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一
1、學習課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歸于盡”等詞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讀1、2、3自然段。
3、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4、感受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
朝鮮人民與志愿軍在戰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誼。
一、簡介背景,揭題釋題
1、(放《志愿軍軍歌》)同學們,你們聽,這是《志愿軍軍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共同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戰斗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鮮人民去車站含淚送志愿軍踏上回國的列車,志愿軍也含淚告別,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說著:再見了,親人(板書課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題,讀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親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過預習你知道文中的親人指誰?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位朝鮮親人?
板書:
大娘小金花大嫂
4、小結:
她們和志愿軍沒有血緣關系,為什么彼此稱為親人?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課文中的哪句話最能看出志愿軍與大娘的深情厚誼?用“___”劃出來。
板書:
深情厚誼
2、出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忘記?
⑴ “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說明了什么?
⑵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陳述句。(出示)
⑶兩句話比較,那一個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導有感情朗讀。(指名讀、齊讀)
3、為什么這么說,課文回憶了大娘的哪幾件事?
板書:
送打糕昏倒救傷員失孫
4、課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結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⑴齊讀這句話,讀懂了什么?從哪些詞中讀懂的?
(大娘冒著生命危險送打糕,可見她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從“冒、穿”等詞看出。)
⑵指導有感情朗讀。
6、自由讀“救傷員失孫”這一部分,讀懂了什么?從哪些關鍵詞中體會出來的?
(丟──丟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孫孫的生命)(結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軍傷員,一背一丟反映了大娘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
7、這兩件事都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緊緊抓住這句話中的哪個關鍵詞寫的?
現在你明白了為什么稱大娘為親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8、看課文插圖我們的戰士握著大娘的手會說些什么?(想象說話)
帶著尊敬、感激、勸慰的感情朗讀書上的有關句子
9、按“勸慰──回憶──抒情”分層,用“|”表示。
10、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用什么方法學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讀課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軍深情厚誼的句子……改陳述句。
⑵尋找事例,抓住重點詞……體會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讀,加深理解……分層。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學。
2、分四人小組討論。
3、全班反饋討論。
4、檢查第二自然段:
⑴ (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
①改陳述句。
②比較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⑵從哪件事可看出這件事是圍繞這句話寫的?
板書:
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詞語最能表現小金花的剛強?(結合理解“噩耗、同歸于盡”的意思)
⑷分層。
⑸感情朗讀,體會小金花落淚的原因是她對志愿軍的那份依依惜別的深情。
5、檢查第三自然段:
⑴ (投影出示)您為我們付出這么高的代價,難道還嫌它不夠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①改陳述句。
②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價是什么?
板書:
挖野菜致殘
⑶分層引讀。
四、小結
1、有感情朗讀1、2、3自然段。
2、志愿軍與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別,來送行的人成千上萬,志愿軍戰士多么想一一道別呀,可列車已啟動,千言萬語只能匯成一句話──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五、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模仿課文寫法寫一段你與親人道別的情景的話。
再見了,親人
送打糕昏倒
大娘:
救傷員失孫
深情厚誼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大嫂:挖野萊致殘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二
1、回憶課文1—3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多媒體展示
2、明確本課主要學習任務轉換角色,以朝鮮人民的身份來向志愿軍告別,也以“話別—回憶—贊揚”為構段方式進行表述。
3、情感準備
⑴《西風頌》音樂響起,多媒體再現送別場面,定格于大娘,醞釀感情。
⑵師扮大娘,和著音樂,進行表演式朗讀,作示范。
⑶學生轉換并明確各自的角色,如朝鮮大嫂、小金花、崔瀅……
⑷開發、拓展寫作素材回憶自愿軍的事例多媒體輔助再現羅盛教黃繼光邱少云毛岸英……
理解: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親愛的土地、親人
4、學生寫作音樂柔柔地播出
5、學生朗讀并修改習作方法:(1)了解寫作內容。
(2)音樂與錄象組合速成課件,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
(3)學生評講、修改,再朗讀。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三
1、認識十二個生字,能讀寫相關的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體會重點語句對表情達意的作用。
抗美援朝的有關資料。
2課時。
同學們,大家了解抗美援朝的故事嗎?誰來談談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
(指名回答。)
板書:
再見了,親人
1、默讀課文,看看文章講了什么事情?
讀后同坐交流收獲。
2、檢查識字情況。
1、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認真讀課文,看看從中有什么發現?
2、同坐交流,課上匯報:
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如:大娘洗衣、送打糕、救傷員失去小孫孫,體會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關心和愛護,感受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條件是多么的艱苦,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的血的代價。
例如:小金花、大嫂等人物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體會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親情,真情,體會到志愿軍為了幫助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朝鮮的土地上浴血戰斗,流血犧牲的崇高國際主義精神。
結合對文章的理解,提出不懂得問題。
1、您為我們付出了這么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⑴這樣高的代價指的是大嫂的腿被炸彈炸掉。
⑵用反問的語氣強調肯定了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情誼,其效果勝過了陳述句。
2、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引導學生交流,體會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難舍難分的感情。
學習了課文,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歡的內容,想不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
1、指名朗讀。
2、說說自己喜歡這部分內容的原因。
3、教師和學生一起評價讀的優點與不足。
(多讓學生參與讀書活動。)
課外閱讀《誰是最可愛的人》。
摘抄好詞佳句。
再見了,親人
大娘
小金花朝鮮人民──志愿軍
大嫂真摯情誼──國際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