情假意迷惑了,她絲毫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口就答應了氓的要求,許下了“秋以為期”的諾言。婚期臨近,癡心的少女天天登上破舊的城垣眺望復關,望眼欲穿。沒看到氓的身影,她就“泣涕漣漣”,看見了他的身影,她就“載笑載言”。迎她的車一來,她就帶上嫁妝不顧一切地跟他走了。作為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女,在她的世界觀里,愛情是純潔無暇的。既然愛神已向她敞開了心扉,那么就用不著再行考慮,可完全將自己的一生托付給他。然而正是她的天真善良,為她將來的悲劇婚姻埋下了伏筆。
其次表現(xiàn)為女主人公的忍辱負重。為了獲得真正的愛情,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可謂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無怨無悔。“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多年來無論怎樣的困苦她都甘心忍受,無論多重的擔子她都愿意承挑,甚至連丈夫的暴怒虐待她也毫無怨言。然而,盡管她如此地忍辱負重,殘酷的現(xiàn)實留給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眼淚,一幕凄慘的人生悲劇。原來那一片“信誓旦旦”的假忠誠,那一臉“蚩蚩”的假厚道,在氓“言既遂矣”之后,就逐露出來了他的廬山真面目:生活上對她拳腳相踢,感情上也變得三心二意。盡管如此,女主人公追求理想愛情的夢仍沒破碎,丈夫的辱罵毒打始終磨不掉她對他的愛,她堅信只要自己忍辱受重,維系這個破碎的家庭,丈夫終竟會有回心轉意的一天,會和她再度共建美好的家園。
最后表現(xiàn)為女主人公的剛烈清醒。時間是一點一點的流逝了,在無望的等待中,她逐漸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的忍辱受重是不會讓丈夫回心轉意的。因此她只能“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回憶起和氓相戀的情景,昔日的言笑,旦旦的誓言,仿佛還在眼前,何曾想到他會違背誓言?她不愿相信氓會將她拋棄。可殘酷的事實擺在她的面前,不得不讓她重新冷靜的面對這一切。“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自己的幽怨何時才有盡頭?既然如此,與其整天生活在這種恨意綿綿之中,不如痛下決心與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lián)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想到這里,她終于做出了大膽的抉擇,決定從感情的旋渦中勇敢地走出來,重新找回自己。同時她又用自己的血淚教訓,告誡天下所有癡情的女子“無與士耽”,因為“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否則就會重蹈她的覆轍。
可見,愛情需要時時更新,否則就有可能破裂。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把最刻薄的話留給最親愛的人;心中的關愛脫口而出時,卻變成了埋怨;對愛的渴望也總是以指責對方的形式出場;愛人的一個小缺點,我們總是習慣上綱上線,最后竟然以人身攻擊而收尾。導致家庭的破裂。
因為生活不是童話,而婚姻,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
孔雀東南飛感悟篇2
?讀《孔雀東南飛》的時候我的心顫抖了,因為我看到完美的感情被世俗禁錮,被禮教肢解,并最終因感情本身容不得分離,而死亡的這一過程。
然而,又是殘酷也造就了完美的契機,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感情,在他們殉情之后,也隨之涅磐,讓當時的社會覺醒了――又有些事物是不會被摧毀的,有些事物是不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改變的,比如感情。
我懷疑上天為人們定下緣分之后,總會制造出一些杯具,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生動,也更加凄美。如果它不想讓這份緣分與感情被浪費,便會讓人們去另一個世界,去繼續(xù)他們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間的空虛與悲傷。
因為上天的這個習慣,人們只得,一次又一次為感情苦惱而又無可奈何,于是便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于是便有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有了“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轉朱戶”的佳句與感慨。
于是,因為上天的這個習慣,人們只得一次又一次地理解苦難的洗禮。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魂化彩蝶,賈寶玉與林黛玉的紅樓緣怨,《大話西游》中的經(jīng)典對白,以至于網(wǎng)上《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生死決戀,能夠說,人每走一步,感情就在人的腳邊建起一座墳墓,一座情冢。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無奈,兩人的反抗,始終沒有擺脫世俗的枷鎖。《孔雀東南飛》是一種選取,它用血洗清無瑕感情上沾染的塵世污垢。《孔雀東南飛》是一種覺醒,告訴人們只有感情才值得人用生命捍衛(wèi)。《孔雀東南飛》是一種感嘆,哀嘆人生苦短只有珍愛才能在空間雋永。
正可謂:百媚千紅只識君,君我不見愁益深。
愿為鴛鴦嘆孔雀,告與東西南北人。
孔雀東南飛感悟篇3
讀了《孔雀東南飛》讓我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它通過描寫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婚姻悲劇,以血的事實有力的控訴了封建禮教的吃人罪惡,寄托了青年一代對幸福婚姻的熱烈向往。詩中的情節(jié)主要圍繞劉蘭芝而展開和發(fā)展。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作者從多方面、多角度展現(xiàn)了她的形象。可見,愛情需要時時更新,否則就有可能破裂。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把最刻薄的話留給最親愛的人;心中的關愛脫口而出時,卻變成了埋怨;對愛的渴望也總是以指責對方的形式出場;愛人的一個小缺點,我們總是習慣上綱上線,最后竟然以人身攻擊而收尾。導致家庭的破裂。
因為生活不是童話,而婚姻,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
孔雀東南飛感悟篇4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摘采蜜本一則一首超長的詩,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焦仲卿是一個府吏,他的妻子劉蘭芝一直不討焦母的喜歡,一天事情惡化了,劉蘭芝實在忍不住了,就對她丈夫說:“我嫁給你后苦練五年的本領,三天織五匹布還說太慢。”焦仲卿去勸說他媽媽,焦母說:“我早就看她不順眼了,品質太差,動作太慢,把她休了!”焦仲卿辯駁道:“我天生苦命,好不容易得了個好妻子,這本是我三生有幸的事,可卻要把她休掉,這。”焦母堅持要休掉劉蘭芝,還說要重新給焦仲卿找個更好的。
傷心離別,劉蘭芝道:“你好比巨大的巖石,千百年不動搖,我好比柔韌的蒲葦,一時曲折。我媽媽和哥哥將我又許配給太守公子,我們永不分離的愿望可能無法實現(xiàn)了。”
這是一部古代家庭悲劇,仲卿和蘭芝本來感情很好,只因焦母看媳婦不順眼,就強迫兒子“開除”妻子。蘭芝誓死不再嫁,可其兄長為了自己飛黃騰達,硬要妹妹嫁給太守五郎,最后兩人憤而自殺。作者顯然對吃人舊制度的封建思想的抨擊,仲卿蘭芝勇于向那萬惡的舊制度斗爭的精神給予最崇高的評價。
本文的人物也徐徐如生,仲卿蘭芝好比巨石蒲葦,焦母劉兄一副勢利嘴臉,可惡!
這篇文章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代表作,故事凄美、動人。
孔雀東南飛感悟篇5
在這個陽光溫暖的午后,我坐在樹下,任由陽光從疏密有致的層葉中投下斑駁的影子。深深呼吸空氣里幽菊清冷的芬芳,翻開書,細細品味這份被濃墨鎖映的曠古的哀愁。——題記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十個字,便訴盡了千年來這份欲語還休的悲哀執(zhí)著。
我猜想,故事發(fā)生在煙花江雨的江南,只是,在這小小的靈杰之地,發(fā)生過太多令人心傷的故事。
那一年,他娶她做他一生一世的妻子,鳳袍霞披,一對紅燭下,她有泓如秋水的眸子,似含著朱丹的菱唇。他有溫柔含笑的臉龐。新婚的日子,他們總是膩在一起,她為他做保暖的夾衫,天冷的時候,為他披在身上。他為她畫眉,為她許下一生一世的誓言。
只可惜,好景不長,焦仲卿的母親并不喜歡性格剛烈倔強的蘭芝,更何況,仲卿竟愿意為了蘭芝來反抗自己,不是你不好,是我的兒子太愛你,這本身,就是一種罪。焦母一意孤行休遣了蘭芝,仲卿“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的誓言只能讓她更為憤怒。
離別總是令人斷腸,縱然有“不久當還歸”的美好愿望,縱然許下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誓言,但是仲卿怎么也想不到,本作權宜之計的退讓,竟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蘭芝被家人逼迫,將她重新許配給他人,而焦母冷眼旁觀,沒有絲毫退讓。仲卿聞訊趕回,“未知二三里,催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腳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他又氣又急,責問她“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她在馬下癡癡望他,只能說出“黃泉下相間”的誓言。
于是,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蘭芝,當你跳下清澈的池水,你是否想起,那一年,他娶你做了他結發(fā)的妻,你們十指相握,以為便是永恒。你是否面容中帶著清澈的笑容,從此之后,那些令你們心傷的所有人事,都不能阻止你們在一起。誰都明白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在一起更重要,也沒有什么,能比這三個字更令人斷腸。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或許是真情感動了天地,天地靈氣亦有感知,他們化成了“仰頭相向鳴”的鴛鴦。后人看到的,是他們雙宿雙飛的美好景象,殊不知,他們?yōu)檫@一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連同對愛的誓死捍衛(wèi)。“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我始終不明白,這樣的結局,對他們而言,是否是最好的,但是我知道,悲劇之所以令人感到悲哀,因為你會從心里明白,這也許是真實的事情。所有的人似乎都沒有罪,但每個人都成了悲劇的主導者,無法改變,也無法逃脫。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仲卿蘭芝,是不可能有“鴛鴦會雙死”的機會的。就像千年后的陸游唐婉,只能是彼此到老到死的痛楚和遺憾。
本以為愛情是千古不變的主題,怎料,字字讀下來,依舊令人觸目驚心,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卻訴盡了一對苦命夫妻的一生悲涼。兩情相悅卻不能廝守,只能選擇赴死殉情,留下“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曠古哀愁。
而那句“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誓言,穿越了時間的長河,在現(xiàn)今的世界上空響起,仲卿蘭芝,恍惚間我看見你們執(zhí)手相看的模樣,伉儷情深。是否看見重蹈你們覆轍的陸游唐婉,另一個與你們極度相似,卻跨越了時間空間的愛情故事。 世人皆知,一生金戈鐵馬的陸游,內心里最柔軟的傷口,便是唐婉。不能碰觸,一旦碰觸,便會有飽滿的淚涌出。唐婉抑郁而終43年后,垂垂老矣的陸游老淚縱橫的站在菊花盛開的沈園,想起當年她細心的將菊花晾干,做成他的枕,而如今,他只能在洶涌而來的回憶里哀嘆“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而今當我走進沈園,那壁上墨色濃重的兩首《釵頭鳳》總是令人鼻頭一酸,他們穿過了數(shù)千年的時光,帶著濃重的悲傷與斑駁的記憶,和這首《孔雀東南飛》一起,把所有往事赤裸裸的攤開在我們面前。恍惚間,我總是看見江南的煙雨里,仲卿蘭芝的身影與陸游唐婉漸漸重合。
事隔千年,媳婦被婆婆休遣的故事再度上演。而世人就像撲火的飛蛾,就算知道沒有結果,卻還是愿意放手一搏,我們的故事,總是被不同的人演繹,就算相隔了千年,也無法擺脫悲劇的命運。而眾生多情,在這同樣的故事里此起彼伏,怎么都不愿意醒來。害人的休妻制度,令人難以接受的封建禮教,使人們在平淡的生活里,擁有這樣刻骨銘心的生死離別,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我們的悲哀。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有的悲劇,一切悲劇皆因人而起,又都因情結束。美好的東西被慢慢撕碎,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生死悲喜的距離,不過是一念之間。當我們走過漫漫長路,停下來才發(fā)現(xiàn),有的事情,不管你怎么努力,都在開始的時候注定了結局。
只是,我們在無法泯滅悲痛的世界里,生生世世說情,年年歲歲說相思,那樣纏綿難熬的傷口,我們總是學不聰明,前赴后繼的在紅塵是非里打滾,再帶著難以名狀的復雜感情離開。這便是至死不渝了吧。因為,我們始終相信,愛是不變的主題,所有的傷痛悲哀,都因她而起,所有的矛盾糾紛,又都因她而得到解決。這些都是我們最真實的情感。它讓我們深刻的明白,我們是那樣有血有肉的在這個世上活著。
那些陳舊的,泛黃的,破碎的往事,是我們骨子里的執(zhí)著與滄桑,在我們的骨血里,做著亙古的流動,生生不息。紀念孔雀東南飛,也是紀念,我們世間每一個人,都將承受的悲哀與執(zhí)著。
孔雀東南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