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上海著名景點導游詞篇一
東方綠舟的寓意為在淀山湖畔,青少年們鼓起青春理想的風帆,知識之舟滿載希望,駛向未來。并且創造了多項世界、全國及上海之最---162位中外名人雕塑,為世界上的主題雕塑園;水上面積130多公頃,為中國大陸公園中的水面;17萬平方米的草坪為上海的綠地;包括樹木、花木等共有400多種,為上海的園林公園。
營地里停泊著的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艦”是一艘以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約97000噸)為原形建造的模擬航母。從大小到指揮塔、天線等都與原物幾乎一致。主要是用來對青少年進行軍事教育。飛機起落的甲板長220米,寬46米,高48米,艦身矯健雄偉。“航空母艦”主要以實物和聲光電相結合的多媒體展示形式,向青少年和游客展示一個生動而又感性的當今世界軍事科技成果以及世界軍事科技發展的趨勢,是目前大陸內容最豐富、科技運用最先進的國防教育館。
航母地下室是陸海空模擬訓練廳;一層是裝備陳列廳,除了真正的戰車、裝甲車和各種大炮外,還展示有古今中外的各種武器和裝備的實物及模型;二層是國防教育廳和國家安全教育廳,主要通過大型屏幕對青少年進行軍事教育;甲板上的指揮塔共分四層,一層是海軍艦艇博物館,二層是駕駛艙,三層是飛行管制室和作戰指揮室。四層是中央控制室。一般指揮塔不對外開放。
這艘航母的總造價高達1.2億元人民幣,由上海市政府、市教委、市體委以及青浦區政府等單位共同出資建成的。為了保證它的真實性,除了底座是由混凝土修建之外,其余部分都是由鋼板建成的。考試大收集
其它景點還有:
風帆港灣:遠航的風帆下面有著幸福的港灣,這一片由藍天、綠水和歐式田園營造出來的景致是您放松身心的樂園。
地球村:取材于世界各國民居的26棟建筑,組成了一道具有異國情調的風景線,與碧波萬頃的淀山湖交相輝映。
求知島:猶如湖上明珠,巧奪天工、引人入勝,環島漫步,盡覽湖光水色。
月亮灣:這是淀山湖一幅恬靜、自然的風景畫,也是游客流連忘返、有情人相約黃昏的心靈港灣。
上海著名景點導游詞篇二
親愛的團友們,那現在我們即將到達的是人民廣場游覽區。
人民廣場位于上海市中心,黃浦區西北部。我們所說的廣義的人民廣場,包括人民大道以南的廣場和以北的人民公園,總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而狹義的人民廣場,則是指人民廣場的南半部分,即人民大道兩側及以南的部分。
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失敗后,上海于1843年被迫開放,成為首批通商的5個口岸之一。當時,今人民廣場一帶是上海縣城西北面的一片水網地帶,雖有些小村落,但人口不多。1850年,英殖民者在上海成立“跑馬總會”,強行買下今人民廣場一帶的400多畝土地,于1862年建成跑馬場,成為遠東地區的賭窟。直到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上海跑馬場(廳)才又重回人民懷抱。
在新中國,1950年6月,舊跑馬場的中部辟建了一條東西向的人民大道,長500多米。人民大道南面是人民廣場,以北建成人民公園,由陳毅題詞。
20世紀90年代,市政府決定再次對人民廣場進行大規模規劃和改造,并確定為1994年上海市重點建設工程。
那提到人民廣場,不得不說說它的五個中心,即: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文化藝術中心、交通中心和游憩中心。
作為地理中心,1950年,上海市地政局以國際飯店樓頂中心旗桿為原點,確定了上海市平面坐標體系。以上海為起點的312、318、320三條國道都將人民廣場作為“0”公里起始處,這里也是204國道的終止點。
作為政治中心,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均在位于人民大道上的人民大廈內辦公。同時,人民廣場也是全市人民舉行重大政治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作為文化藝術中心,上海博物館、城市規劃展示館、上海大劇院、上海美術館等坐擁人民廣場,周圍還有上海音樂廳、大世界游樂中心、上海市工人文化宮、福州路文化街、大光明電影院等文化藝術場所。
作為城市交通中心,上海軌道交通一號線、二號線和八號線在人民廣場地下交叉;地面,共有數十條公交線連接人民廣場和其它交通集散地;地面上方,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在廣場西南面不遠處交匯互通。
作為游憩中心,廣場及周邊眾多的文化藝術場所、廣場本身幽深靜謐的園林空間以及廣場上的音樂旱噴泉、廣場鴿,不失為居民和游客休憩的好場所。
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廣場的綠化系統。廣場綠地面積達8萬平方米,它與人民大道北面10萬平方米的人民公園一起成為上海市中心的兩葉“綠肺”。
另外,廣場地還增設樂地鐵站、商場、停車場、變電站、水庫和污水泵站等。考試大整理
那人民廣場的主要景點包括了:人民大廈、上海大劇院、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音樂旱噴泉、上海博物館、齊愛廣場鴿、上海美術館、國際飯店、明天廣場以及百聯世茂國際廣場等
上海著名景點導游詞篇三
大家好!
上海長風公園始建于一_六年,一_九年國慶節建成開放。面積36.6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積14.3萬平方米,是上海市大型的綜合性山水公園。
公園借鑒了北京頤和園園林風格和杭州、蘇州的造景手法,總體布局模擬自然,園景以湖為主,山水結合,浩瀚的銀鋤湖面和30米高的鐵臂山構成全園獨特的景觀。園中的青楓綠洲、夕陽晚照、歲寒三友、迎春池、睡蓮池等20余處園林景點姿態萬千。公園有適合青少年活動的各種游樂設施,水上項目有:電動船、手劃船、腳踏船、水上轎車、游覽船等可供1000余人同時乘坐游玩;陸上游樂項目有:碰碰車、海盜船、小火車、雙人飛天、豪華轉馬、漂流船、爬山車、卡丁車等。一九九九年新建的“長風海底世界”坐落在園內銀鋤湖西岸湖底,是中國首家有主題新概念的海洋水族館,其規模一萬多平方米,展出海洋生物300多種,一萬多尾(只),是全國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海洋世界二期項目“白鯨表演館”已對外開放。園中還有“地下少先隊”群雕和“雷鋒”銅像等紀念性景點,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長風公園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西部。公園第一期建設始于1957年4月四日,1958年七月第二期開工,1959年國慶節建成開放。現有總面積36.4萬平方米,是上海市大型的綜合性公園,唯一的山水公園。
建設初期定名為“滬西公園”,1958年7月1日部分建成開放,更名為“碧蘿湖公園”,1959年9月29日,魏文伯同志取《宋書·宋殼傳》中“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之意,把公園改名為“長風公園”,并把公園內上海最大的人工湖命名為“銀鋤湖”,最高的人造山命名為“鐵臂山”公園建成后,聶榮臻、劉伯承、陳毅元帥于1961年春、1963年、1964年秋先后來公園垂釣和游覽。
本園設計繼承了我國傳統的園林藝術,借鑒了北京、杭州、蘇州的造園經驗,結合現代城市公園功能需要,從上海市和建設基地的實際出發,由原上海市園林管理處柳綠華工程師負責總體規劃設計、地形設計和綠化種植設計。公園總體布局模擬自然,園景以湖為主,山水結合,浩瀚的湖面和26米高的鐵臂山構成全園獨特的景觀。至今,湖畔山側的景點己建成20余處,主要景點有:鐵臂石景、銀鋤碧波,青楓綠洲、夕陽晚照,歲寒三友、迎春池、睡蓮池、荷花池、釣魚池、黑松山、牡丹苑、杜鵑苑、月季苑、玉蘭苑、櫻花苑、曲廊、畫廊等,還建有“地下少先隊”群雕、“雷峰”銅像等市、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建成的大洋海底世界,是中國首家有主題新概念的海洋水族館,建設規模一萬多平方米,展出海洋生物300多種,一萬多尾(只),是全國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1992年4月在長風公園舉辦了上海·四川自貢藝術燈會,盛況空前。1992年10月,舉辦上海市第五屆菊展。1997年、1998年、20_年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暨首屆中國花卉交易會、第一屆、第二屆上海國際花卉節,花團錦簇、游人如織。
1998年,長風公園被國家建設部、中國公園協會選為中國百家名園之一,是人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園址原是吳淞江(蘇州河)古河道中的西老河河灣地帶。灣內地勢高處有一村落名宋家灘,俗稱老河灘,村旁為墳地。這里因低洼易澇,農民耕種所獲無幾,是一處有名的窮灘。1956年初市人民政府決定征用這塊灘地辟建公園,同年10月由西郊區、普陀區、曹楊鄉等區、鄉人民政府和市園林管理處等組成的征地小組開始工作,征地范圍為華東師范大學以西,大渡河路東的西老河地區全部,涉及七一、陳渡、四中3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11個生產隊。征地工作于1957年3月結束,共支出拆遷、青苗賠償費24.5萬元。建園工程由上海市園林管理處設計科柳綠華負責總體規劃,主要建筑由上海民用建筑設計院設計。由公園籌建組組織施工。公園布局模擬自然,因低挖湖,就高疊山,山體坐北朝南,可眺望寬闊的湖面。水面采取以聚為主、以分為輔的布局,巧妙的保留了原有的一條西老河,它從鐵臂山的東南向北再西折,恰好環繞整個山體。鐵臂山有起伏的山巒和蜿蜒的余脈,隔河的黑松山向東延伸,與鐵臂山西北余脈有連貫趨勢,從而增添園林空間層次,避免山型輪廓相同。
第一期工程于1957年4月4日動工,施工面積212畝(14.13萬平方米),約占全園總面積的40%。工程主要項目是改造地形,建橋筑路,并種植樹木5.6萬株,于12月3日竣工,投資額為30.1萬元。1958年7月1日,公園局部試行開放。同月第二期工程開工后,普陀區黨政領導干部帶頭,每天發動上千干部、工人、學生、家庭婦女參加建園義務勞動,有時甚至挑燈夜戰,先后共有27萬人次參加。此地原來只有占地69畝(4.6萬平方米)的西老河,新挖的大湖將水面擴大為214畝(14.27萬平方米)、平均水深1.5米。施工挖出的約30萬立方米泥土,分別堆成占地15畝(1萬平方米)、高26米的鐵臂山,和占地5.5畝(3667平方米)、高11米的黑松山,還把95%的低洼地填高1米,從而解決了這一帶長期存在的積水問題,改善了種植條件,工程提前兩年完成。1959年10月1日,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公園在籌建時名滬西公園。1958年局部開放時改名碧蘿湖公園。在1959年全園開放的前夕,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魏文伯取《宋書·宗愨傳》中“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之意,將園名改為長風公園;又取《送瘟神》詩中“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句,將園中人工湖命名為“銀鋤湖”,大土山命名為“鐵臂山”。公園初建時面積537畝(35.8萬平方米),1959年5月增至555.5畝(37.03萬平方米),1967年10月減為548.36畝(36.56萬平方米)。
由于建園工期一再壓縮,而且過分強調因陋就簡,公園開放時園景平淡,設施簡單,因此開園后數年仍處于邊開放邊建設狀態。1968年為鐵臂山加土700立方米,在銀鋤湖邊筑石駁岸3500米。鑒于鐵臂山水土仍然流失嚴重,1972年在山北坡和東坡建造了十層梯田式的擋土墻,1984年春至1985年又投資24萬元,將大部分山坡駁石。1980年以前,全園建有4亭2廊1榭。1982~1988年新建或改建了1廊、9亭、露天舞臺、露天游泳池、銀鋤湖酒樓。1984年和1990年又分別建成雷鋒銅像和地下少年先鋒隊群雕。
上海著名景點導游詞篇四
上海站是全國鐵路樞紐之一、全國鐵路客運特等站。上海站位于上海市閘北區秣陵路。上海站始建于1920xx年,1920xx年落成。現上海站建于1987年,由原上海東站改建而成。上海站隸屬于上海鐵路局管轄,毗鄰上海長途客運總站,與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并稱為上海鐵路三大交通樞紐。上海是中國鐵路的其中一個重要樞紐,上海站在京滬線上距離北京站1463公里、距離南京西站309公里。上海站在滬杭線上距離杭州站201公里,距離上海北站2公里,距離蕰藻浜站16公里。從上海站始發的列車開往全國各地,其中包括到北京和天津的直達特別快車及動車,以及到香港的直通快車。20xx年12月21日起,上海站開行至北京的直達臥鋪動車。上海站是上海客流量最大的火車站,也是上海軌道交通的站名。上海市民通常稱之為“新客站”,以區別老的上海火車站(即老北站)。上海站共擁有8個普通候車大廳,1個軟席候車大廳,同時有專門開往香港九龍的出入境通道和邊防檢查和海關。上海火車站售票大廳共有80多個窗口,其中有20個位于黃浦區北京東路聯合售票大廳。上海站有南北兩個廣場,南廣場東南出口有一條通道直通軌道交通1、3和4號線,旅客下火車后可直接通過此通道同時完成火車出站檢票和軌道交通進站。途徑上海站的公交線路近百條,且有通宵運營的夜宵車通往上海各區。
上海站雖數經改建、擴建,終因受地理環境限制,站場和設備無法得到很大改善,難以應付快速增長的客流。因此1981年3月,鐵道部與 上海市人民政府向 國務院提交籌建新站的報告,提出在上海東站的原址的基礎上,建設一座2萬平方米的主樓、3.7萬平方米的廣場,日到發能力達72次的新上海站。根據這一方案,新建成的上海站,將配有7座站臺,到發線12股,同時具有商業、市政等多配套的綜合車站。同年6月19日, 國務院批復該計劃,同意新站址和建設規模,并且其主要建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
1983年9月8日,上海市府、鐵道部因方案產生變化因此向國家計委提交了名為《關于重新報送上海鐵路新客站設計任務書的報告》的新方案,相對原計劃,新計劃有了新的修改和擴充。主要方面有:上海站站廳的容納人數擴大到1萬人,站廳面積擴建到3.3萬平方米;疏通上海站周邊道路,建造大統路非機動車立交,建造恒豐北路立交橋;明確自批準后6個月內動工,1987年前完成一期工程,1988年前完成二期工程;確定工程總投資為26,736萬元人民幣。
1984年4月11日,國家計委署名的《關于重新審批上海鐵路新客站設計任務書和初步設計的復函》。1984年9月20日,新客站工程開工。
1981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獲國務院的批文后,即成立上海鐵路新客站工程指揮部。1983年10月,市政府調整指揮部成員,由 上海鐵路局、 閘北區 人民政府和建工局總計4人擔任指揮部的指揮和副指揮,并常駐工地。1984年9月,上海市府確定工程指揮部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全面負責車站施工。
1986年,上海市府成立上海鐵路新客站工程領導小組,由時任 市長的 擔任組長,至新客站建成領導小組多次召集會議并進入工地監督工程進展。而為工程施工的前期動遷工作也在1984年5月展開,這次動遷采取原拆原還的辦法,先將工程施工區域內的民戶和單位共7600多戶遷往他處。工程將會配套興建提供拆遷居民回遷的公寓住房。至1986年6月,動遷工作基本完成。
在不影響上海站日常運營的情況下,1982年4月1日,上海東站停止辦理貨運業務,但其他例如列車通過、車底存放、調車、單機通過等業務仍照常辦理。1984年9月29日,工程打樁正式開工。至1986年4月24日,工程完成第一階段施工,主要為南半區的施工。通過這19個月的興建,新客站的南部的大廳和高架站房的土建基本完成。進出上海站的列車改由南半區的高架候車廳下通過,為北區施工提供空間。1986年4月25日至1987年6月25日,工程進入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開始北半區的工程,包括拆除原東站列車線及附屬設施,同時興建北半區的停車線和機走線,并完成北半區的站廳和高架候車廳。1987年6月26日開始,工程進入最后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目的是完成南北候車室的合龍并進入內部裝修的階段。
而外圍的配套設施方面,第二階段工程結束的那天,大統路立交建成通車。1986年10月1日,恒豐路立交也宣 告竣工。此外,新客站南北廣場、通道、站內基礎設施的安裝調試都在1987年 圣誕節前完工。1987年10月,新客站站內裝修提前完成。恒豐路、 天目西路的拓寬、恒豐路橋改建以及軌道交通一號線的預留站臺和折返線、郵電大樓均在同一時期完工使用。1987年12月27日,新客站第三階段工程完工。至此工程共耗資4.05億元人民幣。
上海著名景點導游詞篇五
世紀大道,從東方明珠至浦東世紀公園全長約5.5公里,寬100米。西起東方明珠,東至浦東新區行政文化中心,被譽為“東方的香榭麗舍大街”。
道路為不對稱設計,綠化帶和人行道比車行道寬,使人、交通、建筑三者的關系更加合理。北側人行道旁,建有8個主題突出、各具特色的植物園,使道路具有園林景致效果。
世紀大道功能定位為城市景觀大道,法國夏氏-德方斯提供的方案設計,將世紀大道中心線向南偏移10米,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對稱道路,氣勢宏大,具有強烈的園林景觀效果。
世紀大道也是第一條綠化和人行道比車行道寬的城市景觀大道。在設計上較好的解決了人、交通、建筑三位一體的綜合關系。為凸現園林景觀效果,綠化景觀人行道占69米,北側44.5米寬的人行道布置了4排行道樹,常綠的香樟在外側,沿街的內側則是冬季落葉喬木銀杏,起到了夏遮冬透的樹種效果。
南側24.5米寬,布置了2排行道樹。同時北側人行道還建有8個180米長、20米寬的“植物園”,分別取名為柳園、水杉園、櫻桃園、紫薇園、玉蘭園、茶花園、紫荊園和欒樹園,主題突出、各具特色。
道路沿途還設置了以時間為主題的雕塑和藝術作品,景致獨特,文化韻味深厚。
世紀大道的建筑雕塑主要有:世紀辰光,位于世紀大道與嶗山西路的交匯處。以中國古計時器“沙漏”為原形,9根高低不一的不銹鋼鑲玻璃立柱“沙漏”,呈拋物線分布,構成行星軌跡。每隔2至5天,電泵就會把漏掉的沙再打上去。這座世界罕見的古代科技與浦東的現代建筑相得益彰,別具情趣。
五行,其創意源自中國古代相生相克的哲學思想,以金、木、水、火、土5個甲骨文字造型為基本設計元素,5部分雕塑形象各異,“金”取三角形,呈塔形立于中央,“木”由立方體作大膽切割而成,“火”取火苗形,以上三者皆以鑄銅為材。
“水”用不銹鋼做出流暢的象形文字水形曲線,“土”則取材于自然山石切鑿而成。東方之光,位于世紀大道楊高路交匯處開闊的環島上,背靠大型廣場的世紀公園,以原始日晷為原形,采用不銹鋼管網架結構,令人聯想到遙遠的歷史。
日晷上小下大,橢圓的晷盤象征地球,晷針穿過的中點代表中國。據天文學家測定,晷針指向正北方,具有計時功能。
根據世紀大道的命名特點,世紀大道上的城市系列環境小品規律性地體現了其整體性和現代高技術的風格。以時間為主題的雕塑,使整個世紀大道成為世界上唯一以時間為主題的城市雕塑展示街。
目前已建有東方之光、世紀晨光、五行等雕塑。同時簡潔的造型配以精致的金屬張拉結構小品,無論是立柱、還是長椅、護欄、燈桿及遮蔽棚都采用了統一的色調,成為標志性、特征性的色彩。
沿途設置了以時間為主題的雕塑和小品,如在不同地段布設日晷針、世紀鐘、沙漏等;世紀大道的建設,不僅對浦東功能開發和形態開發有重大影響和作用,而且是上海世紀之交城市形態建設的標志性景觀。
世紀大道是一項宏偉的建設工程,兩側的景觀工程和商業、文化、旅游、休閑功能開發工作將逐漸完善。世紀大道兩側的地塊充滿著無限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