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鄉的端午節日記30O字篇一
端午是傳統節日,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大街小巷,擺滿了粽葉、糯米、粘糖、藥草、香根,其中最熱銷的自然要數端午中的美食了。提起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是粽子。粽子包得玲瓏可愛,有花生味的、火腿味的、大棗味的。我最愛的.是里面抱著大棗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淡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吃一口,越嚼越有滋味。
逢過端午,奶奶都要包上各種各樣的粽子,讓全家人各取所需,大飽口服。除了吃香噴噴的粽子外,家鄉還有一大美景,端陽花市也是我們這里端陽節必不可少的活動買花、賣花、賞花,至少十五天。
端午節另一美景:集鎮上到處都是賣絲絨線的,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因為在這節日里,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讓孩子們的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都要系上這些絨線,直到六月二十五火把節那一天晚上取下來,在火塘中燒掉,據說能包你一年內無病無痛、平平安安。
我們這兒不興賽龍舟,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園趕苗會,(據說五月五殺羊殺豬供秧苗,來年五谷大豐收)各村子以家族為單位殺豬宰羊,請好友來聚會大吃大喝,場景可熱鬧了。
整個端陽節我們都在吃喝中渡過,家鄉的端午節可真熱鬧。
家鄉的端午節日記30O字篇二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讓我想起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它廣泛流行于漢、壯、布依等民族地區。
據說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曾經有位詩人,名叫屈原。當自己的祖國被占領時,他無比絕望,于這年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楚國人民十分悲痛,用種種方式來追思他。我們吃粽子、賽龍舟,據說都是為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說起吃粽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習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傳統形狀為三角形,也有長方形的。一般根據其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在粽子里撒上白糖,吃起來味道好極了。
除此之外,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當屬賽龍舟。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從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龍舟賽來紀念他,借劃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蛟蝦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遺體。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記得小時候,媽媽用具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聽說這叫長命縷,也許戴著便能“長命百歲”吧。不過,現在這個習俗已不常見了。另外,在一些較為傳統的家庭中,還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我猜這些東西和辟邪有關。
總之,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家鄉的端午節日記30O字篇三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后,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后,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著。
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劃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后,不甘落后。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
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游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里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后,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日記30O字篇四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的誕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前幾天,我們一家人忙著去街上辦置節日的特殊用品:買粽子、雄黃、香包等,有的人家會自己做粽子,大家都盼著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早上,等我們打開門就會發現有好心的鄰居已給我們送來了新鮮的艾蒿,有時竟有兩三家給送,是他們自己起早去山上割的,爸爸忙把艾蒿插在門窗上,有的鄰居搬走了,爸爸也會在他們老房子門窗上插上艾蒿,這就是別人把愛傳遞給我們,我們又傳遞給他人,這種關系一直維系著。
這一天,媽媽給我們煮大蒜、雞蛋、粽子吃,記得小時候媽媽強行用蒜頭蘸雄黃酒抹鼻子、耳朵、脖子,現在長大了很自覺的抹,媽媽說今天抹了一夏天蟲子不會鉆進鼻子和耳朵,我就當是真的吧。
急急火火的吃完中午飯,就纏著爸爸媽媽帶我們去看龍舟賽,龍舟上的小伙子們配合有序,充分體現出了團隊精神,聽從統一指揮,競相爭先,每年龍舟賽集鎮居民賽不過大河南農民,他們很客觀的找原因,是農民的勤勞練就了一副好身體,值得他們學習。在看完賽龍舟后,人們把沒吃完的粽子和大蒜丟到河里,據說是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尸體。
這就是我們蜀河古鎮純樸又熱鬧的端午節。傳統的節日里顯現出了古鎮的傳統美德和和諧氛圍,會一直傳承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