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q正傳讀書心得體會題目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一
通過《阿q正傳》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力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熱鬧是一種態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度?!坝姓l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境的么,我以為在喜歡條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北闶囚斞傅母袊@。通過分析阿q的思想性格,理解小說深刻的思想內涵,透過小說表層的風趣幽默,體會作者深層的嚴肅與悲哀。小說意義十分重大,小說所描寫的阿q、趙大爺、王胡。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是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
這樣的社會難道是合理的、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系難道合理的、正常的人際關系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但是他們彼此之間也是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采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并通過欺辱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泄自己受壓迫,受欺辱時郁積的怨憤之氣。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這是一個多么冷酷無情的世界!這是怎樣一種扭曲的人生!可想而知,當時的中國為什么會從富強走向衰落,甚至被外國侵略者隨意蹂躪。從魯迅的小說中就能找到一切答案。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泄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從這篇文章里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來討論。“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后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鉆,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
正常的精神安慰對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從失落中走出來,都必須學會調節心理,使它獲得某種平衡。否則,我們將長期處在名利的斤斤計較中而痛苦。阿q的錯在于他沒有任何的原則,凡事都計較,凡失敗都要求得到某種程度的超越。而他又不是通過現實的奮斗來實現,只是作一番精神上的假想,求得虛妄的勝利。這種精神勝利法,只會麻痹人的斗志,為我們的茍且偷生找到心安理得的借口,不利于現實的改造,不利于人類的進步,是我們應該揚棄的,是與正常的精神安慰有著本質的區別:面對生活內容的不同。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失敗,面對這種處境,怎么辦呢?當我們事業失敗時,我們不妨對自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當我們受人欺侮時,我們不妨對自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當我們失戀時,我們不妨對自己說:“天涯何處無芳草”,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因為只有以積極的、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現實,我們才能贏得最后的成功。
阿q正傳讀書心得體會題目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二
一個舊的事物將是逝去,一個新的事物又將誕生。
看完魯迅的《阿q正傳》我一直在想魯迅先生到底想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思想呢?是對封建舊社會的,是對阿q人格的否定,還是對阿q用精神勝利法來逃避現實這一現象進行同情呢?也許三者都有吧!
今天,我想談談阿q的“精神勝利法”到底應不應該有,當讀完這篇文章后給人最深的感受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是贏的的“精神勝利法”了,在很多人看來一定覺得這個想法是要不得的,但是如果阿q沒有這種想法呢!我們可以來猜想一下,他是否能活得下去! 那個年代是被封建舊社會毒害的年代。
“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后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逃避現實,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鉆,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如果現今社會中有人想靠著精神勝利法來存活下來,我想這應該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吧!因為不可能有老板會想要用這樣的員工,不要說工作了,如果在讀書時就有這種心態,我想有這種心態的人未來應該是很慘的吧!
但是,阿q為什么會覺得很好呢?那個時代的人,也沒有對他提出什么質疑,就是因為在那個時代阿q不用上學,老板也不要求你的精神思想怎么樣,只要有力氣干活就行,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給的欺負和__,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來逃避,就是這樣他愈陷愈深,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現在,我用__來概括我心目中的阿q:
一,可憐;阿q連最基本的房子都沒有,長期在土谷祠里落腳,阿q也沒有基本的人生權利,工作就是給別人做短工,割麥、舂米等一些體力活。
二,欠打;沒事總是惹別人,自以為比別人強,比別人了不起。沒事去惹正在抓虱子的王胡,沒有別人抓的多,沒有別人咬的響就罵王胡,可想而知,最后被王胡打的要死!不過,他最后還是用精神勝利法勝利了!
三,夢想;阿q他有夢想嗎?不敢說,他是真有,還只是一時沖動做的一些事情,但對于他努力的生活,敢于做夢,我就給了他這個詞夢想,他捏了小尼姑的臉以后,便開始夢想自己應該有個女人,然后,就跑去對吳媽說想和她困覺,當然,他又被打了一頓,還因此失去了工作;他上了城,帶回來許多衣服和小飾品也賣了不少錢!不是說他這樣是有夢想,我想他進城一定還是想謀生的,所以,覺得他還是有夢想的!
在如今,我覺得有一點還是挺阿q的,似乎有錢人在社會里就是老大,而沒有錢的人就像阿q要任勞任怨,還要成為老板的出氣筒,我認為這個社會還就是需要精神勝利法,要不然你就會覺得活的很累,會認為社會對自己很不公平!
從文章很明顯的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是批判這種精神的,他希望人們能夠勇敢的生活,而不是像阿q那樣遇見困難就躲!這也是魯迅先生表達觀點的獨到之處用一個傳記,用一個人們都不太記得的人來激發大家的思想…精神勝利法是不能占據人們思想的!
阿q正傳讀書心得體會題目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三
一口氣讀完了魯迅的《阿q正傳》,因為中篇小說,并不長,所以騰出一點點課余時光就能夠把它看完了。
初讀《阿q正傳》往往會覺得很惡心的,其中的阿q簡直就是一個丑角,一個人怎樣能夠這樣貌受屈辱卻不反抗的。魯迅先生塑造這樣一個丑角,是用心良苦的,我不明白魯迅先生是懷著怎樣一種悲痛的情緒寫下這些文字的,看到國人病態的心理,雖然在走用文章來喚醒國人的道路,但從魯迅的作品中總是透出光明未來還很遙遠的悲涼。
看完全文,恐怕大家都會對阿q印象深刻。阿q是未莊的一個貧苦的小人物,他的地位是如此卑微,連姓名都沒有,只能叫阿q。阿q沒有家,只能在土榖祠住著,生活來源是靠幫大家做短工,他很勤勞,無論讓他干什么都行。因為阿q處在社會最底層,所以他務必忍受著有錢人的欺負和村里人的戲弄、侮辱。說到那里就提到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幾乎每次挨打,他都會用“兒子打老子”的話來安慰自我,以求得精神上的勝利,而當比他弱的人出現時,阿q又常常用“恃強凌弱”來證明自我的力量。之后革命黨要進城了,阿q本以為革命黨就是造反、造反就是與他過不去,于是對此深惡痛絕,但之后發現革命黨是造舉人老爺的反,他以為革命后就能要什么有什么了,所以就去革命了,他的革命行動卻是去靜修庵里胡鬧。阿q自始至終都處于一種野蠻的壓迫剝削之下,自我也是愚昧麻木的,直到阿q被送上刑場,他都不能真正覺悟。每當讀到關于阿q的情節的時候我都很惱火,真是愚昧麻木之至。
其實,不止是阿q,小說中的其他人物也是作者的諷刺的對象。先說趙太爺父子吧,趙太爺一向瞧不起阿q,連阿q姓趙的權利都給剝奪了,趙太爺三妻四妾,但阿q向吳媽示好時趙秀才就要用大竹杠打他,不僅僅這樣,之后地保還來壓榨了阿q酒錢以及定了5個慘無人道的條件,把阿q的身家剝奪得所剩無幾。趙太爺還制造流言,使阿q斷了生計。聽說阿q那兒有便宜貨,平時一向吝嗇的他不惜打破不點燈的傳統并且讓秀才的妻子去找阿q,聽說阿q沒貨了,他又換成原先的面孔。聽說阿q革命了,趙太爺居然也肯叫阿q為“老q”。當革命已成定局,趙秀才也把辮子盤起來,并且花了四塊大洋買了個“銀桃子”使自我成為革命黨人。趙太爺父子驕橫無理、狡詐、吝嗇、投機,十足個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
王胡平時一再欺負阿q,但當阿q“中興”歸來時,還在舉人老爺家幫過忙時,王胡肅然,當阿q用王胡的脖子做講殺革命黨故事的道具時,王胡立刻害怕且再也不敢走近阿q了。不止他們,幾乎未莊的所有人見到阿q“中興”歸來時都一改平日嘲笑他的習氣,都對阿q肅然起敬了。
假洋鬼子也是個典型的形象,他去上過洋學堂、還去了東洋,于是把辮子剪了,穿著西裝,自以為很了不起,而當回國后發現沒有辮子不利于自我做官時,又去弄了個假辮子來。他還是未莊第一個加入革命黨的人,“已經留到一尺多長的辮子都拆開了披在肩背上”,他就這樣成為了一個封建與資本主義的扭曲結合體。
全文都是各色各樣的丑主角,這也是我常常不忍心讀魯迅的作品的原因,我最近還看了紀念魯迅誕辰一百周年的電影《阿q正傳》,活生生的阿q讓人覺得越發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