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歡樂頌音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1.貝多芬是世界樂迷熟悉的音樂家。通過對貝多芬《d小調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主題歌《歡樂頌》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貝多芬反抗封建統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爭意志,了解貝多芬偉大而崇高的思想。
2、訓練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豐富的聲音唱好頌歌。
設計思路:
通過欣賞和演唱歌曲,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課型:欣賞綜合課
教學目標:
1.感受不同時代人類的博愛精神。
2.通過欣賞和演唱歌曲,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步建立對親人、對他人,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形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對真、善、美的音樂藝術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教學重點:
欣賞與演唱歌曲,并從歌詞中體會博愛精神。
教學難點:
第三樂句最后一拍與第四樂句連線相加的時值,是演唱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音階,提示學生注意氣息,控制音量以及音準
二、導入
1、獻給愛麗絲這首樂曲是?作曲家是?對,看來同學們平時積累的音樂知識真不錯,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關于作曲家的故事。
2、了解作者
3、為什么后人對他有如此高的評價?他究竟有著什么樣的人生經歷?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音樂圣人,去了解他真實的故事。(播放貝多芬生平)
三、新授
1、欣賞合唱《歡樂頌》,大家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思考:這首歌曲要用怎樣的情緒演唱?(播放課件:卡拉揚指揮、柏林交響樂團演出的《歡樂頌》。聽完為歌曲選擇演唱情緒)a、莊嚴、雄偉神圣的b、中速、抒情的c.歡快、跳躍的這首歌曲是莊嚴、神圣、進行曲風格,所以同學們在演唱時一定不能唱成一般性的群眾歌曲,更不能唱的像流行歌曲。
2、用“lu”輕聲模唱,熟悉歌曲旋律,注意氣息。
3、輕聲試唱歌曲旋律,要求注意換氣位置(學生領唱)
4、解決難點:跨小節連音線,在這里叫做延音線,其作用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在演唱或演奏時作為一個音符,它的長度等于所有這些音符的總和。
5、用中等音量唱歌曲旋律,練習控制聲音的能力。6填詞演唱歌曲
朗讀歌詞
《歡樂頌》這首歌曲是根據德國詩人席勒的著名詩篇譜寫的。1793年,22歲的貝多芬就抱著偉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詩《歡樂頌》譜成音樂,前后琢磨了30年之久,才最后在《第九交響曲》中得以完成,所以說,好的作品必定要經過千錘百煉,我們大家要學習偉人的這種敬業精神,我們班哪位同學朗讀的最好?(生朗讀歌詞)請其他同學思考這首歌詞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分小組討論)
填詞演唱并進行感情處理
是的,它反映了貝多芬的那個年代,人們向往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億萬人民擁抱起來”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讓我們用飽滿的熱情、高亢有力的聲音,加上歌詞演唱一遍。
四、拓展
通過學唱歌曲我們可以體驗到,幾個簡單的音符而貝多芬卻把它譜成如此輝煌的樂章,這是因為貝多芬有著偉大而崇高的思想和與命運搏斗的頑強精神。那么他時如何戰勝病魔走向成功的呢?(播放課件:講述貝多芬發現自己雙耳失聰,聽不見琴聲,感覺一位音樂家連自己的音樂都聽不見,活著還有什么意義?貝多芬想自殺,在桌前寫著遺囑,就在這時,他仿佛聽見了自己所寫的音樂。隨畫面講: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和貝多芬一起用心靈去感受音樂,你聽到了什么?這時畫面由黑暗一下子明亮起來,山川大地回蕩著貝多芬的音樂,隨畫面講;睜開眼睛,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是否也能體會到從黑暗走向光明,用痛苦換來歡樂的喜悅?)
聆聽原唱
歡樂頌是一首合唱歌曲,今天我們學習的只是其中的一個聲部,合唱版的《歡樂頌》氣勢宏大、交響樂隊和人聲的交響輝映使音樂更具有震撼力。同學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們雖然膚色不同,語言也不同,但我們追求歡樂、渴望和平的心聲是一樣的,為了更好地抓住樂曲的演唱情緒,請大家再欣賞一遍歌曲《歡樂頌》。(播放由卡拉揚指揮、柏林合唱團演唱的《歡樂頌》)通過再次演唱和欣賞,我們感受到《歡樂頌》以奔放不羈的激情號召億萬群眾擁抱起來,這正體現了貝多芬的音樂風格。
同學們,我們在學習、生活中要以怎樣的實踐行動向貝多芬學習呢?(討論交流)
五、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呢?(生談)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我們的祖國正發生著神奇的變化,為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們同樣需要平等,渴望和平,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它是友誼的橋梁,是和平的紐帶,讓我們用歌聲唱出人類團結、友愛的心聲,讓我們高唱《歡樂頌》,用歌聲來結束這節課!
人教版歡樂頌音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教學內容:人教版12冊第三課第三課時《歡樂頌》。
課型:綜合課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歌曲創作的背景及貝多芬對人類音樂的偉大貢獻,認識串鈴、雙響桶、三角鐵、沙錘、碰鐘5種樂器。
2、能力目標:①在學習中聯系創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②培養學生小組合作運用樂器自編合唱的能力。
教學重點: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了解貝多芬的生平,學習他與社會與疾病與命運抗爭到底的偉大人格,并且運用樂器編小合唱。
教學難點:跨小節的切分節奏,要唱足時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教學用具:電子琴、多媒體課件、串鈴、雙響桶、三角鐵、沙錘、碰鐘
教學方法:討論法、啟發法、談話法
1、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見一位音樂圣人: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
教師彈奏《獻給愛麗斯》片段,請學生說出是誰的作品。
2、提問:①你還聽過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為什么被稱為“樂圣”?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愛戴和擁護?
3、現在老師就帶大家走進美妙的音樂殿堂,去了解一下這位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偉大作曲家——貝多芬。
二、走進音樂圣人——貝多芬
1、課件講述小故事——令人落淚的歡樂頌。
2、通過聽故事談談你對貝多芬的.認識。
3、結合課件簡介“樂圣”貝多芬的生平。
三、走進名曲——《歡樂頌》
1、欣賞《歡樂頌》
①結合課件通過欣賞《歡樂頌》的演出盛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
②提問:聽完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學唱《歡樂頌》
①提問:你想用什么方法學習這首歌?
②試用學生提出的方法學唱,解決難點。
③全體齊唱,相互評價指出不足之處,并提出修改意見。
④教師指揮,全班有感情地齊唱。
四、拓展、延伸、運用
1、教師出示沙錘、串鈴、雙響桶、碰鐘、三角鐵,學生齊答這些樂器的名稱,并找個別同學示范演奏方法。
2、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將《歡樂頌》這首歌根據自己的理解運用這些樂器自編合唱。
3、分組上臺表演,相互評價。
4、教師總結引導學生合唱要“動”起來,要有創新,應在隊型和變化方面多下功夫。
五、小結
1、用一句話說出你了解的貝多芬。
2、我們從他身上學到了哪些精神?
作業布置:我也可以是貝多芬
根據老師所給音符,加上拍好和節奏,試試你的創作能力。
人教版歡樂頌音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1、通過欣賞樂曲,引導幼兒感受樂曲平穩的節奏;
3、進一步培養幼兒對大自然和生活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音樂圖譜,《貝多芬》的圖片。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表演《郊游》進場,請幼兒入座。
二、練聲活動:《問好歌》、《許多小鈴鐺》
要求:1、引導幼兒發音要輕快、跳躍、清晰、自然;
2、提醒幼兒認真傾聽琴聲,跟著琴音的強弱和諧地用大小的聲音演唱。
三、欣賞樂曲《歡樂頌》:
1、組織幼兒共同回憶郊游時所見到的景色,引出歌曲名稱。
2、請幼兒安靜的傾聽音樂。并在欣賞完樂曲后教師啟發幼兒說出幼兒內心的感受。
b、你能聽出這首曲子的速度是怎樣的嗎?(平穩的、緩慢的??)
c、你聽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覺?(歡快的、悲傷的??)
3、再次播放樂曲請幼兒欣賞。
四、學習歌曲《歡樂頌》:
2、引導幼兒掌握歌詞內容,進一步培養幼兒對大自然和生活的喜愛之情;
1)引導幼兒邊觀察圖譜邊欣賞歌曲,進一步了解歌詞內容;
2)引導幼兒觀察圖譜的節奏,完整學習歌詞;
藍天高高/白云飄飄/太陽公公/在.微笑——/
樹上小鳥/吱吱在叫/河里小魚/尾.巴搖——/
花兒點頭/草兒彎腰/歡迎小朋/友們到——/
我們大家/多么快樂/又唱歌來/又.舞蹈——‖
3)鼓勵幼兒分句用體態節奏表現自己對歌詞的理解。
3、幼兒學唱歌曲,能歡快活潑、完整地演唱歌曲;
(1)用“啦”“嗚”代替歌詞第一遍學唱;
重點:引導幼兒跟隨音樂,一半的幼兒用象聲詞“啦”音、另一半的幼兒用“嗚”音演唱,熟悉旋律。
(2)結合圖譜,鼓勵幼兒小聲跟唱;
(3)隨音樂,讓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4)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中圖片的內容及圖片的大小學習強弱的節奏,并認識圖譜中“小兔”跳躍、“糖葫蘆”連貫、“喇叭”放聲唱的符號,要求幼兒初步學習根據符號演唱。
如:根據歌詞內容向幼兒解釋這樣的一種意境:天空中白云飄過是靜靜的,哦!靜靜的!你們說要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唱呀?樹上小鳥在叫,哇!多么悅耳呀!你們說要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兒點頭,小草彎腰有沒有聲音呀?你們說要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們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是很快樂的!那我們唱得響亮一些。
五、啟發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表演唱:
1、鼓勵幼兒用活潑、歡樂的感情演唱,并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自由表現歌曲內容。
2、分組演唱:將幼兒自然分成兩組,并觀看圖譜,在教師的提示下,初步嘗試輪唱和接唱,培養幼兒在集體歌唱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
如:男生唱歌詞,女生用“啦”音伴唱。
女生唱歌詞,男生用“嗚”音伴唱。
注意:引導幼兒努力保持聲部之間音量的均衡和協調。
六、遷移運用——介紹作者貝多芬:
教師出示貝多芬爺爺的圖片,告訴幼兒貝多芬爺爺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寫出許多著名的樂曲。今天這首好聽的樂曲就是貝多芬爺爺寫的。
七、復習歌表演《兔子和狼》律動出室。
八、活動延伸:
將音樂磁帶和圖譜彩印后分別置放于音樂區,鼓勵幼兒繼續隨音樂伴奏和圖譜,進行歌曲的創編和舞蹈表演活動。
活動評析:
在新歌教學的音樂活動中常常發現,傳統的老師教唱,幼兒跟學的方法枯燥、乏味,幼兒不感興趣。且對歌詞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而本次活動中,教師把握幼兒的特點和興趣,設計了相關的教學圖譜,運用形象圖譜教學,不僅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及身體的參與,而且通過圖譜的視覺效果,更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了解歌曲的節奏、音節,從而又快又準確地掌握新歌,感受歌曲的美。
其次,精心設計每一次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的設計充滿趣味性的,這樣,才能吸引孩子學習。如本次活動中,教師按照這首名曲原來的強弱進行處理了。在教學中,教師會根據歌詞內容向幼兒解釋這樣的一種意境:天空中白云飄過是靜靜的,哦!靜靜的!你們說要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唱呀?樹上小鳥在叫,哇!多么悅耳呀!你們說要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兒點頭,小草彎腰有沒有聲音呀?你們說要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們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聲音很棒!很響亮,那我們幫唱得響一些,那我們肯定是很快樂的。老師很好的把這樣的一個意境帶進孩子們的腦海,孩子們興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老師處理的要求唱,活動的教學目的在游戲中也就順利的完成了。而相反,如果教師只是很簡單地說第一句唱得輕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響一些等在孩子們的腦海中不會留下很深的音樂中的強弱概念的,也許他們會把老師的要求顛倒或搞錯。
人教版歡樂頌音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教學目標】
和他的創作風格.
義情趣。
【教學重點】
欣賞與學唱歌曲《歡樂頌》
【教學難點】
歌曲中跨小節切分節奏的練習
【教學過程】
一. 聆聽音樂,導入新課
1、老師先放一段鋼琴曲,大家用心聆聽這個音樂片斷,然后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看誰聽過這首樂曲,樂曲教什么名字,曲作者是誰,以及同學們對這位音樂家生平的了解。
(播放鋼琴曲《歡樂頌》片段,師生隨音樂律動。)
2、引出新課《歡樂頌》。
二、講授新課
1、簡介作曲家
由、平等、博愛的大旗,憧憬人類友愛、力量和美好的理想,他是西方音
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
2.簡介貝多芬的作品——請你說說貝多芬
3.介紹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這首曲子是1824年貝多芬耳聾時創作的,它帶有一些宗教色彩。首
次將人聲加入交響樂的作品,作品體現了他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是貝多芬全部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而《歡樂頌》是《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也是音樂史上第一次把人聲加入交響樂的一次創舉。
三、欣賞歌曲《歡樂頌》
1、聆聽合唱作品《歡樂頌》,了解有關貝多芬的音樂故事,思考歌曲的
感覺是怎么樣的?
2、學生交流、討論。
3、老師總結:熱情 莊嚴 神圣。
四、學唱歌曲《歡樂頌》
老師敘述:《歡樂頌》,又稱《快樂頌》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
所寫的詩歌。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份,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他憑著堅強的意志和對音樂藝術的酷愛,創作了大量不朽的音樂作品,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音樂遺產。那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首經典之作——《歡樂頌》。
1、再次聆聽,感受歌曲旋律.
2、教師伴奏,學唱歌曲。
3、教師教唱歌譜。
4、解決跨小節連音。
32 1 1 | 23 2. 1 ||
5、學生齊唱。
6、要求加入強弱規律進行演唱。
這首4/4拍歌曲的旋律進行以正拍進入的級進為主、大量運用了x x x x 的節奏型、速度為中速。故歌曲的情緒給我們聽覺上的感受是熱烈、莊重的,所以不難看出,旋律、節奏、速度是影響音樂情緒的重要因素,它在音樂表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4/4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次強弱。
五、創作表演。
設計《歡樂頌》的演唱形式。
(指揮、朗誦、領唱、伴唱)
六、小結
在這堂課中學到了什么?
在音樂課上,不僅能學到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課得到一種鍛煉。在學唱的同時也學到了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情趣。 《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的著名唱段,但是在1824年這部交響曲首演時貝多芬已雙耳全聾,但他的作品卻絲毫沒有受到他多舛命運的影響,貝多芬雖然早已離去,但他的音樂作品和人格魅力卻激勵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讓我們懷著對貝多芬的崇敬、歌頌之情再次高唱《歡樂頌》用歌聲來悼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巨人”。(播放視頻,完整欣賞音樂。)
人教版歡樂頌音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顛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蘊。
2、引導幼兒創編歌詞,嘗試運用繪畫的方式記憶歌詞。
3、激發幼兒與同伴積極配合、互相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顛倒、滑稽的事情。
2、物質準備:錄好的歌曲伴奏、幼兒操作板塊、筆、紙等。
活動過程:
1、跟音樂練說唱
你們平時是這樣穿的嗎?你們是怎么做的?(用動作引導幼兒說出‘顛倒’),那我們一起來學吧!我們先跟著音樂來輕輕地說唱歌詞!
2、聽音樂輕聲哼唱。
3、鼓勵生生互動表演唱
1、啟發幼兒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顛倒著說出來。
2、個別幼兒展示創編的歌詞
“請小朋友們把你的事情編到歌詞里唱唱看!誰來試試看?”
3、引導幼兒四人合作,創編歌曲
“小朋友們編唱得真不錯,你們現在可都是小小創作家哦!湯老師有件事要麻煩你們,請你們4個好朋友為一組、將自己想到的一句顛倒的話或一件顛倒的事情畫下來,貼到一塊板上,編一首完整的曲子,小組看圖演唱。
師生共享創編的歌曲與快樂。
各小組表演自己創編的歌曲,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經驗的分享與互學。
教學反思:
顛倒歌是一首帶有詼諧、幽默曲風的歌曲童謠,歌曲活潑有趣,并有韻律感,深受幼兒的喜歡。結合“動物世界”這一主題活動,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運用日常活動中的內容設計了這一具有特色的童謠——《顛倒歌》。整個活動分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
反思:在幼兒發表自己看法的同時,我只是老師初淺的表面性地回應了幼兒,沒有抓住機會讓幼兒進一步理解顛倒的含義,當幼兒說到顛倒時,應該抓住“顛倒”兩字,讓幼兒說出顛倒的意思或句子,當幼兒提到某句時,應逐句講解此句的含義,讓幼兒真正理解顛倒,為創編做好鋪墊,而不是直接告訴兒歌的名稱。
二是學念學唱兒歌,感受韻律。當我出示圖譜邊念兒歌邊貼出兒歌中相應的事物時,就讓幼兒為我拍節奏,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拍節奏感受兒歌的韻律。幼兒學念時采取了多種方式:集體念、個別念等,念時邊引導有節奏地拍手念歌詞。
反思:讓幼兒再次傾聽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兒歌韻律和節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幾位幼兒還沒有熟悉兒歌,節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這些幼兒對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適時出示下節奏圖譜方便弱的幼兒掌握節奏,也方便音樂感強的幼兒鞏固。
反思:部分幼兒由于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觸過這個歌曲,一下子就說出了小鳥兒游泳在海洋里,小魚兒飛在藍天里。而其他的幼兒也能都感受并理解顛倒國的世界中的顛倒。并學著把歌詞填進去。
總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經驗與理解,孩子們的回答就像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小魚飛在藍天中;小鳥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他們口中的顛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個個都是創造美的天使,激發了孩子們的潛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