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500字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500字篇一
一、全心全意地愛著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親愛的朋友,請記住,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地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因為在要摘掉這朵花時,不可抖掉那閃耀著小太陽的透明露珠。”李鎮西老師就是蘇霍姆林斯基忠實的追隨者,因此他提出了“愛是永恒的教育理論”,提出了“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提出了“愛心是好教師的基本條件”……因此才有了他與學生的相濡以沫,才有了他與學生的相依相隨,才有了他們彼此的信任與依賴。
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學歷程,對待學生又有著幾分愛呢?“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可是,我們對待學生有過幾次溫暖地愛撫,有過幾次親切地慰問,又有過幾次敞開心扉地交流與盡情地嬉戲呢?因此,“愛”,應該是老師們永遠追隨的主題。
二、創新地進行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在李鎮西老師的眼里,已不再是一本教科書,而賦予了它新的思想與內含,如:一份份深入人心的調查報告,一次次充滿挑戰性的辯論會,一張張寫滿熱點與焦點問題的班報與日報,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文章,這不都是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嗎?在大語文觀全面普及的今天,對于在80年代就如此教學的李鎮西來說,難道不是走在了教學改革的前沿嗎?對于我這個面臨新課改正處在迷惘階段的老師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指導。
三、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轉變。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李鎮西老師在著作中用了大量的篇章介紹了如何進行班級管理,如何當班主任,最讓我欽佩的是“引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我認為這才是班級管理的最高境界,有了學生的自我管理,才會減少老師們的口苦婆心,才能達到真正的“自治”,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我所不及的。并且李老師還較好地把“法治”引入班級管理,班規面前人人平等,包括老師也不例外,使學生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有法可依,都井然有序,很好地給班主任老師減了壓,減了負。
合上書本,李鎮西老師的教學思想仍在我的腦海中回響,“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讓我們一起在愛的土壤里結出豐碩的果實。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500字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500字篇二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一口氣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畢,感觸頗豐。因為李校長的很多觀點我都很贊同,讀他的書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對話,是那樣的樸實而自然;又像是和自己的內心在交流,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對幼兒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幼兒。這些話聽得多,看得多,而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我對每個孩子一切都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幼兒信服。因此在我的班級,每個幼兒的起點都一樣,都是平等的,幼兒在師愛的沐浴下輕松快樂地學習,感受著我們帶給他們的快樂。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盡量不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幼兒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幼兒們如何愛別人。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于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系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幼兒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
最好的教師要給幼兒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幼兒。愛幼兒始終堅持對幼兒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感情,不傷幼兒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幼兒。教師尊重幼兒是幼兒進步的外因,幼兒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幼兒,幼兒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
“讓每一個幼兒在學校里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幼兒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500字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500字篇三
“最好是相對的,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雖然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這就是李鎮西老師心中最好的定義,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指做“更好”的老師,的確,“沒有最好,沒有更好。”
和李鎮西這些成功的教育家相比,他們的學識,他們的人格,他們的能力,我想我永遠只有仰慕,但是看了李鎮西老師對“最好”的理解,讓我感受到我們每個老師都可以做“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用今天自己和昨天自己相比是不是在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己,就像李鎮西老師所說的“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只要我們每天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就可以不斷的像最好的老師靠攏。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2個年頭,我也堅持當了10年的班主任,“當老師累,當班主任更累。”除了自己的教學工作以外,每天還會有讓人頭痛的事情,讓人頭痛的學生,任何大事小事通通告訴班主任,班主任除了教書,還要充當“警察”“保姆”等角色,雖然很苦,但慢慢品味起來其實很甜,學生畢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怎能不犯錯呢,他怎能像你期望的那樣乖巧呢,可是,真當學生們犯錯時,我也曾很氣憤,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學生們甚至把我氣哭,那一刻心里總想著他們快點畢業,趕緊把他們送走,甚至有時不想再當這個班主任了。
李鎮西老師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你越是和學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獲;而你越有感情收獲,你就越想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循環’。” 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對于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記得我的第一屆學生臨走的那一剎那,以前的埋怨一下子蕩然無存,我滿腦子的竟是舍不得,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接受他們已經畢業了,這樣的感情是相互的,學生們臨近畢業最留念的也是他們平時有些“懼怕”甚至有點“怨恨”的班主任。每逢節假日,我都會收到來自第一屆大部分學生的新年祝福短信,那一刻,我體會到“我擁有了幾十顆童心,這是何等優厚的精神財富啊!”
班主任工作肯定是“苦”的,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有無限的樂趣,而這樣的樂趣讓我們擁有了優厚的精神財富和事業的滿足感。我們不能期望每個孩子都很聽話,每個孩子成績都很優異,否則還需要我們老師干嘛。每個孩子都會有缺點的,每個孩子有都會有能力上的缺陷,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我們的任務是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能力,用愛去感動他們。
既然選擇了當班主任,那么悲悲戚戚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愿意選擇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