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南景點導游詞字篇一
進入紅石峽內,各位是不是感覺比外面要暖和一些呢?大家請看,兩測試懸崖絕壁,四周群山環抱,這樣就使峪內外空氣不易流通,因而造成了峪內獨特的氣候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全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因此被稱為“溫盤峪”。
紅石峽全長近1300米,寬有3—10米,峪內溪流清澈見底,溪里面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在兩側的丹崖長墻上,有一掛掛珠簾式的泉瀑,競相傾瀉,形成斷崖飛瀑景觀,再加上青苔、野菊花及其他植物的點綴,顯得生機盎然,令人賞心悅目,因此被人們稱為“盆景峽谷”,有中原第一景的美譽。
從紅石峽出來就可以看到子房湖,又叫“平湖”。
子房湖是云臺山景區最大的湖泊水體景觀。因漢代張良(字子房)曾在溝谷西側的山峰上,日夜操練兵馬,幫助劉邦成就大業后隱退至此,因張良字子房而得名。大家看,這子房湖東西寬200米,南北長4000米,湖面積800畝,水深呈階梯狀分布,北淺南深,最深出約100米。兩岸青山對峙,夾一帶綠水。如詩如畫,醉透游人心扉。蒼翠的山,墨綠的水,相依相偎,展現出一幅壯闊波瀾之景。早晨和下午湖面陰一半晴一半,一邊金光閃爍,一邊碧綠透明。
夏季還能在湖面上體驗有水上法拉利之稱的水上快艇,別樣的刺激。
子房湖內的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動物之一,最早誕生于5.5億年前,還有專家認為是15億年前,體型小,扇徑僅10毫米左右,晶瑩透明,古稱“桃花魚”,是國家瀕危野生動物。
好了,朋友們,我們啟程繼續參觀游覽吧。
好,游客們,我們繼續向西前行,經過了子房湖和漫水橋,映入大家眼簾的有一座山門,上寫“老潭溝”,三個大字,現在叫做泉瀑峽。相傳有位天河龍王為解救民間干旱之苦,不顧玉皇的旨意,私自降雨,被貶下凡間,棲身在這里的一個深水潭中,人稱“龍潭”,這道溝被稱為“龍潭溝”,后有人為表示對龍的敬意,將“龍”字改為“老”字,就成了“老潭溝”。
由于地質,歷史上這里曾發生過劇烈的斷裂構造,形成了東西走向的“u”形斷崖,因而這里出現了東西走向的溝谷景觀,還有又高又陡的崖墻地貌景觀,大家請看,這里峰高瀑急,山雄水秀,可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多么的巧妙。
在泉瀑峽(老潭溝)的盡頭,就是著名的云臺山天瀑,它落差達到314米,寬約5—7米,是亞洲目前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因此,又被稱為“天瀑”,它也是云臺山景觀之最。大家請看,瀑布上端朵朵白云,又好像團團棉絮,悠悠飄落,連綿不絕,下端宛如飛花濺玉,濺起1米多高的水花,又化成一團水霧,把瀑布罩在蒙蒙的霧中。它既表現了力量,又體現了柔美,讓人感覺充滿了活力。
潭瀑峽地處云臺山北部偏西, 是子房河的一個源頭,峽長1270米,峽谷東面,峭壁為聳,蒼巖橫臥;峽谷西面競秀峰參差俏麗,爭奇斗艷。
峽谷內景色一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來概括最好不過了。情人瀑,丫字瀑,丫字潭,水簾洞盡在眼前。更有唐王試劍石的歷史傳說,岸旁的云臺山地質博物館多形式的高科技全面展示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貌演變和地質特征,普及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科普知識。
茱萸峰是云臺山主峰,海拔1304米,這里是歷代文人墨客、僧侶修行的圣地。藥王孫思邈也曾在此處采藥煉丹,并留下藥王洞等痕跡。這里植被茂密、古樹參天,有千年名樹紅豆杉、五角楓樹、太行花森林覆蓋率高達93%,有“天然氧吧”之美譽。唐代大詩人王維曾登臨此峰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絕句…
云臺山以山稱奇。整個景區峰峰如畫,巖巖皆景。踏千階云梯,登上海拔1308米的茱萸峰頂,北望太行山群峰,層巒疊嶂;南眺懷川平原,沃野千里。
位于云臺山茱萸峰鳳凰嶺的云臺山玻璃棧道,總長400余米,寬約1.6米,在高達1080米的半山腰上依崖而建。玻璃棧道分為兩段,其中一段沿崖壁呈u型,另一段懸于千米懸崖之上,與山谷底部垂直落差200多米。堪比美國大峽谷的“天空之路”,上下臨空,視野開闊。哪怕在膽大的人也會拘泥不前,每一步都心驚膽戰。整個人仿佛懸空而立,透過玻璃往下望去,不僅山間美景一覽無余,還有一種緊張刺激的快感。
萬善寺,坐落在形似奶頭狀的閻王鼻山峰下面,周圍青山環抱,風景秀麗,因寺內供奉著一尊金佛,故又稱“金佛寺”。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相傳是朝廷為了鎮治此處帝王風脈而建,寺名也屬御賜。現在的寺院是九二年重建的。主持方丈為中國金剛法大師--釋海空。寺內放置的2米高銅佛,價值60萬元,系泰國華僑所贈。另外,還有一線泉、聚寶盆、枯井、仙家洞、敬德試鞭石、望親臺等諸多景觀。
河南景點導游詞字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
萬仙山景區位于河南省輝縣市沙窯鄉境內,距新鄉市70多公里,面積達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1672米,至峰頂可遠眺黃河,一覽逶迤群山。景區由中華影視村——郭亮、清幽山鄉——南坪、人間仙境——羅姐寨三個分景區組成。主要景點有:紅巖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天池、蓮花盆、白龍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龍潭瀑布、五峰山林海、黃龍洞、磨劍峰、羅姐寨、孫臏泉、七朗峰等200余處。
萬仙山并非名山,能在短短的數年間擠身于知名景區,憑得是什么呢?有人說,是拍電影拍出名的,有人說,是照像照出名的,而更多的人說,萬仙山是畫筆畫出名的,的確,每年來萬仙山臨景習作、繪畫寫生的人很多,全國有100多所院校把這里定為寫生基地,繪畫寫生對宣傳萬仙山景區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萬仙山景區風光秀美,集中了南太行的精華:赤巖絕壁雄渾、巍峨、粗獷、恢弘;紅巖絕壁翠峰重疊,高聳入云。奇峰俏石立山巔,青風輕拂欲飄然,姿態迥異盈靈氣,恰似萬仙臨凡間。飛瀑、溶洞、老樹、巨石、古寨和石墻、石院、石房子的山村,成為一個個鮮活的亮點,點綴在景區之內。
萬仙山的由來
千峰無語立斜陽,萬壑有聲伴天籟。雄峻奇秀的萬仙山里沒有廟宇,不燒香火,為什么叫萬仙山呢?地質學家和神話傳說給予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回答。地質學家認為,萬仙山和整個太行山脈一樣,形成于距今28億年前的新太古代。海底的基性巖漿噴發和酸性巖漿侵入,構成最早的基底巖系——花崗綠巖系。巖層露出水面后,河流沖刷的沙粒,一層層的覆蓋,年復一年的沉積,泥沙層在地殼變動中,陷入海底,陷入地殼深處,經過沉積擠壓形成沉積巖。在距今20億年發生全球性地殼運動——“阜平運動”,地應力和溫壓效應的作用下,海底的花崗巖浮出海面,成為陸地,并變質為片麻巖類。“阜平運動”產生的巨大應力和溫壓效應,使距今28—25億年間此區沉積于海底的新太石界花崗綠巖系,褶皺成石,隆升出海面,經受11億年的風化剝蝕,直至距14億年的中元古代薊縣紀才又沉入水下,形成濱海環境,接受沉積。隨著地殼裂變,幾經沉浮,幾度滄桑,形成這種多層重疊,皺折隆起,斷壁垂懸,巖層清晰的獨特地貌。萬仙山的巖層構造是十分醒目的,深處是黑色的花崗巖,依次向上是紅色花崗巖、紅色沉積巖、黃色黑色的頁巖,萬仙山的峰頂均為石灰巖。
多少年來,據傳寶蓮燈的故事就發生在萬仙山。農家子劉彥昌進京趕考途中,到三圣母廟內避雨,被三圣母看中,婚配生子。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后,惱羞成怒,說她有辱門風,以違反天條定罪,將三圣母壓在華山之下,三圣母的兒子沉香,被元始天尊抱走,教他習武學藝,沉香長大后,帶著斧頭劈山救母。二郎神知道后,力阻沉香,惡戰數日,二郎神的劍、沉香的斧,砍削出聳立的紅巖絕壁。二郎神戰不過沉香,求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助陣。天兵天將為沉香救母之心所感動,不愿幫二郎神作戰,留下個替身回天上去了,這些替身似人似仙,蹲立各異,千姿百態。萬仙山里的華山、磨劍峰、圣母洞都內涵一個個傳說故事。
1992年,國家建設部旅游資源調查組的專家到郭亮、南坪考察,時任沙窯鄉鄉長的劉興國和南坪村黨支部書記崔電亮給專家講了神話傳說,專家們聽了就給郭亮、南坪周圍的山峰定名為萬仙山。從此,沙窯風景區就成了萬仙山風景區。
清幽山鄉——南坪
萬峰競秀 俏裝列陣作儀仗
千瀑飛流 同音歡奏迎賓曲
這里是南坪停車場,南面是五峰山,西南是龍潭溝,西面的懸崖絕壁屬于山西省地界,西北面是通天河谷,北面是將軍峰,峰頂上的山嶺是翠屏山,山那面是郭亮景區。
將軍峰
將軍峰是一座孤立的石峰,高89米,游離絕壁28米,似身披盔甲的武士。據傳,玉皇大帝召集萬仙聚會,命令一天將在此值更守護。散會后忘了撤更,這一天將就永久的站立在這里,化成了一座巖峰,成為萬仙山的守護神。將軍峰左右兩側壁立如削,高120余米。1996年,全國第四屆攀巖比賽就在將軍峰西側的巖壁上舉行,是萬仙山第一次舉辦這樣的體育盛會,從那一年開始,每年都有許多攀巖愛好者來這里練習。攀巖活動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鍛煉活動,誰如果有興趣攀巖,可以試一試,但一定要帶上保險繩。將軍峰也是美術學生繪畫寫生的最佳景點之一,來南坪寫生的學生都給將軍峰作過素描和速寫。
到南坪景區不能不看日月星石,這是一塊淡紅色的沉積巖,石面長2.28米,最寬處1.28米,最厚處1.07米。1995年,村民宋運林鑿石蓋房,在河邊破開一塊大石頭,見石板面上清晰地顯著太陽、月亮、星星的圖像,他立即收起鐵錘鋼鉆,把村里人叫來觀看,老支書崔電亮同志說這塊石頭是一塊奇石,一定要保存好。石英巖屬于沉積巖,石頭內有這種逼真的圖案實屬罕見。村里人給這塊石頭定名為日月星石。
日月星石上的太陽呈圓形,乳白色,直徑33公分,圓心中有一個淡粉色的圓圈,直徑4公分;月亮呈月牙形,直徑16公分,月牙中間有一個直徑11公分的白色圖案,太陽挨著石頭的邊沿,似初升的紅日,右上方19公分處是彎彎的月牙,石面上的56個星星是56粒晶體狀的石英石子,均勻地鑲嵌在沉積巖里,圖案逼真清晰。
1996年春,河北省《邯鄲市報》副主編喬建勛為日月星寫詩,贊曰: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三寶精華聚南坪。
1999年,一位客商愿出10萬元買走這塊石頭,村里人說,日月星石是萬仙山的鎮山之寶,千金不賣,真是黃金有價石無價。
從日月星石向南走就是龍潭溝,溝底是黑龍潭瀑布,落差30多米,水量隨季節的變化明顯,歷經歲月,瀑布在石板上沖擊出一潭,名黑龍潭。黑龍潭瀑布雖然落差不太高,但它具有太行瀑布的鮮明特點,瀑布的壑口有2米多深,上寬下窄,呈梯形,瀑布中間那一片紅色的巖石光華亮麗,光潔度可與最好的花崗巖石材媲美。黑龍潭有多深呢?至今也沒人能探到底。1998年夏天,南坪村請濟南的軍區某部潛水員了來探水深,也沒有測定其深度。不過黑龍潭周圍空氣清新,含有極高的負離子;黑龍潭的水含有各種礦物質,用水洗浴,可使皮膚光滑細嫩。距黑龍潭百米處是白龍潭,沿著之字形的石梯走進了有紅河谷之稱的丹分溝,清澈的山泉在殷紅的巖石上流淌,男人說是一條血水河,女人說是一條胭脂河。這條河不知用了多少萬年的時間在紅巖絕壁之間沖涮出來一個石缸似的深潭,泉水如一束白絹穿潭而過。在這流淌的小溪里,有一只腳印清晰地印烙在赤紅的巖石上。據說,太上老君從這里取水時留下的腳印,跺一跺這個腳印,可以健身祛邪。
從丹分溝逆水而上是丹分村,蔥郁的松林環抱著這個秀美的小山村。傳說,太上老君曾在此分發仙丹而得名。
五峰山林海
最高山峰海拔1561米,由五個山峰組成,面積1600公頃。1962年,南坪人在崔電亮同志的帶領下,開始在五峰山上造林,掄撅刨坑,點播松籽,苦干20_年,五峰山全部綠化,荒山禿嶺變為郁郁成林,五峰山成為南太行最有名的人工林,南坪人植樹造林的經驗曾向全國推廣,南坪人曾多次接待國外貴賓和朋友。現在五峰山木材積蓄達上百萬立方米,林內空氣濕潤,被譽為“太行天然氧巴”,茂密的樹林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豹子、野豬、黃羊、獾、角雉、山雞、畫眉、山雀等珍稀動物時有出沒。
躬腰刨坑二十年,汗浸松籽千百萬,
艱難創業化濃蔭,綠山更比移山難。
雙龍泉
雙龍泉屬淇河源頭。泉眼在海拔1200米處的懸崖峭壁中間,上為千仞壁立,下是百丈深澗,兩股泉水從石縫間競相噴涌,水擊巖石,似二龍嘯叫吟唱,故名雙龍泉。
黃龍洞
黃龍洞口又高又寬,進洞10米處,有一潭清水,乘小船擺渡進入洞內,可看見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和一個個圓口的石甕、石罐、石缸,最深的有1米多,直徑20公分,內壁光滑,細細瀏覽,可悟出水滴石穿,歲月悠悠的真諦。
趕羊土爽
丹分東面的那個小山村叫馬庵,村正南有一條山溝,叫趕羊土爽。自古以來,是南太行東側沿山各村養羊戶,夏季上山牧放的必徑之路。萬仙山風景區對外開放后,封山禁牧,山羊基本絕蹤。趕羊土爽成為一條旅游精品路段。20_年修建的2400級石階步道,蜿蜒幽曲,穿黑松林,過連翹叢,沿途步步新景,美不勝收,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在1942年,國民革命軍二十七軍為阻擊企圖打通進攻山西通道的日軍,在這里構筑工事,居高臨下,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雙方為爭奪至高點投入主要兵力,直打得尸填溝坎,血浸荒坡。趕羊土爽曾是對日作戰最激烈的地點。六十多年過去了,歲月撫平戰傷,花香驅散血腥,青山作碑慰英魂,赤巖有幸塑忠骨。沿臺階行至1200級處,可看到溝邊巖石風浸雨蝕,似一尊尊天然浮雕,像一幅幅抽象油畫,讓人聯想到那烽煙四起,戰馬嘶鳴,大刀橫飛,肉搏拼殺的激戰場面,像看到一個個持槍肅立的士兵,臥姿擊發的射手,中彈倒下仍頑強揮臂投彈的壯士,被炮彈炸飛血肉之軀的英雄亡靈。
在山崖高處有無數塊巖石似人臥俯狀,一律頭朝北方,似仍在堅守陣地。圖像栩栩如生,令人頓生敬意。臺階路旁生長著一叢叢香草和一束束繡仙菊、野梅花,可嗅到清新的香氣,象征著抗日勇士英名長存、千古流芳。忠魂崖中間有一座石壁山峰,厚不過5米,高達30多米,寬約百米,如一塊石碑高高聳立。當地人稱其為無名碑。南馬庵一戰,二十七軍幾乎全部陣亡,除軍長劉進和幾個高級將領外,陣亡的數千官兵都沒有留下任何可查找的音訊,世上無字碑很多,無名碑極少,這座天然石壁就是一通天成無名豐碑,聚結著二十七軍將士的英靈。
河南景點導游詞字篇三
五龍口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濟源市東北15公里的沁河出山處,北部與山西晉城市毗鄰,東部與沁陽市接壤,總面積為85平方公里。這里山俊水秀,景色迷人,交通便利,名勝古跡薈萃,是以獼猴、溫泉、自然和人文景觀為特色的旅游觀光區。早在20_年前的東漢,皇家即在此建造沁水公主園,歷史上就是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歷史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我們的車行駛在207國道上,大家往前方看,那座山被稱為孔山,孔山狀如臥龍,綿延十余里,因山巔有孔而得名。孔山洞與沁陽懸谷山洞東西對應,民間傳說,這是二郎神擔山攆太陽的扁擔孔。據《水經注》載:“山上石穴洞開,石上有車轍牛跡,均出白天成,非人工所就。“西有夫子坪,東有老君頂,是儒、道兩爭勝的地方。
自古以來因沁水之利,這里就是懷慶府各縣群眾聚會慶豐收的場所,曾有廟宇七百余間,現在人們仍有此游山趕會的習慣。
大家看,前面這座高山,山頂有“v“字形缺口,人稱箭過頂。相傳后羿射日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我們在這里稍作停留,帶大家去參觀一處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秦渠枋口。
秦渠枋口、五龍口古稱枋口。因秦時即在沁河出山處開鑿秦渠,引水灌田,以核對枋木為閘,故名枋口。它開創了隔山取水之先河,也是最早利用水流彎道原理的水利工程,不淤不塞,利澤至今,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和文物價值,是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可與都江堰媲美。從兩漢、三國、隋、唐至宋、元都曾擴建,到了明代萬歷年間,在沁口附近相繼開挖了利豐、廣濟、廣惠、永利和興利五條水渠,形成了五龍分水之勢,所以又稱五龍口。現在訪口遺址屬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枋口,沁河截山而出,兩岸斷壁如削,幽谷碧波蕩漾,風景十分迷人,東漢明帝劉莊在這里專門為女兒劉致賜建沁園,其精美別致為后世稱道,被作為公主花園的代稱。隋唐時代,官宦名流來游者甚多,直至金遼時期仍為官僚宴游之地。我國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曾游枋口,寫下了“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的千古絕唱。這里山水相映,風爽浪低,盛夏如涼秋,“沁口秋風“歷來被譽為濟源九景之一。
好了,請大家上車,我們繼續往前走。
大家看到的前面這塊地方是溫泉,五龍口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地熱區域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300米左右,最高水溫l0l℃,水溫穩定,儲量豐富,是我國內陸水溫最高、水質較好的氯化物、硫酸鹽、鈣鈉質醫用地熱礦泉,含有鈣、鎂、鈉、鐵、鉀、硫磺等30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適應治療20多種疾病。現在五龍口鎮投資近億元,正在建設溫泉城,包括溫泉沐浴、溫泉理療、溫泉別墅、室內溫泉游池、溫泉度假村等一系列現代化設施設備,可以滿足游客“食、住、行、游、購、娛“及會議服務等各種需要。
前邊大家看到的又是一處與后羿射日有關的地方,被稱為太陽落山處,《濟源縣志》載:“沁北諸山皆陽落山“。據說,后羿射日,太陽落地,把這里的山石燒得通紅,陽落山名由此而來。現在山頂的靈泉洞內,還留有明代嘉靖年間斗大石刻楷書“陽落山“三個大字。也有人說,五龍口的地熱泉也是太陽在地下燃燒的結果。
大家看,前方這座山似有五個巨大的手指形成,被稱為五行山,南北朝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里,標有白澗溝五行山的地理位置圖。山頂有一個石觀音端坐,那個石猴子正在辭行,天然生就,惟妙惟肖,當地老百姓叫悟空辭觀音。傳說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翻手壓在五行山下。你看,這五個山峰似連非連,就是如來佛的五個手指所化。后來觀音菩薩救出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下邊的山洞稱悟空洞。
大家再看前邊這座山更加神奇,被稱為大佛山,唐僧取經歸來,功德圓滿,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這座大佛山是他的法身像。有美猴王在此,猴子猴孫當然要伴駕,這也許是五龍口的獼猴一直能夠生活在這地球最北緯度艱苦環境的原因了。
現在我們已經人了遠近聞名的獼猴山。人口山上,我們可以看到有東、西兩個石人,右邊的石人面朝懸崖,左面的石人立于山谷之間。原來,這兩個石人是五龍口的巡山夜叉,后來他們行兇吃人,無惡不作,被太上老君點化,改邪歸正,成為護山之神。你們瞧,這兩個石人正在虔誠面壁呢!這個景觀稱作“夜叉朝圣“。
現在,我們的車子通過的這座橋被稱為鳳鳴橋,大家知道,太陽是天帝的兒子,后羿射日,得罪天帝,雖為天神卻不得善終,被逢蒙用桃木棍擊死。太上老君主持正義,派金雞星下凡,為后羿洗冤昭雪。因此有天上金雞星動,天下大赦犯人的說法。李白詩云:“我愁遠謫夜朗去,何日金雞放赦回?“現在這個金雞,就永遠留在五龍口的金雞頂上了。
河南景點導游詞字篇四
菊花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原產于我國,是我國傳統名花之一,它與梅、蘭、竹并稱為花中"四君子"。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河南開封菊花導游詞,歡迎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第一范文網查看。
菊花以獨特的風韻成為古城開封的象征,被定為開封的市花,開封也因此被稱為菊城。今天大家來到了開封,就給大家說說開封菊花吧!
菊花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原產于我國,是我國傳統名花之一,它與梅、蘭、竹并稱為花中"四君子"。菊花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品種多達3000余種,而開封目前的菊花就有1000余種。
開封的菊花,早在北宋時期就已馳名全國。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重陽》篇記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科……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當時"禁中與貴家皆賞此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賞"。到了明、清時期開封養菊之風更盛,在禹王臺乾隆御碑中,至今還可以看到"風葉梧表落,霜花菊白堆"的詩句,由此可見,開封栽培菊花的歷史是多么悠久了。
菊花因其品種繁多,色彩艷麗,姿態多變,在百花凋零的深秋傲霜開放,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然而你知道嗎?菊花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用途呢。
"菊"字古作"鞠躬"的"鞠"字或"鞠"上加"竹"字頭。菊花最早是用來記節令"鞠"有"斂"和"窮"的意思,這就是說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結束,現在"菊"這個名字就是根據菊花花期的特點確定的。另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呂氏春秋十二紀》和《禮紀月令篇》中均有記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這就是說,菊花開放的時候,是秋末九月,菊花又名"節花""九華"等。
"節花"的意思是表示節氣的花,"九華"是表示菊花在九月開花。九月是陽,所以菊花也表示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意思,重陽節賞菊花的風俗習慣也是由此而來的。據《夢粱錄》載,宋人每年重陽節都要以"菊花、茱萸,浮于酒而飲之。"尤其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八就開始作重九,在慶瑞殿陳列菊花萬余株,名花珍品,五彩繽紛,燦爛眩目,并且還要點菊燈,其盛況仿若元宵佳節。
菊花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增強人們的體質,延年益壽的功用。《神農本草經》把菊花列為上品,言"久服利備氣,輕身、耐老延年"。此外,菊花還可以釀酒、制茶,菊苗和花還可以作菜食用,如今在開封就有菊花茶、菊花餃子、菊花包子等土特產和風味小吃。這里我順便告訴您一個民間治頭疼病的小偏方,就是將曬干的菊花充枕,常用此枕,不僅可以治愈頭疼,還可以清心明目,可謂一舉兩得。正是由于菊花世人皆知的觀賞價值和其他功能,自古以來,開封人民就形成了愛菊、種菊、賞菊的習俗。
菊花的栽培方法和栽培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地栽盆菊,盆栽菊,套盆菊和盤枝壓條栽培。菊花的栽培形式也最能表現品種特色,一株只開一朵花的獨本菊,端莊秀麗;一株開出千余朵花的大立菊,偉岸壯觀;一株開花數朵的多頭菊,繁花密集,形似懸重山崖的懸崖菊,還有獅子菊、翻卷菊、猴子菊、孔雀菊等菊藝造型。20xx年以來,在菊花的栽培技術上還應用了新的技術措施,在春夏光照長的季節里,利用花期控制,讓霜菊按照人們的預定時間開花。
由于開封有著悠久的菊花種植歷史,開封的花匠師傅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通過他們勤勞的雙手,培育出的菊花質量上乘,品種繁多,在全國菊賽中,開封人創造的菊花全國之最不勝枚舉:由此及彼嫁接而成的"菊龍"長達50余米,其"長"為全國之最;挺拔玉立的塔菊,高達6.6米,其高為全國之最;巨如磐石的大立菊,花莖有4.2米,其"大"為全國之最;大立菊的花朵數量達6000余個,其"多"又為全國之最;小巧玲瓏的案頭菊,如掌中之物,其"小"為全國之最;花色斑斕的九本菊,"獨家經營,別無分店",其"新"為全國之最;嫁接而成的懸崖菊,能拖垂4米有余,其"巧"為全國之最;利用花期控制技術,開封菊花可以在春天與百花同放,更是中國最絕!開封菊花,其規模、品種、造型等均在全國占有獨特優勢,因此,我們說:"洛陽牡丹甲天下,開封菊花世無雙"。
開封人酷愛菊花。每當深秋來臨,那千姿百態、萬紫千紅的菊花,噴芳吐艷,絢麗多彩。整個開封可謂街巷有花,家家種花,店鋪擺花,簡直成了菊的世界,花的海洋。所以,人們稱開封為"菊城"。1983年菊花被命名為開封市的"市花",從那以后每年l0月18日至11月18日為開封"菊花花會"。
屆時,走進開封的任何一個景點,你都仿佛徜徉在菊花的海洋中一般。到那時,經過一冬的孕育,一春的沐浴,一夏的積累,菊花終于進發出生命中所有的輝煌,無論花朵大小,品種如何,所有的花瓣都那么艷麗,色彩都那么斑斕,不畏風霜,獨立寒秋。花會期間,來自國內外的游客匯開封,游古城,賞秋菊;以菊會友,談貿易,搞交流。整個開封城,變成了菊的世界,人的海洋。現在開封"菊花花會"已經和洛陽的牡丹花會一樣成了省級花會。如果您沒有看過開封的"菊花花會",可不要忘記花會日期,一定找個機會來一下啊!
開封人喜愛菊花,不僅因為美艷,更是因為它們性格剛強,耐寒傲霜,氣質高潔。同時菊花也正是開封人民堅強不屈的意志品格的象征。回顧歷史,開封歷經戰火災荒,然而,開封人民仍生生不息,自強自立,重建家園,這不正是菊花獨有的品質嗎?開封的菊花潤澤了古都的金秋,彌補了春日的短暫,夏日的炎熱,它那無可比擬的花期,美了古城,醉了游人。我想,開封菊花,她像洛陽的牡丹、無錫的梅花、廣州的木棉、昆明的茶花一樣,不僅受到本地人們的喜愛,也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您說呢?
河南景點導游詞字篇五
河南,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于黃河以南,故稱河南。
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
國家5a級旅游景區8項11處:少林寺、龍門石窟、云臺山-青天河-神農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白云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
世界地質公園4處:中岳嵩山、云臺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洛陽龍門、雞公山、王屋山、云臺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
河南屬暖溫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
一般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最佳旅游時間是秋季.
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其中地級市17個、省直管市1個,5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8個縣。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
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
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安陽(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
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鄭州)等附近建都。
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來遷到殷(今安陽),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河南,長達3200余年。
每當中國內亂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帶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