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中學生國旗下講話稿 中學生國旗下講的內容篇一
在這一周,我們迎來了金秋十月的步伐,同時,這金秋十月也是一個值得讓人緬懷過去的日子。接下來就讓我們同大家一起在過去的十月里暢游。
1994年10月9日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在華盛頓特區敦巴頓橡樹園召開的會議上,與會代表將計劃中的這個國際性組織命名為“聯合國”,其宗旨為調動一切海上、陸地和空中力量維護和恢復世界和平與安全。聯合國將責任分配給這四大國,要他們在戰爭爆發以前而不是在之后打擊那些具有發動戰爭的潛在危險國家。
1986年10月9日前蘇聯科學家維克托解開龍卷風的奧秘。莫斯科理論和實驗物理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經過試驗表明龍卷風的破壞規模可與核爆炸相比,且他們還提出了關于龍卷風內引力——熱過程的理論,不僅解釋了這一大氣特殊現象的性質,還可以成為解決動力問題的關鍵。
出現龍卷風之前先形成氣旋,你是冷和熱的大氣峰相撞時產生的。如果氣旋在途中遇到積有許多雨的雷電云、河流和湖泊時,水立即被氣旋收走,變成神速的漩流。根據物理學定律可知,這樣形成的龍卷風漏斗形漩渦會上升到寒冷的大氣上層。水在這里很快結冰,從而使放出能量。維克托的新觀點促使人們考慮獲得嶄新的動力的可能性。
1911年10月10日發生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中國爆發的資產階段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段民主革命,他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的開展起來。
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英勇犧牲。1952年10月11日晚,邱少云和戰友們到敵人的陣地前埋伏,他們一起埋伏了10多個小時,紋絲不動。第二天接近戰斗的時候,狡猾的敵人對陣地那邊有所察覺,幾架敵機在空中扔下一排排燃燒彈,一顆燃燒彈的汽油濺到了邱少云的身上,邱少云的衣服、偽裝立刻燒著了,隊友們也不斷向他發出呼喚,讓他趕緊弄掉身上的火焰,此刻邱少云卻異常鎮定,他安靜的伏在那里任由火舌舔舐他的脊背,爬上他的雙肩……火燃燒的近半小時,終于熄滅了,而邱少云的生命,也如這火苗,滅了。
祖國不會忘記自己忠誠的戰士!在這美麗的十月中,讓我們一起記住這些光輝的瞬間!
中學生國旗下講話稿 中學生國旗下講的內容篇二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我們是來自八年級四班的同學,馬上就要迎來期末考試了,我們應該怎樣調整考試心態呢?
一、認真復習。根據考試大綱進行全面細致地復習,復習充分全面,就會增強自信,減輕焦慮心理。
二、調整學習節奏。研究表明,長時間接受同一類信息刺激,就容易產生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要避免這一現象。
三、勞逸結合。學習中有張有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之余,適當進行一些體育鍛煉,有利于大腦的休息,
四、保持良好的學習環境。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有利于集中精力好好復習,控制好室內光線、減少噪音干擾。
五、正確看待考試。考試只是一種檢驗教與學效果的手段,不能只以分數判定自己是否有發展前途,以平和的心境對待考試。
六、調節智力周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學習時間,在考試來臨時調整到最佳狀態,有利于水平的發揮。
中學生國旗下講話稿 中學生國旗下講的內容篇三
隨著期中考試的到來,我們也將檢驗我們這半學期的學習成果。我們不僅要保證知識修養的水平,還要有較高的法制意識。最近,我們迎來了一個新的旋風——有意義的法制教育課。
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做到學法、懂法、守法。不去觸犯法律,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國家都制定了不同的法律制度,我們都要嚴格遵守,同時,我們要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為了更好地保護青少年,我國除了頒布一系列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家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法律法規來保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我們不僅要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同時也要自己懂法,不犯法。很多青少年就是因為不懂法律而造成犯罪。例如,在校的學生因受不了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壓力,去網吧上網打游戲,長期下去,沒有資金來源,從而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也有的青少年,因染上了毒品,沒有資金也同樣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樣的案例有很多,都說明了他們法律知識的缺乏,也告訴我們學法、守法的重要性。
我們都是花季少年,前途一片光明,而一旦觸犯了法律,我們不僅僅斷送了自己的前途,更加傷害了疼愛自己的父母、親人和老師,對社會也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危害。
青少年朋友,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法律知識,不僅保護自己,也為了保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