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機推廣工作職責篇一
一. 貫徹、落實黨和政府有關農機的各項方針、政策。
二. 制定本鎮農機發展規劃和短期的農機作業計劃。
三. 當好領導參謀,不失時機地完成農田作業任務。
四. 根據本鎮實際需求推廣適用于本地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機
具。
五. 合理制定適合本鎮農業機械的發展規劃,努力使本鎮農機
化得到健康發展。
六. 積極向上級申請農機化補貼資金,對需要購置農機具的農
戶及時辦理補貼手續。
七. 對國家補貼生產的專項資金不挪用、不擠占、不截留。
八. 搞好新機械的應用推廣、新技術的實驗示范、適用機械的開發工作。
九. 收集、整理農機化科技信息。
十. 協助上級有關部門搞好培訓,不段提高農機戶的技術水
平。
十一. 履行政府及主管部門賦予的其他職責。
農機推廣員戚敬敏
農機推廣工作職責篇二
業務股工作職責
一、組織編制全縣水利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
二、負責水利工程項目申報、立項、批復、招投標及驗收工作。
三、
承辦各種業務統計報表,做好有關文件的起草、校對及分發工作。四、承辦水利行業技術質量、規程、規范和技術監督工作。
五、負責全系統安全生產工作。
六、負責本股各種資料文件的整理、歸檔、管理及保密工作。
七、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農機推廣工作職責篇三
農機推廣崗位職責
【篇1:農機推廣站工作職責】
【篇2: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職責程序】
農機化技術培訓材料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基本內容
和工作方法
臨夏州農機化技術推廣站 張正云
主要內容:
1、農機化技術推廣的發展思路及現狀 2、農機化技術推廣環境
3、農機化技術推廣的功能、特征和地位 4、農機化技術推廣的主要內容及技術項目 5、農機化技術推廣的任務
6、農機化技術推廣組織體系及其職責
7、農機化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及崗位職責 8、農機化技術推廣原則和程序 9、農機化技術推廣的工作方法
10、農機化技術推廣今后工作建議 1 農機化技術推廣的發展思路及現狀 1.1農機化技術推廣的發展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緊緊圍繞糧食等主要產品有效供給、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求,以及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戰略目標。以加快農機化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促進農機和農藝融合、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為著力點,以試驗示范項目為抓手,以推廣增產增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機化技術為重點,加強推廣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設施條件建設、提升農機化創新能力、技術集成能力、推廣服務能力,加速成果轉化,加快農機化新技術普及,為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1.2農機化技術推廣的現狀
1.2.1全國:2010年農機總動力9.28億千瓦,比2005年增長35 .2%,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52.28%。目前,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0%的已有3個省,處于40-70%之間的有16個省,低于40%的還有12個省。國內確定: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低于40%為初級階段,40-70%為中級階段,70%以上為高級階段。
1.2.2甘肅省:2010年農機總動力1950萬千瓦,比2005年增長38.6%,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32.77%。
1.2.3臨夏州:2010年農機總動力75 .29萬千瓦,比2005年增長10%,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22.8%。
1.2.4農機具購置補貼:五年來臨夏州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總計5390萬元,其中:國家補貼4240萬元,省級補貼585萬元,州縣補貼565萬元,帶動農民資金10257萬元。投資規模總量達 1.56億元,124個鄉(鎮)農民享受到補貼機具31101臺(套)。2 農機化技術推廣環境 2.1社會環境
2.1.1農村經濟環境
農村經濟環境是農機化技術推廣的主體環境,它包括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農業經營體制和規模、土地經營規模、土地生產率、農產品商品率、農業勞動力平均水平、農民人均收入、鄉鎮企業情況以及勞務輸出等。2.1.2 政策環境
國家通過法規(法律、法令、條例、規定、規則、決議、決定、命令)對農業和農業機械化實施管理職能,直接或間接地對農機化技術推廣產生作用和影響,構成農機化技術推廣的政策環境因素。政策環境因素對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影響十分顯著。不同時期或地域推廣工作的局面,往往反映該時期或該地域技術推廣的政策環境狀況。政策環境是人為的,制定政策靠人,執行政策更需要靠人,而且要靠更多的人。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取決于符合客觀規律,能推動社會進步的政策,取決于政策的實施和效果。
農民是農機化科學技術應用的主體。農機化科學技術能否最終為 農民采用,并且產生積極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農民的文化素質、采用先進技術的心理狀態以及農村的組織領導與管理水平,這就構成了農機化技術推廣的人文環境。針對人文環境的現實狀態,開展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輸。一方面要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和鼓動,增強農民的直觀感受,克服農民的心理障礙;另一方面還要將推廣工作同加強農村教育、全面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結合起來,加強農民的自立、自助、自我決策能力,促進農民積極地應用農機化科學文化技術。2.2自然環境 2.2.1地理環境
由于地貌、地形、氣候的差異,影響到農業耕作制度、作物布局、生產規模的不同,因而也對農機化技術推廣的內容、重點和方法等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如近年來農業部實施的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只能在地勢平坦、自然地塊較大的區域進行。農作物烘干技術主要在南方省份實施。2.2.2資源環境
農業的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水、土、光、溫、氣等。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是現代農業的重要課題,也是農機化技術推廣的一項基本任務。
土地資源: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耕地面積為18.26億畝,人均耕地為1.38畝;全省耕地面積為6932.6萬畝,人均耕地為 2.71 畝;全州耕地面積2010年的統計資料為215..61萬畝,人均耕地為 1.24
【篇3: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職責】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職責
負責人:李 霞組成人員:王向宇
(一)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技推廣法》、《植物檢疫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省、市、縣、鄉有關農業的方針政策,協助制定本鄉農業產業政策,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二)參與制訂農業技術推廣規劃、計劃和技術標準,并組織實施本鄉農業技術推廣計劃,實行目標管理;
(三)選定推廣項目和技術,貫徹技術標準,制訂技術規程;
(四)承擔和組織實施選定的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和上級下達的農業技術重點推廣科技項目;
(五)負責上級安排和本鄉土地暖、設施農業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應用工作,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六)宣傳、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培訓農業科技人員,
總結
推廣先進經驗;(七)指導群眾性科技組織、科技示范戶、科技示范園區的農業技術推廣活動;(八)引進和推廣實用的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業經營管理技術,引導農民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益的農業;
(九)開展作物栽培、蔬菜花卉、植保植檢、農業環保、土壤肥料、農產品經銷等專業技術服務,并為農業勞動者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提供物資、技術、信息、咨詢服務;
(十)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基礎設施管理,發揮其效能;
(十一)承擔鄉黨委政府及上級業務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