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最能管根本、管長遠。做好新發展理念下的人才工作,要聚焦人才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著力掃除阻礙人才發展的“攔路虎”和“絆腳石”,迸發人才創新活力。對此,你有哪些感想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心得體會【篇一】:
不拘一格“引”才,匯聚天下英才競相奔騰。“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海之大,因納百川”,推進人才強國戰略,要在“引”字上下功夫。優化國內人才結構和發展環境,吸引更多海外留學人才回國。不唯地域,廣納英才,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匯聚更優的國外人才,尤其是創新性、緊缺性高層次人才。政企聯動,打造更多的“百千萬人才工程”、“華為‘2012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百度研究院”等前沿性、突破性發展平臺。多一份“聚才的良方”、多一片“愛才的誠意”,盡可能地留住人才。以“三顧茅廬”的執著,尚賢愛才,讓“聚天下英才”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目標引領“育”才,注入偉大振興“源頭活水”。古語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發展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關鍵在培養。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抓住先機、贏得主動,就必須牢固樹立“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理念,以國家戰略需要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引領,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方向,培養高層次、高技術、實用型人才為重點,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政府引領、高校為主、社會聯動,以品德為骨,才能為翼,培育出更多鐘南山、劉永坦式的科技脊梁,李廷俊、馬旭式的道德模范,桂富國、錢七虎式的敬業先鋒,為決勝小康、贏得未來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和活力。
各盡其能“用”才,貢獻創新發展聰明才智。“使用人才要各盡其能。”人才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實現最大的價值,既要看自身能力水平,又要看用人者是否因材施教。“用人者之長,不挑人之短。善用人者,無不可用之人”,用才要“善”,就是要在識人基礎上,揚長避短,各盡其能,最大程度發揮人才的優勢和長處,把人才放在最能發揮其特長的崗位上,用好人才,讓人才充分展示才華,使人才能夠才盡其用。要堅持“不憑資歷憑能力、不憑關系憑實績、不憑活動憑實干”的用人導向,唯才是舉,知人善任。要真誠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激勵人才、成就人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心得體會【篇二】
唱響建黨“百年華誕”要加大加強黨建引領人才力度。要大力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激發全黨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加強各層級各領域黨組織建設,把黨的組織優勢鞏固好、發展好、發揮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各級黨組織要突出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才能團結帶領黨員干部扎實工作,做出成績,做出實效。
唱響建黨“百年華誕”要抓嚴抓實干部政治過硬水平。要堅持把政治過硬擺在首位,確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當“官”到底當“什么”?當做無私奉獻的“雷鋒”,當做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當做“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孔繁森”……還要進一步優化干部育選管用工作,突出抓好地方領導班子集中換屆工作。“為政之要,惟在得人”。要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真正把忠誠于黨和人民事業的干部選拔出來,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不負中央重托、不負人民期盼。
唱響建黨“百年華誕”要創新創優選用優質人才干部。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在換屆之際,各級黨組織要深度發現重用海內外高學歷人才、創業就業帶貧致富典型、退役軍人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年輕人才。以一種開放、積極的態度營造的“老干帶新干”團結氛圍,又突出新時代新力量。“對干部要立體考察、透視甄別、切片化驗、會診辨析”。從各方面考慮,不僅考察個人,更要注重個人在班子、隊伍中的位置,優化干部隊伍。建設政治堅定、素質過硬、結構合理、作風優良新時代人民干部隊伍。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邁向新征程的中國共產黨,舉世矚目。相信在換屆之際,“人才之歌”必將唱響建黨“百年華誕”!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心得體會【篇三】
,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創新驅動根本在人才,人才發展是最優先的發展,實施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隊伍。只有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才能更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最可持續、最可依靠的強大力量。
更加積極,多辦成才之事。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更加積極,蘊含著進取有為的精神,體現著主動引才的作為。積極順應新時代新要求,要強化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在健全完善人才培養、人才評價、人才流動、人才激勵上下功夫,引導創新人才把個人夢想、價值追求與當地發展任務、奮斗目標結合起來,通過制度機制給予人才茁壯成長所需的充分“養料”,為人才發展搭建廣闊舞臺,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大展其長。
更加開放,多聚天下英才。“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一個國家的對外開放,必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需要開放的人才政策作支撐。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須堅持不唯地域引進、不求所有開發、不拘一格用好。要打破地緣限制,持續深入實施各類人才引進工程,統籌推進大學生、專業技術人才、科研專家等專業素質人才引進計劃,圍繞八大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和社會事業發展需要,持續引進駐企服務、黨政機關和教育醫療等領域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制定完善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相關措施,把能夠致力于脫貧攻堅、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的鄉土人才挖掘出來、使用起來,做大用好“人才編制池”。
更加有效,多解人才之憂。創新動力需要政策激勵,優化的人才生態需要有效的政策支撐。優化人才生態,要聚焦人才在創新創業全生命周期的所想所需,探索建立符合人才創新規律的政策供給、經費支持、容錯機制等,形成支撐人才創新創業的完備政策支撐體系。完善經費管理政策,堅持以“新”取“酬”的原則,賦予領軍型人才更大的財務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定權,讓他們在科研實踐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建立健全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和生活保障機制,著力解決人才最關心的“房子、孩子、票子”等關鍵小事,依托人才服務綜合體、人才服務云平臺等線上線下載體,為各條戰線的人才提供“全鏈條”“一站式”的優質服務,讓住房有保障、孩子有著落、票子解心憂,能享受的待遇應享盡享,真正實現“名利雙收”,進而形成近悅遠來、拴心留才,各類人才活力競相迸發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