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10篇)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2-04 11:07:08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10篇)
時間:2023-02-04 11:07:08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篇一

那天夜里,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預見,危險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點多,因一樓電動車短路失火,繼而引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發現火情,帶著女兒第一時間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鋒一邊大聲呼喊,一邊折回頭沖進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兒子。

“你打電話報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樓里還有很多人。”王鋒安頓好妻子潘品后,便轉身第二次沖入火海。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樓東間的兩名學生和一名托教老師的生命。

此時,樓內已火光沖天,還不時響起爆炸聲。“里面還有人,我還要去救人。”說完這句話,他第三次沖入火海。

這一次,他挨門挨戶敲門示警。鄰居聽到咚咚的敲門聲,趕忙起床逃生。樓里二十多個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個逃出去的王鋒,第三次從火海中出來時,已被燒成了“炭人”,全身烏黑,神志已經不清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邊跑邊喊,奔走呼號。住處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鋒帶血的腳印。

整棟樓的鄰居無一傷亡,但王鋒全身的燒傷總面積達到98%,命懸一線。

雖經多方救治,但因嚴重感染,在頑強堅持了136天后,王鋒于20__年10月1日因多臟器衰竭不幸離世。

英雄王鋒當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是對他英勇事跡的高度認可。

如今,王鋒事跡已在全國發酵,關于他事跡的電影也感動了無數觀眾。

就像“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王鋒的頒獎詞寫的一樣,高貴的靈魂浴火涅盤,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篇二

張超,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

20__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事故發生后,張超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團長張葉一直陪在他身邊,清楚記得張超說的最后一句話:“團長,我還能不能飛”。

張超走了,留下剛剛滿兩歲的女兒和妻子,帶著深深的遺憾走了,再有半個月就要著艦飛行了,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對張超,《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時文潮說,我們必須牢記每一位軍人的犧牲,都是在為國家換來更多的安寧和幸福。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篇三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在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這口井”從井口到井底有1100米,三面都是垂直的懸崖絕壁,僅東面略微緩一些,祖祖輩輩沿著巖縫走出的出山小道就隱藏其中。

1997年,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達8公里的“天路”。

為何要修這條路?因為窮。毛相林還記得,“我們那個時候人均收入不到300塊錢,就有那么窮。我們的收入靠什么?就是靠賣點苞谷,賣點臘肉,就是這種收入,沒有其他收入。”

修路有多難、多險、多苦?

毛相林和村民們一起,腰系長繩,站在籮筐里,吊在幾百米高的懸崖上打炮眼;沒有挖機,就在懸崖峭壁上先放一炮,炸個立足之地,然后再用鋼釬和大錘鑿,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蕩、壁上爬,用兩腳蹬,在半山腰炸開一處處缺口,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修了7年,路修通的那一天,下莊村全村的人都出動了,“我們把村民喊到對面的那個梁上,看到車從高處慢慢地往下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拍巴掌,高興得不得了,我自己也感覺有些驕傲。”毛相林回憶到。

路通了帶來的變化是顯著的:“特別是我們的基礎設施,路通了,這些電壓桿啊,拿起設施就給我們安起來了,整個都煥然一新了,屋里都感覺亮堂堂的了。現在家家戶戶都有電視,都安起空調、冰箱、冰柜,現在你走到哪一家門戶都有。”

想過好日子,村里就要發展產業。毛相林請來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海拔、土壤、氣候、水分、陽光等進行深入全面的考察分析,最后確定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脫貧產業,養殖業方面,重點發展生豬。

“我們全村柑橘產的有650畝,今年預算銷售額達到九十萬,西瓜能達到十來萬, 100多畝桃園也可以達到一、二十萬。”毛相林稱。

20__年,下莊村整村脫貧;到20__年底,全村累計64戶269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0.29%,人均收入達1.2萬元。

明年下莊村計劃重點打造第三產業——旅游。毛相林預算了一下,每年下莊村的游客能達到兩千人次,他正發動村民申報農家樂,反響熱烈:“老百姓很高興,踴躍地報名。”但光報名不行,毛相林要對申報條件嚴格把關:首先房屋要漂亮整潔,衛生條件好;其次房間夠多,能住上十來個客人;最后還要有服務意識,炒菜水平也得過關。他計劃先發展一批條件成熟民居的建造農家樂,其他的村民來學習,學好了、學到位了,也可以開辦。

現在的下莊村常住人口有280多人,毛相林稱:“明年我們要房屋整改,統一成一個色、一個樣。”按照他的預期,明年下莊村的人均收入將超過兩萬:“我們這里的機遇是得了縣委、市委,國家各級各部門的關注和支持,下莊會有個更好的明天。”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篇四

12年前,一位剛剛考入大學的學生,為了讀大學,而又不得不同時要照顧自己患病的母親,所以只能背著自己的瘋娘一起上大學。他的故事當年感動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那么12年過去了,這位不惜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劉秀祥如今怎么樣了呢?

他叫劉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個貴州偏遠的普通農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順其自然的,那么也許大家也就都不會認識他了。但是他正因為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而收獲了成千上萬人的眼淚和感動。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本來最小的他應該是得到哥哥姐姐們的照顧,和父母的寵愛的。生活即使過得有點艱難,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樂融融,然而上天給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讓他四歲開始就要承擔起所有家庭的責任。

在劉秀祥四歲那年,命運的魔爪便毫無聲息地扼著了他的咽喉,讓他本來幸福的家庭偏離了軌道。這一年,劉秀祥的父親突然發病,被緊急送往醫院后不久便去世了。這對于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也許還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別了。

劉秀祥的父親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沒能見到他最后一面,更別說他怎么托付別人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緊接著他的母親也因為承受不住這天大的打擊,患上了間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連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這三個未成年人身上。

在經受了這樣的打擊,4歲的劉秀祥本來還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沒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為忍受不了這樣不堪的生活離家出走,再無音訊傳回。劉秀祥從此過上了更加艱難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鄰居幫襯過日子,好在哥哥姐姐這些年教會了他如何種地,才讓這11歲的孩子可以維持生存下去。

剛讀三年級的劉秀祥,承擔起了照顧患病母親的重擔,忍受著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為這種磨練,讓他懂得了堅強,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每天他為了不影響去上課,迎著還未褪去光華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種菜,去山上砍柴,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準備,最后給母親做好早飯才能放心去上學。

生活已然怎么艱難,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的念頭,所以他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當時學校離他家很遠很遠,每天來回就得花4個小時,這不得不使他要比別人跑得更快,所以腳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從來沒有抱怨。

最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但是他并沒有因此感到高興的,因為他付不起高額的學費,也不能去太遠的地方讀書,家里喪失自理能力的母親還需要他照顧。最終他做出了一個堅強的決定,選擇了一個不要學費的民辦中學就讀。

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他帶著母親到縣城上學,為了解決住宿問題,他在學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簡易的棚子,這里便成了他臨時的家。

這樣艱苦的條件并沒有影響他求學的信念,白天他在學校心無旁騖地上課,晚上他就出去撿破爛來換生活費,去菜市場撿剩菜拿去做飯,吃肉對于他來說是一種奢望。為了夢想和母親,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而是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

在那個金光燦燦的夏天他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通知書,高興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幾圈。為了湊足自己的學費,他背著自己的母親到山東賺學費。當然大學他同樣是背著自己的瘋娘去學校,在經過了報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好心人開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學校的幫助下,他最終比較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學學業。

畢業那年,很多單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絕了。在面對前程似錦的未來時,他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做一名鄉村老師。也許在大城市里工作會更好,工資也會更高,但是他說,他要回饋這個家鄉,回饋這個社會,要用自己的經歷去激勵更多的孩子,讓他們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這樣他帶著母親回到了曾經的故鄉,成為了當地的一名普通老師,不再過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經是縣里實驗高中的副校長,不過他仍然堅持在教育一線的崗位上給孩子們上課。

20__年劉秀祥入選了中國好教師,他說這只是幸運,而沒有覺得自己的努力和奮斗是上限了,他覺得自己還要更加努力。

20__年劉秀祥榮獲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他說這是碰巧,他的內心到底有多偉大才能承榮譽時而沒有半點驕傲。

他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人生沒有戰勝不了的磨難,不拋棄,不放棄就會成功。我們出身的環境沒法改變,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他用自己最勵志的人生告訴我們,“倘若命不眷你那便與命爭,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與天斗。”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篇五

“神舟”六號飛船勝利返艙的消息,全國人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在此,我表示忠心的感謝與祝福……

在您和費俊龍叔叔返艙的那天,我們雖然沒有親自欣賞你們的風采。但是,透過電視,面對面,望著你們返回喜悅的場面,聆聽你們熱愛祖國的心田,感受你們那為國增光的情懷,我既高興,又有點酸楚。

當你們走出船艙的那一瞬間,我緊張的如同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看到你們頭戴花環,站在勝利的車上,張嘴揮臂,情不自禁振臂高呼,甚至手舞足蹈,或是在地上打滾翻騰。我會為你們而感到高興呀!!

你們去了,帶著全國人民為航天技術的心去了。想知道,你們在天上的這幾個夜晚度的怎么樣?你們發現什么在天的感覺與地球有什么不同一大串的問題我還沒解決;你們回來了,在這航天的成功回來了,想知道,當時的情景誰可以用語言來表達?自中國成立以來,有多少航天英雄重返太空,此時的人民如何贊嘆這兩位航天英雄。又一串的問題,待你們來解決……

多少年以來,中國航天技術何曾超越過俄羅斯,何曾超越過美國?但是,這一次不同了,你們,帶著的是中國幾十年的歷史,飛向了太空。從而改變了中國不能載人的歷史。神舟七號已經造好,讓我們一起進步,一起拼搏,一起努力,任我們翱翔的同一片藍天,是我們將后飛向天空的向往。供我們扎根的同一片土地,是我們共同努力的開始,與我們相同的同一種心愿,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您是湖北人,您背負著重任,來到了太空,您帶著湖北人的希望來到了太空,您為我們湖北爭了光,是我們的英雄!

在電視上,我經常看到關于您的報道,我十分佩服您的精神,您勇敢無畏,在飛船上,您沒有恐懼死亡;在您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然而,這些始終沒有動搖您的飛天信念。您的決心和毅力值得我學習。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篇六

在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場上的一場慘烈的阻擊戰中,20多歲的他永遠地失去了雙手,下肢從小腿以下也都被截去,他變成了一個“肉骨碌”,住進了榮軍院。

看到自己成了處處需要人照顧的“廢人”,他心情極為沮喪,絕望的他幾次企圖自殺都沒成功——那時,他連自殺的能力都沒了。

后來,在別人的講述中、在影視作品中,他認識了奧斯特洛夫斯基、海倫·凱勒、吳運鐸等一些中外鋼鐵戰士,他們在殘酷的命運面前的永不屈服的堅韌品性,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來,生命的硬度遠在鋼鐵之上。

于是,他開始近乎自虐地學習生活自理,在常人難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終于學會了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領,并毅然地告別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榮軍院,回到了當時還很貧窮的沂蒙山老家。

不滿足于只能做到生活自理的他,又拖著殘軀,無數次在山上溝下摔打,帶領著鄉親們開山修路、架橋引水、種樹、建果園……直到貧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來,他這個無手的村支書一當就是30多年,令鄉親們敬佩不已。

從村支書的位置上退下來后,不甘寂寞的他,為給后代留一份精神遺產,又開始艱難地寫書——他用嘴咬著筆寫字,用殘臂夾著筆寫字,用嘴、臉和殘臂配合笨拙地翻字典。寫上幾十個字,都要累得他渾身是汗。

要知道,從未上過學的他,僅僅在榮軍院的習字班里學會了幾百個字,雖說他后來一直在堅持讀書看報,但文學素養幾近于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以那樣的文化功底、那樣的身體條件,還能夠寫作,許多知情者勸他別自討苦吃了,可他寫作的信念毫不動搖,他硬是花了3年多時間,七易其稿,寫出了令著名軍旅作家李存葆都驚嘆的撼人心魄的30多萬字的小說——《極限人生》。

他就是中國當代的保爾·柯察金——特殘軍人朱彥夫。

沒有雙手、雙腿殘疾、視力僅有0。25的朱彥夫,硬是憑著自立、自強的渴望,憑著挑戰命運的堅韌與執著,打破了生活中的一個個“不可能”,以無手之臂書寫了傳奇人生,留下了熠熠閃光的生命篇章。就像他那部小說的名字一樣,他打破了人生的許多極限,創造了耀眼的生命輝煌。

其實,誰都可以像朱彥夫那樣,只要信念在握,熱情永不泯滅,虔誠地努力向上,有些極限是完全可以被超越的,有些奇跡完全可以在拼搏中誕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篇七

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并完成太陽翼展開。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又一壯舉,標志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再次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是我國空間站任務階段第一艘載人飛船,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將奔向“中國空間站”。其中,聶海勝是第三次“飛天”。

1998年,聶海勝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備份;神六、神十,他兩度飛天。如今,57歲的聶海勝第三次出征太空!有意思的是,聶海勝的太空“三部曲”,剛好對應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三步走”,這是聶海勝的傳奇,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傳奇。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最復雜、難度最大、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1992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正式確立:第一步發展載人飛船;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空間站。20__年10月,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成功邁出“三步走”的第一步。兩年后,費俊龍、聶海勝執行神六任務,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20__年9月,在劉伯明、景海鵬的配合下,翟志剛完成首次太空出艙行走。20__年6月,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完成中國載人航天首次應用性飛行,即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此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將成為中國載人航天進入空間站階段后的首批太空訪客,開啟為期3個月的飛行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樹立新的里程碑。

縱觀聶海勝的飛天歷程,可以看到,他在太空的三次“邁步”,神舟六號任務、神舟十號任務、神舟十二號任務,剛好對應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三個階段:載人飛船階段;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階段;建造空間站階段。也就是說,聶海勝全程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三步走”,他的每一小步,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的每一大步。聶海勝的太空“三步”,剛好彰顯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三部曲,可以說是唯一在太空親歷了“三步走”的航天員。這是他個人的幸運與傳奇,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佳話。

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的出征,也見證了載人航天工程的承上啟下與接力相傳。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二號,短短十余年間,中國載人航天的“三步走”戰略一步一個腳印,步履堅實。一代代的航天員,一代代的航天人,在太空追逐夢想,實現夢想。這是中國航天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太空是神奇的,飛天是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的向往,只為了我們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中國人也應在浩瀚太空占有一席之地。中國人的飛天之路,一定越走越寬廣。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篇八

在盧仁峰家鄉內蒙古,沙漠深處生長著一種樹,名為“胡楊”。與其他的楊樹不同,胡楊能忍受沙漠中干旱、多變的惡劣氣候,對鹽堿有著極強的忍耐力,生長在沙漠中枝繁葉茂,被人們贊美為“沙漠的脊梁”。

盧仁峰常常把自己看作一棵胡楊,即使失去了一只手,那種堅定的信念始終深植心中,支撐著他正視眼前的困難,越挫越勇,向著一個個難題險關發起沖鋒。

熟悉盧仁峰的人,都知道他是老軍工人的后代。幾十年前,他的父母遠赴大西北支援國家建設,在一線生產崗位一干就是一輩子,這種舍家為國的奉獻精神從小感染著他。重技術、講奉獻,是老一輩軍工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希望把這種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當下,全社會都在宣揚工匠精神。對此,盧仁峰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工匠要有一顆責任心,有一種敬業精神。當工人就當最優秀的工人,做焊工就要成為最有能力的專家。”

“全國十大最美職工”“中華技能大獎”“國家級技能大師”……面對一項項榮譽,盧仁峰表現淡然。相比這些榮譽,盧仁峰更在乎的是他的“工作室”,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

盧仁峰所帶的科研攻關班,被一機集團命名為“盧仁峰班組”。在他的帶領下,班組成員個個都是焊接能手,并擔負起多個重點項目的攻關任務。

多年來,盧仁峰帶出的百余名工匠,迅速成長為企業的技師、高級技師和技術能手,有的還獲得“全國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等殊榮。

在徒弟們眼里,生活中的盧仁峰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哥,工作中的他卻是一位極為嚴苛的老師。盧仁峰說:“嚴師出高徒,我對他們嚴一些就是希望他們早日成才。”

一天5塊鋼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是盧仁峰對徒弟們的硬要求。徒弟們焊接完鋼板,盧仁峰會逐個檢查點焊效果,誤差超標就要重來。他常常對徒弟們說:“把軍品做成精品,是每一名軍工人的職責所在。”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篇九

3、心有清泉:趙久富

【趙久富事跡】

趙久富,男,60歲,湖北團風鎮黃湖移民新村黨支部書記。

20xx年,南水北調移民工作正式開始,湖北十堰市鄖縣余嘴村成為被定為當地首批搬遷的移民試點村,村支書趙久富以大局為重,主動放棄留下來的名額,告別80歲高堂,認真細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領61戶村民搬遷到團風鎮移民新村。

20xx年,跨世紀工程南水北調正式通水。此時,南水北調移民第一村十堰鄖縣余嘴村支書趙久富帶領著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來,大家也都找到比過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調一期移民開始時,七歲的趙久富跟隨父母搬遷到了余嘴村,20xx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責任人。這里有61戶要外遷到千里之外的黃岡。家園難舍,故土難離,移民工作最難張嘴。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遷的標準,趙久富可以選擇留下,但他還是主動選擇了外遷黃岡。趙久富80多歲的父母親決定不跟兒子外遷到黃岡,但他們支持兒子帶頭外遷。

村支書帶頭外遷,61戶村民陸續簽了搬遷協議,20xx年的4月30日,移民搬遷對隊伍就要出發了,家家戶戶開始收拾家當裝車。趙久富黨旗掛在了自家外墻上,這是他在余嘴村當村支書的第26個年頭,也是他在余嘴村當村支書的最后一天。趙久富的母親拄著拐杖步行了5公里,來到了移民現場。母子遙望,趙久富不敢流淚,怕耽誤了移民的行程。

20xx年,余嘴村變成蓄滿清水的庫區。而移民們在趙久富的帶領下,在新的家園也走上了致富路。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及素材摘抄 感動中華人物事跡材料篇十

“神舟六號”載入航天飛行成功啦!在這么多的宣傳報道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航天員在太空居然也可以跟地球上的家人通話。

飛船進入太空的第二天剛好是航天員聶海勝叔叔41歲生日,最近聶海勝叔叔的事情太多了,完全“忙昏了頭”,連自己的生日都忘了。他的家人為了給他一個意外的驚喜,事先沒有告訴聶海勝叔叔和航天局里的`人。聶海勝叔叔的女兒在電話里給爸爸唱了《生日快樂》歌。就是這個平凡的舉動,使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動了,隨著歌聲拍著節奏。這也羨慕死我啦。假如我是聶海勝的女兒,我要把這“神秘工作”做得更好!

首先我會事先了解爸爸在今年的生日里想要什么禮物,然后把它買下來,藏在“神舟六號”的某個地方,來給爸爸一個意外的驚喜,當然這要經過允許。

其次我會去定做一個大蛋糕,上面用鮮紅色的果醬寫著“祝‘神舟六號’發射成功!祝爸爸生日快樂!”而且還要嵌著各種水果,并把這個精美的蛋糕放在“神舟六號”的食物儲存艙里,讓爸爸自己去尋找、發現。要知道在太空吃蛋糕可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哦!

而且我的普通話講得不錯,為了給爸爸一個超值的驚喜,可以錄制一首詩朗誦,讓整個太空都環繞著我們祖國的聲音,讓整個宇宙都感受到中國的悠久歷史。

假如我是聶海勝的女兒,我還有更多的理想。不過,我可的的確確是我老爸的女兒,我也和她一樣幸福!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