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過春節的作文350字篇一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或自己動手或請人代勞,把一年的收獲和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里。同學們,說起春聯,還有一個故事呢!春聯,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說,桃木有鎮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后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一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余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一副春聯。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遠的游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著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展大計。這一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后。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
照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這天,是家鄉過小年的日子,說是小年,不如說是過春節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聽見一陣陣鞭炮聲響起,這是要吃水餃了,每一年的這天吃睡覺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燒些紙錢送灶王爺上天,干完這些才能吃水餃。每當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會傳出一陣陣參差不齊的鞭炮聲,那聲音直沖云天。這天還要把屋子整理好,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臘月三十也就是家鄉人口中的大年了,這天中午十二點,家家戶戶貼對聯。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頓團圓飯,吃晚飯,家里的男人們就去別人家拜早年,女人們在家里等待別人拜年。春節晚會開始的時候,家家戶戶也都開始包水餃了,但都在炕上包,邊包水餃邊等待。包完水餃,就一起圍坐在電視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了,睡覺要等到晚上十二點時才能吃,吃完水餃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們穿上新衣,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這時要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要壓歲錢了,收完了壓歲錢,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別人來拜年。過完春節后的幾天更不能閑著了,還要到別的親戚家這樣子來回走動,晚上還要請在村子里的長輩吃飯。初二晚上包好水餃,凌晨四五點鐘去給死去的親人上墳。春節后的幾天晚上村里開著路燈,小孩子們都出去放各種禮花。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這天必須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禮花,各種各樣的禮花在天空中呈現出來,給蔚藍的天空添上了幾筆彩色。春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過去之后,天氣逐漸變暖,孩子們開始上學,大家又開始為新的一年忙碌起來。
過春節的作文350字篇二
我已經好長時間沒去看望奶奶了。春節前夕,我去了奶奶家。
一到門口,我就看到奶奶在等著我。“奶奶,您怎么知道我來了?”“奶奶在窗口看到你啦。”奶奶笑嘻嘻地說著,把我甩下的運動鞋仔細放好,麻利地把棉拖鞋套在我的腳下,然后接過書包,輕輕地放在沙發上。
我急急忙忙穿好拖鞋,飛奔去客廳看《極限挑戰》。奶奶幫我削蘋果,熱椰奶,放在我的面前,看著我把椰奶喝完了,叉了一塊蘋果送進我的嘴里,才放心地走進房間。
過了一會兒,奶奶慢慢地走到我的身旁,從口袋里摸出一個紅包,笑呵呵地遞給我:“浩浩,新年快樂,這是奶奶給你的壓歲錢。”“哦,謝謝奶奶,”我伸手接過紅包,奶奶每年都會給我紅包。我已經想好了,今年用壓歲錢買個樂高玩具。
咦?紅包很沉!我打開紅包,數了數:1、2、3……啊!竟然有一萬元!我張大了嘴巴。媽媽告訴我,奶奶生病了,每天都要吃藥,而且都是自費的,要花很多錢呢。奶奶退休工資不多,她自己省吃儉用。現在給我那么多錢,怎么辦?紅包怎么辦?要不,我把紅包還給奶奶吧。可是我的樂高呢?這可是我思念已久的呀,我的心里斗爭著。算了,把紅包還給奶奶吧,買樂高的事再和媽媽商量商量。
我把電視關了,走進房間。奶奶正在疊衣服,“奶奶,紅包里的錢太多了,我不能收,”我把紅包雙手遞給奶奶,奶奶一怔,皺了皺眉,把我的手一推,“奶奶有錢,你拿著。”我漲紅了臉,聲音提高了許多:“奶奶,您現在需要用錢,這些錢您自己留著。”奶奶冰冰涼涼的手緊緊握著我,急切地說:“浩浩,奶奶有錢。這些錢是我給你準備的,你買些喜歡的書,買些喜歡的玩具。”我的心一陣難過:“奶奶,媽媽會給我買的,您放心吧。”我又把紅包推給奶奶,奶奶拿起紅包,緊緊塞在我的口袋里,手用力壓著,怕我又拿出來。她的聲音有些顫抖:“浩浩,你補課要花很多錢,這些錢你放好。要不,奶奶真生氣了。”看著奶奶削瘦的臉,單薄的身子,我的眼一酸,眼淚在眼眶里打轉,但我忍著沒讓它掉下來。
看我不再推辭了,奶奶露出笑容,心里很輕松似的。她囑咐我,現在長身體要多營養,要多吃飯;她又囑咐我,學習不要太辛苦,要多聽爸爸媽媽的話。最后,她又再三囑咐我,以后多來看望奶奶,奶奶老了,非常想念你。說完,她又蹣跚地去廚房燒菜了……我的心揪了一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春節過去了,學業繁忙,我有很長時間沒去看望奶奶了。總記得她為我拿拖鞋、為我削蘋果、為我盛滿飯。每每想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我仿佛感受到,奶奶那冰涼而又瘦弱的手,緊緊地握著我。哎!我不知何時再能與她相見!
過春節的作文350字篇三
快過龍年春節了,四周一派喜氣的景象,人們帶著燦爛的笑臉等著辭舊的鐘聲敲響。母親準備著大包小包的禮物,有煙酒、保健品、化妝品、土特產等等,嘴里還念叨著:“過年送禮可不能太寒酸,這是送給隔壁王大爺的,這是送給李奶奶的,這是送給——哦,對了,還要準備小孩們的紅包呢!”她嘆了口氣,繼續說道,“這春節越過越沒有年味,過節就等于花錢,這樣的節,不過也罷!”說這句話的時候,她配上皺眉、嘆氣、聳肩的表情,仿佛過春節是一件令人煩心的事。這種表情不由讓我想起春節前幾天看到的人與事。
那天,我坐在花園里看書,呼吸新鮮的空氣,面前來來往往走著形色各異的人。忽然一陣高跟鞋的踢踏聲打破了寧靜。“陳姐,聽說你今年過年買的新衣服花了好幾千塊?”我抬頭看見一個穿得光鮮亮麗的白領麗人,旁邊跟著一個衣著時尚的女孩。估計那個女孩是在獻殷勤呢!只聽那位白領麗人說:“沒什么,這點錢不算什么,主要是逛街很累。”她的話語中有掩飾不住的得意。
膚淺!難道過年是買幾件新衣服就能打發的事?這樣的年還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正鄙夷地想著,忽然有一個尖銳的聲音傳入了我的耳朵:“老公,你去給局長送燕窩了沒?禮物可不能送的太寒酸,你是否能升遷就靠這次啦!”過了一會兒,又聽見,“媽那邊我來解決,就說我們工作忙,沒時間回去吃年夜飯。”這聲音陣陣刺痛我的耳膜:春節本來就是一家團聚,收拾一年心情的日子,可總有人放棄與家人團圓的機會,讓老人獨守空房!
面前走來一位咬著棒棒糖的小女孩,她拉著父親的手,來到我的旁邊坐下,她向父親問道:“父親,過年不是要打年糕、包餃子、放鞭炮嗎?為什么我都沒看到啊?我們剛學了一首古詩,說‘總把新桃換舊符’,那桃符又是什么東西啊?怎么什么都沒有啊?”一連串的問題使父親的神色變得尷尬:“這……父親也不太清楚,改天再給你解釋吧!”
難怪,作為一個家長連中國過年的習俗都不知道,如今的孩子怎么能體會得到那些老一輩人過年的心情?
我無奈地嘆口氣,收起書,站了起來,望著對面馬路上川流不息的人和車子,店面里張燈結彩的布置,好不漂亮!但這熱鬧的氣氛下,人們卻沒有過春節的心情。這樣的節日,就算用法律定下來,也只是徒有虛名而已。如今那些被時代洪流卷走的人們,根本不明白春節的意義!
“恭喜你發財……”忽然手機鈴聲響了起來,那邊傳來奶奶激動欣喜的聲音“卉卉,這幾天來奶奶這里住吧!這里的親戚都想你,大家一起樂一樂!”我捧著手里的書,只聽自己無奈地說道:“不了奶奶,我還有很多作業要做……”“哎!”奶奶失望的嘆息聲重重捶在了我的心上,隨之而來的是陣陣忙音……
過春節的作文350字篇四
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各地都有形式廣泛而多樣的慶俗活動。然而,古時候的老百姓是怎樣過年的呢?慶俗活動與現在又有何不同?明人沈榜在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曾任順天府宛平縣知縣,他所著的地方史志書籍《宛署雜記》,記載了明代京城百姓的一些過年方式,對了解古代春節民俗有一定幫助。
四百余年前的京城,正月初一一大早起來,一家之主就會帶領全家拜天地、拜祖先的牌位,然后給長輩祝壽,全家一起做“匾食”。若是出門游玩,路上見到了親戚朋友,小輩就當街給長輩磕頭行禮。匾食是北地方言,泛指餛飩、水餃之類的面食。如今許多地方有春節包餃子的習俗,大約就是由此沿襲下來。至于祭神祭祖的儀式,也是隆重而嚴格的。把草紙剪成紙錢,和不同的供品,分別供奉于祖先牌位和神像前。祖先牌位的供品為三牲熟食,紙錢在三天后焚毀;神像前則供果子素食,紙錢在過了元宵之后才焚毀。
無論男女老幼,在節日期間皆以金箔紙折成飛鵝、蝴蝶、螞蚱等形狀的飾物,插在頭上,用于烘托喜慶氣氛,名為戴“鬧嚷嚷”。大的鬧嚷嚷有巴掌那么大,小的如銅錢大小。一般人都是戴一個,也有故意炫富的有錢人,在頭上插滿了鬧嚷嚷。
明代的煙花爆竹已經有了相當高的制作水平,品種有數百種之多,可以表現出逼真的花草人物等圖案。煙花從制作材料和形態上進行區分:用泥包裹的叫“砂鍋兒”;用紙包裹的叫“花筒”;用筐封裝的叫“花盆”;只發出聲響的叫“響炮”;能飛上天空的叫“起火”;飛上天空后發出響聲的叫“三級浪”;在地上旋轉的叫“地老鼠”。一些權貴大戶人家,每年都會請巧手匠人制成各色煙花,在除夕通宵燃放,一年僅是放煙火就要數百兩銀子,相當于一個縣一年的財政收入。
從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六,是賞燈的日子。每年的這個時候,各地的制燈工匠和商人紛紛云集京城,把自己的產品拿到東安門外迤北大街售賣。燈市上形形色色的花燈,應有盡有,專程前來觀賞的人磨肩接踵,男女皆有,熱鬧非常。正月十四開始試燈,各種花燈開始點亮懸掛;正月十五燈會正式開始;正月十六罷燈。
罷燈這天晚上,京城的婦女會結伴夜游,由其中一人持著點燃的香在前面走,其余的人跟在后面,名為“走百病”,祈禱在新的一年里無災無咎。如果走過的地方有橋,就三五個婦女相攜而過,取度厄之意。在城門處,婦女還會在黑暗中摸索城門釘,如果能摸到,就是吉兆。這一夜,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都通宵不閉,任由百姓往來,士卒校尉則通宵巡邏,維持秩序。至此,年才算是真正過完。
過春節的作文350字篇五
放寒假,過春節。沒有什么能比鞭炮更具象征新換了,每逢過年過節,第一個想法便是放鞭炮,看到街上花花綠綠的鞭炮,就一陣心癢。
今年我們是回大伯家過年,哥哥嫂嫂都‘慷慨解囊’購置了一大隊鞭炮放在屋角,我們小孩見了總不忘翻翻看看,摸上幾下,一會這兒好,一會那兒好,議論紛紛。離過年還有一些天的時候,各自的鞭炮分配便列出了賬單。
可我們還能忍得住誘惑,不至于大叫大嚷,我們極力在大人面前做出不可待的樣子,好讓他們心動,帶我們飆一回,可這些大人們就像故意逗我們玩似的,視而不見,但也沒人敢當面提出,那樣就免不了一頓數落。于是我們鐵了心,專挑那些小玩意,不易察覺的小盒炮,藏在布袋里,跑遠遠的去偷放,我們都珍惜著呢!誰都把10幾根擦炮藏在最隱蔽的布袋里,互相不停的說:“先放你的,你的多。”“我已經沒有了,不信你搜身。”“說話算話,搜出來給我。”“那可不行。”“那就放你的,你的多。”“猜拳,誰輸放誰的。”每一根炮都免不了這樣唧唧喳喳的爭論,爭得煩了,也就各自拿個自的,自己到一邊放了。
從布袋里小心翼翼的摸出一根,再往地上瞅半天,生怕不小心帶出來掉在地上。確認沒有以后,便拿出擦盒,猛擦幾下,擦炮一頭刺出了火焰,一甩手,人躲得遠遠地,然后捂住耳朵,目不轉睛的盯著那一股煙的炮,只待啪的一聲,變高興的直跳,過了一會,在地上炸膩了,便四處找水,想在水里見識見識炮的威力,好不容易找到一處小水坑,“這是我找到的,你們別搶。”“不是你,是我。”這是有免不了一番講里。接著,不知誰喊了一聲,“點火了。”人扁豆往后退,帶說話人點上火,扔進去,索性連耳朵都不捂了,啪的一聲,誰濺的老高,這邊便又大叫起來,可這在水里放炮不像在陸地上那樣容易,這是需要經驗的。我曾仔細看那有經驗的放炮,只見他擦燃后,并不直接就扔,而需要燃燒半秒再扔進水里,這樣便會屢扔屢炸,不然便會在水中熄滅,那樣就會大大的浪費鞭炮,這可是我們不愿意的。
這樣游戲過幾天后,便到大年初一,那時,那些打著新奇玩意兒就要出場了,我們那時的興致更高,到時候,千家萬戶都出來放炮,那陣勢,禁止跟戰場沒什么兩樣,我們就穿梭在中間仔細尋找沒有炸的,那是非常幸運才能找到的但我們仍不放棄那0。001%的希望。
等到大年初二,鞭炮聲忽的全停了,那么整齊,那么不約而同,偶爾有一兩聲零碎的響,又讓人感到寂寞,空虛。大年初一這么快就過完了。是的,的確過完了,就那么一瞬,我們的假期便只有等待,等待下一個遙遙無期的春節。
過春節的作文350字篇六
快要過年了,各家各戶都在準備年貨。早上,我去上作文課,一進門,就有一股墨香撲鼻而來。走近一看,原來是劉凡赫正在寫過年用的的春聯。一個個方塊字進入了我的眼簾。旁邊的同學們都在夸她寫的多么好。
這時,我突然有一種像是吃了很多檸檬般的感覺。因為我和她差不多都在一個時間學書法的。而她寫的字已經有好幾次都獲獎了,而我的'字還一次獎都沒獲得過。現在她寫的字已經比我寫的字好了很多。去年過年的時候,劉凡赫寫的福字。而我卻只練習了基本筆畫,因為那時老師告訴我只有把基本筆畫練好才可以寫福字。老師還告訴我只要把字練到劉凡赫的字那樣就教我寫別的字。在去年時,她的字就把我落下了一大截。
想到這里,我心里就更不好受了。不過這時,張老師來了,她也恰好帶來了紅紙,打算讓我們這節課寫對聯。這時,已經上課了。劉凡赫把筆墨擺在了桌子上。我把筆拿了起來。沾上墨,可不知道為什么,我的手一直在抖。墨也沾多了,可我始終不敢下筆,看著劉凡赫已經工工整整地寫好了上聯了,我心里像是吃了黃連一般的苦。我寫出來的字為什么就不能被別人表揚呢?這時,我又聽見有人夸獎她寫的字好。我現在恨不得一下變成她,沐浴著表揚聲和夸獎聲中。
可是那只是想象。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了以前我不好好練書法。把我寫的撇畫成蝴蝶的情景。如果那時我一筆一劃的練,說不定現在大家也會表揚我的字寫的如何好呢!那我不就成了王羲之二代了嗎?那時我只要大筆一揮,大家都會向我投來贊揚的目光。
不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如果我以前認真一點兒不就好了嗎?這使我一下子又想起來,在聯歡會上我和任貴一一起畫畫時的情景。那天我沒有帶氈子,所以我就想匆匆對付一下。但到后來那張紙已經破的不成樣子了。想到那時張希文和徐曉琪為我接掉下來的畫時,我的心里暗暗地懊悔。
不知不覺的,我的對聯已經寫完了。看看劉凡赫的對聯:上面的字粗壯有力,而我的對聯上的字卻又細有小,像得了病一樣。回到家,我想把我寫的對聯貼在大門上。但爸爸卻不讓我貼,不過后來我的對聯還是被貼在了我奶家不起眼的車庫門上面。
看著我的對聯被貼在了不起眼的庫門上,我像是喝了辣椒水一樣。因為劉凡赫的對聯已經被正正道道地貼在了她家的大門上。都怪我沒有努力。不過明年的春節,我一定把我寫的對聯貼在我們家的大門上面,20xx年我還要在書法上努力加油,超過劉凡赫。
20xx年,我給自己熬了一碗只有酸、苦、辣,沒有甜的一碗湯。不過,我還是要把它喝下去。在20xx年,我要給自己熬一碗五味俱全的好湯!
過春節的作文350字篇七
今年過年,我回湖北口老家。其實,我不在湖北口出生,從來沒有到過湖北口,所以很是期待。
這里山清水秀,虎頭巖險峻,箭溝層層冰瀑,風景迷人。這里親戚n多,熱情極了,我小小年紀,就爺爺輩分了。我一下子就愛上了老家。
過年了,就是走親戚、吃餃子、放煙花、那紅包,一年又一年,與往年沒有什么不同,但今年過年我特別興奮,特別是每天晚飯后例行圍著火爐烤火,聽姑父伯父講故事聊天,讓我學會了湖北口不少民間技術,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學到的幾種技術。
一、甘蔗酒的釀制
第一步:酒角子準備。先把苞谷粉細,自制大曲粉細,取適量大曲與苞谷充分混合,加適量水拌勻,放入木缸中發酵七天。
第二步:坯料加工。將成熟的甘蔗去葉去梢,用甘蔗粉碎機粉為寸段即可。
第三步:發酵。將酒角子與坯料充分拌勻,放進木缸中,密封,發酵十至十四天。稱為酒糟。
第四步:吊酒。采用土制酒爐,直徑約一米左右,分兩層,下層大口徑鐵鍋,用于裝酒糟,頂層放酒樽子,酒樽子與燒酒爐等直徑,之間用草墊子密封。將酒糟適量裝入鍋中,加水適量,不停加火燒制,酒樽子里勤加涼水冷卻,酒精蒸餾從導酒管里流出。酒可出五道,混合在一起可以達到四十度左右。
甘蔗酒清香撲鼻,入口甘甜。
二、魔芋的制作
第一步:將鮮魔芋洗凈去皮。由于魔芋酸性強,有中等毒性,能引起皮膚瘙癢刺痛,所以必須戴上手套,以免魔芋汁浸入皮膚。去皮最好用刨子刮皮,比刀削要好。
第二步:準備足夠的溫熱食用堿水,湖北口當地古時沒有食用堿時,采用鍋底煙泡水溶解澄清自制堿使用;準備竹簽,將竹子截合適長度,一頭削雙尖;準備擦子,可使鐵皮,用釘子單面密釘孔,反面朝上固定在木框上。用竹簽從魔芋生徑處插牢,在擦子上反復擦磨,力度不可太大,一邊不停加堿水,使酸堿充分反應。不時用鏟子將魔芋渣汁攪拌,以免凝固。完畢,放置二十四小時。
第三步:煮熟。將上述魔芋切成小塊,放進開水中煮半小時以上,一小時左右最好,同時要往水中加入適量堿,進一步中和酸性。煮熟后用涼水漂著,每兩天換一次水。
三、米酒的制作
以苞谷酒為例。
把細苞谷面象蒸米飯一樣蒸熟,放涼。把酒曲捻碎與涼苞谷米飯充分拌勻,放入壇中密封起來,經常保持20度至25度,發酵七天即可。
煮米酒時,取出適量,放入開水中,加白糖、湯圓或麻花等,味道更美。
湖北口是一個民俗很獨特的地方,我還有好多東西沒有學會,比如制瓦、當地樂器民歌、熏臘肉熏豆腐干的制作等,我已經返回城里,但我多么期待再次回湖北口過春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