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敬父母心得體會篇一
也許,有不少人知道被評為20__年度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劉延信:1973年,劉延信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第二年7月,謝蘭娥去世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此后,劉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成就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謝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可見他的孝心感動天呀!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鳥獸尚且如此,人何以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他們給予我們的這段愛,是與我們出生,至于他們離去,是長久,偉大無私的一段愛。而我們給父母的孝呢?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正如詩中所說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如果不及時行孝,留下的只有悲傷后悔和遺憾呀!
在許多人眼里,對待孝的理解極為狹隘。他們認為只有等到他們成家立業,父母衰老時才是自己行孝之時。可能有一部分人連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肯。現在就如此,將來就別提“孝”了,到了那時候那些人的良心就讓狗吃了。
父母的生日有誰知道?父母的體質有誰問過?父母的憂慮有多少人了解?
合適我們才能為父母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撐呢?答:從想在開始……讓我們為父母盡自己的孝心,讓世界充滿了孝吧!
孝敬父母心得體會篇二
從上次孝敬父母實踐活動啟動到現在已經過了很長時間了,我在這次活動中也變懂事了。
以前從來都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終于知道了,爸爸媽媽每天都早出晚歸,每日沒夜的工作,原來都是為了掙錢養家,供我上學。而媽媽除了掙錢之外還要給我們洗衣服做飯,家里所有的家務活都是媽媽一個人承擔。可我卻不但沒幫媽媽干活還經常跟媽媽生氣。
自從開了孝敬父母實踐活動,我似乎懂事了許多,我主動幫媽媽刷碗,因為只要我幫媽媽做一點兒,媽媽就會少做許多。我現在還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書房,幫爸爸媽媽疊被子等。父母很高興的說我懂事了。
確實,做為一名小學生,更應該牢記“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我們的父母實在是太辛苦了,他們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懂事,只要我們做一小件家務,父母都會非常欣喜,非常開心。
最后,我希望所有的小學生都不要把孝敬父母掛在嘴邊,更要落到實處。哪怕是做一件不起眼的一件小事,父母就少做了許多。如果我們都幫父母做1到2件家務,我們都會變成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孝敬父母心得體會篇三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他們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不求回報的愛。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細心地呵護照顧著我們,不讓我們受到一點傷害。
看著藥液一滴一滴地流進媽媽的血液里,我懸著的心慢慢放了下來。媽媽生病我可要挑起照顧她的重擔,一定不能惹她生氣。打完吊針以后,媽媽的精神好了很多,我扶著媽媽回到了家。可媽媽總覺得冷,我就翻出了熱水袋,裝上了熱水放在被窩里。盡管我的手被燙了一下,但看到媽媽不再冷,我的手仿佛被什么靈丹妙藥治好了似的。
媽媽生病的那幾天,我每天都精心地照顧著媽媽。從來沒做過飯的我開始學著做起了飯,看著媽媽津津有味地吃著我做的飯的樣子,我的心里就像樂開了花,幾天后,媽媽的病終于好了,她夸我長大了,懂事了。
離母親節還有一個星期時,我想:我應該送給媽媽一份禮物,最好是自己做的,只有這樣才能表達我的心意。于是,我動手做了一個漂亮的禮物盒,禮物盒上畫著一顆紅心,還寫上了“母親節快樂”五個字。母親節的前一天,我拿出攢的五元錢,借口出去買本子,去給媽媽買了一對精致的發卡。趁媽媽出去的時候,悄悄把發卡放進了禮物盒,并且打上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第二天早晨,我把禮物送到了媽媽手上:“媽媽,母親節快樂!”媽媽驚訝地打開禮物盒,看到了那一對精致的發卡,激動地捧在手上。“媽,祝您永遠年輕,漂亮!”媽媽一把把我摟在懷里,興奮地說:“我的孩子越來越懂事了,不愧是媽媽的好孩子。”我看到媽媽的眼里分明泛著淚花。
父母的恩情我們可能這輩子也報答不完,讓我們盡我們最大的能力去孝敬他們吧。請大家記住:孝敬父母,是我們一生的責任!
孝敬父母心得體會篇四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明白了許多生活的常識和做人的道理。那天,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無知的我總認為父母生了我,就應該養我。哪怕一點點小事,他們也得幫我干,那天,我知道:我錯了!
那晚,我洗涑完畢,便上床睡覺了。我剛睡著,爸爸就回來了。他來到我的臥室,輕輕的親吻了我的額頭,便走了。回到他的臥室,爸爸并沒有睡覺,而是坐在書桌前,借著不是很亮的臺燈燈光看著公司的文件、資料。時而用筆畫畫,時而用手捶捶自己的脖頸,看上去很辛苦。而媽媽呢?媽媽穿梭在衛生間和廚房兩地,又是洗衣,又是打掃房間。有時,媽媽會用粗糙的的手擦擦自己臉上豆粒大小的汗珠,有時用手扶著墻干活。媽媽有頸椎病,還有高血壓,不可以過度勞累。爸爸的脖子不好,但他們為了我,為了這個家而默默的付出著。
半夜,因為尿急,我起了一趟夜。這時,我發現爸媽的臥室里還有燈光。我有些好奇,便輕輕地走上前去,想探個究竟。我透過門縫發現:媽媽在電腦上搜尋“怎樣輔導小學生數學”。而爸爸還躺在床上看書。媽媽對爸爸說;“咱得把咱們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尖子生,將來考上大學,才能有個好前途。”“是啊!咱得給孩子多攢點積蓄,讓孩子將來好過些”。爸爸隨聲應道。
我頓悟了。我下定決心,要孝敬父母。
第二天一大早,我早早的起床了。疊好我自己的被褥后,我走進了廚房,為父母作了一頓愛心早餐,并把媽媽昨晚沒有干完的活干完。我還把自己的內衣內褲和一些小物件一并洗了,媽媽起床后,看到眼前的一切,驚呆了。
她抱住我,夸獎我,其實我知道他們為我付出了很多,也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他們不求回報,默默養育著我。我應該力所能及的做點事,去孝敬他們。
那天,我懂得了感恩,也懂得了感激,更學會了應該孝敬父母。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太不容易了。我不再無知,我頓悟了,我要孝敬他們,好好的孝敬他們!
孝敬父母心得體會篇五
“如果說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那我就要說,我的農村媽媽,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導師。”我想讀過《中學生道德修養讀本》的人,對這句話一定不會覺得陌生。這就是第38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的獲得者安金鵬在講述他的母親時所說的話。
是啊!從我們在這個世界誕生的開始,父母就在我們的身邊教給我們各種知識,父母就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導師。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大國。“孝”是德的根本之一。回想,從開天辟地至今,就有著許多孝敬父母的故事。“花木蘭代父從軍”感人至深,試想一下是什么能夠讓花木蘭挺身而出,是什么讓她代替父親在箭如雨下的戰場上英勇殺敵呢?是孝心,是她對父母的一片孝心,是父母給與她的無限力量。可想而知,母親對我們付出血汗,我們長大了就要報答母親,可是如今仍有一些人對自己的父母不管不問,這不僅讓我想起了在書中看到的一件令人發指的事。
一個老人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老人含辛茹苦的撫養他們成人,漸漸老人病了,臥床不起,竟沒有一個人來看望老人,不久,老人病重離開了人世,老人去世的下午,他的兒女來到這,把老人之前東西都帶走,只剩下一些破舊不堪的東西了。
我想,讀完這個故事,人們一定會罵那些兒女,為老人打抱不平。
中國是文明古國,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有著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可是現在人們都把這些美德丟了。烏鴉尚知反哺,難道他們連烏鴉都不如!想著這些衣著華麗的兒女,再想想躺在床上青褲布衣老人,讓人心里不是滋味。
讀了上面的故事,我們應當更好的孝敬父母。現時代人們生活好了,物質上對父母的供給,已不能完全是孝敬父母的方法了,精神的支柱更為重要。
只有讓父母生活快樂,心情舒暢,有健康的身心,子女才算盡到了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