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幼兒園圣誕節教案大班篇一
1、通過主題活動,培養孩子學會感恩奉獻愛心。
2、在課件操作中學習按物體的顏色及花紋實行分類,發展觀察力。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樂于交往、大膽表達。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圣誕節快到了,圣誕老爺爺給我們送來了很多禮物,想請小朋友幫忙按它們的顏色和花紋實行分類和排列。
2、講解課件中的出現的新標志(否定標志)
3、提出要求:
(1)認真觀察圖標,用鼠標單擊相適合的禮物放在合適的位置。
(2)注意保護眼睛不要離電腦太近。
4、幼兒操作課件,教師觀察指導。
幼兒自由選擇小熊或領帶游戲實行操作。
(1)小熊的游戲中,幼兒要根據架子上標出的不同顏色和花紋,將小熊放到準確的架子上去。
(2)找領帶的游戲中,請幼兒根據領帶的不同顏色和花紋,把領帶放到準確的掛鉤上。
延伸活動:
1、結合最近獻愛心活動
談話引入:
師:圣誕節快到了,圣誕老公公給我們送來了很多小熊和領帶,有的孩子收到了爸爸、媽媽的圣誕賀卡和禮物,我們都很幸福。可有些地方的孩子很可憐他們吃不飽也穿不暖,今天我們一起來協助他們好嗎?
2、交代任務,引導幼兒參加義賣、獻愛心活動教師鼓勵幼兒自由選擇義賣的禮物,積極參與義賣活動奉獻愛心。
3、師幼共同參加義賣、獻愛心活動。
(1)鼓勵幼兒積極參加義賣活動,并能大膽吆喝顧客、用完整的語言介紹自己的禮物。
(2)引導幼兒大膽地和同伴、老師交流。
4、分享義賣、獻愛心的喜悅
(1)整理、點數拍賣的錢幣。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義賣、獻愛心情況。
幼兒園圣誕節教案大班篇二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圣誕節愉悅的氣氛,積極的參與手工制作活動。
2、能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制作和裝飾。
3、知道圣誕節的意義。
二、活動準備
1、報紙(讓幼兒在課前將一面涂成紅色),圣誕帽折法分解圖若干張,已做好的圣誕帽一頂。
2、收集各種廢舊瓶子,盒子,衛生紙桶等,準備亮光紙,蠟光紙,白紙,綿紙,彩筆,蠟筆等。
3、糨糊、抹布。
三、活動過程
(一)圣誕帽(折紙)
1、導入
師(戴圣誕帽)播放課件《圣誕節的西瓜豬》前半部分激發幼兒興趣:
你們想不想一同參加圣誕會呢(幼)可是呢,要請大家制作出我和西瓜豬頭上戴的圣誕帽才行哦。
2、幼兒活動
(!)播放課件《圣誕老人帽(折紙)》(可放慢處理)引導幼兒初步感知。
(2)結合分布圖強調折紙中的難點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重復播放課件,并將步驟圖張貼于教室四周,讓幼兒觀察操作、(還可提供材料裝飾帽檐)
(4)幼兒戴上帽子到表演區,自由表演
(二)裝飾圣誕樹
1、播放課件《圣誕節的西瓜豬》后半部分:
發生了什么事(幼)、讓我們一起幫助西瓜豬裝飾圣誕樹吧。
(三)知識梳理
1、為什么要過圣誕節
2、圣誕節會遇到誰?
3、圣誕節我們要做什么?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幼兒園圣誕節教案大班篇三
一、活動目標
1、利用廣告紙、舊掛歷紙等物品,初步學習制作和裝飾幸運棒。
2、感受圣誕節熱鬧的氣氛,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知道圣誕節的意義。
二、活動準備
1、圣誕帽1只、布口袋1只、自制小賀卡人手一份。
2、請家長帶幼兒去商場、大超市欣賞圣誕節的裝飾,觀察圣誕幸運棒的造型,并輔導幼兒學習卷幸運棒。
3、彩色卡紙、彩帶、禮品包裝帶、舊廣告紙、舊掛歷紙、蠟筆、膠水、壓花、油性筆
4、圣誕歌曲:鈴兒響叮當
三、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老師扮演圣誕老爺爺,背一個空口袋,隨著音樂進教室,引起幼兒的興趣。
圣誕老爺爺說:“小朋友,我給你們送禮物來了,可是我的幸運棒不見了,變不出禮物來,你們能幫幫我做根幸運棒嗎?
(二)制作幸運棒。
1、請幼兒談談:“看見過什么樣的幸運棒?”
“我想設計什么樣的幸運棒?”
(1)幼兒先自由交流,老師下位指導。
(2)請個別幼兒講述
(3)幼兒再次討論
(4)老師幫助幼兒小結。
2、老師出示一根幸運棒總結:幸運棒上有一個幸運物,可以是……,下面是一根棒。
3、在圣誕歌曲中,幼兒開始自己制作幸運棒。
(1)老師先示范如何制作棒:卷舊廣告紙,要細一點,頭上用膠水粘住。
(2)幸運物的制作。老師引導幼兒嘗試設計不同的幸運物造型。
(三)結束。
1、幼兒做好幸運棒給“圣誕老人”。“老人”從口袋里變出了許多小禮物贈送給小朋友。
2、小朋友隨著音樂自由舞蹈。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五、活動延伸
開展豐富多彩的迎圣誕活動,請小朋友創想:如何布置我們的教室,如何來設計賀卡送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如何來慶祝這個節日,以及老師給小朋友講圣誕故事,欣賞圣誕歌曲,觀看圣誕故事片等。
幼兒園圣誕節教案大班篇四
活動目的:
1、學習用較為簡潔的線條畫出幾種不同的面部表情。
2、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
活動準備:
酸、甜、辣(稍辣)味的水每桌一份;畫紙、筆、小勺、鏡子人手一份;范畫三張。
活動過程:
一、 引出課題
1、這里有甜的、辣的、酸的三種味道的水,現在我來嘗其中的一種,請你們根據我的表情,猜一猜我嘗的是什么味道的水。
2、教師嘗辣水后,提問:你們知道我嘗的是什么味道的水嗎?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你們看到我的眉毛怎么樣了?眼睛呢?嘴巴里什么伸出來了?
3、你們有沒有吃過辣椒?吃辣東西時,你們的表情是怎么樣的?做給老師看看,好嗎?
二、示范作畫
1、老師真想把自己的表情畫下來,可是我怎樣才能看見自己呢?
2、教師取出小鏡子邊講解,邊畫嘗辣味時的表情。
3、出示范畫。我這兒還有一張畫呢!你們看得出我嘗的是什么味道嗎?(酸味。)你們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4、請幼兒想象吃酸葡萄時的感受,并把嘗酸味時的表情做給旁邊的小朋友看。
5、你們都吃過甜甜的糖,吃甜東西時,你是怎樣的表情?請你把嘗甜味時的表情做給大家看看。
三、幼兒作畫
1、你們的桌上也有甜的、酸的、辣的三種味道的水。下面請你們每個人用自己的小勺子去舀其中一種味道的水,嘗一嘗是什么味道的,然后照著鏡子,把自己的表情畫下來。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運用線條表現各種表情。
四、評析作品
1、請幼兒互相觀看同伴的作品。
2、教師選取三張畫有不同表情的作品,請幼兒猜猜這三位小朋友嘗的是什么味道,并請作者予以證實。
3、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嘗的是什么味道的水,畫的是什么表情。
4、請幼兒以黑板上的三張范畫為分類標準,按不同的表情將自己的作品貼在相應的范畫下面。
活動延伸:
在美工角提供更多的材料,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畫出各種表情或做有趣的表情面具。
幼兒園圣誕節教案大班篇五
一、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們了解圣誕老人、圣誕樹的由來,感受圣誕節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圣誕節。
2、了解圣誕節的吉祥物,知道圣誕節是外國人的節日,與中國的節日“春節”進行對比,感受中西節日的不同
3、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4、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祝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豐富幼兒對圣誕節的認識。
2、圣誕老人一個,圣誕帽若干,圣誕禮物、圣誕樹一棵(上面掛滿各種禮物)
三、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有一個特別的客人要來我們大四班做客,猜猜看他是誰?
幼(七嘴八舌的):小兔子、小青蛙、奧特曼、圣誕老人~
師(出示圣誕老人):誰來了?
幼(興奮的大聲喊)圣誕老人。
師:圣誕老人來干什么呢?
幼:送禮物。
(圣誕老人的出現激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幼兒高興的跳起來,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向圣誕老人打招呼,活動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師:圣誕老爺爺為什么要給小朋友送禮物呢?
幼:因為圣誕節要到了。
師;圣誕節快到了,你在哪發現了圣誕節?
2、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對圣誕節的經驗,說說為什么喜歡圣誕節。
3、圣誕節的由來
師:你們知道圣誕節是怎么來的嗎?圣誕老爺爺又是怎么來的呢
4、播放媒體課件,了解圣誕樹和圣誕老爺爺的傳說。
師:圣誕節你有收過禮物嗎?都有些什么禮物呢?收到禮物你們開心嗎?
師:今天我也要讓小朋友扮演圣誕老爺爺,把你們準備的禮物送給你的好伙伴好嗎?送禮物的時候要和你的好朋友說一句“圣誕快樂”
4、邊放音樂,讓幼兒扮演“圣誕老人”發放禮品,在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活動
小百科: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 古羅馬教會在君士坦丁時代(公元313年),就逐漸習慣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慶祝主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