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篇一
1.游戲表演:捉“尾巴”(甲、乙同學是怎樣跑的?)
2.導語:同學們,可別小瞧了前前后后,這其中還有不少的奧妙呢,來,讓我們一起去發現,好嗎?
(板書課題)
二、觀察發現
1.欣賞來自生活的圖片
2.欣賞繪畫形式的圖片
3.觀察圖片中的景物是怎樣排列的?是不是前前后后的?前面的物體與后面的物體看起來有什么區別?
4.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前后排列的物體,有一個“近大遠小”的規律。
5.請說說看你以前有沒有見到過“近大遠小”的現象?
三、探索體驗
1.討論:你以前的繪畫是怎樣表現前后關系的?現在你準備如何表現?
2.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繪畫主題、形式以及繪畫的順序。
3.學生創作,教師指導。(教師指導內容:繪畫順序、繪畫比例、顏色的搭配、廢紙屑的處理等)
4.創作點評,體驗創作的快樂
四、拓展延伸
1.請試著用今天所學的“近大遠小”的規律,把你對作品的評價寫出來。
2.結束語:
板書:
3.前前后后
前后關系的物體———規律:近大遠小
主題:
繪畫形式:
順序: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篇二
第一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辨識色彩游戲
(拿出色彩卡讓學生辨識,看誰的反應最快,能說出色彩的名稱。)
教師快樂談話:小朋友們,瞧,我把大家喜愛的機器貓請到我們的教室了,他給我們帶來了禮物,誰要啊?不過要想得到禮物的小朋友先得過我這一關,就是來做個辨識色彩游戲。
2、美術字揭課題
在學生體驗好各種材料的不同感受之后,采用談話法揭題。并且拿山事先準備好的課題,展示在黑板上。
精致有趣的課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好奇、興奮地狀態迅速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中。無形中培養學生欣賞美術字的能力,為美術字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玩辨識色彩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色彩的認識。
3、了解繪畫種類,
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的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
(素描作品、油畫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畫作品、國畫作品、炳稀畫作品等)
a摸一摸,看一看繪畫作品
b想一想,說一說內心感受
c找一找,認一認繪畫種類
d畫一畫,動一動體驗感受
學生在觀察、觸摸、討論、實踐中對不同種類的繪畫作品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師與學生一起以游戲的心情蘸色、調色,觀察色彩的變化,學生對各種繪畫材料有初步的認識,了解相關工具及使用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孩子從一開始接觸繪畫起,就逐步形成一種很大氣、不拘謹的繪畫態度
布置下節課帶工具材料。
施教時間:9月11日—9月3日
札記:新入學的學生好動,還不適應小學生活,40分鐘課堂對于他們來說有些漫長,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個輕松的環節至關重要。
第二節
一、欣賞分析,傳授新課
1、課件欣賞大師作品(師生共同欣賞一組以線條與色塊構成的抽象風格的繪畫作品如:克利、米羅、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大師作品。)
《美術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體現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獲得更大的美術教學效益。
2、分析大師作品
教師提問:“剛剛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么樣的線條或色彩?”
“你覺得畫畫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興?很恐怖?還是有點傷心?哪些筆觸讓你有這種感覺的?”
繪畫是情感的表達。你快樂,你的線條也會跳舞:你悲傷,你的色彩也會暗淡。低年級的兒童雖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現,但這種感覺卻可以從最初時潛移默化地培養。
3、觀看教師范畫
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教師現場示范畫一幅畫。
教師的示范給學生直觀印象,優美的樂曲給學生美的享受,輕松片刻使思維調整到最佳狀態,化簡學生作畫的畏難情緒,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4賞析學生作品
通過欣賞同齡人的繪畫作品,了解油畫棒與蠟筆畫出來的效果有何不同一一油畫棒粗獷有力,蠟筆柔和勻凈。
二、合作創新,動手實踐
根據學生不同喜好分層布置作業,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繪畫的樂趣。
(1)臨摹畫一幅作品。
(2)自己想象創作一幅作品。
(3)自由組合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在明確作畫要求后,學生開始進行創作,選擇優美輕松的鋼琴曲作背景音樂,創設愉快的氛圍。
(四)作品評價,課外延伸
1、展示各組的繪畫作品
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驗成功的快樂。
2、學生當評委,評價作品
a.學生的自我評價
b.學生之間的互評
c。老師進行客觀評價
是否積極地參與探索活動;
能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感受……。
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是否靈活地開動腦筋,結合線、色等造型因素進行組織創造:讓學生學會自評、互評,學會學習和自我教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者。教師的觀念要適應時代需求,不應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學生,以“成人化”的標準來衡量學生,要鼓勵學生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勇于嘗試。
d.請機器貓為大家頒獎
做到首尾呼應,再一次地將學生帶入創設的童話情境,提高了他們的對上美術課的興趣
3、總結延伸
鼓勵學生回家后與父母家人共同裝裱自己的作品,裝飾自己可愛的家。
學會創新與探究,學會讓自己的東西變得實用、生活化起來。又增進了親情。
施教時間:9月14日—9月15日
個別學生可能會忘記帶繪畫工具,教師要多準備兒童繪畫用具。來保護孩子學習美術的熱情,同時要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篇三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類似色的概念,感受統一色調下的和諧美,能夠運用類似色表現某一季節的風景。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類似色作品,掌握類似色的概念和色調和諧的知識,通過動手創作,提高運用類似色表現作品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增強對色彩的喜愛之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類似色概念及搭配方法。
難點:季節的色彩在畫面中的強化表現。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組織“找朋友”的游戲:將全班同學分成紅、黃、藍三組,分別對應在色卡中給紅、黃、藍找朋友,并說一說為什么它們是朋友?
學生可以找出顏色相近的色彩是朋友,老師順勢引導:像這樣顏色相近的色彩朋友就是類似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類似色的風景》。
活動二:描述分析
1.類似色的概念
教師出示色相環,讓學生認真觀察,并提問:
(1)剛剛我們找到的“色彩朋友”在色相環中的位置有什么特點?(位置相鄰近,大約在90°范圍內)
(2)誰能結合色相環,總結一下鄰近色的概念。
請學生談一談本課收獲,并進行情感升華:這節課我們通過對類似色的學習發現大自然的色彩可真奇妙,我們要熱愛大自然,并且要善于觀察大自然,發現它的美麗彩衣,從而創作美麗的作品來裝點我們的生活!
2.尋找生活中和自然中的類似色,與同學分享它的美麗所在。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篇四
教學目標
1.記憶創造
2.感受生活情趣、培養初步的社區意識
3.了解各種房屋形狀、結構
4.掌握基本畫法
5.增強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
6.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有關房屋建筑的錄相
教學重點能用記憶、想象來表現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狀、結構,并能用色彩進行裝飾。
教學難點對建筑物結構的描繪。
教學過程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目標
欣賞錄象回憶我家
教師播放有關房屋建筑的錄象,讓學生仔細觀察。
師:這里面有你的家嗎?你能說一說自己的家有什么特別之處嗎?學生觀看關于各種各樣的房屋的錄象資料。觀賞錄象完后從中找出與自己的家相象的房屋,并說一說自己的家。了解各種房屋建筑的形式、結構及色彩。回憶、比較,找己的家的特征。
自主表現
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的家和其它建筑及街道相比的形狀特點。
引導學生用記憶、想象來描繪自己的家,并能對環境做適當的補充。
教師巡回輔導協助。
學生自主描繪自己居住的建筑物,并用色彩進行裝飾。及時發現提出表現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大膽的想法。訓練學生的形象記憶和記憶創造能力。
集體活動
引導學生將各自畫好的家剪下來,然后根據家所在的方向、位置和距離貼在老師已準備好的中間貼有學校的大紙上。
師生一起討論在學校的周圍建造一條大路。學生按各自的方位把剪下的房子貼在相應的位置上。小朋友再由自己的家門口造一條通向大路的小路。
師生討論,再在道路兩旁添加上商店和其他場所。體驗合作的快樂,訓練學生的方位記憶能力。
游戲活動教師請較遠的同學按就近原則從家到學校走一遍。看會不會迷路或繞遠路。學生進行走路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享受學習和創作的樂趣。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篇五
本期我有的放矢的進行了形式多樣的繪畫教學,根據教材要求。著力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貫徹加強基礎知識,開發智力,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的原則,重視審美教育和加強工藝設計教育,力圖把知識性、趣味性和科學性融為一體。
一、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美感。
興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我通過讓學生欣賞一些中外兒童題材的優秀美術作品,讓學生聯系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他門的表現欲望。
二、培養正確的繪畫姿勢,認識構圖美。
作畫,必須有良好的姿勢(包括坐姿、站姿和握筆的姿勢)。在教學中,我時刻提醒、糾正學生的姿勢。
一幅畫從整體看上去美不美,構圖的處理是關鍵。如:一個物體擺放在畫面中,畫得太大就顯得擁擠;畫的太小就顯得小氣;畫得偏上或偏下、偏左或偏右都會使畫面不美觀。如何恰當的處理好物體在畫紙中的關系呢?構圖很重要。我用直觀的正誤圖例讓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構圖飽滿。
三、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知。運用。
五彩繽紛的世界吸引著我們用手中的畫筆去描繪。我根據兒童對新鮮事物的濃厚興趣,和當地的實際條件,提倡學生使用鉛筆、彩色鉛筆、水彩色筆或蠟筆,運用形與色的知識,進行臨摹、寫生、記憶畫、想象畫的練習。
通過這些繪畫活動,使學生懂得了本學期的美術基礎知識,掌握造型技能,也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愛國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發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真正讓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與學總得來說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1.教學過程中,能不斷注重學科間的聯系,教學過程中貫穿德育教育。
2.學生對美術活動興趣濃厚,表現大膽積極。
3.在教學過程中能與學生建立平等、寬容、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與一定的創造能力。
4.教學過程中,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敏銳的感受能力和大膽的創造能力。
存在問題:
1、教材內容增多,部分內容一課時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或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部分教學內容較為分散和繁瑣。
3、學習內容的多樣性給學習材料準備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4、部分學生作業遲交和拖拉現象比較嚴重。
改進措施:
1、加強教育,改進評價方法增強部分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與責任感。
2、適當調整單元內教學內容。
3、學生課前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難準備的材料由學校統一準備,課前提前布置學習用具和材料。
對以上工作總結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轉載給你身邊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