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春節篇一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隆昌縣,我們這里的風俗習慣是舞龍,在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鄉的舞龍表演特別隆重,也極有特色。
這一天是縣城出大龍的'日子。全縣十八個鄉鎮,就有十八條彩綢做成的大龍,游行于縣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鄉下,就連臨近的市縣的人們,都紛紛聞名趕來一睹熱鬧。
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龍燈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攜幼,源源不斷地趕來。街道兩旁的人歡呼著,簇擁著,贊嘆著,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覺得不過癮,居然向龍跑去,用手觸摸著龍體,有的在龍腹下穿行,跳躍。據說摸了龍體可以讓人免去病痛,給人帶來好運。
舞龍用的拜龍臺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廣場。臺后有兩條十幾米的彩龍相擁而成的柱子,更顯得氣勢不凡。臺上站著一排領導、貴賓,專門等著五彩龍來,給它們“點睛”。據說龍眼都由最高領導親自點畫。這足見畫龍點睛的意義。
演出最先是雙鳳的兩條鳳,最后的龍市鎮的大彩龍,先鳳后龍,可見其龍鳳呈祥的蘊意。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無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建設家園,把家鄉的民風民俗繼續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春節篇二
聽著一曲曲動人的民俗歌謠,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家鄉延邊。它位于吉林省東部,與俄羅斯濱海疆區毗鄰,與朝鮮咸北道相望,又與日本隔海相望。正因為它“一眼望三國”,所以被稱為“雞鳴叫三國,犬吠聞三江”的延邊。延邊具有“禮儀之鄉”、“體育之鄉”、“歌舞之鄉”、“旅游之鄉“等美稱。
家鄉的民風民俗多姿多彩,具有豐厚的民族特色。這也是招來大批游客的原因。
家鄉人特別注重禮貌,無論是老人過花甲、小孩過生日還是年輕人結婚,主人都會熱情款待,客人們也很有禮貌。這就是延邊被稱為“禮儀之鄉”原因。
家鄉人能歌善舞,這歌和舞也是我們的獨特風俗。延邊汪清是象帽舞之鄉,從很久以前就已經廣泛于朝鮮族大地。經時代流轉,如今象帽舞不僅廣泛于全國,而且也傳到了國外甚至全世界!象帽舞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它具有濃濃的民族特色。朝鮮族的歌更是好聽,時而柔和,時而宏偉;時而低沉,時而高亢。每一曲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動人的畫卷。著名歌曲阿里郎講的故事是:戰爭打響了,一位婦女送征戰的丈夫,便用詞曲來表達內心的悲痛。正因為這些感人的故事,使觀眾流連忘返。
不僅家鄉歌舞與眾不同,美食也是別具一格。
家鄉的美食風味獨特,民俗特點強烈,如:泡菜、打糕、醬湯、冷面等。這些美食受全國各地的人們青睞。
作為一名家鄉小公民,作為一名朝鮮族的血脈,我會永遠記住、保留家鄉的風俗,不會使丟失,不會讓它們失去光彩!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春節篇三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我最愛的是包粽子這一習俗。
早晨,我和媽媽一大早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蜜棗、繩子。媽媽說:“包好了才能吃哦!我教你,來!”我瞪了一個斜眼,逞強道:“不就是包粽子嗎,誰不會呀!”接著,我拿起兩片粽葉,放了一些糯米、香菇和豬肉,準備動手包嘍!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我捏好左邊時,右邊的餡卻掉出來了;當我捏好右邊時,左邊的餡又掉出來了;當我把中間的捏好的時候,兩邊的餡都掉了。可憐的我啊!為什么只有兩只手!之前只顧著吃粽子,卻不會想那些包粽子的人有多辛苦啊!
媽媽看得不耐煩了,“傻孩子,不會了吧?我來教你吧,別逞強了。應該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后再……”我雖然聽的有點模模糊糊的,但還算是聽懂一點,便有模有樣地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橫七豎八的小粽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但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還是內在美。接著我又做了幾個,但是每一個都又矮又小,我就把它們叫做“矮冬瓜”群粽子。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啦!我依依不舍地說:“再見了,我可愛的小粽子!”話還沒說完,它們就被媽媽送入了蒸籠里。過了一個小時左右,香噴噴的粽子出爐啦!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群,拿出其中一個咬上一口,啊!真香真美味!這種味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
這是大詩人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那個行潔志廉的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一個拒絕邪毒、崇尚高潔的節日;這是一個飄香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春節篇四
在中國有許多有名的傳統習俗,例如春節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中秋節吃月餅。
那天是中秋節,媽媽邀請了許多親戚來我家吃飯。一到下午,媽媽就在廚房里忙得火熱朝天。但是由于工作量太大,我也無奈地被拉入了“戰場”。進入“戰場”后,媽媽就開始分配任務:她做菜,我做月餅。可是我根本不會做月餅!
媽媽猜到了我的心思,開口道:“我知道你不會做,所以我已經完成一半了,你只需要揉揉面,把餡料弄進面團里,再放進模具壓一壓,然后拿出來,放進烤箱里烤一會兒就好了。”
說完,媽媽就拿起鍋鏟就開始炒菜,我只好拿起面團就開始揉。沒想到揉著揉著面團變硬了,我意識到我揉得太久了。我開始思考對應的方法。“誒?我記得好像加水就可以了。”我自言自語地說完,便接了點水倒了上去,繼續揉,面團果真變軟了。揉到差不多的時候,我用刀切開面團一看——沒有氣泡,ok,可以進入下一步了。
我先把面團分成數個小面團,再挖一勺餡料裝進去,揉成一個圓形,然后用面團包住餡料,再拿出月餅模具,把包裹著餡料的面團放進去壓好,再拿出來放進烤箱烤上半小時。月餅就做好了。
烤好的月餅香氣撲鼻,隔壁小孩聞了一定都饞哭了。
吃著我制作的香噴噴的月餅,舅舅突然心血來潮地問我們小孩子:月餅是怎么來的?我思考了一會兒信心十足地回答道:“據說月餅起源在唐朝,在高祖年間李靖大將軍征討匈奴取勝,有一個吐魯番商人向高祖貢上月餅,唐高祖便用月餅慶祝李靖大捷。”親戚們聽了直夸我懂得多。
心靈手巧的我做好了月餅,博學強記的我講清楚了由來,接下來貪吃好玩的我就要吃著月餅,和小伙伴們賞月亮去啦……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春節篇五
中國的傳統節日數不勝數,要說熱鬧,那定是春節排第一,要說到團圓,大家會立馬想到中秋節。而能把兩者集于一身的,就是我們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了。
相傳,在漢明帝的朝代,有一位宮女想要投井自盡,被大官東方朔攔下。一問才知,由于沒法和家人團圓,這位宮女一時想不開便出此下策。為了幫助她,東方朔扮成算命先生到街上為路人贈簽,殊不知每個人抽中的簽上都寫著:正月十五有大火。人們以為是上天示警,害怕極了,把這件事稟告了漢明帝。
漢明帝十分苦惱,找來東方朔出主意,東方朔順水推舟,建議正月十五那天給火神供奉湯圓,再讓人們掛上燈籠,營造火光的假象,以便瞞過玉帝。漢明帝聽從建議,派出宮女出宮教大家制作湯圓,那位想要投井的宮女也得以出宮,一見家人。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果然沒有大火,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平安地和家人度過了一夜。
后來,每個正月十五,掛花燈,吃著湯圓,和親人團聚一起,就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習俗。
雖然我沒有親眼目睹過燈會,但是,對于湯圓,我還是了解一些的:將黑芝麻和花生打碎,加入白糖,攪拌均勻后冷凍,就是湯圓餡了;再將糯米面粉和成面團,醒一醒;最后把醒好的面團包入餡,揉成圓形,等水開后,下鍋煮熟就好了。
煮好后的湯圓,變得晶瑩剔透,但依然保持著純白,看上去肉嘟嘟的,十分惹人憐愛。一口下去,餡從里面流出來,冒著熱氣,香氣撲鼻,那花生的香味,甜而不膩,柔軟的餡皮入口即化。這美味,足以讓人浮想聯翩。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暢談著故事的精彩,欣賞著燈會的絢爛,品嘗著湯圓的美味,祈禱著家庭的團圓。這,便是元宵節的魅力。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春節篇六
我老家在文成,家鄉的風俗及活動有很多:清明節掃墓;端午節劃龍舟、吃粽子;中秋節猜燈謎、賞花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
每年的春節,我與爸爸媽媽都會去鄉下陪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大年三十這天是一年中最熱鬧又豐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鄰居家就響起鞭炮聲。這時爺爺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搗年糕,殺雞,殺兔。我最喜歡的還是把粗糙的米粉變成一塊一塊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團有點燙手,等它冷一會,爺爺就開始不停的揉啊揉,一會用手推來推去,一會又翻個面。為防止粘手,還會適當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韌性十足,再把大粉團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爺爺喜歡長條的,他拿模板一壓,一條帶有吉祥如意字樣的長條年糕就好了。而我就與眾不同,用年糕做了許許多多的人樣,這是爺爺,這是表弟,這是堂哥…………。雖然樣貌有些許丑,但爺爺還是夸我別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開鍋了,聞著香味,還是我熟悉的青菜醬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僅有趣,就連吃飯也有講究。必須一家老小都坐下,舉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談傷心事,說壞話。狼吞虎咽席卷一陣后,一定得大家吃飽喝足,才分壓歲錢,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來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點,村里依舊燈火通明,依舊響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別有一番風味,也是我們小孩歡呼雀躍的時候。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過了年,就意味著大了一歲,該更懂事了。除夕過后是正月,接下來是元宵,也就意味著要開學了,不知不覺中也有一絲不舍,再次期待春節的到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春節篇七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那天是我國的節日——元宵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這一天我無比的激動。
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吃元宵。元宵味道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有黑芝麻餡的、有菠蘿餡的、有紅豆餡的……當媽媽把元宵煮熟,并且盛到碗里的時候,我立馬跑到廚房對媽媽說:“媽媽,這一碗先給我吃吧!”媽媽答應后,我把碗端到桌上,用筷子夾起一個,吹了吹,放到嘴里,咬開后,滿滿的芝麻餡太好吃了。我還挺媽媽說過元宵寓意著團團圓圓。
吃過晚飯后,我們一家人穿起新衣,到郭莊去賞花燈。
到了郭莊以后,到處人山人海,完全看不到尾巴。往里走便是一大堆紅紅的燈,燈里掛著字謎,而人們就可以一邊觀看各式各樣的燈,一遍猜字謎,其中有一個是“頭戴紅纓帽,身穿綠戰袍,說話音清脆,時是呱呱叫。”正確答案是鸚鵡,而哥哥卻以為是青蛙。
在往里走,旁邊有買零食的,有買飲料的,再向里走,便是處處懸燈結彩的地方。
那里的花燈,琳瑯滿目,五彩繽紛,有的都是紗燈,有的是小豬的,有的是小兔的,有的清一色是玻璃的,有的一律是五彩斑斕的紙燈,有的則在旁邊的草叢或懸掛的樹枝上掛上閃閃發亮的彩燈,有的則圖案各式各樣。
這些燈只要一掛起,整條街道都會擠滿人群。
在這一天晚上,過去人們還會買煙花、花炮燃放,煙花升上天空,散開的時候會特別美麗。
元宵節可真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元宵節這一天我真開心啊!
元宵節的元宵,賞花燈更讓我們了解了美好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