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戶外攀巖活動的技巧以及裝備要求篇一
動力繩的類別。動力繩分為:單繩、雙繩、對繩,那么如何區分這些繩索呢?咱們先看看他們的定義:
單繩是常見的繩索類型,其特點是使用中將一股繩掛入一個保護點。當攀登路線不很曲折時,多使用這種繩索。單繩不適合多階段下降,多用于運動攀登。
雙繩由雙股繩索組成,領攀者將雙股繩索同時系于安全帶上,兩個隨攀者分別將其中一股繩系于安全帶上。領攀者將單股繩掛入鎖中,可以減少線路的曲折。這種繩索多用于高山攀登或長路線攀登,在多階段下降中其優勢更加明顯。攀登過程中當保護點不是非常牢固時(如使用巖塞、冰錐、巖錐等保護器械)使用雙繩是安全的,因為墜落時單股雙繩對保護點產生的沖擊力比對繩或單繩都要小。在發生石塊墜落或是峭脊墜落的情況時,雙繩可以為攀登者帶來更好的保護。當攀登路線曲折多變且需要墜落沖擊力盡可能減小時,您最好將雙股繩索分別掛入保護鎖中。
使用對繩時一定要將雙股繩索同時掛入保護鎖。領攀者和隨攀者都必須將雙股繩索同時系在安全帶上。對繩相較單繩的優點是多階段下降較為方便。對繩的重量比雙繩輕,但嚴禁單股使用。
徒步繩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第四種繩索,只適用于較簡單的徒步路線。徒步繩的直徑至少相當于單股的對繩。
單繩:攀登者與保護者分別系于繩索兩端。路線垂直度依靠扁帶長度進行調節。
雙繩:攀登者與保護者分別系于雙股雙繩的兩端(如使用雙色雙繩,領攀者系在繩索中點位置)。如保護點較牢固(使用膨脹釘、膠合保護點等保護器械),可將兩股雙繩同時掛入一個保護鎖,但需要借助扁帶調節路線垂直度。如保護點不是非常牢固(使用冰錐、巖錐、巖塞等保護器械),此時必須使用單股雙繩以減少沖擊力
對繩:攀登者與保護者分別系于雙股對繩的兩端(如使用雙色對繩,領攀者系在繩索中點位置)。路線垂直度依靠扁帶長度進行調節。
兩名隨攀者情況:
單繩:只適用于低難度線路。三名攀登者系在同一根繩索上,相互之間保持數米距離。
雙繩:領攀者系于兩股雙繩的一端(如使用雙色雙繩,領攀者系在繩索中點位置),兩名隨攀者分別系于單股雙繩的一端。在法國,這項攀登技術被稱為小尖頂或箭頭。
對繩:對繩不適用于“en fleche”攀登,兩名隨攀者不能分別系于單股對繩的一端。
整條路線沒有技術難點且不會發生危險性墜落,但必需配備保護繩索。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任何類型的動力繩:
一名隨攀者
單繩:兩名攀登者分別系于單繩的兩端。
雙繩:兩名攀登者分別系于雙股雙繩的兩端 (此時不建議您使用單股雙繩,以防發生滑墜時鋒利石刃切割繩索)。
對繩:兩名攀登者分別系于雙股對繩的兩端。
兩名隨攀者
單繩:領攀者系于繩索中部,兩名隨攀者分別系于繩索的兩端,以減小墜落沖擊力。這種方法適用于較容易的刃脊路線,不需要分階段攀登。
雙繩:領攀者系于雙股雙繩的一端,兩名隨攀者分別系于單股雙繩的一端。這種方法與前面提到的“en fleche”攀登相同。刃脊路線不建議您使用單股雙繩,以防發生滑墜時鋒利石刃切割繩索。使用en fleche方法在難度較小的刃脊路線上行進時,三名隊員必需時刻保持警惕,隨時觀察地形變化。
對繩:對繩不適用于en fleche攀登。
這種攀登方式采用的方法與多階段攀登基本相同。不同點在于采用上方保護方法時,可以使用單股單繩或單股雙繩 (注意保護
通常在鐵道式攀登中多使用勢能吸收器進行保護。然而對于新手來說,這種方法并不一定安全,因為新手使用勢能吸收器不熟練就會存在安全隱患。此時最佳解決方案是由一名熟練的`領攀者使用單股單繩或單股雙繩對隨攀者進行保護。
戶外攀巖活動的技巧以及裝備要求篇二
攀巖最直接的危險來自于沖墜,主繩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主要手段。為攀登者與保護者之間建立一種可靠的遠程聯接,或為操作者提供安全的平衡過渡。
動力繩主要用于攀巖。靜力繩主要用于探洞。
①應使用經過國際攀聯(uiaa)或者歐盟認證(ce)的認證。
②個人裝備,不準轉借。
③存放于陰涼、干燥處。
④每次使用前進行檢查,當被落石擊中立即進行檢查。
⑤使用時,絕對避免在銳利的巖角上進行橫向切割。可使用護繩套進行保護。
⑥使用時,不準踩、拖或當坐墊,以防巖屑、細沙留在纖維里面,緩慢切割繩子,這種傷害是肉眼無法看到的。
⑦避免接觸油類、酒精、汽油、油漆、油漆溶劑和酸堿性化學藥品。
⑧嚴禁購買來路不明的舊繩子。
主要是為攀登者和保護者提供一種舒適、安全的固定。安全帶分為可調式和不可調式。可調式用于登山、攀冰、攀巖場館。不可調式用于個人競技類攀巖。
每次使用安全帶時,應對安全帶的安全性能進行檢查,尤其是長時間使用安全帶,造成安全帶磨損,保護套起毛或斷裂,就應及時更換。有些品牌安全帶的壽命可以達到10年,比如sinigngrock等其他歐洲,美國進口品牌。
①分清上下、里外、左右,不可顛倒、扭曲。
②選擇大小相配,松緊適度。
③腰部帶子必須反扣回去,反扣的帶子長度大于8厘米。
④穿好后必須進行檢查。
⑤攀登過程中不能解開安全帶。
⑥裝備掛環不能用于任何形式的保護。
鎂粉的使用主要是在室內攀巖,以防手出汗時出現手滑現象或吸收巖壁表面的水分,以增大摩擦力。為了較方便使用,鎂粉一般存放在粉袋里,粉袋系在安全帶上,在攀登難度大的巖壁或線路時使用。
在保護和下降過程中,通過它與保護繩之間產生的摩擦力來減少操作者所需要的握力。保護器有很多種,但只有幾種適用于攀巖。常見比較好的保護器有8字環、管狀保護器和自動保護器。8字保護器由于會使繩子擰勁逐漸被管狀保護器替代,但是在雪山和速降等場合由于簡單下降速降塊還被使用。
在單繩技術中解決向上運動的方法。分為左手握和右手握兩種方式,適用于不同用手習慣的攀登者和攀登場合,另外還要配合胸式上升器可以做srt(單繩上升)系統用于開線,探洞,雪山,救援。
攀巖鞋當然以舒適為主,既不要太緊,也不能太松。確保你的腳趾有足夠的空間。腳趾所在的前端過緊會讓你不舒服,而且只在極限攀登時才有用。攀巖鞋購買的原則是穿上之后原地站立行走沒有無法忍受的疼痛感。初學者不適合競技類攀巖鞋。
在自然巖壁攀登時,為有效的避免墜落時頭部撞擊巖壁或落石擊傷頭部,應佩帶攀巖專用頭盔。不要使用自行車運動頭盔或工業用頭盔等代替。
在自然巖壁攀登時,要根據當地的天氣情況來選擇適宜的服裝。只要便于身體和四肢的活動,選擇比較寬松或富有伸縮性的緊身衣褲都可。但應選擇長袖衣褲,避免在巖壁上擦傷和曬傷。另外,所佩帶的首飾和手表應取下妥善保管,以免在攀登過程中被巖壁或裝備刮碰,造成身體傷害或丟失。
快掛通常由兩個無鎖的d形鎖和扁帶所組成。分為非鋼絲門、混合型、鋼絲門。
對于非鋼絲門快掛兩個d形鎖的構造有些不同,用來掛保護掛片的一邊,開口的部分是直的(直門鎖),而用來掛繩子的一邊,開口的部分則為彎曲的(彎門鎖),這樣的設計可使繩子容易掛進d形環里。
對于鋼絲門快掛兩個d形鎖的構造一樣,一般用顏色來區分掛哪一頭掛保護掛片,哪一頭掛繩子。快掛上附帶一個橡膠套管的一段用來掛繩子。
混合型快掛:快掛兩個d形鎖一個是直門鎖,一個是鋼絲門鎖。直門鎖用來掛掛片,鋼絲門用來掛繩子。
快掛中間連接的扁帶環(sling),一般有10、13、18公分,運動攀登常用10公分,需視地形來搭配使用。快掛上扁帶一個有一個橡膠套管,用來固定住底端鐵鎖,防止其扣上時隨意翻轉,影響掛繩。
另外在保養部分,d形鎖只要不要強烈撞擊,是不會壞的,除非已使用了非常久(10年甚至20年以上),金屬環被保護耳片或繩子磨細。還是開口關結活動不靈活。至于扁帶環,和繩子和安全帶一樣,要檢查有無長毛,嚴重墜落后也要檢查車縫的地方是否有松脫的現象,該換的時候就要換掉。
戶外攀巖活動的技巧以及裝備要求篇三
攀巖運動有“巖壁芭蕾”、“峭壁上的藝術體操”等美稱,由登山運動派生而來,富有很強的技巧性、冒險性,是極限運動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在世界上十分流行。
攀巖是從登山運動中衍生出來的競技運動項目。50年代起源于前蘇聯,是軍隊中作為一項軍事訓練項目而存在的。1974年列入世界比賽項目。進入80年代,以難度攀登的現代競技攀登比賽開始興起并引起廣泛的興趣,1985年在意大利舉行了第一次難度攀登比賽。
攀巖運動也屬于登山運動,攀登對象主要是巖石峭壁或人造巖墻。攀登時不用工具,僅靠手腳和身體的平衡向上運動,手和手臂要根據支點的不同,采用各種用力方法,如抓、握、掛、摳、撐、推、壓等,所以對人的力量要求及身體的柔韌性要求都較高。攀巖時要系上安全帶和保護繩,配備繩索等以免發生危險。
抓:用手抓住巖石的凸起部分。
摳:用手摳住巖石的棱角、縫隙和邊緣。
拉: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點的前提下,小臂貼于巖壁,摳住石縫隙或其他地形,以手臂和小臂使身體向上或向左右移動。
推:利用側面、下面的巖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移動。
張:將手伸進縫隙里,用手掌或手指曲屈張開,以此抓住巖石的縫隙做為支點,移動身體。
蹬:用前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力把身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擔。
跨: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的支撐點。
掛: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巖石,維持身體平衡使身體移動。
踏: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減輕上肢的負擔,移動身體。
主繩:
貫穿攀登者、保護點和保護器的結合線。主繩是攀巖保護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線。
主繩內部是纏繞在一起的多股尼龍繩,外部則包有繩皮(sheath)起到固定和防磨的作用。
主繩可分為動力繩和靜力繩,它們的彈性不同。動力繩的彈性系數為6%~8%,100米的動力繩在受力80kg時可延伸6~8米,這樣攀登者在脫落時會得到一個緩沖,減少沖力。動力繩是各種攀巖活動的主要用具。靜力繩的延展性很小,彈性約為2%,一般用于下降和探洞。
只有通過uiaa或ce檢測并帶有其認證標志的主繩才可使用,不使用歷史不明的主繩。
主繩使用中的注意事項:絕對避免在銳利的巖角上橫向切割;不可踩踏或在地上拖拽,以防巖屑、細沙進入纖維造成內部磨損;避免接觸油類、酒精、汽油、油漆和酸堿性化學藥品;每次使用前后進行檢查,定期淘汰;不用時存放于陰涼、干燥處。
安全帶:
安全帶穿在攀登者身上,承載因攀登者脫落或下降而產生的重量和沖力。安全帶的腰帶為受力部分,其余腿帶等則為了舒適、便利而設計。
穿安全帶時一定要將腰帶從腰帶扣反穿回去,否則受力時有拉開的危險;反穿后的帶頭長度須在10厘米以上,短于10厘米則需換更大型號的。攀登之前攀登者和保護者要互相檢查安全帶是否穿戴正確。
只有腰帶和保護環是承重的,其它部分不可承載人體重量;裝備環的承重在5公斤以下。
腰帶、腿帶上帶有寬厚海綿墊的安全帶,舒適但笨重,適用于室內攀登、定線過程中;競技攀登時需要輕巧型安全帶;傳統攀登或器械攀登時,要考慮裝備環的數量和位置是否合適。
鐵鎖:
鐵鎖可自由開合的金屬環狀物,將各類保護器械、裝備連接在一起。
絲扣鐵鎖在扣緊螺絲時能使鐵鎖門鎖定在閉合狀態,避免了不慎碰開的危險;普通鐵鎖不帶絲扣裝置,重量輕、操作便利,可用于臨時保護點,若使用普通鎖做固定保護,須遵循雙重鐵鎖且對開門的原則。鐵鎖的縱向抗拉力大于橫向抗拉力;鐵鎖門打開時,縱向抗拉力會降低;鐵鎖門是最薄弱的環節,不可直接受力。正確的使用方式是保持鐵鎖門閉合且縱向受力。
避免高空跌落或硬物撞擊;這樣會帶來內部的裂痕導致鐵鎖作廢。
先鋒攀登等可能出現沖墜的情況下,攀登者應直接將主繩和安全帶連接,不能使用鐵鎖作為中間環節。
使用uiaa或icc認證的鐵鎖,鐵鎖歷史不明不可使用。
保護器:
當主繩以正確方式通過保護器時,其特殊構造能增加摩擦力,使得主繩的制動端只需較小的握力即可控制受力端的較大重量。8字形保護器以前最常用,但會使主繩反復擰轉纏繞,atc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grigri,reverso等保護器在一定條件下會自鎖,但一定要正確使用。
保證主繩以正確方式通過,分清制動端和受力端;對于不能自鎖的保護器,使用中永遠要握住主繩的制動端。
扁帶:
扁帶:軟性帶狀物,通過機械縫合或手工打結成為長度不一的閉合圈,提供保護器械之間的軟性連接。
機械縫合的強度大于手工打結,但手工方式可自由調整扁帶長度使其適合需要。
移動中的主繩不可直接從扁帶中穿過,否則,移動帶來的摩擦熱會損毀扁帶。
架設固定保護點時可能用扁帶連接兩個或更多的臨時保護點,此時須注意扁帶的連接方式以區分主受力點和備用受力點;還要保證一個臨時保護點失效時,不沖擊其它保護點,不影響整體保護效果。
快掛:
扁帶的兩端分別連接一個鐵鎖成為快掛,使用時一端扣入保護點,一端連接人體安全帶或主繩,帶來操作便利。快掛兩端的鐵鎖都不帶絲扣,存在不慎打開或收力壓開的危險,所以只有一個快掛時,不能作為固定保護點使用。
先鋒攀登或傳統攀登的路線中使用快掛作為臨時保護點,此時主繩的扣入方式和快掛開口方向非常重要。要求主繩從快掛與巖壁之間穿入,從外側穿出,也就是說攀登者這一端的繩頭在外側;若路線存在橫向走向,快掛扣入端的鐵鎖門要朝向路線走向的反方向,比如路線是從左至右,鐵鎖開口須朝左。這樣可防止脫落時繩子壓開鐵鎖門。
巖石塞:
巖石塞:規格、形狀不一的金屬制品,可放入巖縫、石洞、石橋等地形中并固定住,成為保護點。
以放置巖塞作為保護點需要豐富的器械經驗,操作者必須非常謹慎,確保巖塞在可能出現的受力方向上不會移動或脫出。不帶機械部件的巖石塞主要利用自身的各向不對稱性和巖縫內部的形狀變化,固定在巖縫狹窄處。
機械塞的形狀大小可以調控,以收縮狀態進入巖縫,彈開后即可卡住,操作便利,適用范圍廣,是攀登傳統路線的上佳選擇。
熟悉各類巖塞的直徑和適用范圍將大大提高操作速度,必要時可在巖塞桿上進行標記。
巖釘:
提供另一種建立保護點的方式;一頭是楔形,通過敲擊楔進巖縫提供保護力,另一頭是環狀,可連接鐵鎖或扁帶。要提醒的是,敲入同一條巖縫的兩個巖釘存在撬開巖石的可能。
膨脹釘:
利用沖擊鉆和錘子,膨脹釘可打入整塊巖石中,加上掛片就成為非常穩固的保護點。
掛片:
一側通過膨脹釘或螺絲釘固定在巖壁上,另一側則可扣入鐵鎖或快掛,或接上扁帶;是保護點的重要組成部分。鎂粉袋輔助裝備,鎂粉可吸收手上的汗液和巖壁表面的水份,增大摩擦力。
抱石墊:
抱石運動中的保護手段,提供緩沖和減震作用。抱石墊內部是兩層或更多不同質地的海綿。最上面是硬體封閉式海綿,最下面是較厚的軟體開放式海綿。軟體海綿使脫落者下陷而不是分散壓力,易挫傷手腕腳踝,所以抱石墊要硬體海綿層向上放置。
可能脫落的地方都需要抱石墊;若數量不夠,保護者可隨著攀登者的動作拖動墊子。
頭盔:
有效防止落石以及非正常脫落姿態帶來的頭部傷害。頭盔要端正佩戴才能護住前額后腦及側面。出現落石千萬不要仰頭觀望或以手抱頭,無處可躲時讓頭盔發生作用。
攀巖鞋:
鞋底采用特殊的橡膠,摩擦力大大增加。從普通鞋到攀巖鞋是提高攀登水平的重要變革。
使用時應選擇號碼偏小的,穿進去將腳裹得很緊,這樣能使腳成為一個整體,有利于增強腳感,便于精確踩點和發力。攀巖鞋種類繁多,適應于不同的石質、巖壁角度以及不同的攀登方式。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野外自然攀巖的技巧,自然巖壁攀登所需的裝備和器材:攀登自然巖壁所需要的裝備和器材可分為個人裝備、器材和保護裝備、器材兩大類。
一、個人裝備包括安全帶、攀巖鞋、安全頭盔、鎂粉袋和適宜的服裝
1、安全帶:安全帶選用全身式安全帶、從安全角度來說最好,但其穿戴復雜,價格較貴且舒適程度不及坐式安全帶。而且現在市場上出售的絕大多數坐式安全帶都設計有掛環,可非常方便地攜帶許多攀登工具。因此絕大多數的攀巖者在一般情況下都選擇坐式安全帶。攀巖新手們在選擇和購買安全帶時,務必購買有安全認證的品牌,并首先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嚴格按照使用說明規定的操作方法和程序使用,以免使用不當發生意外傷亡事故。
2、攀巖鞋:在攀登自然巖壁時,一般路線較長,花費的時間也較多。因此對一般的攀巖愛好者來說,在選擇攀巖鞋時不要選擇為攀巖比較專用的非常擠腳的拖鞋式攀巖鞋,而應選擇鞋底較硬摩擦力大及鞋幫較高,能對腳踝提供支撐和保護的登山攀巖兩用鞋為佳。
3、頭盔:在自然巖壁攀登時,為有效的避免墜落時頭部撞擊巖壁或落石擊傷頭部,應佩帶攀巖專用頭盔。不要使用自行車運動頭盔或工業用頭盔等代替。
4、在自然巖壁攀登時,要根據當地的天氣情況來選擇適宜的服裝。只要便于身體和四肢的活動,選擇比較寬松或富有伸縮性的緊身衣褲都可。但應選擇長袖衣褲,避免在巖壁上擦傷和曬傷。另外,所佩帶的首飾和手表應取下妥善保管,以免在攀登過程中被巖壁或裝備刮碰,造成身體傷害或丟失。
二、保護裝備包括登山繩、保護鐵鎖、上升器、下降器、快掛、繩套、巖石錐、巖石塞、機械塞等等
1、登山繩在自然巖壁進行攀登時必須使用直徑10毫米以上或采用8 mm雙繩,經過歐共體(ce)和國際登山聯合會(uiaa)檢驗合格的專用登山繩,否則可能會導致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2、保護鐵鎖保護鐵鎖是攀登中用途最廣泛,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攀登過程中,每人至少要攜帶兩個大絲扣保護鐵鎖和四、五個以上的普通保護鐵鎖(根據攀登路線長度來決定。)
3、上升器和下降器上升器和下降器有各種類型,在攀登過程中也必須攜帶,可根據個人愛好和使用習慣選擇。注意下降器使用時間較長或過度磨損后應及時更換,各種上升器對所使用的登山繩索的直徑有一定的限制,購買時要注意。
4、快掛快掛是將兩個保護鐵鎖用一根扁帶固定連接起來的一種攀登工具。用它來連接保護點和保護繩索非常快速有效。也是攀登時必備的保護工具之一。
5、繩套繩套(也稱扁帶環)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保護工具。通常用寬1.5厘米、1.7厘米、2.5厘米的尼龍編織帶經特殊方法縫制而成。標準長度規格為5厘米、10厘米(短扁帶)、30厘米(半長)和60厘米(全長)。也可根據需要的長度自己用尼龍編織帶連接制作。有些專門設計用來在大負角或屋檐地形使用的繩套,在攀登者脫落時為減輕對保護點的沖擊力,部分特殊縫線會斷裂,一旦縫線斷裂,此繩套不可再次使用。
6、巖石錐在攀登過程中,要根據不同類型和寬度的巖石裂隙使用相應的巖石錐或巖石塞來作為有效的保護點。因此攀登之前要仔細觀察選擇攀登路線。根據需要攜帶相應數量和類型的巖石塞和巖石錐。一般來說巖石錐為一次性使用,巖石塞可反復使用。
7、機械塞機械塞是一種改進的巖石塞,作為利用巖石裂隙進行保護的裝置,可根據巖石裂隙的寬窄不同,在一定范圍內自動調整,并在使用后可方便的取出。
攀巖前:
1. 攀巖前要換上適當的衣服,活動關節,放松肌肉,調節心理,使自己處于靈活的狀態,當系上安全繩套后,就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來挑戰絕壁。
2. 在攀巖的過程中必須時刻渴望成功,任何的懶惰都意味著失敗。
3. 攀巖前要選擇好攀巖路線,不同的高度、角度的巖道,不同位置大小的巖眼,其難易程度都會不同。
4. 攀巖前應把手腳指甲剪短,長發者須將頭發扎起,攀巖時不得佩戴手鏈、手表、戒指等飾物。
攀巖中:
1.攀巖時要依靠冷靜的判斷力、堅強的意志,通過四肢的協調,保持有三點貼穩巖壁,保持身體的重心落在前腳掌,減輕手指和臂腕的負擔。
2. 多與搭檔交流;如果你沒有把握,不要做。
3. 為你的保護系統加上副保護,決不能將性命交付給單獨的保護點;使用自己的裝備而不是固有的保護點架設頂繩。
攀巖后:
1.在你離開地面以前,與搭檔議定攀登計劃。
2.登頂下落要注意配合下落趨勢,適當的用腳支撐,避免擦傷。
3. 降下去之前,檢查保護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