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綜合素質》真題篇一
符合以下基本條件的人員,可以報名參加我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戶籍或有效居住證在四川(含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五年有效期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三)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符合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體檢標準;
(五)符合《教師法》規定的學歷要求。
四川省內高等學校在校畢業前兩年內的學生以及符合經四川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的具有學前教育(幼兒教育)專業(詳見附件1)招生資格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在校畢業前兩年內的學生,可憑學校出具的在籍學習證明報考相應學段。
被撤銷教師資格的,5年內不得報名參加考試;受到剝奪政治權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處罰的,不得報名參加考試。曾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作弊行為的,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9〕13號)相關規定執行。
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綜合素質》真題篇二
課程的作用:
課程在人才培養和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保證
2、課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是師生聯系和交往的紐帶
3、課程是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教學手段的應用的根據
4、課程是國家檢查和監督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依據
學科中心課程論(要素主義、結構主義)——夸美紐斯、赫爾巴特、斯賓塞、布魯納
活動中心課程論——杜威、克伯屈
社會中心課程論——拉梅爾德(社會改造主義)、金蒂斯·布厄迪(批判理論)
課程目標的特征:
1、整體性。各級各類的課程目標是相互關聯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階段性。課程目標是一個多層次和全方位的系統,如小學課程目標、初中課程目標、高中課程目標
3、持續性。高年級課程目標是低年級課程目標的延續和深化
4、層次性。課程目標可以逐步分解為總目標和從屬目標
5、遞進性。低年級課程目標是高年級課程目標的基礎,沒有低年級課程目標的實現,就難以達到高年級課程目標
6、時間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課程目標會有相應的調整
課程計劃:
含義——課程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指導性文件。
主要內容——課程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及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等。
課程標準:
概念——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某門學科的內容及其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
結構——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第二部分是課程目標,這是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包括總目標和階段目標;第三部分是課程內容,是具體的知識內容要點;第四部分是實施建議,包括教材編寫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
作用——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這對教師工作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教材:
作用——1.教材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教師講授的內容;同時,也便于學生預習、復習和做作業。教材是學生進一步擴大知識領域的基礎,所以要都會學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發揮教材的作用。2.教材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它為教師備課、上課、布置作業、學生成績的評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練的掌握教材內容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
課程開發
概念——通過社會和學習者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再根據這一目標選擇某一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評價、修訂,以期達到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
影響課程開發的主要因素——課程反映一定的社會、政治的要求,受一定生產力和科技文化發展水平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則的制約。也就是說,社會、知識、兒童是影響學校課程開發的三大因素。1、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性2、一定時代人類文化及科學技術發展水平3、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能力基礎及可接受性4、一定社會條件下形成的課程理論
目標模式——拉爾夫`泰勒過程模式——斯騰豪情境模式——勞頓(文化分析理論)
課程改革
核心理念: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新課程改革總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話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法制觀念,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狀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課程門類和課程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改變課程“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關,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現狀,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本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
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綜合素質》真題篇三
一、單項選擇題
1.幼兒園課程以()為基礎。
a.教師講授
b.幼兒自學
c.幼兒的間接經驗
d.幼兒的直接經驗
2.()是我國一貫的教育方針。
a.重點發展
b.發展
c.局部發展
d.智力發展
3.幼兒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取決于()。
a.經濟發展水平
b.社會政治制度
c.社會文化水平
d.環境因素
4.《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屬于()。
a.鼓勵性政策
b.限制性政策
c.全局性政策
d.區域性政策
5.國家實行()制度: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a.教師資格
b.教師競聘上崗
c.教師選拔
d.教師淘汰
6.兒童的發展是通過()。
a.對物體的操作和與人的交往而發展的
b.聆聽教師講授知識而發展的
c.觀察教師的操作過程而發展的
d.觀看電視卡通節目而發展的
7.當今教師在教學中提倡反思教學,這是古代先賢()行為在當代的延伸。
a.誨人不倦
b.反躬自省
c.教學相長
d.為人師表
8.教師職業道德區別于其他職業道德的顯著標志就是()。
a.為人師表
b.清正廉潔
c.敬業愛業
d.團結協作
9.我國多年來重視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建設,對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提出了很多要求。改革開放后最早頒布成文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性文件是()。
a.1984年《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
b.1991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c.1997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c.2008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10.因果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a.“事物是什么”
b.“事物有多少”
c.“事物為什么”
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11.經a省的防疫部門檢測,在該省境內接受檢疫的長尾猴中,有1%感染上了狂犬病,但是只有與人及其寵物有接觸的長尾猴才接受檢疫。防疫部門的講師因此推測,該省長尾猴中感染狂犬癥的比例,將大大小于1%。以下哪項為真,將最有力地支持講師的模擬題?()
a.在a省境內,與人及其寵物有接觸的長尾猴只占長尾猴總數的不到10%
b.在a省,感染有狂犬病的寵物約占寵物總數的0.1%
c.與和人的接觸相比,健康的長尾猴更愿意與人的寵物接觸
d.與健康的長尾猴相比,感染有狂犬病的長尾猴更愿意與人及其寵物接觸
12.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義務形成的最后和物質的基礎是()。
a.主觀意識
b.集體世界觀
c.社會存在
d.社會意識
13.主要說明“事物是什么”的分析是()。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因果分析
d.系統分析
14.一般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境如氣候、食物等作為唯一可能引起變異的原因。就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可以算是正確的,這點以后當再討論到,但是如果把啄木鳥的構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適應于捉取樹皮里面的昆蟲,僅僅歸因于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
對文中加橫線的兩個“這”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兩個“這”指代一樣,都指變異的原因
b.兩個“這”指代一樣,都指一般博物學家的看法
c.兩個“這”指代不一樣,第一個“這”指代變異的原因,第二個“這”指代“以外部環境如氣候、食物等作為唯一可以引起變異的原因”
d.兩個“這”指代不一樣,第一個“這”指代一般博物學家對變異原因的看法,第二個“這”指代“就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可以算是正確的”
15.下列屬于理論論據的是()。
a.事例
b.史實
c.數據
d.諺語
16.如果李生喜歡表演,則他報考戲劇學院,如果他不喜歡表演,則他可以成為戲劇理論家。如果他不報考戲劇學院,則不能成為戲劇理論家。由此可推出李生將()。
a.不喜歡表演
b.成為戲劇理論家
c.不報考戲劇學院
d.報考戲劇學院
17.從“有些科學家不是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推出“有些未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人是科學家”,是利用()得出的結論。
a.換質法
b.換位法
c.換質位法
d.引導法
18.以下不屬于因果關系的特點的是()。
a.普遍必然性
b.共存性
c.復雜多樣性
d.求同性
19.法制的健全或者執政者強有力的社會控制能力,是維持一個國家社會穩定的必不可少的條件。y國社會穩定但法制尚不健全。因此,y國的執政者具有強有力的社會控制能力。
以下哪項論證方式與上述題干最為類似?()
a.一個影視作品,要想有高的收視率或票房價值,作品本身的質量和必要的包裝宣傳缺一不可。電影《青樓月》上映以來票房價值不佳,但實際上質量堪稱上乘。因此,看來它缺少必要的廣告宣傳和媒介炒作
b.必須有超常業績或者服務于本公司30年以上工齡的雇員,才有資格獲得x公司本年度的特殊津貼。黃先生獲得了本年度的特殊津貼,他在本公司僅供職5年,因此他一定有超常業績
c.如果既經營無方又鋪張浪費,則一個企業將嚴重虧損。z公司雖經營無方但并沒有嚴重虧損,這說明經至少沒有鋪張浪費
d.一個罪犯要實施犯罪,必須既有作案動機,又有作案時間,在某案中,w先生有作案動機但無作案時間。因此,w先生不是該案的作案者
20.越來越多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究其原因竟是睡得不好。睡眠時間太少會引發種種不適,甚至導致疾病。研究指出:每晚睡眠不足四小時的成年人,其死亡率比每晚能睡七八個小時的人要高180%。但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100多萬人觀察后得出結論,那些每天睡八小時以上的人,他們的死亡率比每晚睡六至七個小時的人高120%。
如果這段文字表述的內容是正確的,以下斷定最不可能正確的是()。
a.每晚睡眠時間太多或太少,都會使人的壽命縮短
b.每晚睡眠時間少于四小時的人的死亡率比每晚睡眠時間多于八小時的人要高
c.有時睡眠時間少于四小時、有時睡眠時間多于八小時的人的死亡率比每晚睡眠時間為七小時的人高150%
d.每晚睡眠八小時以上的人如果改為每晚睡眠不足四小時,所受的危害要加大
21.下列屬于事實論據的是()。
a.公式
b.科學原理
c.史實
d.諺語
22.在樣本的頻數分布直方圖中,有11個小長方形,若中間一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其他10個小長方形面積的和的四分之一,且樣本數據有160個,則中間一組的頻數為()。
a.0.2
b.32
c.0.25
d.40
23.教授:在長子繼承權的原則下,由男人的第一個妻子生下的第一個男性嬰兒總是首先有繼承家庭財產的權利。
學生:那不正確,休斯敦夫人是其父親的唯一妻子的唯一活著的孩子,她繼承了他的所有遺產。
學生誤解了教授的意思,他理解為()。
a.男人才可以是父親的孩子
b.只有兒子才能繼承財產
c.女兒不能算第一個出生的孩子
d.私生子不能繼承財產
24.有人說,凡是知識都是科學的,凡是科學都是無顏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識時,我們要知道沒有顏色的態度,假使這種說法不隨意擴大,我也認同,但我們要知道,只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顏色。對無顏色知識的追求,必定潛伏著一種有顏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層加以推動。這一推動力量,不僅決定一個人追求知識的方向與成果,也決定一個人對知識是否真誠。
這段文字中“有顏色的力量”指的是()。
a.研究態度
b.價值取向
c.道德水準
d.興趣愛好
25.將家庭垃圾加工成固體燃料是瑞士一家公司的杰作。這種新技術是從家庭垃圾中挑揀出金屬和玻璃以后進行粉碎,加上石灰類添加劑,再用擠壓機將垃圾加工成固體,這種固體被稱為“能源物”。在火力發電廠,這種“能源物”可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它幾乎無異味,不易倒塌、便于儲藏和運輸,熱效率也很高。
上述所說的“能源物”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的第二個優點是()。
a.幾乎無異味
b.不易倒塌、便于儲藏和運輸
c.可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
d.熱效率高
二、材料分析題
26.
鳳凰女子
彭荊風
山巒、樹林、村莊全被白茫茫的濃霧遮沒了,我們的汽車穿行于霧中,只隱約聽見雞的啼聲、河水攪動水車的吱嘎響聲,還有洗衣少婦時緩時急的搗衣聲和輕柔的笑語聲,她們笑得那樣甜而開朗,我仿佛見到了一群“白臉長身見人善作媚笑的女子”,赤著腳站在清澈冰涼的溪水中……
“山高水急,地苦霧多”,這是沈從文先生對鳳凰的描述,他還告訴我們,這地處湘、黔、川三省邊境的小城,人民一向崇尚武俠,好勇善斗,從前“地方居民不過五六千,駐防各地的士兵卻有七千”,再加上“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營汛”,也就終年鼓角烽煙、戰亂頻仍了。
那樣多的男子從軍、修碉堡、守營汛去了,家事農作只能依靠婦女來撐持,這山高水急的地方,怎能不“地苦霧多”!鳳凰女子生活的艱難也就可想而知了!
時過多年,那歷史的創傷還在么?鳳凰人是怎樣在男丁減少、土地貧瘠的條件下奮發勞作的?濃霧逐漸稀薄,我卻怕大霧消散后,看到的是一個貧窮頹敗的小城,那是多么不愉快!小城很安靜。不是假日又不是四鄉群集的趕街天,街上的人也就不怎樣擁擠,像許多既經歷了歲月和滄桑又進入了新的時代的邊遠小縣城一樣,城區也是由老街和新街組成,寬敞的新街表達了這地方的發展,老街彎曲的小巷、古舊的房屋、光滑的石板路,則紀念著那過往的辛酸歲月。聽說,鳳凰人很珍惜這些老屋,舍不得拆去,特別是那些婦女對舊居更是充滿依戀,一磚一柱令她們回味的事太多了。我住了幾天,穿城走巷幾次之后,也覺得為了擴建,拆去了有過多少神秘故事的天王廟、充滿商業競爭意味的萬壽宮,以及那誕生了一代文學大師沈從文的宅院,非常可惜,那還有什么特色呢?
鳳凰女人的懷舊,實際是深含對歷史和美的審視。鳳凰人珍惜舊城,還珍惜那傍城而過,河水清澈,多鱖魚、鯽魚、鯉魚的沱江。春季水淺,江底大石塊凹凸可見,浮游的小魚也清晰可數,江上有小船,漁人在默默撒網,矯健又從容;聽說,沈從文先生在1982年以八十高齡最后一次返回鳳凰時,就是乘著一只水木船漂游于沱江,深情眺望他眷戀著的故鄉山水,對江水的潔凈深感欣慰;他去世后,鳳凰人遠去北京把他的骨灰遷回葬在沱江邊上,他們知道沈從文先生愛水,他生前說過:“我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輕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離。”
但我卻覺得明麗的沱江給鳳凰女子的影響更多,她們的溫柔、柔弱中的強韌,與這長河是多么相似。
鳳凰的朋友們同意我這看法,水的德性為兼容并包,萬千苦難都能承受的鳳凰女子,有什么不能包容呢!人們還記得在日寇入侵、國家危難的時刻,這個當時人家不過六千戶、人口不到兩萬的鳳凰城,卻出動了一個師的兵力,僅在1937年的“八?一三”淞滬戰役,鳳凰籍士兵就付出了傷亡兩千八百人的代價。八年抗戰,幾乎家家有寡婦,戶戶有哀聲,那艱難的年月,小城的勞作大多由這些善良、溫柔的婦女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