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怎樣寫報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報告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青春在戰疫中綻放首場全國宣講報告會篇一
春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歡聲笑語總會充滿整個房子。可今年,我們的20__年本該充滿愛意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向我們發起了一場猝不及防、沒有硝煙的戰爭。
最開始的那段時間幾乎所有人足不出戶,街道冷冷清清,根本沒有一點新年的氣氛。讓我心里不禁感到一絲害怕和擔心,但是明白對于普通人老實待在家里就是對國家做貢獻了。
國難當前的時候總會有一群無所畏懼,負重前行的人涌現出來。在冠狀病毒面前,不顧生命危險,堅持奔跑在一線。他們之中有讓人敬畏的解放軍戰士、人民警察,還有掌握熟練技術的醫護人員等等。但是在我們身邊還有另一群可愛的人們:他們用平凡的力量堅守著不平凡的崗位,他們懷著不求名利、不求回報的初心,他們用責任與擔當筑起守護大眾的信念,他們就是疫情面前“最美的逆行者”。
我的鄰居錢伯伯也參加了這次疫情防控站,每天堅持站崗。天剛蒙蒙亮,他就在自己的崗位上值守,為每個進出的人員測量體溫,守護好這道防線。有一次,我路過那兒,只見伯伯臉色不太好,還往嘴里塞了幾粒藥丸。可他卻堅持默默奉獻,為了對更多人負責而透支自己的健康。
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奪取防控斗爭的勝利。除了執勤人員還有環衛工人也奮斗在一線。他們每天起早貪黑,街道雖然空空蕩蕩,但還是為城市的干凈整潔付出了汗水。他們干著最臟最累的工作,卻始終把笑容掛在臉上。在這疫情防控工作中凝聚著他們的心血,打贏這場阻擊戰離不開他們的無私付出。他們是“美容師”,掃去所有的塵埃和霧霾,讓城市每一天都充滿新活力和新氣象。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在這場疫情防控戰爭中,涌現出無數熱心助人、無悔付出的英雄,而他們又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篇章。他們的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成功。不管功勞大小,他們都是最可敬的人,值得被所有人銘記。
青春在戰疫中綻放首場全國宣講報告會篇二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本應是一片歡樂海洋的中國,卻只聞戰鼓錚錚,不聞鞭炮陣陣,成為了白天行人寥寥,夜晚萬籟俱寂的“空城”。
20__年1月30日,一陣可怕的“病毒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整個武漢,并向全國蔓延。一時間“新型冠狀病毒”這個詞仿佛烏云般籠罩在中國上方,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然而就在這人人自危的時候,一群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科研工作者和醫務人員挺身而出,與病毒正面開戰。
是什么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毅然前往一線?是什么讓無數醫生護士主動放棄休假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自動請愿馳援一線?是為了能讓患者盡早康復出院;是為了中國10多億人民的安全;是為了堅守那“若有戰,召必回”的鏗鏘誓言。于是他們轉身離開,不是朝著家的方向,而是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不是年夜飯桌前,而是需要他的地方。看著一封封請戰書上鮮紅的指印,不覺間,淚水已奪眶而出。他們面臨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在生死之間來回穿梭,為我們筑起一面堅固的“長城”。
愛美乃是女人的天性,但一位來自武漢的護士單霞卻動手剪掉了自己及腰的長發“光頭明志”。當她的朋友知道后為她哭時,她微笑著安慰她們,說:“我早就想在年前換個發型了,只是與預期的有些不同,再說頭發沒了還可以再長。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能救更多的人。”看到這里,我不禁覺得這身白衣穿得太過沉重。
當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最值得我們敬重的是鐘南山院士。非典是中國人抹不掉的共同記憶。面對非典疫情,鐘南山主動請纓:“把最危重的病人轉到我這兒來”,這淡淡的一句話,無異于平地驚雷般的“向我開炮!”在這之后,我們看到的便是他以66歲的高齡,持續工作救治患者的身影。如今沉寂17年之久的瘟魔再次叩響了中國的大門,向中國發起猛攻,84歲的鐘南山身披鎧甲掛帥出征,全身心投入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除了這些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還有許許多多和他們一樣可愛可敬的人,他們是社區工作者,是普通的環衛工人,是一線執法人員,為居民測體溫,進行相關宣傳,殺菌消毒,摸排登記等,他們都在用行動爭當疫情防控的參與者。
我們也應該向那些正在與疫情做戰斗,與死神搶人的醫務人員學習,學習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盡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相信吧,待到春暖花開,我們定能繁花與共!
火焰流淌,燒成滔天大浪!張牙舞爪的火焰像是把整個宇宙都燒著了一樣,熊熊大火根本望不到邊。房屋、樹木被燒著了,濃濃的煙在空氣中舞蹈;云朵也像被燒著了,天空一片紅色;大火,把人們的心都燒著了。到處都是哭聲、尖叫聲、呼救聲……無數消防員沖進火海,與烈火奮戰……漫天火光,濃煙蔽日。哪怕隔著屏幕,炙熱都透過一環扣一環的險情,在觀眾心里越燒越烈!
看到這里,我被深深的震撼了!讓我感到震撼的不僅是那場火災的可怕,更是消防員那種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盡職盡責的精神。
這是一場非常精彩的電影——《烈火英雄》。看完,我們無不為這場電影所動容。
不禁感嘆,我覺得消防員是非常特殊的。因為每當發生危險時,人們會急忙逃跑。消防員總在危難之時,與人們“背道而馳”,逆行于人潮中。他們在火海中逆行,是特殊的!他們救援時面對大火,卻好像毫不畏懼,是特殊的!在一次險情中,遠處濃煙滔天,操場上的父母都急忙帶孩子奔逃,只有他——電影主人公江立偉消防員,撇下妻兒,義無反顧地奔向事故地點。他,是特殊的!
其實英雄背后,他們也只是普通人。面對張著血盆大口的火焰,他們怎么可能不害怕?是的,他們也會害怕,畢竟,他們也是血肉之軀呀!但,他們都擁有一顆時刻想著群眾的心。所以,他們愿意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去捍衛!他們怎么可能不擔心家人?看到江立偉撇下妻兒去事故地點時,我覺得他是個不稱職的爸爸。但只是因為責任所在,使命驅使,他只好讓家人承受一些委屈。他們怎么可能不想放棄?他們滿臉燒傷,燙起了水泡,雙手由于常接觸高溫而皮開肉綻。他們也想過放棄,但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個任務,更是一份使命,一個維護國家及人民安全的重任。
消防員,是在火海中的“逆行者”;消防員,是在危難時給人們帶來的希望;消防員,是頂起維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重任的棟梁;消防員,更是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向每一位不放棄不退縮的“逆行者”致敬!
青春在戰疫中綻放首場全國宣講報告會篇三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時針它不停在轉動”。縱然時光流逝,我的世界已響起了青春協奏曲。
青春的腳步醞釀了一杯美酒,讓我們品味。
青春似朝陽般充滿陽光、活力;青春似花朵般散發迷人的芳香;青春似條小河,涓涓流淌不息……青春有著秀麗的容顏,優雅的氣質。青春是生命潛流中涌動的一種全新的感覺。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青春有夢,“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我們要為之去努力,去奮斗。在人生這片肥活的土地上,我們辛勤耕耘,用晶瑩的汗水去收獲豐碩的果實來醞釀青春的美酒,再經時間的珍藏,它變得更加香醇,更加珍貴。
青春的腳步為我插上一雙翅膀,帶我去翱翔屬于自己的天空。青春充滿了活力與激情,我想像雄鷹一樣擁有一雙雄健的翅膀,去擁抱藍天。世上最美的東西是實現美好的愿望。對于現在的我來說,考上一個好的高中,無疑是我現在的愿望。為了實現這個燃燒的愿望,我要去勇敢地飛翔。就算風雨淋濕我的翅膀,我也要飛翔,就算閃電讓我折翼,我也要飛翔。
青春似一艘船,載我們去開辟另一片天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青春讓心靈自由暢想,帶我們去憧憬那美好的未來。“人貴有志,學貴有恒”這名言,不正說明了我們做事要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嗎?人最可貴的是要志存高遠,那么學習則需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青春這艘帆船將帶我一路前行。
細細品味青春的美酒,品出它的香醇;放飛青春的夢想,讓我們擁抱藍天,讓我們開啟青春的航船,駛向成功的彼岸。
朋友們,讓我們聆聽青春協奏曲,踩著青春的節拍,共舞一支為青春喝彩的舞曲。
青春在戰疫中綻放首場全國宣講報告會篇四
__作為少兒公園生產班班長,自疫情防控啟動以來,他時刻關注著名勝區戰“疫”的消息,積攢力量,隨時準備沖向一線加入戰斗。
主動請戰,先鋒意識強
公園閉園,沒有園林工人,園林養護工作耽擱了下來,__心里著急,主動提出“我來給病蟲害打打藥”。
這是__一貫的作風,十幾年如一日,遇到應急搶險任務,他總是沖在最前面的那一個。
囑咐組員在家待命,以防交叉感染,獨自值班承擔養護工作。
值守一線,敬業意識強
2月5日晚,少兒公園黨員突擊隊奔赴翁家山,開始了疫情防控一線卡點值守和留觀人員管控。
翁家山是海拔最高的景中村,夜間值守風特別大特別冷,又凍又餓,村里的人讓他去亭子里暖一下,他卻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心系公園,主人翁意識強
疫情爆發后,他時刻關注防疫工作動向,獲知一線值守人員口罩告急,他心急如焚,1月31日一早趕到公園,把原本買給家人的100個口罩捐給單位。2月6日一早, 在完成夜間值守后,他顧不上休息又給單位送來了急需的消毒酒精。黨員初心昭昭可鑒。
黨員__用一顆共產黨員的初心,踐行著抗擊疫情的使命,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
青春在戰疫中綻放首場全國宣講報告會篇五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刷爆”各大網絡平臺。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怎么又要上班了?三十那天你剛值班,今天才初二。”
“阿公阿嬤,等疫情結束了,我再好好陪你們。”
周曉洋從小被爺爺奶奶撫養長大,對爺爺奶奶的感情異常深厚,一年到頭忙碌的他本想好好陪陪兩位老人家,但是在疫情面前,他選擇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新垵村緊鄰新陽工業區,是一個擁有近10萬人口的大村,具有進村入口多(20余個)、外來人口多(近9萬人)、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成為新陽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村必須設置入村卡點,對進村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但是現在村民對疫情過度恐慌,難以發動,入村卡點缺人啊……”黨委書記邱錦容在疫情工作部署會上說到。“書記,讓我去入村卡點!我是黨員,又是年輕人,先安排我。”這句主動請纓的話語在這名“90后”的嘴里顯得鏗鏘有力。
從那一天起,新垵村的入村卡點多了一把“紅色測溫槍槍”,只見周曉洋左手攔車,右手舉“槍”測體溫,一邊核對來廈返廈人員的身份證,一邊耐心解答群眾疑惑……“村民朋友們,出門千萬條,口罩第一條。”周曉洋的聲音在嘈雜的環境中顯得格外清晰,閩南語和普通話的無縫切換,更是讓他的聲音“聲”入人心。
“少年誒(年輕人),每次我要出門的時候,都會想起你說的這句話,我就把口罩戴上了,我年紀大了,這句話好記。”一位經過卡點的阿伯說到,“阿伯,戴上口罩就安全多啦,但還是要少出門。”說完,周曉洋又馬上投入卡口的工作中,為了讓新垵更“心安”,他用行動踐行自己的話語。
“陳主任,我建議用采用‘無接觸’信息采集法,收集來廈返廈人員的信息……”在村“兩委”會上周曉洋說到。
隨著元宵節后返工潮的到來,新垵村各卡點的人流量激增,采用紙質登記信息導致各卡點大排長龍。面對這種情況,周曉洋想到了自己所學的教育專業,以前他曾用問卷軟件,給中小學生設計網上試卷,于是他將這個技術用到此次疫情防控中,自主設計了“無接觸”信息采集表,將紙質登記表的信息“搬”到手機上,只需來廈返廈人員輕輕“掃一掃”,就可以通過填寫相關信息。不僅如此,后臺工作人員也可以隨時掌握“第一手”信息,實現了登記、導出、分析無紙化。
讓數據多跑步,讓群眾少煩心。“有了這個掃碼登記表,我們方便多啦,也不用排長隊了。”剛剛回村的“新廈門人”開心地說到。此方法不僅提高信息采集的速度,減少統計的工作量,而且減少人員接觸,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此方法在新垵村首創推出后,迅速在新陽街道各村(居)推廣,很好地緩解了返工潮給入村卡點帶來的壓力。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夜幕降臨,入村卡點的工作結束后,周曉洋開始轉入“第二戰場”,在別人休息的時候,他正在整理一天下來的圖片和文字,51天連續奮戰,126份文字材料,他將心血傾注到文字中,賦予其力量,一字一句刻畫出新垵村干部群眾全力抗擊疫情的模樣,他的文字總能給人以溫暖和力量。
青春在戰疫中綻放首場全國宣講報告會篇六
這個寧靜安逸 熱鬧團圓的新年,被一張張病毒的魔爪撕毀:孩子的鬧聲大人的埋怨,充斥耳旁。世界一夜之間被籠罩上一層厚重的悲哀,為了不讓病毒的魔爪入侵,白衣天使們勇敢地站了起來,24小時抗擊在疫情一線。
當年的“非典”,我們偉大的祖國堅持了下來,今天,我們的祖國依然不畏恐懼。鐘南山爺爺大跨步向前,率領著白衣天使們沖往一線,沖往武漢!沖往病毒的魔爪最尖銳處!
你們埋進了工作里:不眠不休,日以繼夜,分秒必爭……從死神手中搶回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有的,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厚重的防護服如巨石置壓著你們,你們扛著,一步一步向前;淡薄的口罩猶如薄冰般險惡,你們頂著,一呼一吸匍匐;流泄的汗水好似肆無忌憚的暴雨沖刷著你們,你們受著,一伸一曲抗爭。
女戰士們,你們那三千秀發獻給病人,你們偷偷抹去對逝者的不舍,奮戰在一線!請戰書上的手指印和簽名,不是文字,而是你們對病毒的宣戰,是準備隨時犧牲的決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這是新一代人的考驗,對中國的考驗,每一個人中國人都緊緊地站在一起,握起雙手,舉上頭頂,我們堅定的相信——抗疫成功!凱旋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