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保衛延安讀后感300字篇一
這部長篇小說真摯動人地描寫了這次保衛延安戰爭中幾個戰役,描寫了彭德懷將軍,描寫了指戰員中不少奮不顧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連長的英雄事跡為核心,描繪了人民戰爭的歷史畫卷,是一部描寫我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有力作品。它描寫出了一幅真正動人的人民革命戰爭的圖畫,成功地寫出了人民如何戰勝了敵人的生動的歷史中的一頁。
朋友,當你聆聽別人歌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時,你就會感覺到母親對孩子的重要;當你欣賞潘美辰的《我想有個家》的時候,你也會感覺到家庭在你心目中的分量,可是,當你聽到殷秀梅的《祖國啊,我永遠熱愛您》的時候,你可曾掂量過祖國在你心目中的分量,又可曾想過如何去熱愛祖國,去建設祖國呢?
是的,祖國對我們是何其的重要。
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站部隊在山西省延安以南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防御作戰。
在延安保衛戰站之中,彭德懷將軍起了重要的領導作用。
其實,不只是在這場延安保衛戰之中,在其他的很多戰役中,彭德懷也氣了很大的作用。如百團大戰,抗美援朝中五次戰役等等,他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彭德懷,他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他是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他為中華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實,在中華歷,不僅彭德懷將軍很杰出,像他這樣的人,也有很多。
董存瑞,1925年出生在河北省懷來縣的貧苦農民家庭,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5日,解放軍攻打中華民國政府軍駐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連隊負責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據說,在沖鋒時,遭到一個橋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鎖,董存瑞便抱起_包,準備進行爆破。沖至橋下方,發現橋型暗堡距地面過高,也沒有地方可以放置_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_包,拉燃導火線,與暗堡同歸于盡。董存瑞的行為,使他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宣傳的戰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紀念碑,碑上刻著朱德的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此外,還有人們熟悉的黃繼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戰領高地面陣地之敵。在反擊中,遇到敵人一個暗藏火力點的瘋狂射擊,部隊連續沖鋒都沒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在拂曉眼前還奪不下高地,不僅使已經奪取的陣地重落敵手,還會直接影響整個上甘嶺反擊戰的勝利。在這個關鍵時刻,黃繼光參加了攻堅小組,在戰斗中,攻堅小組的兩位戰友犧牲了,情況十分緊急,黃繼光身上也連中了4槍,他昏了過去。敵人的機槍聲把他驚醒,他不顧一切頑強的爬到敵人的槍口旁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他用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榮譽。他那舍己為人,一心為民被志愿軍領機關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所在部隊黨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了解他們的光榮事跡后,我才心有所觸。
人們常說,死有兩種,要么輕于鴻毛,要么重于泰山。像他們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死,他們死得有意義,死的偉大。我們將永遠懷念他們!英雄們,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勤奮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高位你們的靈魂,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時代在召喚,黨在召喚。讓我們在向偉大的目標進軍征途中努力奮斗,永不停步!讓我們的青春在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放射觸更加燦爛的光輝。
保衛延安讀后感300字篇二
《保衛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紅色經典”,“英雄史詩”,作者杜鵬程從基層寫起,描述了一九四七年春,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在國民黨軍以十倍于我軍的絕對優勢兵力發動瘋狂進攻的情景下,由防御轉為進攻,并在青化砭、羊馬河、沙家店、蟠龍鎮等有名戰役中殲滅數倍于我軍的敵人,取得了當時西北戰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輝煌勝利的故事,贊頌了無數解放軍戰士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許多解放軍指戰員鎮定自若、運籌帷幄的大將風度。
整本書以解放軍某縱隊第一連的經歷為主線,重點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年輕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無畏的戰士的代表,又是冷靜果斷的指揮員的代表。因為他年輕,又有對敵人無限的仇恨,他起初無法理解我軍撤出延安的舉動,但他是老革命,他還是理解了黨中央的智慧決策,逐步成長為優秀的指揮員。這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衛毅、張培等指揮員和孫全厚、馬全有、李江國等戰士。書中,作者還第一次描述了彭德懷將軍的形象,也是從書中,我認識了彭德懷將軍。雖然著墨不多,但我們仍能清楚地看到一個長于作戰善于指揮,而又淳樸真誠,甘于清苦,有“人饑己饑”精神的“人民勤務員”。他是一個偉大的模范共產黨員,是中國人民的好公仆,是一個偉大的人民勤務員。他關心每一個戰士和人民群眾,從不擺架子,陳興允旅長這樣轉述過他的話:“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稱贊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泥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經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可是每一家都離不了它。”長期革命斗爭的錘煉使得他富有中國勞動人民傳統的優良品性,他樸厚、博大、真誠、正直,嚴肅卻又慈愛,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虛懷若谷的謙虛精神。他以這樣的精神品質來矢志不渝地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服務;把中國勞動人民的優良精神和共產主義的黨性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為中國走向解放、統一之路而奮斗。
書中還從側面描述了黨中央和毛主席運籌帷幄的大智慧,更歌頌了陜北人民對我黨我軍的擁戶和有力支援。以李老漢為代表人物,敵人嚴刑拷打、威逼利誘,想要明白我黨軍隊的去向,李老漢卻故意將敵人引入歧途,自我抱著小孫子跳下了絕壁……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我們革命戰爭的勝利也是緣于有了這樣無數的幕后英雄,一個幾乎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老百姓都能夠為了真理放棄一切,這怎樣能不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強大的震撼
隨著“北方,萬里長城的上空,突然沖起了強大的風暴,掣起閃電,發出轟響。風暴夾著雷霆,以猛不可擋的氣勢,卷過森林,卷過延安周圍的山崗,卷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征戰過的黃河流域,向遠方奔騰而去……”的落幕,故事講完了,我平整了思緒,安撫了激動而又緊張的心。
整部作品對場面的描述很細致,不僅僅從各個方面體現出了人民英雄的英勇,戰士們應對死亡時的大無畏,還描述了人民群眾對我軍我黨的擁護和愛戴,以及共產黨在危難時刻的大智慧和英明決策。西北戰場的輝煌勝利,是在黨中央和毛主席對于戰局的正確分析和估計以及對于戰爭的英明指示和領導,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人民解放軍的艱苦英勇的作戰,陜北解放區的忠誠團結之下取得的;也是在無數個共產黨員前赴后繼,用自我的生民和鮮血捍衛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斗爭之下取得的。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僅對解放軍戰士和指戰員的種種精神深深敬佩,還感受到了我軍的無限智慧。無論是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還是人民解放軍,都有過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和戰略轉移的巧妙做法,《保衛延安》就表現了這種智慧。正因這種智慧,才使我軍一步步地發展壯大,最終取得了勝利。如果沒有它,紅軍主力可能已經在湘西全軍覆沒,也就沒有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社會提高了,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但我們更加不能忘記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不能忘記頑強抗爭、不畏艱險、越挫越勇、無畏犧牲的中華精神,以及審時度勢、英明決策的大智慧。多讀書、讀好書,讓我們的心靈在其中得到了洗禮,樹立了更加遠大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必須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學習、克己奉公,圍繞黨,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更加完美的祖國而自強不息!
保衛延安讀后感300字篇三
《保衛延安》是現代作家杜鵬程所寫,它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被譽為“英雄史詩”、當代戰爭文學的開山作和里程碑。它以宏大的規模、磅礴的氣勢,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延安保衛戰,描繪出一幅真實、壯麗的人民戰爭的歷史畫卷。文中,作者以高昂的筆調、遒勁的筆力,刻畫了一批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們之中有卓越領導人彭德懷總司令,有馳聘沙場的高、中級將領陳允興、李誠、趙勁、衛毅,有叱咤風云的基層指揮員王老虎、周大勇,還有根據地革命老英雄李振德。他們具有共同的階級資本,卻又有各自獨特的個性。
周大勇是小說的主人公,他是我國當代文學中比較成功的人民戰士英雄形象之一。周大勇在保衛延安的幾大戰役中,從一個勇敢、頑固但不成熟的連級干部,成長為一位思想成熟的營級指揮員。榆林掩護部隊撤退是因為周大勇剛毅、勇猛,指揮時冷靜果斷,時刻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黨與人民軍隊的威望,才成為一位頗具領導才能的指揮員。
我讀著讀著,仿佛身臨其境,和陳旅長、楊政委、趙團長、李政委等人站在一起眺望北方:北方,萬里長城上空突然刮起了強大的風暴,打起了閃電,發出轟響。風暴夾著雷霆,以猛不可擋的氣勢,卷過森林,卷過延安周圍的山崗,卷過中華民族的黃河流域,向遠方奔騰而去……
《保衛延安》歌頌了廣大軍民赴湯蹈火、浴血奮戰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再現了壯烈的延安保衛戰,使我感受到人民戰爭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巨大威力。
解放以前,還有許多烈士為了革命,為了人民而犧牲,以無上的心得譜寫出一首感人至深的黨的贊歌:年僅15歲的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董存瑞手托炸藥包在敵人的碉堡下拉響了導火線;黃繼光面對敵人噴火的機槍口,英勇的撲了上去……
當今的中國迎來了國富民強的一刻,可若是沒有了幾十年前黨的奮勇作戰,怎么會有今天燦爛輝煌的新中國呢?《保衛延安》使我了解了當時延安保衛戰共產黨英勇無敵,使我心中有一個聲音在吶喊:共產黨,你永遠在我心中!
保衛延安讀后感300字篇四
《保衛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紅色經典”,“英雄史詩”,作者杜鵬程從基層寫起,描寫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在國民黨軍以十倍于我軍的絕對優勢兵力發動瘋狂進攻的情況下,由防御轉為進攻,取得西北戰場輝煌勝利的故事。贊頌了無數解放軍戰士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許多解放軍指戰員鎮定自若、運籌帷幄的大將風度。
整本書除撤出延安外,還寫了青化砭、羊馬河、沙家店、蟠龍鎮等戰役。在這些戰役中,我軍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然后再次向延安進軍。
整本書以解放軍某縱隊第一連的經歷為主線,重點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年輕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無畏的戰士的代表,又是冷靜果斷的指揮員的代表。因為他年輕,又有對敵人無限的仇恨,他起初無法理解我軍撤出延安的舉動,但他是老革命,他還是理解了黨中央的智慧決策,逐步成長為優秀的指揮員。這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衛毅、張培等指揮員和孫全厚、馬全有、李江國等戰士,作者還描寫了彭德懷將軍的形象,雖然著墨不多,但我們仍能清楚地看到一個長于作戰善于指揮,而又淳樸真誠,甘于清苦,有“人饑己饑”精神的“人民勤務員”。他關心每一個戰士和人民群眾,從不擺架子,陳興允旅長這樣轉述過他的話:
“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稱贊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泥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經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離不了它。”
作者還側面描寫了黨中央和毛主席運籌帷幄的大智慧,更歌頌了陜北人民對我黨我軍的擁戶和有力支援。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對解放軍戰士和指戰員的種種精神深深敬佩,還感受到了我軍的無限智慧。無論是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還是人民解放軍,都有過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和戰略轉移的巧妙做法,《保衛延安》就表現了這種智慧。正因這種智慧,才使我軍一步步地發展壯大,最終取得了勝利。如果沒有它,紅軍主力可能已經在湘西全軍覆沒,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了。
保衛延安讀后感300字篇五
《保衛延安》也是一部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有名的英雄戰爭的一部史詩,他描述了一幅真正動人的人民革命戰爭的圖畫,成功地寫出了人民如何戰勝了敵人的生動的歷史中的一頁。
1947年三月初,國民黨反動派以數十萬兵力對我延安發動了瘋狂的進攻,我人民解放軍和陜甘守邊區人民在毛主席親自領導下,從防御轉入進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戰役中殲滅數倍于我軍的敵人,取得了當時西北戰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輝煌勝利。
這次戰爭的輝煌勝利,是在黨中央和毛主席對于戰局的正確分析和估計以及對于戰爭的英明指示和領導,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人民解放軍的艱苦英勇的作戰,陜北解放區的忠誠團結之下取得的;也是在無數個共產黨員前赴后繼,用自我的生民和鮮血捍衛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斗爭之下取得的。
從書中,我認識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彭德懷將軍。彭德懷將軍是一個偉大的模范黨員,是中國人民的好公仆,是一個偉大的人民勤務員。是毛主席始終共患難同甘苦的親密戰友之一,是對毛主席的戰略思想最忠實同時又能創造性地運用實際指揮的高級將領之一。長期革命斗爭的錘煉使得他富有中國勞動人民傳統的優良品性,他樸厚、博大、真誠、正直,嚴肅卻又慈愛,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虛懷若谷的謙虛精神。他以這樣的精神品質來矢志不渝地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服務;把中國勞動人民的優良精神和共產主義的黨性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為中國走向解放、統一之路而奮斗。
正如他以往說過的那樣: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稱贊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泥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禁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可是每一家都離不開它。彭德懷將軍說到做到,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我的承諾,并且也這樣地教育他的同志們。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這種革命精神才會在人們心中永駐,才會被后世發揚光大。
從書中,我認識了周大勇。他是一個連長,一個指揮員,同時也是普通戰士中的一員。他很普通然而卻又英勇非凡,他的成長正體現著一個普通的勇敢的戰士是怎樣成為一個堅強不摧的革命戰士的過程。艱苦斗爭的錘煉使得他意志堅強,而對他來說,僅有黨、祖國和人民才最重要。在他的一生中,唯一光榮、歡樂的事情恐怕就是為祖國、為人民而戰斗,而奉獻。這樣的戰士,才是真正的人民戰士和民主英雄;這樣的英雄,無論遇到什么都不會出賣黨、出賣自我的國家和人民。周大勇正是這樣一個戰士,真樣一個英雄,平凡而偉大。
從書中,我認識了李誠。他是一個干部,是那些不知辛苦、不知疲倦地驚人地工作著的政治工作人員的一個生動的靈魂,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中政治干部的艱苦卓絕的精神,看到了他們憂國憂民、廢寢忘食工作的高尚品質。有的人也許會認為李誠是可敬可畏、嚴肅苛刻的人,然而我覺得他不僅僅是個可敬可畏的人,更是一個可親可愛的人。他嚴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則,同時也嚴格要求他人,時時刻刻都會指出他人的缺點并加以批評,不允許戰士們有一點馬虎或是偷懶的行為。然而正是他這樣嚴于律己又嚴格要求他人的態度,才提高了自我和其他戰士的工作效率和成效,才促使黨的偉大事業得以快速發展。
他的嚴格是對工作、對革命的負責,是對戰士們的愛和熱情,更是對人民和祖國的愛。李誠的嚴格、熱情讓我從心底敬佩。
從書中,我認識了衛毅,他堅強,不畏強敵,是一個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認識了陳興允旅長,他是一個能干、堅決、勇敢的指揮員;認識了孫金厚,他是部隊中炊事員、飼養員以及其他勤務人員中的感動人的無名英雄之一;認識了李振德,他是革命根據地不屈不撓,壓不倒、折不彎、頂得住的一個人民英雄形象。此外,我還認識了馬全有、李江國等一群生龍活虎的戰士以及其他的人,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他們的堅強不屈,更看到了他們那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心……所有英雄的形象都展此刻我的眼前,組成了一幅讓人激動、崇敬、感嘆的畫面。隨著“北方,萬里長城的上空,突然沖起了強大的風暴,掣起閃電,發出轟響。風暴夾著雷霆,以猛不可擋的氣勢,卷過森林,卷過延安周圍的山崗,卷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征戰過的黃河流域,向遠方奔騰而去……”的落幕,我萬分不舍地合上書,平整了思緒,安撫了激動而又緊張的心。環顧四周的這份和諧,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這些人民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今日的一切完美生活。而與他們相比,我是如此的自慚形穢,如此的渺小。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坎坷,充滿了不確定,然而我在應對這些困難時往往選擇了逃避,甚至選擇了放棄。可是此刻
,在我讀完這本書之后,在我認識了這些人民英雄后,我頓悟:那些障礙,那些坎坷,那些失敗都不算什么,它們都是紙老虎。就像彈簧一樣,你弱它則強,你強它則弱,那么既是如此,我們有什么理由不選擇自我變強呢?是的,我們應當選擇變強,我們要戰勝困難,我們要開拓一條屬于自我人生的解放之路,走向勝利的彼岸,去迎接那只屬于我們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