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初三下冊化學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級化學下冊溶液教案(5篇)

最新初三下冊化學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級化學下冊溶液教案(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03 19:34:44
最新初三下冊化學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級化學下冊溶液教案(5篇)
時間:2023-03-03 19:34:44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三下冊化學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級化學下冊溶液教案篇一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

(3)探究幾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

(4)了解溶液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記 錄。分析實驗現象。

(2)學習采用對比的方法認識對相同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1)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樹立發展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認識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系。

教學難點:

(1)從微觀上認識溶液。

(2)理解溶質、溶劑的辯證關系。

教學工具

教師用具:投影儀、燒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試管溶液(品紅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高錳酸鉀溶液、氯化鉀溶液)、硝酸銨固體。學生用具:儀器:小燒杯、玻璃棒、小試管 、藥匙、滴管、酒精燈、火柴、溫度計; 藥品:食鹽、蔗糖、碘、高錳酸鉀、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滌劑、洗衣粉、純堿、硝酸銨、氫氧化鈉

教學過程

學習情境

展示五種液體:紅色(晶紅溶液),藍色(硫酸銅溶液),黃色(氯化鐵溶液),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無色(氯化鉀溶液)。

[設問]看到這五種液體,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發言]如:

1.想知道這它們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們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們可能是不同顏料與水混合而成的。

4.它們顏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過大家的發言,可以看出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探究化學奧秘的愿望很強。同學們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它同這五種液體一樣,都屬于溶液,學完了本節課后你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九單元 溶 液

課題1 溶液的形成

[引導]同學們桌子上都擺有食鹽、蔗糖及別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動與探究一”的內容進行實驗。

[投影]活動與探究一:幾種固體物質溶于水

試驗用品:食鹽、蔗糖、水、燒杯、玻璃棒、藥匙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交流實驗現象]請一組同學上臺解釋他們的實驗過程及現象,其他同學提出異議。

[現象]蔗糖、食鹽都消失在了水中。

[結論]蔗糖、食鹽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問]如何從微觀上理解這一現象?

[學生討論、總結]蔗糖微粒、食鹽微粒運動擴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師指出:物質在水中以什么形態存在,將在以后的章節中學習)。

[引導提問]我們剛才得到的液體,都是混合物拿出開課時的五種液體,讓學生觀察:1.每種液體各部分一樣嗎?

2.放置了這么長時間,你有沒有看到哪種液體析出沉淀?

[學生回答]

1.各部分完全相同。

2.沒有析出沉淀。

[教師總結]像這樣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

[提問]根據剛才的實驗及分析總結溶液的概念。

[討論、總結,并互相交流]

一、溶液

[投影]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提問]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解其他物質的作用。

[投影]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例如:水。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討論]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鈉溶液中,溶質是什么?溶劑是什么?

[交流結果]在蔗糖溶液中,溶質是蔗糖,溶劑是水;在氯化鈉溶液中,溶質是氯化鈉,溶劑是水。

[教師指出]開課的五種液體中:紅色的是品紅溶液,藍色的是硫酸銅的水溶液,黃色的是氯化鐵的水溶液,紫色的是高錳酸鉀的水溶液,五色的是氯化鉀的水溶液。

[設問]你還能否再舉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質、溶劑。

[學生發育]

1.糖水中溶質是糖,溶劑是水。

2.白酒中酒精是溶質,水是溶劑。

[教師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劑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劑。例:碘酒:溶質是碘,溶劑是酒精。

[過渡]大家應該有這樣的生活經驗:當衣服上沾上油滴時,用水洗很難洗去,怎么辦呢?

[學生發言]

1、可以用肥皂水洗。

2.用洗衣粉洗。

(教師給予鼓勵)

[引導]完成下面的“活動與探究二”之后,你就會明白洗去的道理。

[投影]活動與探究二:

實驗用品:碘、高錳酸鉀、水、汽油、藥匙、試管、膠頭滴管

步驟:

[學生活動]

[互相交流]請一組同學將他們的實驗現象、結論展示給大家。其他各組提出異議。

[結論]碘難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錳酸鉀難溶于汽油,易溶于水。這說明: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2.溶質與溶劑的辯證關系

①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解決問題]衣服上的油滴用什么洗去?為什么?

[回答]汽油。因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強。

[過渡]前面我們談到的溶質大部分是固體,那溶質還能否是別的狀態呢?下面進行“活動與探究三”。

[投影]活動與探究三:乙醇溶于水

實驗用品:乙醇、高錳酸鉀水溶液(高錳酸鉀起顯色作用,便于觀察)、試管、膠頭滴管

[學生活動](做上述實驗的第一部分)

[交流]把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蕩前分層,振蕩后不分層,靜置后分層。在振蕩過程中有一些小油滴分散在水中,液體倒掉后試管不干凈。

[引導提問]這樣的液體穩定嗎?

[回答]不穩定。

[引導]我們把這樣的液體叫乳濁液,那什么是乳濁液?

[學生討論、總結]

4.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

[引導]現在進行“活動與探究四”的第二部分,看實驗現象有何不同?

[學生活動]

[交流]水、植物油和洗滌劑混合起來,振蕩前分層,振蕩后形成均一的泡沫,靜置后泡沫仍均勻,不分層。倒掉液體后試管較于凈。

[設問]這是為什么呢?

[結合動畫模擬講解]洗滌劑的分子結構中有親水基(喜歡與水在一起的一端)和親油基(喜歡與油在一起),當它接觸油脂時,親油基就會將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這些小油滴不會聚集起來,又能隨水流走?;瘜W上把這種現象叫乳化現象。

[設問]乳化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你能否舉出幾個例子?

[學生發言]

1.用洗衣粉洗衣服。

2.用洗發水洗頭。

3.洗餐具時加入洗潔精效果較好。

[思考]用汽油或加了洗滌劑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試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討論、總結]前者是油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后者是乳化現象。

[鼓勵學生總結本節課內容]

[學生發言]

課后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溶液,知道了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溶劑,被溶解的物質叫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液體與液體互溶時,量多的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若溶液中有水,一般水是溶劑。我們還學習了乳濁液與乳化現象。

初三下冊化學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級化學下冊溶液教案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理解飽和溶液的概念。會識別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了解飽和溶液和濃溶液、不飽和溶液和稀溶液的區別和聯系。

2.了解溶解性的涵義。知道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既決定于物質的本性,也與外界條件有關。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3.進一步練習托盤天平、量筒的使用和振蕩試管的操作。

二、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

三、教學用品

托盤天平、量筒(10

ml)、燒杯、試管、藥匙。

高錳酸鉀、淀粉、硫酸、醫用酒精、硝酸銨、硝酸鉀。

四、教學過程

師:在上節課里,我們學習了懸濁液、乳濁液和溶液的概念。現在有下列幾種液體,指出其中哪些是溶液?組成這些溶液的溶質和溶劑分別是什么物質?

[當堂配制并展示下列幾種液體]

(1)向盛水的燒杯中加入少量高錳酸鉀并攪拌均勻;

(2)向盛水的燒杯中加入少量淀粉并攪拌均勻;

(3)向盛水的燒杯中加入少量硫酸并攪拌均勻;

(4)濃度為70%的醫用酒精。

生甲:屬于溶液的'有高錳酸鉀溶液、硫酸溶液和酒精溶液。高錳酸鉀溶液中,溶質是高錳酸鉀,溶劑是水;硫酸溶液中,溶質是硫酸,溶劑是水;酒精溶液中,溶質是酒精,溶劑是水。

師:__×回答得是否正確?誰有補充?

生乙:應該叫做高錳酸鉀水溶液、硫酸水溶液、酒精水溶液。

師:他們二人回答得很好。用水做溶劑的溶液叫做水溶液,酒精與水混合形成溶液,通常不論酒精含量多少,都看做是酒精的水溶液。如果不指明溶劑,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我們知道,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溶質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水能溶解很多物質,是最常用的溶劑。本節學習的內容是: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板書本節課題]溶解度是指物質在水里溶解的程度。在學習溶解度概念之前,我們先學習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含義。[板書: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我們已經知道,物質在水中有的是可溶的,有的是不溶的。那么,對于可溶物質來說,[教師邊講邊板書以下兩個問題]

(l)溶質在一定條件(溫度一定、溶劑的量一定)下,能否無限制地溶解呢?

(2)不同溶質,在相同條件(溫度相同、溶劑的量相同)下,溶解的量是否相同?

以上兩個問題,請同學們先進行討論,提出實驗方法,然后通過實驗得出結論。

[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巡視,不時地參加同學間的議論]

初三下冊化學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級化學下冊溶液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掌握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外界條件,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飽和溶液的概念

實驗用品

試管、酒精燈、試管夾、氯化鈉、硝酸鉀、蒸餾水,投影儀、投影卡片

教學過程

〔引言〕同學們知道,糖或食鹽很容易溶解在水里,但是在一杯水里是不是無限制地溶解呢?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在一杯水里,如果糖或食鹽放得太多,在杯底就會剩下溶解不了的糖或食鹽。下面我們做兩種物質的.溶解實驗。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演示〕實驗

在各盛有10ml水的兩支試管里,分別緩緩地加入氯化鈉和硝酸鉀的固體,邊加入、邊振蕩,到試管里有剩余固體、不能再溶解為止。(保留試管里的溶液,供下面的實驗用)

〔講述〕此實驗說明,在室溫,在

10ml水里,氯化鈉或硝酸鉀不能無限制地溶解。

〔板書〕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講述〕在上面的實驗里,在室溫下當氯化鈉或硝酸鉀還能繼續溶解的時候,試管里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當氯化鈉或硝酸鉀不能繼續溶解而有固體剩余的時候,試管里的溶液就是飽和溶液了。

〔板書〕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講述〕在講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要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呢?

〔板書〕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外界因素。

〔演示〕實驗二

給(實驗一)里盛有硝酸鉀溶液和剩余硝酸鉀固體的試管緩緩加熱、邊加熱、邊振蕩,觀察試管里剩余的硝酸鉀固體有什么變化?

〔演示〕實驗三

給(實驗一)里盛有氯化鈉溶液和剩余氯化鈉固體的試管緩緩加入水,邊加邊振蕩,觀察試管里剩余的氯化鈉固體有什么變化。再加水振蕩,直至氯化鈉固體完全溶解。

〔講述〕這兩個實驗說明,在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的量的情況下,原來的飽和溶液可以變成不飽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溫度下和一定量溶劑里,溶液的飽和或不飽和才有確定的意義。

顯示投影卡片:

〔小結〕定性特征,一般說,要確定某一溶液是否飽和,只要看在一定溫度下,有沒有不能繼續溶解的剩余溶質存在,如有,且溶質的量不再減少,那么這種溶液就是飽和溶液。

初三下冊化學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級化學下冊溶液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能識別常見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激發探究興趣,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溶解性影響因素的探究。

難點: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與乳化的區別。

教學工具

多媒體;實驗儀器試劑,準備蔗糖溶液、食鹽水、果汁各一杯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播放海洋圖片,由海洋中蘊藏著大量的物質,而我們又看不見他們的存在入手,引入我們要探究的課題—《溶液的形成》。

1、 探究實驗一:老師演示蔗糖分子溶解的全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這些固體跑哪里去了?觀看物質溶解的微觀模型圖,相互討論。

設計意圖:設置真實的情景,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學生親身體驗,并設置懸念,激發好奇心。

師生互動1:

(1)請三位同學上來品嘗三種液體,說出液體名稱,上、中、下三處的味道如何;老師總結溶液體現的特征;

(2)觀察溶液是否分層,得出溶液的另一個特征;

(3)

問:形成的溶液是否還能溶解其他物質?

答:能(不能)

老師給出答案并說明原因

(4)問:此時的液體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

答:混合物

總結:通過上述探究得出溶液的定義、特征、組成。

思考:如何判斷一種液體是溶液?

溶液概念的建立,注意了學生生活經驗的體驗,滲透了科學探究的思想,遵循了由宏觀到微觀、由個別到一般的認知規律。

師生活動2:建立溶質、溶劑的概念;總結出溶液、溶質、溶劑三者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強化對溶液特征的理解。感性認識向理性知識的過渡。

師生活動3:探究物質溶解性的影響因素

學生根據實驗桌上準備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填寫表格,得出結論(老師巡回指導)。

設計意圖:學習對比實驗方法。實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手段。

師生活動4:引導學生發現——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常見的溶劑;兩種液體(不包括水在內)互溶時,將量多的作為溶劑,量少的作為溶質等內容。

設計意圖:把握溶質、溶劑判斷的基本方法,認識到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液中充當的角色可能不同。

師生活動5:既然已經知道某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區分,再引導學生進行溶液命名的探究,說出命名的原則,根據原則讓學生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練習與學習相結合,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學習內容。

2、 鞏固練習:

課后小結

學生回憶,這節課學到了什么?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適當的補充與總結。

初三下冊化學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級化學下冊溶液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應用。

3.能識別常見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4.知道乳濁液及乳化現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響因素。

6.激發探究興趣,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2.溶解性影響因素的探究。

[教學難點]

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與乳化的區別。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教學用品] 實驗儀器、藥品、用品,教學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由溶液章圖切入課題,引入新課(板書:課題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二、探究活動1(探究溶液的形成過程)

1.學生實驗:向實驗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燒杯中,加入一藥匙蔗糖或食鹽,用玻璃棒攪拌(教師巡回指導)。

2.師生活動1(建立溶液的概念):

(1)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2)引導學生分析兩種物質“消失”的原因。

(3)幫助學生分析(體驗)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學生設計實驗,證明“幾種物質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師生活動2(建立溶質、溶劑的概念):

(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2)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

(3)總結出溶質、溶劑三者之間的關系

(板書:1.溶質+溶劑 溶液)。

4.師生活動3(填寫表格,讓學生掌握溶質溶劑判斷的`一般方法):溶液 溶質(溶解前的狀態) 溶劑(狀態)

硫酸銅溶液 硫酸銅(固體) 水

碘酒 碘(固體) 酒精

稀硫酸 硫 酸(液體) 水

稀鹽酸 氯化氫(氣體) 水

5.師生活動4:

引導學生發現——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常見的溶劑;兩種液體(不包括水在內)互溶時,將量多作為溶劑,量少的作為溶質。

三、探究活動2(探究溶解的影響因素)

1.學生實驗:在1、2、3號試管中做三個小實驗——將1-2粒碘、高錳酸鉀、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水中。

2.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3.師生活動1:引導學生對比自己所做的三個實驗,總結得出——不同溶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4.教師實驗:將1-2粒碘、高錳酸鉀、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

5.師生活動2:對比學生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媒體)。

溶質 溶劑 溶解情況

碘 水 碘難溶于水

碘 汽油 碘溶于汽油

高錳酸鉀 水 高錳酸鉀溶于水

高錳酸鉀 汽油 高錳酸鉀難溶于汽油

植物油 水 植物油難溶于水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能溶于汽油

總結得出——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板書:影響溶解的因素:溶質、溶劑等]

四、探究活動3(酒精能否溶于水?)

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2.要求學生在所做過的三個實驗的基礎上,設計實驗驗證。

3.學生交流設計方案。

4.學生實驗(在實驗前提醒學生:滴加酒精的過程中不要振蕩,滴加結束后振蕩;要留心觀察振蕩前后的現象)。

5.教師總結:如果作進一步的研究,我們還會發現酒精和水這兩種物質能以任意比互溶。

五、探究活動4(乳濁液及乳化現象)

1.學生實驗:觀察3號試管中的液體振蕩前、振蕩后、靜置后的現象。

2.學生實驗:向3號試管中滴加2-3滴洗滌劑,按照振蕩前、振蕩后,靜置后的順序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3.比較渾濁液體1和渾濁液體2(媒體)。

4.建立乳濁液的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

5.學生實驗:比較滴加了洗滌劑和未加洗滌劑的兩支試管的干凈程度。

6.分析洗滌劑的去污原理。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