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九篇)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2-03 07:34:09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九篇)
時間:2023-02-03 07:34:09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篇一

不知道你們聽說過沒有:來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詩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農架野人)和死人(荊州博物館的西漢軟體男尸)。而在我們美麗的宜昌就有三人旅游線,也就是詩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見,宜昌是湖北的精華,今天我們將要去游覽的就是精華中的精華——詩人和美人的故鄉,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秭歸。

趁現在還沒到目的地,我先對你們簡要的介紹一下秭歸吧! 本文來自織夢

秭歸地處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畔三峽工程壩上庫首,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里,也是歷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鄉。

秭歸歷史悠久,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境內現存許多關于屈原的遺跡和說,如歸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紀念館、屈原故里牌坊和樂平里的“三間八景”以及紀念屈原的龍舟競渡、民俗歌舞等。

秭歸的名勝多與屈原有關,秭歸縣城東門外,矗立著一高大的牌坊,上書“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書。旁邊還有兩塊石碑,分別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漢昭君王嬙故里”。秭歸與香溪之間有一沙灘,傳說是屈原遺體安葬處,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節,秭歸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賽龍舟。這一撫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傳并延至今日。

連秭歸地名的由來,傳說都與屈原有關。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嬃趕到汨羅江,將弟遺體打撈起來,親自護送回家鄉。屈姊那深深親情使鄉親們大為感動,因而將縣名改為“姊歸”,后來“姊”演變為“秭”了。

屈原的遺跡和傳說特別多,古人曾集為“八景”,諸如照面井,讀書洞,玉半三丘等。屈原祠重新修繕后,內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紀念館,屈原墓,屈原詩文碑廊。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篇二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景優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在寺院面積的7倍。其建筑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慈恩寺現有面積32314平方米,約合48.5畝。

我們先來看寺院山門前這對威武的石獅子。說來也怪,一般外域傳入我國的東西,總是先傳入實物,而后才有根據實物創作的藝術品。而獅子落戶我國,卻例外地先傳人獅子石刻藝術品,而后才有真獅子的出現。大家知道獅子是在東漢年間由波斯引入我國的,石獅子則是與佛教同時在兩漢之際已自印度傳入我國。獅子有護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認為“佛為人中獅子”,所以佛臺前??逃歇{子,稱護法獅子。慈恩寺大門口,有4尊石獅對稱地雄踞左右,里邊靠近大門的兩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時。東側是雄獅,在戲弄腳下繡球。西側是雌獅,腳邊有一對小獅,稱為母子獅。看來這些獅子也按照人們的習慣,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擺放了??客膺叺膬勺皙{子,東側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側一尊是民國20xx年(公元1930年)雕造。這兩對石獅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這兩尊八面威風石制實心的龐然大物,即使用手輕輕地拍打,也會發出似銅非鋼的金屬聲,清脆悅耳,十分動聽。各位游客,您能猜出這是什么原因嗎?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里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是鼓樓,樓里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內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眾所周知,一般寺廟都有大雄寶殿,慈恩寺也一樣。它的大雄寶殿位于寺院中心高臺上,初建于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釋迎牟尼三身像。中間的叫法身像,西邊的叫報身像,東邊的叫應身像。釋迎牟尼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羅衛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約與孔子同時代。三身佛東側立有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葉;西側立有其堂弟阿難,他待從釋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兩側是十八羅漢和玄奘塑像。

大雄寶殿后是藏經樓,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悅耳。

各位游客,我們走出藏經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筑,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及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那么《西游記》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師俗姓陳,13歲在洛陽出家為增,勤奮好學,在國內各地訪師問學后,決意到佛教發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蘊。玄奘于唐貞觀三年(公元620xx年)從長安出發,沿著絲綢之路,穿越上天飛鳥、下無走獸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學成后返回長安,歷時20xx年,行程5萬公里,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回佛經657部,并在印度獲得極高地位,備受尊崇。回國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學高僧,組成規??涨暗姆鸾涀g物場,并親自任譯主。翻譯的佛經無論從質量或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人,開創了我國翻譯史上的新時期,共譯著佛經75部1335卷,撰寫了《大唐西域記》,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應該說《西游記》是以唐代玄類西出取經為背景而寫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個經過藝術化的文學作品里的人物。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篇三

過了本溪水洞芙蓉峽,便來到了本溪水洞九曲銀河的第二宮——二仙宮。這是“聚猿坡”,這是“猢猻島”。

各位貴賓請看,在本溪水洞銀河的右岸有兩個5米高的巨大石筍拔地而起,通身披著光華。我們回首望去,恰似兩位鶴發童顏的老人佇立河邊,我們稱其為本溪水洞“福壽雙星”,你們看像不像。兩位長者不辭辛苦,時時在向來本溪水洞游覽的客人賜福賜壽,祝各位身體健康,事業有成,福壽綿長。

游船駛過二仙宮,來到了本溪水洞廣寒宮。

廣寒宮就是月宮,是嫦娥仙子的宮闕。當年,嫦娥偷服了后羿的長生不老之藥,飛向月宮。也許那里太冷,宋代詩人蘇東坡曾說:“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嫦娥就動遷到我們本溪水洞。

船行的右前方是本溪水洞“女媧補天”。女媧娘娘補天之后,正在欣賞自己的杰作。在女媧的上方有一塊巖石,燈光照射下色彩斑斕,五光十色,傳說是女媧補好的天。其實是一些“鵝管”,也就是鐘乳石行成的最初狀態,在國外稱麥稈狀鐘乳石,說明我們本溪水洞的鐘乳石仍然在成長。

這里是本溪水洞“寶鼎雙鐘”,是由兩塊巨石通體掛石華而形成的,鐘的質量上乘,潔白光華,依稀還可見到鐘上的銘文。只是年代久遠,無人可以識讀。遺憾之處是懸鐘的“繩索”還沒接上,中間只差1厘米。據專家測算,鐘乳石生長1厘米需要120xx年。祝愿各位來賓健康長壽,120xx年后再來本溪水洞游覽,“大鐘”即可懸起,我還為您導游。

出了廣寒宮,便是本溪水洞“雙劍峽”。

本溪水洞“雙劍峽”的鐘乳石發育良好。猶如柄柄“利劍”,高懸于我們頭上。在此游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叢過”。

各位貴賓請看,前方這柄“長劍”,刺破蒼穹,直逼銀河。它的根部直徑為1.3米,全長7米,是本溪水洞洞中最長的鐘乳石,我們稱它為“倚天長劍”。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篇四

各位朋友,現在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定陵,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打開地宮的陵,它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位皇孝端和孝靖的合葬陵,位于天壽山的大峪山前,建成于公元1590年。

朱翊鈞年號萬歷,意思是要做一萬年的皇帝,雖然沒有實現,但也創下了明朝皇帝的一項記錄,即在位年數最長的皇帝。萬歷皇帝10歲繼位,22歲就開始為自己修陵,建地宮。整個工程歷時六年,耗銀八百多萬兩。他在位48年,幾乎不理朝政,終日沉緬于后宮,他好飲酒,經常酒醉殺人,死后葬在了定陵。

萬歷皇帝有兩個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孝靖皇后死時只是一個貴妃,按明朝規定,皇貴妃死后不能入地宮,于是葬在了其它地方。皇太子繼位后,追封孝靖為皇太后。孝端皇后和萬歷皇帝去世后,有將孝靖皇后遷葬到地宮。所以地宮中葬有一帝二后。定陵的地下宮殿于1957年被打開,出土文物3000余件,舉世轟動。

目前,定陵已成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景點,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來參觀。

整個陵園原來由陵門、陵恩門、陵恩殿、明樓、寶城、寶頂及明樓前的左右配殿組成。歷經近520xx年的蒼桑,原來的陵恩門及陵恩殿已毀,僅存基座。由于定陵的明樓為石質,不怕火燒、故至今保存完好?,F在我們先來看一看陵恩門及陵恩殿遺址。各位,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即為定陵陵恩殿的遺址,現在還可以看到當年大殿的柱礎。陵恩殿是用于祭祀的大殿,原來大殿內供有皇帝和皇后的牌位。定陵的陵恩門及陵恩殿在清兵入關時曾被焚毀,后來乾隆皇帝為了攏絡漢人,重新修繕十三陵,但大多縮小了規模。據說乾隆使用了偷梁換柱的方法,把十三陵原來的粗大木料等運往清西陵及清東陵,用小型木料重修十三陵,所以要縮小規制,至今民間仍流傳著“乾隆爺、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的說法。

前面東西兩個配殿內是十三陵出土文物展,第一陳列室主要展出了皇帝棺槨中出土的文物,包括謚寶、謚冊、金冠、玉帶、金銀器皿、絲織品等。第二陳列室主要展出自兩位皇后的棺槨中出土的文物,隨葬品,包括鳳冠、頭飾、寶石及其它生前使用過的生活用品,現在各位可以免費參觀,請不要在展室內拍照,攝像,謝謝大家的合作,咱們十分鐘后在明樓前集合。

(在明樓下)

各位請看,這就是定陵的明樓,明樓是一個陵的標志性建筑,也是每個陵的最高建筑,為什么定陵的明樓能保存如此完好呢?剛才我們已經說了,這座明樓看起來斗、拱、梁、枋俱全,再加上油漆彩繪象是木結構的,但實際上完全是石制的,故不怕火燒,不怕日曬雨淋,所以保存相當完好。明樓的兩側連接環繞著周長800米的圍墻,它叫寶城,在寶城的正中的高大土丘被稱為寶頂,在寶頂下方即是地宮了?,F在,請各位隨我上寶城,我給大家講一講定陵發掘的經過。各位朋友,請到這里來,大家肯定很關心當年發掘定陵地宮的情況,這得從1955年說起。當時北京市委的幾位領導及我國著名的學者吳晗、郭沫若、沈雁冰等人聯合上書國務院,建議發掘明陵,以研究明史。經周總理的批示后,成立了發掘委員會,發掘隊長是年僅29歲的趙其昌。發掘工作于1956年5月正式開始。

各位請看!發掘隊首先從寶城西側了一條探溝。很遺憾,一無所獲。后來又挖了一條更長,更寬的探溝,當挖到7.5米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剛墻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字樣。發掘隊按小石碑提供的線索,在正對明樓的中軸線上又挖了第三條探溝。于1957年5月在隧道的盡頭發現了金剛墻。拆開金剛墻進入與地宮的過渡的隧道券,當然大家興奮極了,一年的汗水和心血終于有了回報。突然,人們一片沉寂,怎么了?原來呀,在大家面前赫然出現兩扇巨大的堅閉的漢白玉石門。每扇石門高有三米三,寬有一米八,有四噸重,門上有青銅門梁,用人力無法推開。更糟的是,人們發現在石門的背后還有一塊長條小石碑似的“頂門杠”,死死地頂在門后,怎么辦?危難之處總會有人顯身手。忽然,有人說:“讓我來試試!”大家回頭一看,喲!一個小伙子從人群中走出來。信不信由你,他只用了一根木條及一些鐵絲,不到5分鐘便打開了大門,真神了!就這樣,這座沉睡了337年的地宮被打開了,那么到底那位年輕人是怎么打開地宮大門的,地宮內有什么呢?好!現在我們就去揭開地宮秘密。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篇五

和門樓我們迎面看到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上書有“碧血丹心”4個大字,是清代浙江巡撫許應嶸所題寫,于1995年10月重建。穿過新建的岳王廟人行地道,我們看到的這組古樸雄偉,莊嚴肅穆的建筑群就是著名的岳王廟。

為了紀念岳飛,早在700多年前,人們就在面對西湖,背靠青山的西霞嶺建造了岳王廟。廟內建筑分為墓園區,忠烈祠區和啟忠祠區三部分,其中岳飛墓是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看到重檐歇山頂式建筑就是岳王廟的門樓。上懸黑底鎦金的“岳王廟”三字豎額。石柱上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上將題寫的,出自岳飛的詞作《滿江紅》。

1142年1月28日岳飛在臨安府大理寺中的風波亭被害,時年39歲。1162年宋孝宗即位,給岳飛平反,朝廷才將他改葬于棲霞嶺,并追封為鄂王,號“武穆”。宋寧宗嘉定20xx年即1220xx年,開始建造岳王廟?,F在的建筑物是清代康熙五十四年即1720xx年重建。1979年進行過全面的整修,歷時1年,花費人力5.6萬工,耗資40萬元人民幣。門樓右側的碑記就記載了當年重建時的情況。2.“心昭天日”匾,東,西廡,岳飛的坐像,壁畫前4幅,岳飛的生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岳王廟的主建筑物忠烈祠,這是一座重檐歇山頂,面闊5間的大殿。各位請抬頭看,忠烈祠正中間懸掛著一塊“心昭天日”的橫匾。這里面有個感人的故事。說的是當年大理寺主審官何鑄等人嚴刑拷打岳飛,逼他在預先準備好的假供詞上畫押,岳飛萬般無奈之中,他脫去上衣,讓何鑄等人看了背上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滿腔憤怒的在供詞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意思是說天上的太陽是明亮的,我的心像太陽一樣光明磊落,我抗金報國的心境只有蒼天才明白,我的冤案總有一天會得到平反昭雪的。據說當時何鑄也大為感動,悍然淚下。我國已故的葉劍英元帥根據這個故事寫下了“心昭天日”這塊匾,然而葉帥卻沒有在這塊匾上落款,那是他為了表示對岳飛的敬仰之情,自謙自己不能和岳飛相提并論而沒有簽名。東西廡:東廡是奉祀張憲的地方而西廡是奉祀牛皋的地方。他們早年跟隨岳飛抗擊金兵,死后也都葬于杭州。南宋景寧2年1261年,張憲被追封“烈文侯”牛皋也同時被追封為“輔文侯”。

迎面看到的就是岳飛的坐像,高4.75米,是1979年由當時的浙江美術學院現在的中國美院的師生創作的。只見岳飛頭戴紅纓帥盔,身著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蹬武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劍,目光炯炯,英姿颯爽。大家注意,岳飛的帥盔,金甲,武靴體現了武將的風采而蟒袍則是王者的打扮,這是因為岳飛雖為武將,但死后被追封為鄂王,官至一品,官服為紫色,繡3條蟒袍。各位再看坐像上端,有一塊“還我河山”的草書橫匾,這是岳飛的親筆手書,它是這位抗金英雄畢生奮斗的目標。

岳飛的生平:他字鵬舉,1120xx年生于河北省湯陰縣一個普通的農家。他所處的時代是12世紀初,當時我國北方境內的女真族割地為王,建立了金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掠奪戰爭。1120xx年攻入北宋的首都東京(今天河南開封),俘虜了徽宗,欽宗2個皇帝,后舉兵男下,占領了大片河山。在這樣的背景下,20的岳云應召入伍,后來成為南宋的一位名將。由于他作戰英勇,紀律嚴明,善于用兵,所以屢次打敗金兵,金兵見岳飛率領的軍隊所向披擬,于是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然而岳飛堅持抗戰,力圖收復失地的主張,卻遭到了以宋高宗趙構,丞相秦檜為代表的“主和派”的反對,最后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殺害,遇害時他年僅39歲,同時遇害的還有他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前四幅畫像:

(1)勤學苦練圖中白衣少年就是岳飛,只見他手拉3000余斤的強弓,坐在大樹下的白胡子長者是岳飛的師傅周侗,他是岳飛的同鄉,特別是精于遠射,曾是梁山好漢80萬禁軍教頭林沖的師傅。岳飛從小練就了一身殺敵的本領為他以后奮勇殺敵,打下了基礎。真可謂“自苦英雄出少年”

(2)岳母刺字相傳岳飛充軍后失去了父親,他母親姚氏對他的影響很大。“靖康之變”后,北宋滅亡,岳母送他參軍。臨行前,岳母為了讓他牢記要愛國家,愛人們,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激勵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

(3)收復健康南宋建炎3年(1120xx年)冬天,金兵大舉南侵,趙構一路南逃渡過錢塘江,流亡東海,直到溫州,后因臺風大做而偃旗息鼓。第2年春,金兵逐步北移,返回健康(今南京)。岳飛得到這個消息后,在沒有等到上級張俊的命令前,主動出擊給于金兵予以打擊,一舉收復健康這個軍事重地。這是岳飛獨自率軍抗金以來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4)連結河朔壁畫正中的這個將軍就是岳飛,站在他對面的那位便是河朔忠義民兵的首領。河朔中的河指的是黃河,朔的北的意思,河朔泛指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當時,河朔人民深受金兵的奴役之苦和亡國之恥,紛紛進行對金的武裝反抗。岳飛善于團結所有的抗金力量,制定了聯結河朔忠義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針,各路民兵先后投奔他的部隊,使得河朔民兵成了岳家軍的骨干和主力,在抗金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壁畫后4幅,精忠柏亭

(5)還我河山這幅壁畫說的是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從臨安去江州(今江西九江)途中,站在波濤洶涌的長江邊上,北望故土,無限感慨,寫下了“還我河山”四個字。抒發了他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愛國情懷。

(6)郾城大捷,這壁畫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畫面里的岳飛在歡笑,岳云在歡笑,部將張憲在歡笑,當地的老百姓也在歡笑的犒勞岳家軍。大家如此高興的原因是:南宋紹興20xx年(1140年)七月,金兀術調集精兵,向郾城(今河南)做殊死進攻。岳飛率領為數不多的親衛軍出城迎敵,擊退金兵的多次進攻,大破金軍的“拐子軍”和“鐵浮圖”,以少勝多,贏得郾城大捷。不甘失敗的金兵又集結12萬大軍要與孤立無援的岳家軍決一死戰。岳飛調動兵力,作緊急部署,在敵人成倍于自己的情況下,岳家軍英勇頑強,連戰連捷,殺的“人為血人,馬為血馬,使金軍從起兵北方以來,從未受到過這樣的挫敗,金兵不得不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但是,岳家軍的先鋒部隊已經直到朱仙鎮,距北宋古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僅45里,收復中原指日可待。

(7)被迫班師和上一幅圖場景截然不同的是,畫圖中到處充滿了悲涼的氣氛。中原父老鄉親無一不痛苦流涕,岳飛和將士門也悲痛萬分,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當岳飛北伐取得重大勝利是,宋高宗趙構茍安乞和與秦檜共同謀劃,一日內連下12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岳飛軍陷入朝廷隨時可能切斷給養和缺乏友軍配合孤軍深入的困境,為了免遭全軍覆滅,保存抗金實力,岳飛被迫忍痛班師,不禁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于一旦!(8)風波冤獄以宋高宗趙構,秦檜為首的主和派在加緊乞和的同時,陰謀陷害岳飛。他們收買叛徒,制造“謀反”證據,以“莫須有”(南宋官話,意思是也許,或許)的罪名誣陷岳飛下獄。畫面中戴著手銬腳鐐,大義凜然的就是岳飛,身旁那個賊眉鼠眼的白胡子老頭就是大理寺的主審官,陷害岳飛的主謀萬俟泄。南宋紹興20xx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被害于臨安大理寺獄中的風波亭,年僅39歲,這也是個千古奇冤!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精忠柏亭”,這看上去僅剩半個的亭子,民間寓意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亭內有八段柏樹的化石,據傳說是生長在風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樹變成。岳飛在風波亭被害后,這株柏樹也跟著枯萎,變成化石,僵而不倒達600余年。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些精忠柏化石并非南宋的古柏所形成而是一種屬于松柏科植物的樹化石,在古生物學上稱為“硅化石”。這些化石最少有1.2億年以上。4.南,北碑廊,岳飛墓,岳云墓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碑廊庭院,兩側分南北兩廊,共陳列127塊歷代碑刻。北碑廊陳列的是岳飛的詩詞,奏札,和岳飛畫像碑。其中比較珍貴的是岳飛錄寫諸葛亮的《出師表》,最著名的是明弘治20xx年1520xx年趙寬所書的岳飛《滿江紅》詞碑。

《滿江紅》這是在1134年5月,岳飛收復襄陽,屯兵鄂州時寫下的蕩氣回腸的千古名篇。南碑廊陳列的是宋,元,明,清以來歷代人們拜遏岳飛墓廟的詩詞,祭文和重修岳飛墓廟的碑記。其中明朝蘇州名士文徵明的《滿江紅》詞碑,“千古休夸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一針見血地指出宋高宗趙構才是殺害岳飛的真正元兇。這里有面照壁上刻有“盡忠報國”四個字,為明代洪珠的手筆。以前有顆孤零零地栽有一株檜柏就是傳說中“分尸檜”的遺址。我們現在走過的就是精忠橋,橋是青石欄板,二側雕刻精美。過橋可以看到有一眼八角邊的圓口古井,其上方有塊石碑刻有“忠泉”二個大字。精忠橋和“忠泉”古井,是在清康熙34年(1695年)由當時的杭州知府重修岳飛墓園時所建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岳飛墓:岳飛墓坐西朝東,圓形拱頂,下條石圍砌,上封土植草,墓四周古柏青松相交輝映。墓前立“宋岳鄂王墓”碑?!岸跬酢笔窃里w的封號,是南宋嘉泰4年(1220xx年)朝廷追封給岳飛的王爵。墓的直徑7米,高2.7米,墓碑是明代的遺物。岳飛被害后大理寺有個獄卒,深感岳飛的遭遇的不幸,冒死偷出了岳飛的遺骸,埋葬于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就是今天的寶石山,少年宮一帶)又用玉環作為陪葬品在墓前中了2顆橘樹,上豎一塊“賈宜人墓”的墓碑,既作為標志,又哲人耳目。南宋紹興32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給岳飛平反,并以禮改葬岳飛的遺骸于現在這里。此時距岳飛被害已有20xx年了,當年那個獄卒早已不在人世,幸好他臨死的時候把葬岳飛的經過和地址都告訴了他的兒子。人們才能準確的找到這位含冤屈死的民族英雄的遺骸。

岳飛墓旁邊的是岳云的墓,也是圓形拱頂,規模小于岳飛墓,墓前立“宋繼忠侯岳云墓”碑。“繼忠侯”是宋寧宗于嘉定四年(1220xx年)追封的。岳云是岳飛的長子,12歲開始追隨父親參軍,在岳家軍的張憲所部當“小兵”,一步一個腳印的在訓練,行軍和實踐中受到磨練,他作戰英勇,屢立奇功,勇冠三軍。但最終也和張憲一起被害于杭州眾安橋,時年僅23歲。5.墓道和四跪像墓道兩旁陳列著三對石刻翁仲和兩組犧牲。這最早源于《周禮》一書,說是有一種動物叫“方良”,專門吃死人的肝和腦,唯有種柏樹和塑老虎才能達到驅趕的目的,所以最早墓地上常見的是種上柏樹和塑有老虎。到了秦代,有一位將軍阮翁仲,打仗所向無敵,人們為了借助他的勇猛以守衛墓地,所以墓地上才有了石翁仲,無論是文官,武官或者任務的數量多少都應稱為翁仲。民間還有種說法。馬,羊,虎分別代表忠,孝,節。岳飛墓地的石人石獸完全是符合宋代儀規的。石望柱上刻有古人的名聯“正邪自古有同冰炭,毀譽于今判偽真?!笔侵麜疑趁虾V貙懙摹?/p>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篇六

各位朋友:大家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代表神農架大自然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您的光臨表示熱烈歡迎。我叫,是大家今天的全程導游,希望大家在旅途中監督支持我的工作,讓我們共同度過愉快的一天! -

神農架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游玩神農架友情提示:土家族雖然熱情好客,但只局限于本族成員,雖然民風淳樸,但也性情彪悍(古有武松醉酒稍棍打死老虎,今有神農架姑娘赤手空拳打死金錢豹)注:武松不是神農架土家族人,只是引用古代男人英雄與現代神農架土家族姑娘在70年代赤手空拳打死成年金錢豹的一個對比。外來游客不要輕易進入土家族開得小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因為土家族有說一不二的習俗,問價不能還價,還價表示你對土家族不敬重、藐視,土家族認為是對他們人格的侮辱及挑釁,土家族最忌諱問價后還價或搖頭就走,所以外地游客要么入鄉隨俗,要么認真聽從導游的話,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聞名中外的神農架國家級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地處鄂渝兩省市交界的長江、漢水之間,神農架林區境內。全境均為大巴山系延伸部分,是中國西南高山向華中低山的過度區域,山川交錯,脊嶺連綿、峽谷異常發育,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相對高差大。境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為華中最高峰,而最低處石柱河海拔僅398米。該區平均氣溫12°c,極端高溫34°c,極端低溫-21°c,冬暖夏涼,小氣候特征十分明顯,相對濕度為80-95%,年降水量1800毫米?!吧侥_盛夏山嶺春,山麓艷秋山頂冰,風霜雨雪同時辰,春夏秋冬最難分”是對這里氣候的形象描繪。保護區總面積70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6%,活立木蓄積量815萬立方米,是全球中緯度地帶唯一的原始森林分布區,是國寶金絲猴的主要棲息地。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始建于1982年,1986年被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保護區,1990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加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1992年入選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贈款資助項目“中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項目”(簡稱gef-b項目)。既然是保護區,就請大家特別注意要愛護這里的一草一木,除照片以外什么也不要帶走,除腳印以外什么也不要留下。當然,如果各位被這美麗的風光迷住了,被 “野人”之謎迷住了……各位的人可以留下來,心也可以留下來,我代表保護區的全體職工熱烈歡迎!如果您抓住一個野人,您可以帶走! -

傳說這就是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

神農頂景區是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劃定的一個生態旅游小區,同時又是國家林業部門建設的一個示范性生態景觀區,已通過iso9000和iso14000質量環境管理雙認證,是國家4a級景區,代表了神農架的自然景觀,其面積為250平方公里。 -

神農頂景區的旅游特點可用一二三四五來概括: -

“一”,一個傳說:炎帝神農氏為救民疾曾在此搭架采藥而得名神農架。 -

“二”,兩個 “第一”:傲立華中的第一峰神農頂;瑯岈參差、流云飛霞的神農第一景風景埡 。

“三”,三個“園”:野生動物的樂園:有脊椎動物494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金絲猴、華南虎、白鸛、金雕、林麝、金錢豹等76種。百草藥園:藥用植物超過了1800種,其中100多種富含多種營養成份,80多種可提取抗癌藥物。植物大觀園:區內有高等植物3183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珙桐、光葉珙桐、銀杏、紅豆杉、柏樂樹等22種。

“四”,四種旅游功能:科考實習 、生態教育、休閑避暑、獵奇探險 -

“五”,五大常規景點:神農頂、風景埡、板壁巖、金猴嶺、小龍潭 -

旅游項目有: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挑戰極限攀登華中屋脊神農頂、尋覓野人蹤跡、高山滑雪以及森林沐浴行等。 -

各位嘉賓,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金絲猴活動的最頻繁的地帶了,請大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如果看到哪一片樹林在劇烈的晃動,那一定是金絲猴在歡迎我們呢! -

提起金絲猴,我想大家很感興趣。神農架珍稀動物世界里,目前最值得驕傲的就是金絲猴。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按照它們的分布區域,分別稱為(四)川金絲猴、(云南)滇金絲猴、(貴州)黔金絲猴。 -

神農架的金絲猴屬于川金絲猴,在中國三種金絲猴中它分布最廣,也是最興旺的種群。它靈敏溫和。與灰黑色的黔金絲猴和棕黑色的滇金絲猴相比,川金絲猴成年個體披著柔軟細密、光澤如絲的金黃色長發,是名副其實的金絲猴,傳說中的美猴王孫悟空的原型就是川金絲猴。 -

神農架金絲猴堪稱精靈!它們是以家族為單位群居的,一個家族少則幾十只,多則上百只。雖然家族之間不因戰爭不往來,但各個家庭內部卻親密無間,同時又紀律嚴明。家庭的執政長官是猴王,猴王一般由德高望重的雄性擔任。它極有權威,極為繁忙,身負重任,日理萬機。平時,它既要分派哨猴警衛營地,又要統籌安排生產生活;遇有侵擾,它不僅要統帥三軍抵抗、隱蔽或轉移,必要時還常常御駕親征,死而后已。它能聯系臣民,群猴嬉戲時,往往請它擔任裁判。金絲猴既好吃又會吃,吃果子知道去皮,吃橡子懂得剝殼,吃冷杉或樺樹葉子還會專揀鮮嫩的,它們吃飽喝足之后常在林間嬉戲,或倒掛金鉤,或騰越翻滾,或追逐嬉戲,或促膝談心。它們人情味十足,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父母對子女關懷備至:睡覺時,長者將幼兒摟在懷里,父親則護衛在一旁;遷徙時母親總是將幼兒背著抱著,或帶在身邊;子女遇到襲擊,父母拼死相救,兄妹們互相關照??疾礻爢T們曾數次在野獸的嘴里救下過受傷的金絲猴,看到隊員們為傷猴包扎傷口,灌糖水、喂蘋果的情景,全家都會流下感激的熱淚。 -

據考察,神農架自然保護區金絲猴分布在海拔1700—3100m之間的森林中,以大小神農架為中心。金絲猴是晝行動物,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然,早上開始活動的時間也隨季節、氣候的變化而變化,氣候寒冷的冬天,一般是太陽出來,溫度慢慢升高以后,它們才逐漸活躍起來。一夜的休息,宿營地彌漫著排泄物的氣味。因此通常是一開始活動,它們便離開這里,轉移到另一個地點采食。飽餐過后便是或坐下來小憩,或三三兩兩地互相理毛,或你追我趕、打打鬧鬧的嬉戲、玩耍。像我們很多人一樣金絲猴有午休的習慣。醒來后一邊采食,一邊向宿營地進發。如果沒有人為干擾或天敵的追捕,猴群一天行進幾百米左右。猴群的遷移路線主要與食物分布有關。 -

金絲猴以植物為食物,采食多種木本、藤本植物的葉芽、枝皮和果實,喜食的植物有20余種。秋季各種植物槳果和籽實是它們的美餐;冬春季主要采食冷杉、紅樺、山揚的葉芽和松蘿、苔蘚、松果等。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篇七

歡迎各位來到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世紀后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巖沖水巖洞,

本溪水洞導游詞。這里風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

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米的地下沖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沖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被譽為‘天下奇觀’。輔洞為旱洞,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此外,還有一個泄水洞。

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溫泉、廟后山、關山門、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游區。

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著奇異的水洞風光吧!

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著的‘本溪水洞’四個大字是1983年,薄一波同志游覽本溪時親手題寫的。

這里是古文化遺址??脊艑W家在這里發掘了大量的石器、磨制陶器等文物,說明遼東先民早在1萬年前就曾在這里生息繁衍。

水洞大廳也叫迎客廳,可容納千人以上。迎客大廳與三洞相連。右側的事旱洞,左側的是泄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

這里是旱洞,呈橢圓形。這里建成了古生物宮,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演變過程。

請隨我乘船游覽水洞。水洞又稱“九曲銀河”,面積3.6萬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可達7米。可以說,游覽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觀形體可分為“二門、三峽、七宮、九曲”,共有100余處景觀。洞中景物全部為自然形成。大家請看,那是“寶蓮燈”,前面是“芙蓉峽”,

蓮花又稱芙蓉,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與梅、蘭、菊、牡丹、芍藥一起并稱歷史上6大名花。蓮花本應向上開放,這里卻是倒懸。

繼續前行,便是“廣寒宮“。也就是月宮,嫦娥住的地方。

出了廣寒宮,便是“雙劍峽”。鐘乳石就猶如利劍,高懸在上,在此游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叢過”。

過了雙劍峽,就是“九曲銀河”的第一門----“劍門”。穿過劍門,豁然開朗,洞體突然高大寬敞起來,是九曲銀河洞最奇、最美之處。

現在進入“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看,那塊巖石真是貌似一直兇猛的大虎。

前方進入“玉象峽”,這是‘九曲銀河’最長的一段,約700米。

現在看到的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過比薩斜塔30°,堪稱世界之最。

游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極宮。北極宮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一宮。

過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銀河”第六宮---“玉女宮”。河中島上的那個石筍,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

現在看到的是九曲銀河最后一宮---“源泉宮”。這里是本溪水洞已經開發部分的盡頭,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涌出。

游客朋友們,我們已經游覽了開發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讓我們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水洞并沒到盡頭,距發現,還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來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們盡情地觀賞了這座水洞的種種奇觀,大家可能要問:如此大的洞穴是怎么形成的呢?地下暗河水源來自哪里呢?

其實,水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距今4.5億年時,本溪還是一片淺海,大量的石灰巖沉積下來。以后歷經了5次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尤其是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本溪不僅由淺海變為陸地,而且在沉積的石灰巖中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順著裂隙流進來,不斷溶解石灰巖,成為碳酸氫鈣,使裂隙變大成為洞穴,日積月累終于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出了水洞。洞外這是櫻桃園和天女木蘭園。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潔白碩大,芳香撲鼻,每年6月、9月開花兩次,為花中珍品。

歡迎再次光臨本溪水洞!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篇八

我們現在在天壇的昭亨門,也就是現在天壇的南大門。

天壇,位于北京城區的東南部,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壇,建于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與紫禁城(故宮)同時興建。耗時20xx年,距今已有580多年歷史。其占地273公頃,比故宮大3.7倍,略小于頤和園。整個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為內外壇兩大部分,各有壇墻圍括。外壇墻總長6416米,原來僅設西門,為天壇的正門,是當年皇帝前來天壇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的東、南、北各門,都是后來開辟的。內壇墻總長3292米,分設有東、南、西、北四大"天門"。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處舉行,名為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澤壇(地壇)后,才實行天地分祭,從此這里專門用于祭天,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壇。 歷代封建皇帝對祭天活動都極為重視,每年要兩次親臨天壇祭天。第一次是在農歷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舉行祈谷禮,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豐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壇稟告五谷業已豐收,感謝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國成立后,天壇回到了真正當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從南門進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門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臺,它叫作臺。臺上有長桿,叫望燈桿,該桿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桿長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時,三根燈桿上各吊一只直徑六尺、高八尺的大燈籠,所用特制,長四尺,粗一尺,并鑄有凸龍花紡。燃點時不滅,不流油,不剪蠟花,可燃燒十二個小時,名為“蟠龍通宵寶蠟”。

此刻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圜丘壇俗稱祭天臺,這是名副其實的天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擴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欄圍護的三層石造圓臺,通高五米,明、清兩代,每年冬至日皇帝親臨的祭天禮儀,就在此壇舉行。 圜丘壇在建筑形式上,有著許多神奇有趣的說法。這是我國古代人民巧妙運用幾何學原理設計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項建筑材料的數學計算均極其精確,其中包含"九"的含義與運用深為中外廣大游人所贊嘆與稱奇。

圜丘壇共分三層,每層四面各有臺階九級。每層周圍都設有精雕細刻的漢白玉石欄桿。欄桿的數字均為九或九的倍數,即上層72根、中層108根、下層180根。同時,各層鋪設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數。如最上層的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稱作天心石或太極石),從中心石向外,第一環為9塊,第二環18塊,到第九環81塊;中層從第十環的90塊至十八環的162塊;下層從十九環的171塊至二十七環的243塊,三層共378個"九",為3402塊。 同時,上層直徑為9丈(取一九),中層直徑為十五丈(取三五),下層直徑為21丈(取三七),合起來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數,而且還有""之尊的含義。

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數來設計建造祭壇呢?原因是:一、據神話傳說,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數來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體的至高與至大。二、在我國古代把單數(奇數)看作陽數,而將雙數(偶數)視為陰數。天為陽、地為陰。天壇是用來祭天的,只能用陽數進行建筑。而"九"又被視為"極陽數",這是最吉祥的數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這種設計規制,卻反映出當時工匠們高超的數學知識和計算才能,實在令人嘆服。

從南門進入圜丘壇,在內墻南隅有一座用綠琉璃磚砌成的燔爐,是祭天時焚燒松柏木和祭祀后燒祝版、祝帛的地方,燔爐旁有一座瘞坎,祭典結束,把揚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內,像征不忘祖先茹毛飲血的意思。大家看在燔爐前排有8座燎爐,這些是專為祭天時焚燒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的,在壇東、西門內還各有一對。

現在我們來到了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徑15.6米。磚木結構,整個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撐,頂無橫梁,由眾多斗拱層層上疊,天花板層層收縮,組成美麗的穹窿圓頂式的藻井。殿內正中的石臺寶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寶座前左右的石臺,是放置皇帝歷代祖先牌位之處。殿外的東西配殿,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風雷諸神牌位之所?,F按原樣陳列,并塑有清代祭天官員的蠟像。

現在是我給大家介紹回音壁,它是指圍括皇穹宇和東西配殿的高大的圓形圍墻而言。圍墻周長193.2米,直徑61.5米,墻高3.72米,厚0.9米。如果兩個人分別站在院內東西配殿后的墻下,均面部朝北對墻低聲說話,可像打電話一樣互相對話,極其奇妙有趣,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來。

下面介紹的是迷人的圓心石回音,圜丘壇上層中心有一塊圓心石,是游人最感興趣的又一奇妙之處。當你站在圓心石上輕聲說話時,自己聽起來聲音很宏大,有共鳴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二、三環以外的人,則無此種感覺。為什么呢?原來,這也是一種聲學現象:由于壇面十分光潔平滑,聲波傳到周圍等距離的石欄圍板后,能夠迅速地被反射回來。據聲學專家測驗,從發音到聲波再回到圓心石的時間,總共僅有零點零七秒鐘。說話者根本無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圓心石的人聽起來,其共鳴性回音就格外響亮。封建統治者則把這種聲學現象說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萬民對于朝廷的無限歸心與一致響應,同時并賦予"億兆景從石"的美名。

我們從皇穹宇的西面出,在這里有一株古柏,名為九龍柏,樹干扭結糾屈,宛如九條盤旋而上的蟠龍,故此得名。據傳這棵古柏生長于建壇之前,已有近千年歷史。 天壇境內廣植有樹齡悠長、樹身高大、四季不凋、繁茂蒼翠的松樹和柏樹。樹海林濤,森森淼淼,以造成一種"海闊天空"的廣漠景象。

我們現在腳下的路叫做丹陛橋,這明明是一條筆直坦蕩的大道,為何又稱"橋"呢?因為在道路下辟有一個券洞,與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體交叉,故稱為橋。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石砌臺基大道。全長360米,寬約30米,整個橋體由南向北逐漸升高,南端高約1米,北端高達3米左右。如此設計建造,一則象征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則表示從人間到天上,具有遙遠的路程。丹陛橋為天壇內壇的主軸線,起著連接南端圜丘壇和北端祈谷壇兩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橋面中心線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兩側的石道,分別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靈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此刻我們腳下的便是進牲門-俗稱"鬼門關",為什么要叫"鬼門關"呢?因為于祭日前,外壇西南隅犧牲所的"所牧"和"所軍",需從此洞門自西向東趕運牛、羊、鹿、兔等至宰牲亭屠宰。這一活動叫"進牲"。因凡經過此門的牲畜,全被宰殺無存,用以制作供品,故有"鬼門關"之稱。

沿著丹陛橋繼續向北走,現在在我們左邊的是具服臺,它位設于丹陛橋北段東側,為一座凸字形平臺。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禮時,更換冕服(祭服)的地方。

在西面是齋宮,坐落于西天門內大道南側的松柏綠樹叢中,原是封建皇帝來天壇祈谷、祀天前進行齋戒沐浴的地方。齋宮占地四萬平方米,建筑呈四方形,內有正殿、寢宮、鐘樓等。四周筑有兩重圍墻和一道護城河,建筑講究,警衛森嚴。走進齋宮正門,迎面便是氣勢巍峨的正殿,紅墻綠瓦,甚為壯觀。據說用這種綠瓦以表示皇帝至此不敢妄自尊大,而只能"對天稱臣"的意思。殿分五間,呈拱券形,為磚砌結構。整個殿堂不用梁、枋大木,因此也叫"無梁殿"。 殿前丹墀上有兩座石亭,右邊的一座較小,是放時辰牌位的地方。左邊的一座呈正方形,較為高大,名"齋戒銅人石亭"。據史料記載:皇帝齋戒期間,亭內設方幾一張,罩黃云緞桌衣,上設一尺五寸高的銅人像一尊。銅人雙手恭奉簡牌一枚,上刻“齋戒”二字,以使皇帝"觸目驚心,恪(ke四音)恭罔懈"。意思是要皇帝有所警惕,不忘用心齋戒。 齋戒銅人在清代有三種形式:一為唐朝名臣魏征像,一為明初樂官冷謙像,一為明代太監剛炳像。相傳這三人在歷史上都以剛直敢諫而著稱。此是明洪武十一年定下的制度,清代也沿用了下來。按規定,這里所設的銅人為冷謙像。

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壇,這里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用上屋下壇的構造形式,三重檐逐層向上收束,作傘狀,豎立于高5.6米,占地5900平方米的三層白石雕欄環抱的圓壇之上,祈年殿俗稱無梁殿,整座建筑不用大梁長檁及鐵釘,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眾多的枋、木兌、桷、閂支撐和榫接起來。該殿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呈長方形。明嘉靖九年(1530),改成三重檐圓殿,并自上而下依次覆蓋青、黃、綠的三色瓦,改名大享殿。清乾隆十七年(175年)改為今名,同時一律改為覆蓋深藍色琉璃瓦,以象征藍天。光緒十五年(1889),該殿毀于雷火,次年又按原樣重建。陳列于殿前的青銅大鼎爐,均是幾百年前的文物。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是按天象設立的。里層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龍井柱",柱高18.5米,底部直徑1.2米,兩人也難合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層的12根朱紅金柱,象征一年12個月。外層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個時辰。中層12根金柱和外層12根檐柱相加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個節氣。金柱、檐柱和龍井柱相加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寶頂藻井周圍的8根童柱,共計36根,象征36天罡。寶頂中心的雷公柱,則象征著天帝的"一統天下"。

下面我們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時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壇寢宮之稱。后來,祭祀儀式中所使用的旌旗、儀仗、樂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內藏不少祭祀文物,現按原樣陳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蠟像,常年供游人觀覽。

位于祈年殿臺基前院落的東西兩側的是東、西配殿,原是分別放置日、月、星、辰和云、雨、風、雷諸神牌位的地方?,F分別辟為陳列宮廷祭天古樂、禮儀,以及日、月、星、辰等神牌位之處。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神廚”從前是為祭祀宰殺牲畜和制作祭品的地方。下面看到的是神庫,是收藏祭品的庫房?,F在經過呈"w"字形長廊,它共七十二間,起著連結祈谷壇、神廚、神庫及運送祭品的重要作用。該長廊的間數正好與72地煞的數字相同,過去傳說這是地煞鬼聚集的地方,廊內燈籠式豎燈暗淡,陰森可怖。后來將其窗坎拆除,從而長廊景觀大變,成為人們游樂的好去處。

天泉井于神庫門前有一眼水井,因其水清味甜而得名。祭天祈谷時用的供饌和糕點,全用此水調制。

現在在我們左手邊的是七星石位于長廊東南側的曠地中,共有七大一小石塊。但為何稱作"七星石"呢? 據傳說,明永樂帝遷都北京時,想修建一座祭天地的壇廟建筑,但難找到合適的地方。這時,有一晚他夢見天上北斗七星落地于此,謂之天遂人意,為其解了不決之難,從而降旨于此地建造祭壇。 據資料記載,七星石為明代嘉靖九年,經人工雕鑿后而置于此處的。嘉靖皇帝十分迷信道教,道士對他說,祈年殿東南方太為空曠,這對他的皇位、壽命不利。于是便設七星石在此,以鎮壓風水。在七星石東北隅還有一塊小石頭,據說這是清朝統治者為了紀念他們的祖先功德而增置的。其設于七星石的東北方向,用以表示不忘本源之意。

這里是天壇的東門,關于天壇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兩篇導游詞 導游十二篇導游詞篇九

為了不辜負清明節的幾天假,我們早早地就決定找個地方出游——蘇州同里古鎮。節假日人多,所以提前幾天就在同程網上買了門票、訂好住宿以及往返的高鐵票,然后就安心地等待同里之游。。之前鳳凰是一直想去的,但是太多朋友去過,看過他們的照片以及網上的游記,搞得都沒什么新鮮感。所以這次汲取教訓,只看攻略,不看圖片,果然還是值得的。

4號早上7:52乘上開往上海的高鐵,半個小時就到了蘇州火車站,然后就在旁邊的汽車站買到同里的票,由于人多要等半個小時,票價8元還是可以接受。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到了同里汽車站,往前走幾分鐘到了專門坐電瓶車的地方,兩塊錢一個人很快就到了同里景區。一路上我們記住路線,為了返回的時候感受鎮上的氛圍。 10點鐘到了同里景區,排隊取票進入,開始了我們的同里古鎮游。

(一)古鎮觀光

拿著門票,對這左邊的景點,一個一個走。。首先到了三橋,就是有三座橋,直白得很,,這三座橋依稀記得叫吉利橋,太平橋和長慶橋,橋下當然是流水,岸邊是一排一排的茶座,有人在吃飯,有人在聊天,一下子就覺得悠閑起來了。我們也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感受這樣的風光。小河里有游人在劃船,坐在船上看風景;還有一個老伯在進行魚鷹捕魚表演,岸上船上圍觀的人不計其數。我也看到了小時候語文課本中出現“鸕鶿”這個詞語的活物。在狹長的小船上佇立著幾只鸕鶿,離船飛出,好像一只只野鴨,在水中游來游去,然后潛入水中,然后浮出水面上船,在老伯的幫助下吐出來活魚,完成了他的捕魚過程,神奇得很啊。

三橋的旁邊就是江南水鄉婚俗館,展示的是古代結婚的東西,有新郎新娘的衣服鞋子,子孫桶,拜堂的地方,樓上是洞房,滿是紅色的紗紗,非常喜慶,仿佛看到一對新人在拜堂成親。值得一說的是三寸金蓮,真的是好小好小的鞋子啊,旁邊的導游說在古代三寸叫金蓮,四寸叫銀蓮,五寸的叫銅蓮,哈哈哈,這樣一來,我們的腳都不值錢啊,,金銀銅都不是。。橋的另外一邊是嘉蔭堂,這座大宅貌似是一戶經商的人家,有前廳,正廳,花園幾個部分,與其他相比這座宅子少了點文化氛圍,廳都是很氣派的。。

退思園,網上都說是個值得去逛的園子。。園子的主人叫個任蘭生,據說是光緒年間,當官營私被貶回鄉修的這么一座宅子(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估計取名退思園,含有退思補過的意思吧。這座園子是自西向東,西邊是廳,有接待一般客人的,有接待貴賓的,然后中間有個退思草堂,東邊就是一個園林了。?;▓@流水小橋假山閣樓。。風光無限好啊。??上颂鄾]留下幾張好的圖片

古風園也是名氣很大的一個園子,都是園林設計,一個園子里應有盡有。這個園子展覽的是古床以及精美的木雕,這個時候就顯示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了。有專家一樣的人在細細琢磨研究,剩下的人走馬觀花,所以我們去的時候這個園子比較清靜。古床展廳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床,狀元床,小姐床,還有個天下第一青樓床,這個最氣派,三個空間才到最后的床,這些床都是木制的,上面有鬼斧神工的雕刻,據說是使用了很多種雕刻藝術,現在只記得一個工藝,好像叫什么千工。另外一個廳就是專門的木雕了,各色各樣各種大小,有一個伯牙斷琴的木雕居然被我看出來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沒伯牙琴斷,傷感啊傷感。

珍珠塔。之前還以為是個什么塔呢,實際上是一個巴掌大的小塔,里面蘊含這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這個園子是一個二品官員陳王道的大宅,是這里最大的宅子,主人是南京監察御史,進士出身。這里有免費的導游為我們講解園子的故事,大戶人家的門口地面有石刻,荷花,花瓶以及喜鵲,分別寓意平安和美喜上眉梢;抬頭是御史第的門楣,下方是四個梅花圓形短柱,這就是門當了,據說二品官的門當是4個,一品大官的門當是6個,門口兩邊是戶對石,這些都是大戶人家的象征,文官和武官還不一樣,文官是圓的,武官是方的。這個門當和戶對都是鎮宅之建筑;門檻還很高。官大就是宅子大呀,他家居然還有一條自己鑿的河與外界相連,兩邊桃紅柳綠的,還有一艘“私家游艇”;他家也有花園,只不過花園比別家的大得多;他家還有自己專門的戲臺,他家的廚房也很大,他家的地板很多地方都是豎著的瓦轉,這樣很浪費材料的說,不過也有其意思,一是江南雨水多,這樣好瀝水,二是防滑,三是這樣排列的磚是人字形,走在上面就是人上人;他家小姐的居室南北通透,陳設高雅,而旁邊的傭人房則簡陋到死,很多人一看,咦的一聲就出來了,當然我也很汗顏。再來說說珍珠塔的愛情故事吧,這位二品大官的夫人是主人公方青的姑母,方青家道中落,在姑父生日大壽之前來賀壽,姑母見他衣衫襤褸對其言語侮辱,此次方青到來也為借錢,當然無果,拂袖而去。陳家小姐翠蓮追出去,得知一切,便拿出自家的寶物珍珠塔送給他,鼓勵他讀書;后來方青高中狀元,兩人并結連理。這個園子里面還有一個宗祠,是百家姓的祠堂,里面黃帝坐守,兩邊都是姓氏排位,我也小查了一下“程”這個姓氏的由來,取自程國,國滅之后,國名該為國姓;還有一個是河南的族群南下哦。。總的說來這個我這個姓還是挨著黃帝不遠處的。

除了園林,就是一般居民的住宅了,真正的小巧流水人家,走過的路很有些年頭,就是古老;我想要是煙雨蒙蒙的江南水鄉,那會是別有一番風味,就可以打古典的油紙傘,穿著旗袍漫步在朦朧的水鄉,仿佛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如詩如畫!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