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將方法呈于案前,即為“方案”。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我給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實施方案 教學方案設計(教育學篇一
家鄉景物是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中的習作,本單元的主題就是大自然的美景,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處家鄉的美景進行觀察、口頭表達和寫作。這是學生第一次寫有關景物的作文,難度較大,教師可以作比較詳細的指導。本次作文教學的步驟是探討方法──課外觀察──交流信息──學生寫作──師生共改,本教案是作文教學的第一環節。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便成了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教師肩上的重任。小學語文教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才能讓學生在自由、和諧的氛圍內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產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本次作文不再是學生盲目觀察──交流信息──指導寫作這樣的過程,而是探討方法──課外觀察──交流信息──學生寫作──師生共改。是為了讓學生寫有準備的作文、寫思路清晰的作文。本課時的作文指導也改變了教師以前一味的灌輸式,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探究性地獲取寫景作文的知識,實實在在掌握寫作方法。
1、初步掌握寫景作文的方法。
2、養成寫作文先準備后下筆的習慣。
一、以歌動情導課 進入寫作主題
1、師生共同演唱《阿里山》這首歌。
2、歌好聽嗎?歌中的阿里山美嗎?其實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美景,你知道我們的家鄉有哪些美景嗎?
3、你們喜歡這些景物嗎?為什么?
4、今天,我們就要把我們對家鄉的熱愛用筆來寫出來,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怎樣寫家鄉景物。(板書:家鄉景物)
設計意圖:用歌聲進入主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引起了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學生對家鄉的景物也有了熱愛之情。
二、回顧所學課文 掌握寫景要素
1、寫景要素之位置。
⑴ 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很多是描寫景物的,想寫好景物作文,可以借鑒這些課文,如:《黃山奇石》、《日月潭》、《珍珠泉》。(用投影出示這幾篇課文)
⑵ 觀察每篇課文的第一段,你發現了什么?
⑶ 我們寫景要先寫什么?(板書:位置)
⑷ 說說你想寫的家鄉景物在什么地方?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發現寫景作文通常會先介紹所寫景物的地理位置。
2、寫景要素之特點。
⑴ 黃山、日月潭、珍珠泉的特點分別是什么?
⑵ 想一想課文的題目與這些特點有什么關系?(板書:抓特點 寫題目)
⑶ 這次作文的題目,你打算怎樣寫?
設計意圖:此處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景物的特點是寫景作文的重點,其特點可以作為題目統領全篇。
⑷ 這些特點都是作者怎樣得出的?(板書:觀察)
⑸ 觀察是寫作文的基本方法,寫景物的作文更離不開我們細心的觀察,在觀察景物時,你有什么建議嗎?(板書:用眼、用耳、用手、用心)
⑹ 試著去觀察一位同學的外貌,你打算先觀察什么,再觀察什么?
⑺ 通過對同學的觀察,你又發現了什么?(板書:順序)
⑻ 我們認真的、有順序的觀察就是為了抓住景物的特點,只有抓住了特點,才能寫出家鄉景物的美。你能從印象中找到將要寫的景物的特點嗎?請說一說。
⑼ 小結:為了把景物寫得更美,光憑平時的印象還不夠,我們要用上足夠的時間仔細去觀察你將要寫的景物。
設計意圖:觀察是寫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怎樣去觀察景物的特點,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通過同學間的互相建議、現場觀察一位同學的外貌,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明白觀察不是走馬觀花,觀察不是雜亂無章的。
3、寫景要素之想象。
⑴ 《珍珠泉》中說潭底有冒不完的水泡是有許多快樂的孩子吹出來的,這是真的嗎?(板書:想象)
⑵ 聽聽這篇作文《神女峰》,它是怎樣想象的?
⑶ 想象對于我們的作文有什么好處?(小組討論)
⑷ 小結:我們在寫景物的作文時就要展開豐富的想象,甚至還可以用上傳說來寫出我們家鄉景物的特點。想象可以使一篇文章生動,只要肯想象,身邊的一切都可以變得神奇。
設計意圖:課文、范文都是指導寫作的資源,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可以讓每一個學生更加清楚想象在寫景作文中的作用,想象實際上就是一種創新能力的體現。
4、寫景要素之感情。
⑴ 你喜歡學校的花壇嗎?你會把它寫得很美嗎?你喜歡班上的哪一位老師?你寫他的時候會把他寫得很丑、很可惡嗎?為什么?
⑵ 作者為什么把黃山、日月潭和珍珠泉寫得這樣美?(板書:感情)
⑶ 小結:我們寫景,就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寫,盡情的在作文中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樣的作文才會吸引讀者。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中得出真實的體驗,寫喜歡的事物才會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師生共同建議 完善寫作方法
1、想要寫好家鄉景物,你們還有什么建議?(板書:優美詞句 動靜結合)
2、自由讀板書,鞏固寫景作文的方法。
3、總結:選擇好自己想要寫的對象,用上今天學到的方法,利用課余時間去仔細觀察,為寫景作文做好準備,并要養成寫好觀察記錄、先準備后下筆的習慣。
設計意圖:用朗讀來鞏固方法,使作文課的指導又多了一種形式,總結中的習慣教育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永遠受益。
家鄉景物
了解
位置
觀察 特點 感情 抒發
想象
展開
教學設計實施方案 教學方案設計(教育學篇二
教學理念: 抓住小學生語感形成的心理機智和規律,以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文為基礎,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品詞、品句,進行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訓練,提高學生的讀寫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生字,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10 個生字,并能試著欣賞自己書寫的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認識塔
1、教師板書: 塔 請同學讀一讀這個字。
2、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塔?說說它的樣子。
3、你們知道我國有幾個著名的電視塔嗎?老師告訴你們,我國有 3 個著名的電視塔:第一個是上海電視塔,叫東方明珠;第二個是天津電視塔,簡稱天塔;第三個是北京的中央廣播電視塔。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 神奇的塔” 。教師接著板書:神奇的。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生:這個神奇的塔是什么塔?為什么說它是神奇的塔?)咱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感知——了解塔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輕聲試讀課文,讀準字音。找一找,這座神奇的塔叫什么名字?
2、再讀課文,把讀不準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讀后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相互糾正讀音,把課文讀流利。
5、指名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思考:都是誰發現了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之處?
三、研讀品味——熟悉塔
(一)整體感知塔
1、明確中央電視塔的位置。
2、自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
3、圖文對照理解“聳立”一詞。這塔很高很高,你們能把它讀出來嗎?自己試試。
4、指名讀。
5、教師也想讀讀行嗎?教師范讀。你們聽出什么了?(聽出這座塔特別高)
6、學生模仿讀。
(二)藍天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導學生在圖上畫不同的東西:畫太陽,畫白云,畫小鳥,還可以畫小樹、房子等。畫在哪兒,是關鍵,由此幫助學生體會塔高聳入云,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樹就像積木塊。
3、多種形式練讀,體會塔的高。
(三)太陽眼中的塔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2、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夜晚時的塔?(多媒體出示夜晚時明亮的電視塔)。看了這個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談感受,
3、你們見過宮燈嗎?(多媒體出示宮燈)請同學說說宮燈是什么樣子的。
4、為什么要說這圓圓的塔樓像宮燈呢?(塔樓與宮燈有相似之處)
5、教師小結:當兩種事物間有相似之處,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種事物比喻成另一種事物。
6、請同學們用“…… 像…… ”說話,體會塔的美。
7、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體會形象生動優美的語言。
8、同桌讀,指名讀。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么樣的塔?
2、仿照“中央電視塔上有…… 還有…… ”說話。
3、(課件出示旋轉餐廳、了望塔),請同學說說旋轉餐廳和了望塔是什么樣子的。
4、教師結合圖介紹中央電視塔的結構。
5、小組比賽讀這一段,體會塔帶給孩子們的快樂。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說一說:媽媽說了些什么呢?
2、媽媽說這塔很神奇,為什么這么說?(生:這個塔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3、“ 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是什么意思?你能結合平時的生活說一說嗎?
4、教師簡介中央電視塔的功能。
5、同桌比賽練習讀這一段,體會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讀,學生評價。
四、美讀欣賞——贊美塔
1、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美。
2、欣賞中央電視塔的圖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誦讀積累——留住塔
1、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按課文內容填空,為積累語言服務。
3、背誦課文。
六、拓展延伸——豐富塔
1、引導探究性學習。
2、指導課外閱讀。
七、總結:談談學習課文后,你有了哪些收獲?
教學設計實施方案 教學方案設計(教育學篇三
第一課時 有趣的游戲(口語交際)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培養觀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過的游戲說出來。
3、交流感受,學習提問。
教學重點:說清楚游戲怎樣做,怎樣有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明游戲”
1、師帶學生做“我說你做”的游戲。
2、這個游戲可不可以一個人自己玩呢?(請生試著自已說自已做,然后談感受)
3、老師小結:做游戲至少要有兩個人以上才能玩,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做游戲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還能讓我們交上朋友。老師能和你們做朋友嗎?(握手)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和我的好朋友一塊做游戲,說游戲,好不好?
二、大家一起“做游戲”。
1、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有趣的游戲,這個游戲叫“貼鼻子”。(介紹玩法,而后組織學生玩“貼鼻子”的游戲。)
2、同學們都笑得好開心,你覺得剛才玩游戲的時候,誰最有趣?
(游戲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聽、玩和自己的觀察,感受游戲的是“怎樣玩”和“怎樣有趣”的,為后面的“說”作鋪墊。)
三、分享快樂“說游戲”。
1、快樂要和別人一塊分享,今天晚上你回到家里,就把這個有趣的游戲說給媽媽聽,好不好?想想,你要告訴媽媽,你們今天做過的游戲怎樣好玩,怎樣有趣,那該怎么說呢?
2、師生扮角色進行情境對話表演,其間教師相機指導,反饋糾正學生在表達中出現的問題。
3、師生共同小結:①先介紹是什么游戲②再說說這個游戲怎么玩③最后講講玩的時候怎么有趣,為什么大家會哈哈大笑。
四、合作交流“學游戲”。
1、你們還玩過什么游戲呢?
2、呵,你們會玩的游戲可真多!把你的快樂和大家分享吧。現在,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玩過的游戲說給大家聽聽?老師有個建議,你們看這樣做好不好:你們先在小組里說給自己小組的同學聽聽,大家呢,要認真地聽,看看誰說的游戲最有趣,你們就選他作你們小組的代表,待會上講臺說給大家聽,好不好?
3、小組為單位,交流游戲怎么玩,怎么有趣。
4、推選代表把組內最有趣的游戲介紹給全班同學。(師:發言的同學說完之后,你如果還是沒弄清楚游戲是怎么玩的,你可以繼續問他。)
5、小朋友,會玩也是一種本領喲。今天同學們介紹的游戲你都會玩了嗎?如果還有你很想玩又還不會玩的游戲,快找他問一問吧。(下位自由交流)
五、兒歌升華“樂游戲”。
1、做游戲,真有趣。游戲給我們還來了快樂,游戲使小伙伴更加親密。今天這節課,老師和你們一塊做游戲,說游戲,非常地快樂。就讓我送一首兒歌給大家作為禮物吧。要不要? 請大家注意聽,這樣才能收下我的禮物喲。
2、師誦兒歌:
做游戲,真有趣,大家一起多開心。
小伙伴,快快來,我們一起玩游戲。
你笑,他叫!好朋友們哈哈笑!
哈哈——!
3、指名讀。齊讀。
4、看來,我的禮物同學們都收下了。謝謝大家。
教學設計實施方案 教學方案設計(教育學篇四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感情讀文。 創設詩意的情感,讓學生在情景中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2、 感受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播放音樂《捉泥鰍》,出示幾張充滿童趣的圖片)
師:這樣的音樂,這樣的圖片,讓你想起了什么?
生:想起了我的童年。
師:是呀!童年就像這歌聲,像這圖片一樣,優美、令人回味。其實呀、老師也非常渴望能回到童年的歲月。童年是什么?你們的童年生活又是怎么樣?是否隨著歲月的流逝,已變得零碎而模糊?
出示童詩:童年
童年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墻上腿上的風箏,
追著風箏奔跑的腳步。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嬉戲,
軟軟的泥巴甩了一臉。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一個小鬧鐘,
滴滴嗒嗒地走著,
讓你珍惜每一分鐘。
(生默讀童詩片刻)
師:是呀!童年如詩如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24課《麥哨》這篇課文,重溫童年那久違的快樂。(師板書課題:24* 麥哨)
(設計意圖: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喚醒學生的情感,在品賞童詩過程中也更深入地感受童年的快樂、美好,受到感染。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
師:這是一篇閱讀的文章,請同學根據老師給出的自學要求、自由學文。
㈠出示讀書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描寫的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從中感受到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㈡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①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正音。重點指導“穗、嚼”等字讀音,寫好“兜、裹、嚼”等字。
②生分段朗讀課文
③播放錄音范讀。
師:你覺得我們剛才讀得怎么樣?
生:沒有感情;聲音不動聽……
師:是呀!這讀書要是沒有感情,就像沒味道的菜,沒滋沒味。書香伴著輕快的旋律,你感受到的鄉村孩子生活怎樣呢?能說說你的感受嗎?啊,你來,謝謝。
(生自由發言)
①鄉村孩子非常可愛,非常快樂。
②鄉村景色美麗。
③鄉村孩子生活天地廣闊、自由自在。
④鄉村孩子的情感純樸。
……
師:鄉村孩子的生活真是豐富多彩,都是那樣美好!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童年的生活,是本環節教學應達成的一個主要目標。在學生初讀、再讀課文后,讓學生說感受。旨在檢查學生的初讀成效,亦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同時,這一環節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這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
師:在作家陳益的眼里,童年是那甘甜清涼的“茅茅針”、柔美的“麥哨”……讓我們走進文中去感受。請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特別的美的部分,試著讀一讀,并說說美在哪里?
(生長時間默讀)
師:好吧。我們開始交流。
句①:“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這是一個比喻句,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很形象,突出孩子們的歡喜。 師指導朗讀該句。
師:你
能再讀讀這句嗎?
(生朗讀該句)師:哪一位再來?
句②: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生1:我覺得這句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色彩鮮艷的農家風光世界。 (師用電腦平臺為生展現風光圖)
師:還有誰也覺得這句很美?
生2:我覺得它寫出了即將獲得豐收的喜悅景象。
生:這句令我想起了家鄉金黃的稻田,農民收割的情景。
師:很好,你的想象很豐富。這景象真得很喜人,讓我們懷著這份喜悅來讀讀這句,好嗎?
(生齊讀該句)
師:你們看,這是一個很精美的句式,我建議大家把它背下來,好不好?還有哪位同學?
句3: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生1:這里用對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把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是農村特有的運動場。
生2:我覺得還寫出作者對這“運動場”的贊嘆與喜歡。 師:對!真好!你能讀讀嗎?
(生2朗讀該句)
(師指導朗讀,重點詞放在“強”、“簡直”與“天然”等詞上,語氣由輕柔到重讀,要讀出草地柔軟,又要讀出后半句的贊嘆)
句4:“剝開葉片,將茅穗兒連同莖輕輕抽出,把莖放進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
生1:這句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有過的經歷,句子中的動作詞用得很準;之前,我不懂得怎樣表達,要把它背下來,以后作文可以有用場。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農村孩子聰明、可愛的形象,不像城里的孩子怕這怕那的。
師:你真是個留心生活的孩子。
句5……
鄉村孩子的聰明、可愛,鄉村的優美田園風光,鄉村孩子無拘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