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美麗鄉村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500字篇一
通過在小學和實驗小學的兩節課感受頗深。這兩位數學老師都是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設法解決問題,老師絕不能代替,只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鼓勵方法和形式多種多樣,讓學生得到不同發展,又兼顧個性差異的學生。
通過教學《心理學》和《教育學》學到很多東西。一是在評價學生時一定要多表揚少批評;一定要從學生點滴進步入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在鼓勵下滋養自信。
通過老師教學《教育政策法規》,學到了怎樣保護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和學校意外事故發生的處理。保證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讓學生在健康中成長。通過老師教學的《教師藝術修養》學到了怎樣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能力,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愛國的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兩位老師教學,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怎樣評課,說課的方法和步驟。
通過老師教學,讓老師了解教師的職業使命是什么?了解當前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問題。教研的基本步驟是什么?實現教研的有效途徑是什么?如何在教學中體驗幸福人生。總之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我將用我所學到的知識,帶到大山去,在大山發光;我將用學到的知識,編織成我摯愛的教育夢想,用知識和生命融匯于我心愛的教育事業;用生命之火點燃事業的激情。
美麗鄉村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500字篇二
她是河北省廣平縣一個漢族女村醫,她是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一個瑤族女村醫,一個在冀南平原,一個在桂西北山區,她們只有一面之緣,相距2000多公里。但當瑤族女村醫身患重病無錢醫治時,第一時間漢族女村醫拿出5000元,并通過朋友微信圈和社會組織募集資金112419元。河北省鄉村醫生劉貴芳夫婦救助廣西瑤族村醫蒙超英的事跡在兩地產生了熱烈反響。
河北女村醫劉貴芳來自一個普通的鄉村家庭,四世同堂,代代行醫,公公、丈夫和她都是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她30年如一日,行走在村醫路上,把72個孤寡老人當做爹媽一樣照顧,籌資295萬元創辦“愛心敬老院”,采取醫養結合的新模式解決三個鄉鎮老人養老難題。2013年,她在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中被評為“特別關注鄉村醫生”。2013年1月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接見了她。2015年1月,她和同為醫生的丈夫孫志宇一起當選由新華網和河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舉辦的“中國網事·感動河北”年度人物。
瑤族女村醫蒙超英是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叢村衛生所醫生,她是被衛生部授予“人民健康好衛士”稱號的村醫藍云的妻子。2011年5月6日,丈夫因鼻咽癌醫治無效去世后,遵守他的囑托繼續駐守偏僻的瑤山中行醫。2013年,她也在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中被評為“特別關注鄉村醫生”。2013年1月,在北京她與劉貴芳夫婦在頒獎晚會上有了一面之緣,并且互相留下了聯系方式。
今年1月15日,蒙超英被廣西人民醫院確診為慢性腎炎增生、硬化1ga腎病伴有新月體形成、2右腎囊腫伴囊壁鈣化、雙腎彌漫性病變、雙腎縮小,屬于重度腎病。不僅供血功能不足,免疫力低下,而且伴隨顏面浮腫及腰腹脹痛。一個月只有1000多元的蒙超英在第一次住院治療期間就花光了她所有的積蓄。3月初,需要第二次住院時,她借貸無門,欲哭無淚。通過電話聯系得知瑤族姐妹的情況后,3月5日,劉貴芳和丈夫孫志宇商議后,決定先捐獻5000元,解決蒙超英的二次住院治療費用。鑒于重度腎病花費很大的狀況,劉貴芳和孫志宇還在朋友微信圈和網上組織了為最美瑤族女村醫治病募捐活動。活動得到了熱烈響應,河北省涿州市刁窩鄉刁四村鄉村醫生周松勃捐款5500元、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黃泥鄉東澤村醫生曾憲國捐款5000元,熟悉或者不熟悉蒙超英的熱心人紛紛伸出了自己援助之手,一個月里便募集112419元,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
4月4日,歷時兩天,行程2000多公里的河北村醫孫志宇來到了廣西河池市人民醫院,殷切勸導蒙超英配合治療,并且又捐獻出了5000元錢。
蒙超英激動地對孫志宇說:丈夫去世,兒子才10歲,收入又低,沒有遠在河北的大哥、大姐熱心幫助,我真不知道如何度過這難關。現在,河北漢族最美村醫夫婦救助廣西瑤族女村醫的事跡在兩地已經廣泛流傳。
美麗鄉村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500字篇三
時間的長河在不知覺中悄然流逝,轉眼間已經度過了xx支教生活的第一周。短短的七天內,可以談得上感受頗豐。無論從哪一方面談起,總說不完道不盡。
首先,感受最深的莫過于身份的轉變。由校園里的xx學子轉變成學生們口中稱謂的老師,這不單是一種頭銜變化,而且是心靈意境的升華。作為xx的學子當然銘記我們的校訓“博學篤行,為人師表”。深入xx基層支教的第一天,從站在講臺上的那一刻起,才算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內涵。學生口中稱謂的老師,是知識的權威象征,是禮儀形象的標準,是行為規范的準則。所以,作為一名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必須以高度的標準要求自己。
其次,離開了家和母校之后,身邊也就少了一份警示。在我們的行為活動中,沒有了時刻提醒我們什么可為,什么莫為的人。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來權衡和制約。突然間發現,其實這個時候才真正的長大。
值得稱道的是,我懂得了怎樣自立。以前總說一個完善的人要學會:自尊,自強,自立,自省,卻并未并未真正意義上去實踐,如今實踐起來還真沒那么容易。從交際中的待人接物到生活中的一日三餐,都要做出細致的安排,容不得半分大意。一旦不慎,則將自食其果。
作為xx專業的學生,當然要比其他專業的學子多一份任務,那就是口語的實踐練習。在學校的時候,只是學在課堂,用在課堂。而到了xx才發現,口語要時刻練習,詞典要隨身攜帶,詞匯更是隨處可記。因為這里是維吾爾族聚居的地區,在這維吾爾語是日常交際的主流用語。再也不能拖延學習,再也不能保持沉默,因為那樣只能令我們“寸步難行”。
這一周是那么的難忘,那么的富有意義。不為別的,單說人生中的第一次體驗;第一次被學生稱作老師;第一次離家那么遙遠;第一次在工作和生活中獨擋一面;第一次面對困難,接受社會的考驗。恰逢xx的沙塵天氣,感受天空中的流沙漫飛,在這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迎來風塵仆仆的指導老師的慰問,心中倍感溫馨。
雖然生活比較艱苦,要時刻面臨各種考驗,但是我們一定要不畏艱難,努力履行這次xx之行的職責,做出一名xx學子應有的貢獻。
美麗鄉村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500字篇四
響應中共十八大“美麗鄉村”建設的精神。我們臺州學院思政部組成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時間小分隊,深入新昌縣澄潭鎮棠村進行調研。我們此次活動的宗旨是在棠村走村入戶,梳理村莊歷史,挖掘文化亮點,訪談“文化名人”。組織“納涼村晚”,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調研農村公共文化發展情況。考察千年古剎及其文化影響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幫助棠村提升其文化內涵,從而更好地進行“美麗鄉村”的建設。
我們此次的社會實踐進行了六天,在這短短的六天時間里,我們實踐隊跑遍棠村所有的小巷胡同。訪談了一些棠村的歷史文化名人。并且還對棠村的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總的來說我們此次暑期社會實踐就針對三個方面:棠村的村莊歷史,棠村農村公共文化發展情況,棠村新農村的建設情況。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確確實實收獲了很多。位于棠村中間位置的舒氏臺門,里面住著一位棠村有名的老教師舒老師。舒老師現已經八十三高齡,但仍是一副不老容顏。舒老師告訴我們棠村位于三江之匯,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因此棠村自古以來也是相對建設得較好的一個村莊。舒老師還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的家族史,一陣濃濃的書香氣息。原本的舒家并不富裕,他們如今的成就都是寒窗苦讀的成果。舒老師是家里的老大,家里還有兩個弟弟。在舒老師的帶來下,家里人都通過讀書走了出去。舒家對教育文化的重視同時也映襯了整個棠村對與教育文化的重視。事實證明,這是對了,現在有四十多個棠村學子正就對于全國各地的名牌大學。
說過了舒氏臺門,還有棠村最大的呂氏臺門。它們都是棠村的歷史文化產物。呂氏臺門現在的主人呂雪汀,1956年開始做棠村的書記,當時呂老先生才26歲。采訪中,老爺爺不僅講了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兵進村的歷史,還向我們闡述了新中國建立后,棠村的社會主義改革歷史。詳細、具體、真實,將棠村的歷史畫面一幕幕展現在我們面前!最重要的是,呂氏家族歷史悠久的發家史。濃濃的酒文化,貫穿著呂氏家族的興盛衰弱。呂家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祖先名叫呂朝清。真的可以說:一座呂家臺門,半部棠村史!
在我們暑期社會的第二天,我們在上午舉辦了一場村民座談會。我清楚的記得一個叫呂小堂的老爺爺。他在座談會結束后特意把我叫出去,給了我們許多建議。老爺爺這種建言獻策的積極性著實讓我感動了一番。呂爺爺指出當下棠村存在著許多農村公共文化發展的問題。比如許多在廣場上放著的休閑器材已經年久失修,反映出了村干部的工作沒有到位。還有現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極度匱乏,三年前還會來的戲班子,到現在已經不再來了。村民們的休閑方式除了在一起打麻將、跳跳廣場舞,好像就沒有再別的。這種現在與村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想矛盾。嚴重的講,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村莊就很難更好地發展,這對于國家新農村建設也是不利的。呂爺爺再離開前,依舊時時念叨著希望棠村的村干部們能想想辦法,先天的條件不足,就需要后天的努力加以彌補。老人家對于村莊的發展如此揪心,真希望相關部門能盡早找到解決良方。
我們實踐隊一共在棠村住了六天,每天六點整,我們都會在村口廣播放的國歌聲中醒來。這六天對于棠村映像蠻深的就是每到下午,棠村就會停水,直到傍晚時分,才會斷斷續續的有水供應而且據我們所知,這個水是沒有經過處理的,是直接從村里的水庫中輸送到棠村的每家每戶的。新農村的建設,我覺得棠村的這一點是需要盡快去改善的。針對新農村建設這一方面,我們還特意采訪了棠村的水果種植戶和有名的梁亞紅阿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也擺脫了單一的生產模式。產業經濟也開始多樣化。梁亞紅阿姨就是新農村建設中個體戶中的佼佼者。幾個年頭磨一劍,通過自己的努力,梁阿姨在農村經濟建設的新潮中率先走向小康生活。總體的來說,棠村的新農村建設是有聲有色的,文化廣場建起來了,新的村委會大樓也造起來了。村民的經濟生活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不再是單一的務農,村民們也慢慢地開始走向別的產業鏈。
我認為我們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是互利的。對于棠村,我們這六天的走訪還有第六天晚上的納涼晚會給棠村村民帶去了文化的新的血液。對于棠村農村文化的改善和村民們文化觀念的改變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對于我們,深入基層的體驗是我們人生閱歷中的一大財富。我們的動手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最后真的由衷地希望,棠村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