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我的藝術之夢作文450字篇一
中國美術學院下的夢想
中國美術學院是中國第一所綜合性國立高等藝術學院,首挑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那些不知名的夢想誕生在這里。
就像夢想中的我,拿著畫板、筆和紙,隨意在學院中畫畫,成為這的學生。
也許他們認為我現在只會空想,誰會相信一個學習較差的14歲的少年,一個不被稱為所謂天才沒有背景的少年的夢。可是每分每秒,每一分,當我心臟還沒有停止跳動,我就會嘗試畫這些畫著不堪入目的所謂美術,因為全世界只有一個人堅信,還有那么一份信念,還有一個人的信仰,相信總會有人在心空下追逐他的背影。
走進美術學院的夢想,我相信,會有那么一天。
上海中心大廈上的期望
上海中心大廈是中國上海市的一座超高層地標式摩天大廈。
我沒有那么多夢想,我只想一人憧憬,然后,一人登上,最高的樓層,俯視一切。
在上海中心大廈上的期望,我相信,會有那么一天。
用一幅畫的時間懷念
我一個人靜靜地看著畢加索的作品,懷念曾經那么純澈、擁有夢想的自己。
我不會狂妄的不知天高地厚,但我也明白我狂妄了好久好久,把自己想象成他,然后,想掌控畫畫的所有技巧,卻畫不出畢加索的悲傷。
我會失敗,但我也會成功。也許我會像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一樣開始灼灼開放,向著陽光。
呵呵,夢想。夢想、夢想……
會有那么一天
我會回到那個夢,在美術學院中盡情創作,夢中的手沾,是否也會彷徨,因為艱辛而感傷?
就這樣就這樣用一幅畫來懷念自己,然后,在慢慢懷念自己,執著那份信念;是的會有那么一天。
我的藝術之夢作文450字篇二
二胡是我國古老的民族樂器。我很喜歡拉二胡,它能給我帶來快樂,能補充我的音樂知識,還能將我的生活錦上添花!
一開始,老師教我怎樣拿二胡:用左手虎口握住琴桿兒,管食指叫“一指”,管中指叫“二指”,管無名指叫“三指”管小指叫“四指”。二胡一共有七個調,我先學的d調:內弦空弦是“1”外弦空弦是“5”;內弦一指是“2”;內弦二指是“3”;內弦三指是“4”而右手就負責拿弓,弓子分推弓和拉弓,是馬兒尾巴上的毛制作的。
我剛學幾天就不耐煩了,心想:“有什么好學的?這邊弓子要握緊,還要拉穩,那邊手指還要靈敏,按下這個手指接著抬起來,再按下那個手指再抬起來,根本忙不過來!為什么要學二胡呀?我又不喜歡,別的小朋友也沒學呀?”媽媽告訴我:“做事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我已經會拉《小星星》、《找朋友》、《上學歌》等簡單的兒歌了。
現在,一眨眼三年過去了,我已經會拉好多大曲子了,比如:《賽馬》、《北京有個金太陽》、《奔馳在千里草原》和《喜送公糧》等,甚至會拉幾句《二泉映月》!聽著自己拉出美妙動聽的曲子,感到無比的高興。因為這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沒有付出哪有收獲!
二胡不愧是古典樂器,演奏起來聲音獨特,娓婉動聽。我喜歡二胡,我將要選它作為我生活的伴侶!
我的藝術之夢作文450字篇三
有夢的人才會去追夢,追夢的人才會最終圓夢……
我在班上并不是成績十分優秀,一般般吧。記性不好,短短一個句子我都背不好。給我十分鐘去背才馬馬虎虎記得。腦子不好使,如分數除分數。老師給我講解不少于三次,我都還不會。我不聰明,沒關系。正所謂笨鳥先飛!
粗粗的大腿,小小的嘴巴,大大的鼻子—這就是我,一個可笑的小丑。
沒有美麗的外貌,但我十分熱心。幫助同學學習,常常替老師著想,為班級體付出。把宣傳欄搞得有聲有色!我不漂亮,沒關系。因為我熱心!
我不聰明,笨鳥可以先飛;我不漂亮,但我十分熱心:我有夢,就去追夢,圓夢。
小時候,羨慕姐姐會彈樂器。慢慢那顆夢種子發芽了!我長大了,自然有條件去追夢!媽媽給我報了古箏班,每天下午放學都會去練琴。日子久了,練古箏時覺得又苦又累又無聊,開始想放棄。但在猶豫時,想起了姐姐那坐在琴房里苦練的背影。我后悔了,我怎能有放棄的念頭。正所謂不經歷暴風雨就看不見彩虹!
我決定懷著熱心做那只笨鳥,飛過暴風雨去看那到彩虹!讓學古箏夢這顆種子長大,結果。這是我的藝術夢!
我的藝術之夢作文450字篇四
藝術——人們瑣碎生活中的超脫,黑暗煙塵中的一股清流。在那些曠野巨作之后,又藏著怎樣的心。
跨入那并不高的門檻,迎面而來的是隱隱約約笑意,仿佛笑也是一種味道,雕像擺在不大的博物館中,幾經歲月的洗禮,盡顯出凝重華貴。奇怪的是,雕像并沒有被禁錮在玻璃柜中,而是直接裸露在橘色的投影燈光下,泛出道道光景,若黯淡的夕陽般肅靜,一個戴面紗的女人,翩似驚鴻,婉如游龍。而在這美艷動人的外表下,卻看不到彷徨與流離,相反,她的心卻如“照人冰雪自天真”般純凈。我不知道創造她是怎樣一個人,但我已經看到了那個藝術家的影子,這就足夠了。
我不知道自己生澀的筆,是否能勾勒出她的嫣然輕笑,或是淺盞凝然,亦不知道是否能拂開歷史的迷霧,望見她那顆至真至純的心。
理解,即價值?或許也并非如此吧。我想到了《蒙拉麗莎》,她一笑,就是永恒,而又何嘗有人知曉她為何而笑?
抬起頭,我看著眼前,這些雕像中雕刻的多是凡人,他們或許沒有驚人的美麗,亦或許沒有精細的雕琢與修飾,卻在不經意間將藝術詮釋。這一切是這樣美好純真,卻又質樸無華,雕像已在我的心中永生,在每個人心中永生。可能正是因為共鳴,我們才會為藝術所感動。
人生只不過是一場絢爛花事罷了,要理解藝術何談容易!即使懵懵懂懂,但我知道,我曾被雕像感動。這已經足夠足夠了。
爸爸媽媽常說:“有些事,長大就會明白。”但有些事,永遠也不需要明白,只沉浸在其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