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一串串葡萄那么飽滿,籽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那個夢真是太美了。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悼念袁隆平爺爺作文,有需要的同學們,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千里稻香不朽豐碑
就在昨天,5月22日,一個值得全國人民去緬懷日子,因為,在那一天,一顆巨星隕落——袁隆平老先生逝世了。
得知此消息后,全國人民自發組織隊伍悼念,湖南人民更是站在風雨中,對袁隆平老先生遺照,多次鞠躬。當時現場人數達幾百人,每個人眼里無不含著著熱淚。人人都悲痛至極,中華人民共國一位國之脊梁,就在這一天,轟然倒下。他,讓中國人民端上飯碗,端牢飯碗,解決了億萬人口糧問題。這位奮斗一生老先生,值得中國人永遠懷念。
在得知袁隆平老先生去世后,網友競相發言,而許多人卻不敢相信。一位網友評論道“中午剛朋友出去喝酒,得知這一消息后,還以為是看錯了。朋友在后面拍著我肩膀,流著淚說接受現實吧,是真消息。那一刻,我崩潰了。”沒錯,許多人都不肯接受這個現實,一次一次走向中央打電話,反復確認,而得知此消息后,大多數都淚流滿面。沒有袁隆平老先生,可能餓殍滿地場景還會出現。節約每一粒糧食,使每一粒糧食都盡其所能,幫助人民,就是對袁隆平老先生最好思念。
袁隆平老先生曾說過“會各國培育人才,尤其是對于發展中國家,這是我一生愿望……我雜交水稻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然而,袁隆平老先生真做到了。袁隆平團隊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育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技術人才,讓他們遍布全世界,為雜交水稻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雜交水稻正不斷地向高產進行一場沒有盡頭沖刺,現在,全球有40多個國家地區試種雜交水稻十多個國家實現了雜交水稻大面積種植,每年種植面積達到了700萬公頃,普遍比當地水稻增產20%。而這一切一切,都得益于袁隆平老先生不懈努力。
而袁隆平老先生在去世前遺言中說道“喪失從簡,不要讓殯儀館安排任何群眾悼念。”一位曾經國之棟梁,本可以接受很多人吊唁,而今,根據疫情形勢,毅然拒絕了殯儀館接待群眾悼念意見。
遙寄哀思,緬懷前行。袁隆平院士,我們國之棟梁,愿您在天堂安好,您母親團圓!
篇二稻田忠實守望者
稻香萬里,四溢余香,在這片名為中國土地上,永不彌散。
默默無聞,一生奉獻,您身影也永遠映在藍天之下稻田之中。
——前言
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微風撫過,整片整片稻苗都彎下了腰,他們在鞠躬,為他們父親鞠躬。稻香十里飄,長空萬里香,世間一切稻苗都隨風飄起,恭送這位偉人離開。他不是戰士,卻拯救無數生命;他不是詩人,卻書寫動人篇章,他便是培育雜交水稻第一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對于袁隆平爺爺印象,只限于圖片視頻之中。但是那幾張照片我卻印象深刻。田野間,他無聲地拿著一個本子在記錄什么,她身著樸素衣服,一幅近似于老農民面孔,飽經風霜,他彎著腰,耕作著,種下是種子,長出卻是未來希望。
當我聽見袁隆平爺爺去世這個消息時,幾分驚訝,幾分遲頓,幾分傷感。萬分難受,卻哭不出來,像一塊石頭堵在心中,悶得有些喘不過氣,腦子一片空白,想去拒絕接受這個事實,怔了一會,才反應過來,于是心中水簾陣陣垂下,甚是傷感。
突然想起之前網上一些流言蜚語,當初一些網友就因為袁隆平爺爺摸了一下豪車,便在網上發表侮辱性言論。現在我就想問你們,你們還有良心嗎?他是一個拯救了無數人英雄啊!他將自己畢生心血都放在了研究雜交水稻事業上。袁隆平爺爺說“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一輩子都努力在這條路上奔跑著,因為路盡頭種著他夢想,他一步步地將這個看似不可能夢想變成了可能實現理想,他心中有家,有國,有全世界。
《奶奶星星》中說人死了,便會化成天上一顆星星,給活著人照個亮。想必2021年5月22日夜,銀河間又會多一顆明亮閃耀星星,看著中國這一片片他一手創造稻田,落下淚水,化成雨水,去滋潤萬物,去滋潤他親手埋下希望。
謝謝了,袁隆平爺爺!
再見了,袁隆平爺爺!
愿您一路走好!
當您再次俯視大地,請您放心!“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未來我們會替您實現!
篇三袁老“流金歲月”
“穿梭在田間壟畝,凝視著子孫千秋,60年汗水灌出一片金色沃土,91歲高齡締造出一派綠色希望,在精明世界甘愿做一個“頑愚”癡者,把一生奉獻給人類溫飽;在貪閑世間甘愿做一個永恒“行者”,用一生追逐科技前沿,袁隆平就是這樣一位耕耘者,在科谷飄香中,讓自己成為一個傳奇。”這是國家給袁老頌詞,也是袁老生平事跡,可誰又想到這樣一位“國寶”級傳奇之士,在5月22日13點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老爺爺一生,是勤勞一生,是奮斗一生,他一生只為他水稻夢,如今,夏日豐收之際,他卻突然離開了人世。在他出生那個年代,民不聊生大饑荒陰霾籠罩在中華大地上餓殍遍地凄慘景象深深刺痛了袁隆平老爺爺心。當時袁隆平老爺爺還是一位教師,他萌生了一個念頭,培養人工雜交水稻。他暗下決心,要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吃飽飯。當時美國日本雜交水稻都失敗了,很多科學家都不相信雜交水稻能夠成功,袁隆平老爺爺頂著輿論壓力,在歷經13年后,終于成功選日出雜交水稻新品種。直到2004年,全國20%水稻都采用了袁隆平老爺爺雜交水稻技術,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
2017年,袁隆平老爺爺領導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海水稻測產成功;2018年袁隆平老爺爺領導團隊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成功;2019年,袁隆平老爺爺超級稻“超優1000”,在重慶大足區市政成功,平均每畝產達903。9公斤。袁隆平老爺爺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盡管她早已名滿天下,但他仍為“禾下乘涼夢”而努力著。
緬懷袁隆平老爺爺,愿袁老在天之靈一切安好。
篇四紀念袁隆平
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教我背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這首詩意思,只知道跟著媽媽讀,直到上學了,學習了這首古詩才明白它真正涵義,才知道我們每餐吃一粥一飯是多么來之不易。
袁隆平爺爺,被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一直有個“禾下乘涼夢”,水稻長得比高梁還高,穗子象掃帚那么長,顆粒象花生米那么大,沉淀淀地低垂著頭,風兒吹來,稻花飄香,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涼……多么美好而又偉大夢想啊!我們最尊敬袁爺爺,他從一個夢想開始,為之奮斗了一生。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為我們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媽媽說民以食為天,要是沒有袁爺爺,我們中國十幾億人民都不一定能吃得上飯呢。我告訴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吃飯,不要再浪費糧食,要珍惜每一粒來之不易糧食。
上帝總愛玩一些惡作劇,就在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點多,我們尊敬袁爺爺離開了我們,去了天堂,天空也好像知道袁爺爺要走了一樣在傷心地哭泣。我想起媽媽總給我講一個小故事,神羊稻谷故事,媽媽說袁爺爺就是神羊,他為人民從天宮“偷”來了稻種,他累了,他使命完成了,他又回到了天宮。我含著淚讀了一遍袁爺爺您生前最喜歡詩,為爺爺送行《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袁爺爺,一路走好!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象您一樣人,服務人民,報效祖國!
篇五深切懷念袁隆平爺爺
深切哀悼,深情懷念袁隆平爺爺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國之功勛,民之福澤。
敬愛袁隆平爺爺千古,國士無雙。
您永遠活在全國小朋友心中,您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2021年5月22日,一個令全中國人無比悲痛日子,一個讓全世界都震驚消息享譽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去世,享年91歲。回顧袁隆平爺爺一生,每個人心底無不油然而生敬畏之心,他是我們心中永遠豐碑!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宋朝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最讓人動人就是,人們沉浸在風調雨順豐年里,聞著十里稻花香氣,體會著田園富足美好。
因為糧食代表著富裕,代表著發展,代表著將來,代表著更好更安寧生活。泱泱大國,億萬人吃飯問題千百年來困擾著歷朝歷代當政者,也困擾著每個家庭。國士無雙,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千古名臣武將,至多有功一國一代,袁隆平爺爺則是有功于全人類。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可是他把這件事做到了最好,做到了極致,甚至到離開我們前一刻還在念叨著這一件事,極致者不凡,值得所有人致敬,值得所有人學習。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研究發展雜交水稻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創建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杰出貢獻。袁隆平爺爺科研工作,沖破了傳統遺傳學觀點束縛,使得雜交水稻成果從1976年起,在全國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糧食自給自足難題做出了重大貢獻。
“禾下乘涼夢,一稻一人生。”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爺爺畢生追求。每天都要到稻田里去,已經成為袁隆平爺爺生活習慣。遠古時有神農氏遍嘗百草,現代有袁隆平爺爺培育水稻,而現在“無雙國士登仙去,裹腹飽飯留同胞”
田野上,有您平凡身影;
烈日下,有您遮陽草帽;
飯碗里,有您濃濃深情;
歷史中,有您偉大貢獻!
袁隆平爺爺,我們會永遠記得你!袁爺爺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我們卻看到了他愈遠愈大背影。
靈車緩緩駛出醫院,路邊聚集了聞訊前來送行市民,司機們停下車輛鳴笛,人們把鮮花捧在胸前------
山河嗚咽,每一個國人都在悲慟高呼“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