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矛盾論讀書心得800字篇1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的。它對于人類的認識史是一個大革命。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于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于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斗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有斗爭的存在,尤其是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斗爭的表現更為顯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區別;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斗爭形式的區別,否則就要犯錯誤。
如果我們經過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這些要點,我們就能夠擊破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的不利于我們的革命事業的那些教條主義的思想;也能夠使有經驗的同志們整理自己的經驗,使之帶上原則性,而避免重復經驗主義的錯誤。這些,就是我們研究矛盾法則的一些簡單的結論。"
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這篇論文告訴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如何認識事物,分析事物,在發展事態下如何保持清醒的認識,這篇論文無論是昨天還是今天,都可作為我們處理事物的方向坐標。
矛盾論讀書心得800字篇2
《矛盾論》是今年以來對我影響最大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對現實中存在著的各種沖突矛盾作出了解釋——所謂矛盾,其實是既對立又統一的。
矛盾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爭論的對象,譬如晉末陶淵明對理想的追求和對現實的矛盾,漢末孟德的志向和面對歷史周期律的無奈,甚至于后來近代史上資產階級革命的妥協性和軟弱性,都可以看見矛盾的影子,這些事物的存在在今日的我們看來,是不合理的,但《矛盾論》是這樣解釋的:“矛盾是自發的,存在于事物內部的。”從這個角度再去看矛盾,一切就都清晰明了了——陶淵明追求理想但當時的現實和歷史大勢讓他不得不屈服,選擇隱居山林;孟德打擊豪強和特權階級為寒門書生點燃燈火,但當時的社會制度及階級劃分不得不讓他熄滅火炬;近代資產階級在未革命時和無產階級一樣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所以他們在革命前和革命初期渴望革命,需要且愿意革命,但由于當時我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發展尚未成熟,不得不依靠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革命中后期時,資產階級會發現繼續革命,自己的利益也無法保證,所在存在妥協和軟弱,這也導致國民大革命失敗。這就是矛盾的對立和統一。
用矛盾的眼光去看歷史,不僅很多現實問題得以解決,曾經看似不成立的歷史走勢也變得合理。我之前一直非常困惑:“這什么在王朝末年農民起義時,皇帝沒有選擇減賦減稅,分土地給農民耕種?這樣農民起義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讀完《矛盾論》我明白了,矛盾就出現在皇帝的性質身上——權力是自下而上的,皇帝地主階級的代言人,所以他要運轉起整個帝國,就必須要從農民身上獲取資源,而隨著王朝末年土地兼并嚴重,地主階級的土地變得更多,很多農民失去了田地,無法生存,就成了難民,當這樣的人多了,大家都活不下去了,農民就起義了,而皇帝要打擊起義,又需要更多的資源和金錢,這就要從未起義的農民身上獲取更多,于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后起義軍在全國形成燎原之勢,王朝隨之覆滅。
用矛盾的眼光去看歷史,才能發現歷史規律,判斷歷史趨勢,真正讀懂歷史。
矛盾論讀書心得800字篇3
今天重新溫習了一下《矛盾論》這篇文章。
矛盾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學會了矛盾學說就可以辯證的看待問題,就可以辯證的去解決問題,所謂認識世界是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可是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了連認識世界都認識不清的問題上。所以要如何認識世界,就是我們能否正確的改造世界,能否正確的去應對這個世界上的問題,應對人生中的問題的一個關鍵,那么我們要認識這個世界,就是要知道世界的本質是什么,只要把世界的本質搞清楚了,那么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是圍繞這個本質服務的,本質就是唯一條件。不過話雖然說的輕松,可是大部分人卻對世界的本質毫無正確的認識,或者說沒有真正的完全意義上認識,那么世界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呢?這一篇文章就指出了世界的本質,那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世界本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既然矛盾是世界的本質,那么問題就簡單了,只要我們搞清楚了矛盾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我們不就認識了嗎?一個大問題就被我們轉化成了一個小問題,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判斷之一。說到矛盾是什么,大部分人都會說這個簡單啊,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嘛。沒錯,老師平時是這么跟我們強調的,而且在很多明顯就是對立的事情上,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他們兩個存在的中文字,比如說對和錯,火和水,左邊和右邊,這些事物很明顯就可以看起來他們是存在矛盾的,那么我們再換另一個事物,一個人去上學,你覺得這件事情存在矛盾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矛盾論》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切的事物無論在運動的過程中,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都是存在矛盾的,換句話而言,任何一個看起來沒有矛盾的事物實際上都存在著矛盾,那么為什么我們會看不出來呢?因為我們對矛盾的定義錯了,矛盾是什么呢?矛盾不單單只是對立統一,矛盾最正確的定義,最完整的定義是什么呢?就是事物的內部事物的對立統一的關系,以及事物外部事物與事物之間聯系著的對立統一的關系。
好,我們現在給矛盾下了一個正確的定義。可是我們仍然沒有解決問題,既然是關系,那么我們就要找出關系這個東西,這一條線牽連著的左右兩方,也就是說是什么跟什么有什么樣的關系。比如說一個人去上學這件事情,那它的內部是什么呢?就是他個人,他可能不是很熱愛學習,或者說他在學習認識上沒有別人那么好的天賦,先天的起跑線比較低,以及他的外部。比如說可能他家庭經濟比較困難,或者說他喜歡玩游戲。想要在家里看電視,想要在家里玩這個就與上學這件事情產生了矛盾,所以一件事情看起來沒有矛盾,實際上它是存在矛盾的。矛盾,就是世界上的唯一本質。大部分人可能背了無數次的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可是卻不能用這一個定義來解決生活中一些事情要知道馬克思主義是實踐哲學,是戰斗哲學,你不用它來解決實際問題,他對你來說就毫無用處。只有當我們能夠把具體問題具體拆開來分析,并且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我們就算是真正的理解了矛盾這個定義。
矛盾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如果我們連矛盾是什么都不正不實不清,又怎么能用它來分析世界呢?不分析好世界,我們又要怎么樣去改造世界呢?我們要正確認識矛盾這些事物,以此來指導我們的人生,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矛盾論讀書心得800字篇4
閱讀完毛澤東的《矛盾論》后,雖然對哲學不太了解,這本書還是能帶給我許多知識,帶著我思考了很久。主要提出兩點我讀書的心得。第一,是有關事物發展的原因。書中談到矛盾論時,常與形而上學論作比較。
“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這句話,觸及了我曾經思考過的問題。過去,在涉及事物的原因時,我總是注重其受到的外部環境的影響。雖然沒有系統的想過為什么,但這種思考方式在我腦中扎根已久,今天讀到這部分和我的想法有些出入的內容,使我停下來仔細的思考。的確,馬克思主義哲學解釋了最根本的原因。
先有了內部的矛盾作為主導,外部的因素才能起到作用。
通俗的表達,“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我們早已在生活中明白了這個道理。而我過去注重外部環境影響的思維方式也并不是錯的。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隨著條件的不同,同一個事物也可能向不同的方向發展。若兩個能力相近的中學生,一個進入一流大學學習,一個在餐館打工,相對而不絕對地說,他們的未來會是截然不同的,因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那么重視學校的質量的原因。我們希望學校能給我們提供好的環境,作為我們成才的外因。同時,我們不能忘記成功的關鍵是在自身。
如果不珍惜學校的寶貴資源,放任自己把青春耗費在打游戲上,克服不了享樂和學習的矛盾,那么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朝著一片灰暗。第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是我們應當重視的。在看各種國家和社會出現的問題時,我們應當科學、冷靜的分析。當前,在網絡上有許多人表達出對某些制度的不滿,發表一些憤世嫉俗的帖子。在我看來,他們是把世界太過理想化了,不容忍國家的任何缺陷。中國當前還是發展中國家,連美國這個世界霸主都不是完美的,中國又如何能做到滿足每一個人的意愿呢?中國當前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產力間的矛盾。
作為國民,我們應當正視當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懷疑國家和政府。對于社會中出現的問題,作為公民,我們應當積極幫助解決,對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極的批評和容忍腐敗等現象。
我們應當相信,中國是在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著的。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犯過錯,走過彎路,可是我們總體的方向是沒有變的。國家發展中不可能把每個方面都顧及到,總會有先發展和后發展的部分。像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經濟的發展和就業,然后才到教育、醫療等。這就是抓住本階段的主要矛盾,兼顧次要矛盾。當中國有了穩固的經濟根基后,我相信政府會更多的關注醫療等方面,使我國成為一個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因此,我們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矛盾論讀書心得800字篇5
《矛盾論》主要運用唯物辯證法進行總結了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層理解以及在中國的實際應用。首先,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何為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是一種研究自然,社會,歷史和思維的哲學方法,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接下來我將跟隨毛澤東的步伐,說出自我對《矛盾論》的認識與見解。
首先,透過閱讀《矛盾論》,我認識到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兩種不一樣的宇宙觀,唯物主義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認為發展是對立的統一。我的理解是透過發現矛盾,到了解矛盾,最后解決矛盾,然后進如新的發展環境,重復這一過程,得以發展。換句話說,只有發現新的矛盾才能發展,正好印證了發展是對立的統一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中亦是如此,我們當前的生活環境與我們內心想要的生活構成矛盾,所以我們透過不斷努力,來解決矛盾,我們得以發展,然后構成新的矛盾,一向循環,我們也一向得到發展。唯心主義是形而上學的一種思想,已靜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觀點來看世界,我們的思想曾被這樣的思想束縛數千年,那是因為我們當時不了解這個世界,運用想象的方法來解釋那些我們無法掌握的未知力。此刻我們已經對世界有了一個認識,我們就應透過客觀的,動態的思想來觀察世界。
對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認為對其理解相對來說較為容易,普遍性就是矛盾存在在整個世界上,所有一切的事物以及其發展都充滿著矛盾,并且矛盾是一向存在的,而不是因為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的問題并未展現出來并不是說就沒有矛盾,而是因為矛盾并未被激化,未展現出來其相應的效果,比如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兩個人的關系在關系處理方面,如果兩個人因為某件事而關系出現問題,他們沒有出現爭執就說兩人沒有矛盾。同時,矛盾又具有特殊性,當矛盾出現時,兩個產生矛盾的事物皆是因為特定的關系產生矛盾,而不會與另一件不想干的事物產生矛盾。矛盾的出現具有其特殊性,也是因為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注意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在我們的生活中,分析問題也應注意全面的分析問題,比如解一道具體的高數題時就應注意分析各種狀況,你如說方程的成立條件,各種問題的限制等等。然而想真正發現世界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以及全面認識事物的潛力,還需要我們的繼續努力,未能完全理解,但卻能起到明白作用。
在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我的理解是事件的發生具有其復雜性,不可能只存在唯一的矛盾,然而我們要想真正的認識事件,務必抓住其根本的主要矛盾,然而主要矛盾又是隨著發展而變化的,我們就需要對事件的發展有動態的,客觀的分析,用唯物的觀念來思考問題。在此,并沒有適合的例子,所以用毛澤東
的。帝國主義處在構成半殖民地這種矛盾的主要地位,壓迫中國人民,中國則由獨立國變為半殖民地。然而事情必然會變化,在雙方斗爭的局勢中,中國人民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所生長起來的力量必然會把中國由半殖民地變為獨立國,而帝國主義則將被打倒,舊中國必然要變為新中國。
矛盾同時又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兩個物體產生對立,務必有一個大前提,則是他們務必存在在同一個體系中,有共同需求的地方,在這一體系中他們性質相同,只但是是兩個對立的面。既然相互對立,則必須會產生斗爭,則解釋了矛盾的斗爭性。同樣,投影到我們的生活中,兩個人有矛盾的前提是兩個人務必有共同的需求,產生對立,然后有可能構成必須程度的斗爭。
透過閱讀《矛盾論》,我學習到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即發現矛盾,正確對待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妥善處理矛盾,使之構成必須循環,得到發展。
矛盾論讀書心得800字篇6
根據支部的統一安排,最近一段時光,我認真學習了《矛盾論》、《實踐論》兩篇毛澤東同志的經典著作,在學習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一方面注重融會貫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觀點,另一方面又充分運用這些基本觀點來解釋和回答自我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很受啟發,很有收獲。
事物普遍聯系著,矛盾普遍存在于任何聯系當中。《矛盾論》告訴人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里,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國家大事、社會發展等等,矛盾可謂無處不在,對個體生命而言,沒有了矛盾,生命就會化為塵埃,沒有了矛盾,社會生活就會死水一潭,瀕于衰竭。把矛盾的這些特性掌握了,我們也就掌握了理性思考的“鑰匙”,才正確對待個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做一個清醒的、理性的人。
一是要正確對待工作上的矛盾。
作為公安民警我們每一天都面臨各種各樣的治安問題和工作任務,每一項任務都是一項矛盾或一項系統綜合矛盾。處理治安問題,想方設法完成工作任務,也就是在處理矛盾。
正確對待工作上的矛盾,首先就是要用矛盾的觀點來看待工作。就應對在工作中可能遇著困難和問題早做思想準備,在工作任務面前也就是在矛盾面前盡量做到冷靜、從容,站在相對較高角度分析問題。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觀點來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現一些錯誤。比如,在治安形勢嚴峻、工作任務艱巨繁重時,產生急躁情緒,認為問題太多、任務太重,感到無從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點;比如,應對成堆的治安問題、人民內部矛盾和繁重的工作任務,想在短期內解決所有的困難、問題和矛盾,把各項工作相互割裂開來,孤立的看問題,從而在不斷涌現的矛盾和永遠也“做不完”的工作面前感到疑惑,以至被動應付,身心感到疲憊;有時遇著重大問題或困難,感到絕望,以為不可能解決了,不懂得矛盾運動變化的絕對性,不明白任何矛盾肯定會向前發展變化的這一規律,更不能抓住有效的時機、作出有效的反應和行動。因此,用辯證統一的觀點來看待工作上的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務必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矛盾中的兩個對立面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因此,務必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對所從事的工作任務進行認真分析。找出一段時期的主要矛盾,即找出當前工作中的重點;明確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明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比如抓基層基礎建設,當前有許多矛盾和問題,局黨委以“抓基層裝備設施建設,打牢人口管理、治安防控、情報信息、科技強警等工作基礎,苦練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法律知識等基本功”為主要矛盾,大力推進基層基礎建設。
當然,矛盾是不斷涌現的,舊的矛盾得到調和、問題得到解決,新的更高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又必然產生了,我們就應未雨綢繆、早做規劃,不斷的加以解決,推動工作向更高更新層次發展。
有時,在工作中我們會處在矛盾的焦點上,本身就處于矛盾的一個方面,不允許置身事外,以第三方的位置和角度來處理和解決矛盾。這時,就要求我們認真分析,準確把握矛盾的發展方向,對正確的東西要敢于、善于堅持,爭取矛盾的另一面向已方轉化;對錯誤的東西務必果斷放下,順應發展方向與潮流,使自我的觀點和行為向正確的方面轉化,推動工作向前進步。
只要樹立了正確的矛盾觀,就不會出現一味回避矛盾和問題的錯誤做法。因為,矛盾是無處不在的,任何人不可能回避。事實上,回避了這個矛盾,立刻就必然會陷入另一個矛盾或幾個矛盾當中。因此,就應認識到“矛盾”是回避不了的,我們只能選取解決矛盾的時機,不能真正回避矛盾,置身于矛盾之外。
二是要正確對待同事之間的矛盾。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身就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關系。在一齊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間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是必然的。
與其它事物的矛盾一樣,同事之間的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多數是因解決工作矛盾而引起的。出現矛盾時應取包容的態度。比如,不一樣的觀點、方法之間會碰撞出火花,不一樣的性格和習慣會產生矛盾,有時利益上的分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沖突和意見,這些矛盾的出現都是正常的和必然的。因此,對待同事之間的矛盾,應以包容的態度,切忌走極端,搞激化。要堅持用化解和調和的方法解決同事之間的矛盾,和其它矛盾一樣,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只要堅持正確的觀點,互相體諒,同事之間的矛盾會得到有效的化解和調和,大家最終都統一到工作上來,友好共事。對工作上出現的分歧,還就應個性注意多思考各方的觀點,從中汲取營養與精髓。
三是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矛盾。
我們每個人都處在瞬息萬變的物質世界當中。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就是生活在矛盾當中,生活本身也是一個矛盾發展變化的過程。人的一生,從小到大、從幼稚到老成,成功與失敗、貧窮與富有、得意與失意、健康與病痛……這些都逃脫不了矛盾觀、發展觀所揭示的必然規律。因此,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順心或不順心的事,或者身處順境或逆境,都就應正確對待。在個人修養上,個性是在對待財富、名利上,要努力做到寵辱不驚,去留隨意。懂得人生矛盾運動發展規律,并不表示我們就應在人生矛盾運動中無所作為,消極對待。在對待事業、工作和人生的價值上,我們應在矛盾斗爭中,時刻注意持續昂揚的斗志,用心把握主動權,使自我成為命運的主人。從各方面不斷豐富提高自我,努力工作,使自我的人生矛盾運動向高層次發展,為社會做出自我應有的貢獻。
矛盾論讀書心得800字篇7
記得自我在讀高中時就已經讀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矛盾,之后又讀了毛澤東的《矛盾論》。初學時,以為那矛盾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之后才漸漸發現矛盾資料更加豐富,更具有教育好處。
哲學中講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叫矛盾。換句話說,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其中,“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又叫“斗爭性”。“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趨勢,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回避矛盾,否認矛盾,找不到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從老子“小國寡民”的構想,到陶淵明對“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發現或建設一個沒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實,這樣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來,人們所處的世界都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而我們就應承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認矛盾。
矛盾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說是時時能夠見到,處處能夠用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330011。coM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證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原理等,對于我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忙與啟發。
首先從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來說,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正如毛澤東
所說:“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一樣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對癥下藥”、“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語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要具體地分析事物的特點。并根據事物的特點去辦事情。用哲學語言來說,就是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歌頌祖國壯麗山河的作品可謂浩如煙海,但后人卻能夠從其各不一樣的描述中,區分出特定的環境來。“天倉倉,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謳歌的是遼闊雄渾的北國草原;“日出江化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描繪的則是風景迤儷的江南風景。即使同樣寫江南水鄉,“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則又是另一番風貌了。鴻篇巨制《紅樓夢》中寫了四百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數十個。這些人物一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讀者完全能夠憑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們區分開來,決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試想,如果作者們離開對山河風
光和各種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體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夠創作出這些千秋傳誦,光耀后世的文學瑰寶嗎?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學習主次矛盾及其相互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又要學習統籌兼顧。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隨著時光、地點、場合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就應注意他們的轉變,不然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問題和困難。
從矛盾的主次方面來說,在事物內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與支流,對于我們認清形勢,正確估計工作中的成績與缺點,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指導好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同學不應求全責備。只要一個同學的優點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學習。一個同學即使有比較嚴重的缺點,也要團結他,幫忙他。只有這樣,才能團結好我們的同學,才能建設好我們的班群眾。
毛澤東的矛盾論給予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但我們并不能搞教條注意,經驗主義,本本主義,照搬照抄,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狀況做出決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一樣,要在矛盾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的實際狀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得更好;與此同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論中所學的知識,讓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光彩,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給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