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總結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總結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瘧疾防治工作總結疾控中心篇一
在中心全科診室、傳染病室、瘧原蟲鏡檢站三個科室的積極協作下,我中心從6月份開始對門診中的確診病例、體溫超過℃的發熱病例及疑似病例進行抽血化驗瘧原蟲,截止至10月底,共抽血化驗107人,根據年初疾控中心下發的任務——抽血量達到轄區人口的2‰,即90人——我中心超額完成任務。
1、20xx年9月13日,由中心副主任醫師對中心醫務人員及轄區內幼兒園、學校的衛生老師進行瘧疾防治基礎知識的培訓,并發放宣傳資料;對中心醫務人員進行瘧疾防治知識的考核,合格率為99%,基本達到培訓目的。
2、20xx年9月底,由中心公衛科醫師分別對小學四年級(1)班學生及南陽幼兒園大班幼兒進行瘧疾知識的培訓及宣傳,并由公衛科和對轄區內學校的學生進行知曉率的調查,結果顯示,學校的瘧疾防治宣傳工作比較到位,知曉率比較高。
1、“全國瘧疾日”的宣傳活動中,我中心采取了板報宣傳、發放宣傳傳單、懸掛橫幅、在中心門口加設宣傳咨詢臺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在居民中反映熱烈,提高了瘧疾防治知識在居民中的知曉率。
2、在全年的基本宣傳中,我中心主要以宣傳欄為基本宣傳平臺,多次更換宣傳板報,并在中心大廳的導診臺放置免費宣傳小資料,以供居民了解學習。
由于對我轄區學校了解不充足,加之7、8月的暑假和9月的強化麻疹,學校瘧疾防治工作不是很及時,瘧疾知識在學生中的知曉率不是很高。明年我中心將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加強與學校老師的聯系,掌握學校學生的活動規律,順應季節進行宣傳,以達到更好的防控目的。
瘧疾防治工作總結疾控中心篇二
為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保障我鎮居民健康和公共衛生,我鎮把預防傳染病的工作納入工作重點,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學習落實《_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實施辦法》等,結合區疾控相關文件精神,有計劃、有目的、科學有效開展瘧疾防疫知識宣傳,遏制了瘧疾的傳染病,現將一年來所開展工作做如下總結:
1、建立完善制度,推進制度化管理進程。
我院結合區疾控文件精神,建立完善了瘧疾工作管理制度,初步完善了相關制度。
2、加強領導,構建組織領導機構。
為保障工作有效開展,我鎮結合實際立即組建瘧疾防疫工作領導小組,確保瘧防工作有序開展。
1、組織培訓,培養骨干醫師。衛生院利用村醫例會,利用將近一個上午的時間對村醫進行了瘧疾防疫知識的宣傳及怎樣進行瘧疾防疫知識宣傳,參加培訓村醫達36人即全鎮村醫參與培訓學習,為開展瘧疾防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加強宣傳,提高受訓層面。衛生院高度重視全球基金瘧疾項目,認真落實有關文件精神,抓好抓實瘧疾防疫工作。利用4月26日我國第四個“全國瘧疾日”,發放宣傳知識卡片,張貼宣傳圖畫和標語等形式,落實瘧疾防疫工作。共張貼20多張宣傳畫,發放500多張知識宣傳卡片,通過各種宣傳培訓手段受訓人次達3000多人次。從而提高了全鎮居民的預防瘧疾的意識和防范能力。
3、措施得力,遏制病情發生
(1)對與發熱病人全部血檢。全年共瘧疾血檢400余人。
(2)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把住病從口入關。
(3)在醫生的指導下,必要時實行預防接種,提高免疫力,建立免疫屏障,保護易感人群,必要時進行應急接種。
(4)開展滅鼠、滅蠅、滅蚊、滅蟑活動。
(5)實行對相關責任人視情節輕重給予查處,對在預防傳染病成績顯著的人員進行表彰。
通過全院工作人員及村醫的共同努力,利用各種形式宣傳預防傳染病的知識,提高居民對傳染病的防范能力,讓群眾明白傳染病是可防可治的,相信科學,能戰勝傳染病。
瘧疾防治工作總結疾控中心篇三
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并且容易流行。 引起瘧疾的病原體是瘧原蟲,瘧原蟲是一種很小的寄生蟲,由蚊子傳播,當蚊子咬人吸血時,把瘧原蟲帶入人體血液,引起傳播流行。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有四種: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我國以間日瘧原蟲為常見。
潛伏期 、從人體感染瘧原蟲到發病(口腔溫度超過℃),稱潛伏期。潛伏期包括整個紅外期和紅內期的第一個繁殖周期。一般間日瘧、卵形瘧14天,惡性瘧12天,三日瘧30天。感染原蟲量、株的不一,人體免疫力的差異,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潛伏期。溫帶地區有所謂長潛伏期蟲株,可長達8~14個月。輸血感染潛伏期7~10天。胎傳瘧疾,潛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過預防藥的人,潛伏期可延長。
間日瘧多急起,復發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驅癥狀,如乏力、倦怠、打呵欠;頭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適或腹瀉;不規則低熱。一般持續2~3天,長者一周。隨后轉為典型發作。分為三期。
發冷期 驟感畏寒,先為四肢末端發涼,全身發冷。皮膚起雞皮疙瘩,口唇,指甲發紺,顏面蒼白,全身肌肉關節酸痛。進而全身發抖,牙齒打顫,有的人蓋幾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續約10分鐘,乃至一小時許,寒戰自然停止,體溫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發熱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轉紅,體溫迅速上升,通常發冷越顯著,則體溫就愈高,可達40℃以上。高熱患者痛苦難忍。有的輾轉不安,呻呤不止;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劇烈頭痛.頑固嘔吐。患者面紅.氣促;結膜充血;皮灼熱而干燥;脈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訴說心悸,口渴,欲冷飲。持續2-6小時,個別達10余小時。發作數次后唇鼻常見皰疹。
出汗期 高熱后期,顏面手心微汗,隨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濕透,約2~3小時體溫降低,常至℃。患者感覺舒適,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覺醒來,精神輕快,食欲恢復,又可照常工作。此刻進入間歇期。
整個發作過程約6~12小時,典型者間歇48小時又重復上述過程。一般發作5~10次,因體內產生免疫力而自然終止。
4~6小時。脾大貧血較輕,但復發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兒童感染,可形成瘧疾腎病。三日瘧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很難自愈。
①起病后多數僅有冷感而無寒戰;
②體溫高,熱型不規則。初起進常呈間歇發熱,或不規則,后期持續高熱,長達20余小時,甚至一次剛結束,接著另一次又發作,不能完全退熱;
③退熱出汗不明顯或不出汗;
④脾大、貧血嚴重;
⑤可致兇險發作;
⑥前驅期血中即可檢出瘧原蟲;無復發。
(一 )、基礎治療
①發作期及退熱后24小時應臥床休息;
②要注意水份的補給,對食欲不佳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至恢復期給高蛋白飲食;吐瀉不能進食者,則適當補液;有貧血者可輔以鐵劑;
③寒戰時注意保暖;大汗應及時用干毛巾或溫濕毛巾擦干,并隨時更換汗濕的衣被,以免受涼;高熱時采用物理降溫,過高熱患者因高熱難忍可藥物降溫;兇險發熱者應嚴密觀察病情,及時發現生命體征的變化,詳細記錄出入量,做好基礎護理;
④按蟲媒傳染病做好隔離。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凈消毒。
(二)、病原治療 病原治療的目的是既要殺滅紅內期的瘧原蟲以控制發作,又要殺滅紅外期的瘧原蟲以防止復發,并要殺滅配子體以防止傳播。
要控制和預防瘧疾,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針對瘧疾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
(一)、管理傳染源:
及時發現瘧疾病人,并進行登記,管理和追蹤觀察。對現癥者要盡快控制,并予根治。
(二)、切斷傳播途徑:
在有蚊季節正確使用蚊帳,戶外執勤時使用防蚊劑及防蚊設備。滅蚊措施除大面積應用滅蚊劑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積水、根除蚊子孳生場所。
(三)、保護易感者:
以服藥預防為主。
瘧疾防治工作總結疾控中心篇四
根據《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2010-2020年)》的目標,及《福建省消除瘧疾行動計劃(2010-2015年)》(閩衛疾控【2010】78號)的要求,結合南平市疾控中心文件精神要求,我市2011年瘧疾防治工作總結如下:
1、3月30日我市派1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省疾控召開的消除瘧疾工作要求培訓會議。
2、日常會議對全市防疫專職人員,開展了瘧疾防治知識技能及消除瘧疾工作要求的培訓。
在轄市內醫療單位開展發熱病人瘧原蟲鏡檢工作,采集就診發熱病人靜脈血,涂制血膜,每張玻片涂制一個薄血膜和一個厚血膜,經吉姆薩染色后鏡檢。2011年我市共開展血檢人數為1554,發現陽性2例,1例為間日瘧,1例為惡性的,達到總人口2‰以上。其中5-10月血片有1502張,占
市疾控中心年底復核轄區內318張陰性血片和2片陽性血片,復核率達到。年底對全市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瘧疾防治工作督導1次,要求各單位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
1、病例處置
2、疫點處置。
(1)要求全市加強疫情監測,密切注視疫情動態,發現可疑病例及時報告。
(2)加強媒介控制,對患者家庭及周邊環境用菊酯類殺蟲劑進行消殺,或采用持效性菊酯類殺蟲劑噴灑滅蚊。在有條件的家庭,提倡養魚,控制孳生地幼蟲。
(3)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清理洼地積水、疏通溝渠等有針對性的環境治理措施,減少按蚊幼蟲孳生。
(4)廣泛開展衛生知識宣傳活動,引導群眾改善室內通風條件,改變室外露宿習慣。加強個人防護,防止蚊蟲叮咬,提倡使用紗門、紗窗、蚊香等防蚊措施,對野外露宿的人員,應使用驅避劑,避免蚊蟲叮咬。
在“”瘧疾宣傳日,由市疾控中心牽頭,開展“全國瘧疾日”防治宣傳活動。市疾控中心醫生在市疾控中心計免門診門口開展瘧疾防治宣傳咨詢活動,圍繞今年主題和口號,利用圖片展覽,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單,免費咨詢等多種形式,向過往的群眾發布瘧疾防治宣傳核心信息及瘧疾防治背景知識,希望全社會廣泛重視,加強防控,完成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作出的“2020年全國消除瘧疾”的承諾。整個宣傳活動共發放宣傳單1000多份,出宣傳欄2期,為實施福建省消除瘧疾行動奠定基礎,對于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增強國民身體素質具有重大意義。
瘧疾防治工作總結疾控中心篇五
為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保障師生健康和公共衛生,我校把預防傳染病的工作納入學校工作重點,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學習落實《_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實施辦法》等,結合縣教育相關文件精神,有計劃、有目的、科學有效開展學校瘧疾防疫知識宣傳,遏制了瘧疾的傳染病,現將一年來所開展工作做如下總結:
1、建立完善制度,推進制度化管理進程。
我校結合縣教育局文件精神,建立完善了瘧疾工作管理制度,初步完善了相關制度。如:建立了《永河小學傳染病防治預案》、學校晨檢制度、學校衛生公約、學校瘧疾防疫培訓制度、責任追究制等。
2、加強領導,構建組織領導機構。
為保障工作有效開展,我校結合實際立即組建瘧疾防疫工作領導小組,確保瘧疾防治工作有序開展。
1、組織培訓,培養骨干教師。我校利用20xx年學期開學教師集中例會,利用將近一個下午的時間對教師進行了瘧疾防疫知識的宣傳及怎樣進行學校瘧疾防疫知識宣傳,全體教師參與培訓學習,為開展瘧疾防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加強宣傳,提高受訓層面。我校高度重視全球基金瘧疾項目,認真落實有關文件精神,抓好抓實瘧疾防疫工作。確實納入學校重點工作,統一安排部署工作。各班每學期通過上一節“瘧疾防疫專題課”,一節班隊主體隊會,辦一期主題板報,發放宣傳知識材料,標語等形式,落實瘧疾防疫工作。
3、措施得力,遏制病情發生
⑴堅持師生有病自覺報告和學校晨檢制度,及時掌握師生的健康狀況,必要時填寫日報表,準時報告情況。
⑵堅持每周校園環境衛生清掃制度,保持室內通風,對教室、圖書室、功能室、廁所等按規定消毒。
⑶加強鍛煉身體,增強學生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4)加強飲食衛生教育,把住病從口入關。
(5) 寵物不得進入校園。
(6)開展滅鼠、滅蠅、滅蚊、滅蟑活動。
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利用各種形式宣傳預防傳染病的知識,提高師生對傳染病的防范能力,讓學生明白傳染病是可防可治的,相信科學,能戰勝傳染病。
瘧疾防治工作總結疾控中心篇六
20xx年,在縣委縣政府和縣衛生局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疾控中心的精心指導下,按照《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20xx—2020年)》和《安徽省消除瘧疾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認真落實各項防治措施,使瘧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現就我縣20xx年瘧疾防治措施落實情況總結如下:
20xx年我縣瘧疾疫情呈現快速下降趨勢,截止12月10日,全縣共接到瘧疾報告病例6例,實驗室診斷4例,抗瘧藥試治有效2例,較去年同期下降(6/47)。
(一)組織管理措施
20xx年1月,縣衛生局召開了瘧疾防治工作會議,會議分析了20xx年全縣瘧疾形勢和流行特點,明確了20xx年全縣瘧疾防治工作的目標和任務。衛生局要求加強對瘧防工作的領導,認真落實各項抗瘧措施,順利完成中央補助地方瘧疾項目和全球基金瘧疾項目,確保全縣瘧疾疫情不出現大范圍暴發流行。
(二)防治技術措施
1、休止期服藥
20xx年我縣休止期服藥共涉及19個鄉鎮122個行政村195個自然村,確定服藥范圍人口19493人,去除長期外出3119人,不宜服藥776人,實際服藥人數15598人,服藥率為,服完全程人數為15371人,全程服藥率為。休治有瘧史病例數238名,實際服藥237名,服藥率,全程服藥率99%。
2、現癥病人治療與管理20xx年全縣共發現治療瘧疾病人和疑似病人35例,其中瘧疾病人6例,正規治療6例,正規治療率。為加強對傳染源的管理,我縣還制訂了抗瘧藥品登記管理制度,使用統一的抗瘧藥品登記本,各鄉鎮均建有抗瘧藥品進出臺帳。
3、開展“三熱”病人血檢工作
發熱病人血檢是我縣瘧疾防治和監測工作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20xx年全縣共血檢“三熱”病人12994人,占全年任務數。共發現瘧原蟲4例,陽性率為。中心鏡檢站對全縣發熱病人血檢工作質量進行檢查,共復檢血片773張,符合率100%,未發現漏檢。
4、媒介防治
20xx年全縣共開展主動病例偵查73次,調查73自然村14726人,未發現漏報病人。同時對有瘧疾報告的6個疫點在疫點周圍100米開展了rdt主動搜索,共采血調查275人,未發現陽性病人。20xx年對瘧疾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居住地周圍50內開展了室內滯留噴灑工作,全縣共處理疫點6個,噴灑158戶,噴灑面積33130。
5、衛生宣教
結合“”全國瘧疾宣傳日和全球基金瘧疾項目,充分利用現有的健康教育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資源,在全縣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瘧防宣傳教育活動。據統計,全縣共開展播放dcd35場次、廣播電視4次、展板48板、宣傳欄35個、印發傳單4000份、瘧疾防知識咨詢22場次、宣傳標語橫幅等158條。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有效地提高了農村居民和中小學生瘧防知識的知曉率和對瘧防措施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