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烏鴉喝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篇一
水是我們的朋友,小孩子都喜歡它,只要有機會孩子們就會盡情地玩水。比如:孩子洗手時,會把水龍頭開的很大,洗完后還要在那玩,老師不攆不走;下課,有些孩子喜歡到水房玩水,互相嬉戲,把水濺得到處都是;孩子都有水瓶,他們喝一部分水,就會把剩下的水倒掉,然后再灌,這樣勢必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針對這些浪費水資源的現象,我進行了批評教育,可效果不大,有些孩子仍然我行我素,我知道孩子年齡小,單純地約束是不行的,我們的生活中從沒有發生過缺水的現象,孩子還沒有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必須讓孩子自己意識到節約用水的必要性。針對這些情況,結合我們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教材,于是我便設計了《水是我們的朋友》這一活動,教育孩子從小節約用水,從小養成良好的節約用水習慣。
1、認知目標:通過活動使幼兒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從小樹立節約用水意識。
2、能力目標:通過活動了解節約用水的方法,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節約水。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使幼兒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感受節約用水的快樂。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重點:了解水資源的巨大作用,我們人類離不開水,教育孩子節約用水。
難點:我們的生活中從沒有發生過缺水的現象,如何讓孩子認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1、教師搜集和調查生活中浪費水和節約水的實例、圖片、視頻。
2、教師搜集缺水情景的視頻
3、小朋友在家長指導下,自己畫的“節約用水”宣傳畫!
4、教師搜集生活中用水的視頻、圖片。
一、開始部分
師:水是我們的朋友,是生命的搖籃,是大自然賜給人類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二、基本部分
1、師:既然水是我們的朋友。小朋友,請你說說我們生活中那些地方離不開水?
生1:媽媽洗衣服離不開水。
生2:制作飲料離不開水。
生3:洗臉、洗手離不開水。
生4:奶奶澆花也離不開水。
生5:植物生長離不開水。
……
2、師:小朋友們知道得可真多,我們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水,地球上的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水對于我們來說真是太重要了,它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3、師播放生活中用水的圖片、視頻。(讓孩子感受水資源的巨大作用,我們人類離不開水,應該節約用水。)
4、師:水對我們這么重要,可是生活中卻有許許多多浪費水的現象,大家看大屏幕。教師出示生活中浪費水的圖片、視頻。
5、師:除了這些你們還知道哪些浪費水的事例呢?孩子紛紛搶著回答,大家浪費水的事例。
6、師:如果我們不珍惜水,水也要發脾氣,你知道它怎么發脾氣嗎?教師播放缺水情景的視頻,讓孩子說說看了有什么感受。
7、看來水發起脾氣還真是太可怕了,水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浪費水這樣做對嗎?既然大家知道這樣是錯誤的,那么我們又應該怎么做呢?
8、大家說得都很好,我們應該保護水,節約用水。那么你們知道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節約用水嗎?
9、孩子說說如何節約用水。
10、師:大家說得真好,知道這多節約用水的方法。下面大家看看老師搜集的節約用水的實例、圖片吧。
三、結束部分
1、師:孩子們,我們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人類離不開水,應該節約用水,那今后大家準備如何做起呢?
2、師:孩子們,我們知道了水的重要性,懂得應該節約用水,大家一定要從身邊小事做起,珍惜每一滴水,從小要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四、延伸部分
1、師:小朋友,你能找出節約用水的好孩子嗎?如果找到了,就為他旁邊的小花涂上好看的顏色吧。
2、師:小朋友在家長指導下,自己都畫了“節約用水”的宣傳畫,大家到前面來展示一下吧。
3、師:大家回家把今天學到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問問爸爸、媽媽還有哪些好的節約用水的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水是我們的朋友》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孩子都喜歡學,通過學習,孩子知道了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懂得日常生活中如何節約用水,很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本活動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孩子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為了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我創設了“水是我們的朋友”的教學情景,孩子非常感興趣,都能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當中,活動問題設計層層深入,具有啟發性,活動語言富有兒童色彩,如:如果我們不珍惜水,水也要發脾氣,你知道它怎么發脾氣嗎?在不斷地討論交流中,孩子自己得出了水資源的巨大作用,我們人類離不開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節約用水。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計劃,加深孩子的印象,在延伸部分,我設計了三個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孩子不僅加深理解了如何節約用水,還鍛煉了孩子的動手、動口能力,可謂一舉兩得,我認為這是本活動的點睛之筆。
《水是我們的朋友》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貼近生活,孩子學習熱情被點燃,就連平時膽小的孩子,都能主動回答問題,孩子們各抒己見,沒想到孩子會知道這么多,真是另人欣喜,孩子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認識到了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孩子們徹底改變了,以前浪費水的現象再沒發生,孩子還會監督身邊的親人節約用水,看來孩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正逐步形成。
活動中多處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孩子直接從屏幕上獲取比較全面、直觀的知識,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孩子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
不足之處,活動中對孩子放手不夠,總擔心孩子答不上來,在今后教學中,我會相信孩子們,他們一定行,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這樣,孩子就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個驚喜,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烏鴉喝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篇二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的。
2、知道水會隨溫度的變化呈現不同的狀態。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節約用水。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的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節約用水。
1、每人兩個分別裝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組一個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里凍好冰塊
3、教師準備酒精燈、燒杯等
1開始部分; 師出示各種玩水玩具,如水槍、瓶子、水盆等。請每組幼兒自由玩水
師:“剛才,孩子們都玩得很高興,可是你知道嗎?(壓低聲音夸張狀)水呀,還有許多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水的秘密,好不好?”
2基本部分; 認識水的特性
1、看
教師請幼兒出示裝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師:你們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請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只用眼睛看語氣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濃濃的;水是無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結:水是無色的
評析:本環節,教師多次強調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對物體的感知有多種經驗,尤其對平常喝的水、牛奶,他們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師引導孩子用“看”這個感官系統,幼兒又自然運用上“顏色”這個詞匯,水的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來了。
2、嘗
教師請幼兒嘗一嘗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沒有味道。
小結:水是無味的
啟發幼兒:水與牛奶比,還可以與什么比嘗是無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醬油是咸的,加深水是無味的
評析:讓幼兒嘗,他們親自感受,探索興趣更濃了
3、觀察
師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別放入一片鮮艷的花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自己的感覺,例:你能看見嗎?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結:水是透明的。
啟發幼兒想辦法: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證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凈水中,隔著盛滿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見等。
評析:教師對于孩子一些偏離實際的說法、想法要及時正確引導,引導并啟發他們能夠及時回到要體現的內容上來,孩子也在不停的討論、探討中形成了知識。
4、動
幾人一組將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導幼兒感知水的流動,提問:水是怎樣的?
小結:水是可以流動的。
水的流動性還從哪里看出來,啟發幼兒說出如擰開水管、小河流水等。
評析:讓孩子動起來,使枯燥、抽象的知識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師幼共同總結水的特性: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
本環節總評:幼兒與教師一同通過看一看、嘗一嘗、動一動等多種形式,對水的特性有了一個全面了解。
認識水的三態變化
1、水變冰
師:水對小朋友說:“我還會變魔術。”(壓低、夸張狀)
幼:啊,變魔術。
師出示事先凍好的冰:“這就是水變得,水在什么情況下會變成冰?”
幼兒:天冷時?在冰箱里。
小結:當溫度下降到0攝氏度以下時,水變成冰
評析:用孩子們感興趣的魔術引出內容,幼兒情緒高漲,求知欲望更強烈。
2、觀察體驗 冰變水
(1)請幼兒用手摸一摸,說出感覺(冰冰的、涼涼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師:想一想冰在什么情況下變成水。
幼:天氣暖和了 放在熱水壺上加熱
師請幼兒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熱,驗證幼兒的猜測。
小結:冰在溫度變高時就會慢慢變成水,而且溫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實驗 水變水蒸氣、水蒸氣變成水
(1)提問: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熱會怎么樣?
②爸媽燒開水時你發現了什么?
③熱水杯上蓋一張紙,你會發現什么?
(2)實驗觀察
①在酒精燈上給水加熱,引導幼兒觀察水的變化
幼:“有熱氣出現”“有水氣”
小結:水變成了水蒸氣
②在熱水杯口蓋一紙片,請幼兒觀察紙片變濕了。
小結,水蒸氣隨溫度下降變成了水。
總結:水有三態。固態,象冰;液態,象水;氣態,水蒸氣。
本環節評析:幼兒通過猜測及平時的觀察,到今天的體驗,加深了對水的另一個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水的用處
提問:水有什么用處?如果沒有水,會怎樣?我們怎樣保護水資源?
幼兒討論得出:水對人類,對植物、動物用處特別大,水可以洗澡、洗臉、洗菜、澆花、澆莊稼,動物也離不開水。
3 結束部分; 總結:水對我們用處很大,我們一定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教師時刻要為幼兒的探索認知創設一個寬松、和諧、自由的環境氛圍,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認識物質的性質。本次教學活動通過看一看、嘗一嘗、動一動,幼兒從親身體驗中,對水的概念從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始至終都是“實驗者”,知識在孩子們的實踐中自然就形成了。
小百科:水(化學式: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
烏鴉喝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篇三
生態環境的平衡與否直接關系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存,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生態平衡的破壞,嚴重的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為此,環境保護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成為教育界共同重視的問題。
水——神秘寶貴的物質;動植物的生命之源;孩子眼中的可愛之物。出于孩子喜歡水的天性,在玩水時的情緒更加高漲,頑皮的孩子在洗手時也想方設法變著法子玩水。針對這種情況,我想,利用玩水作為加強環保教育,萌發孩子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促進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意識不失為是一條良計,于是在世界水日即將來臨之際,我便設計了《神奇的水》這一活動。
1、在體驗玩水的樂趣的同時了解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創造性地將沉的物體變成浮,浮的物體變成沉。
2、提高孩子咨詢、交流、上網等查找資料的能力,引導孩子學會學習的方法。
3、知道動植物及人類都離不開水,了解水管理不當會對人類造成危害。
4、通過了解水資源的'短缺,萌發幼兒保護水資源的環保意識。
5、了解水污染,激發幼兒從小樹立防治水污染的愿望。
1、師生自帶各種無毒無害的玩具,例:充氣泳具、皮球、各類積木、橡皮泥及各種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
2、大而深水桶兩個以及可以改變物體改變沉浮現象的物品。(泡沫、鎖等)
3、師幼分頭查找資料。
4、視屏展示儀、大屏幕以及關于水的音像資料。
一、玩水。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水嗎?
師:那大家做好玩水準備了嗎?
師:待會兒啊,玩水時你們會不會和好朋友講講玩水的感覺呢?
師:好……帶上你們自己喜歡的玩具出發吧!
(孩子們體驗、交流玩水的樂趣。)
二、引導孩子觀察"沉"、"浮"現象,啟發孩子改變"沉"、"浮"現象。
師:小朋友,玩水時我們都用了自己喜歡的玩具,那你們有發現自己的玩具放到水里后,有什么不同呢?
師:什么東西浮到水面上了?什么東西沉到水底下了呢?
師:你們有沒有辦法將浮在水面上的東西讓它沉下去,沉到水底下的東西讓它浮起來,如果需要的話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可以去拿自己需要的東西。
(讓孩子探索并交流自己的成功與失敗,用自己的語言歸納、總結成功的經驗。)
三、組織幼兒帶上自己的玩具,自由結伴回活動室。總結并引導孩子說出水的重要性。
師:小朋友,玩水有趣嗎?
師:那么水除了可以玩,還有什么用?
師:水和動物、花草樹木、我們人類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四、交流各自收集的關于水的資料,了解水與動植物及人類的關系。
1、幼兒間交流
師:小朋友你們前兩天找到了那些關于水的資料呢?我們一起來講講好嗎?引導幼兒個別介紹、同伴相互交流。
2、師幼交流
師: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那么多關于水和動物、花草樹木以及和我們人類關系的資料,老師也找到了許多關于水的資料。你們想看嗎?
(1)選擇有代表性的人、動物、植物離不開水的錄像資料讓幼兒觀看。
(2)觀看水資源短缺后造成的后果及水對人類、動植物發生危害的一些資料(缺水引起大批莊稼枯死、荒漠中大批動植物面臨死亡的可能等;生態環境破壞后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現象;水污染后水生動物的呻呤現象等。)
五、討論并交流如何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可供我們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是很少的,如果我們再去浪費它或再去污染它的話。我們總有一天會沒水喝,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我們該如何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呢?
六、討論結果
1、節約用水,隨手關閉水龍頭。
2、不亂扔垃圾。
3、告訴大人不要污染河道。
烏鴉喝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篇四
1、通過故事“水娃娃漫游記”初步了解水娃娃的三態變化。
2、鼓勵幼兒想像水娃娃的漫游過程,并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水娃娃漫游圖。
3、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1、課件《水娃娃漫游記》
2、蠟筆、紙。
一、導出活動主題(播放照片)。
1、今天徐老師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想)
2、這個好朋友就藏在徐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照片中,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播放照片)
3、你們找到了嗎?(水)對了,(播放flash)徐老師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水娃娃。
4、水娃娃也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你們在什么地方看見過水娃娃?(幼兒討論)
5、我們小朋友在這么多地方看見過水娃娃,那水娃娃會到哪里去漫游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吧!
二、傾聽故事(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播放課件)(教師邊講故事邊完成記錄表)。
1、教師講第一段(教師邊講邊記錄)
(1)水娃娃的老家在哪里?(大海)
(2)他們請太陽公公幫什么忙?(放出強烈的光和熱)
(3)水娃娃變成了什么?到哪里去了?(水汽娃娃到天上去了)
2、教師講第二、第三、第四段(教師邊講邊記錄)
(1)在天上,水汽娃娃們很團結抱成一團變成了什么?(白云)
(2)這是冷空氣爺爺來了,水汽娃娃們冷地發抖,堅持不住地變成了什么?(雨點)
(3)有的水汽娃娃雖然堅持著,但是后來身上結了冰又變成了什么?(冰雹)
3、教師講第五、第六、第七段(邊講邊記錄)
(1)這些雨點和冰雹掉到山上、陸地上變成了(地下水娃娃)
(2)這掉到河里的變成了河水娃娃,那掉到江里變成了(江水娃娃),(掉到湖里的變成了湖水娃娃。
(3)我們把所有的這些叫做談水。
4、教師講第八、第九、第十段(邊講邊記錄)
(1)有些淡水娃娃們想家了,回到了老家,又變成(咸水娃娃)
(2)我們把咸水娃娃曬干,變成了(鹽)
三、幼兒合作完成水娃娃漫游圖。
1、現在我們也給水娃娃拍幾張照片。
2、請每四位小朋友組成一個小組。
3、現在給你們兩分鐘的時間,討論一下你們等會得分工。(幼兒討論)
4、討論好的小組可以去畫了。
四、介紹水娃娃漫游圖。
1、徐老師發現第一組他們分工很明確,請小組長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分工的?
2、徐老師發現第二組在完成時有些停頓,在這中間你們遇到過什么困難嗎?
3、請第三組組長介紹一下水娃娃都去過那些地方旅行?
4、徐老師的嘴巴覺得有點干,我們一起回幼兒園喝杯水,也讓水娃娃到我們的身體里去漫游一下好嗎?
水娃娃的老家在蔚藍色的大海里。一天,水娃娃們想到外面去旅游。于是它們就請太陽公公幫忙。太陽公公答應了它們的要求,放出了強烈的光和熱,一會兒就把水娃娃們變成了水汽娃娃,再慢慢地把水汽娃娃們送上了天空。
在天上,水汽娃娃們集中在一起抱成團。哇,遠遠望去,水汽娃娃們變成了一朵一朵的白云。
這時冷空氣爺爺來了,水汽娃娃們冷得發抖,有的水汽娃娃被凍得堅持不住了,變成了雨點,從天上掉了下來。
有的水汽娃娃堅持著,但是后來身上結了冰,慢慢地變成了小冰雹,也從天上掉了下來。
掉到山上、陸地上的雨呀、冰雹呀鉆到地底下,于是就變成了地下水娃娃。
從活動來看材料比較適合大班幼兒,活動中梳理水娃娃漫游的過程是重點和難點,活動一開始我采用了自主閱讀的方式讓幼兒先看前5頁,然后翻到想和同伴交流的那一頁。在交流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對于水娃娃如何進行三態變化的還很模糊,這時王家蓉正好想說第一頁,就這樣我順勢就將水娃娃漫游的過程和幼兒一起梳理了。后面自主閱讀的環節我用了老師指導的方式在幼兒看書的過程中和幼兒做一個簡單的互動這樣就能節約時間體現活動的重難點。在最后幼兒操作的環節老師提供的材料可以再多樣化一點,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大多數孩子能夠簡單的將水娃娃漫游的過程用圖示表達,這也正好驗證了前半部分幼兒是否能夠理解故事內容。在個別化學習中讓幼兒再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水娃娃漫游記得書。
小百科: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
烏鴉喝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篇五
1.學會“打蛋”和“攪拌”。
2.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培養分享意識。
3.在老師的幫助下將碗勺收拾干凈,擺放整齊,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微波爐一臺、打蛋器一個、雞蛋2~3個、圍裙若干、碗、勺等每人一份,調味瓶一盒(內有食油、鹽)。
1.示范打蛋、攪拌:將蛋拿出,請小朋友觀察蛋的形狀和顏色,隨后將蛋輕輕地在工作臺敲破,用小碗盛好,并用打蛋器攪拌直至均勻(加上適量的水和鹽)。
2.幼兒打蛋:系上圍裙,將蛋與打蛋器放到工作臺上,將碗和勺清洗干凈,開始操作。注意要及時將蛋盛在碗里,避免掉到桌上或地毯上。
3.幼兒學習攪拌:左手抓住碗,右手用打蛋器輕輕攪拌直至均勻(加水、鹽)。
4.蒸蛋:將蛋放到微波爐里蒸五分鐘(由老師操作完成)。
5.分享:將蒸好的水蛋取出,用勺切開,分別盛在幾個碗里,溫度適宜時邀請其他小朋友過來一起品嘗。
6.清潔:將用過的碗、勺、打蛋器用清水沖洗干凈。
雞蛋還有許多不同的做法,比如我們還可以做“煎雞蛋”。
烏鴉喝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篇六
1.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2.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3.培養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
1、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制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并讓幼兒用塑料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柜里。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1、感覺游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為水透明、無色,捧著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為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游戲。
請幼兒將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復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為什么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游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系;歸納那類材料會沉于水中,那類材料會浮于水中。
4、觸覺游戲。
用手觸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游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思想。《水中的發現一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兒學習的三個特點:
一、是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玩水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積極投入、主動探索、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獲得成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是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需要用動作和各種感觀來幫助思維。因此,給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和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觀共同參與尤為重要。
三、是由于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進程,幼兒與幼兒間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使孩子們樂意接受。同時,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發展。
小百科: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