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學習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材料篇一
(一)深刻反思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相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等方面的問題。
1.對關于民族工作、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論述學習不夠,心存僥幸意識。認為只要跟著黨支部、黨小組學習就已足夠,沒有將加強自我學習提高政治覺悟放在完善自我的高度,沒有系統地學習關于民族工作、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論述,導致自己理論水平不夠高。
2.理論學習存在學用兩張皮、落實空對空的現象。平時工作生活中沒有主動擠出時間來學習,對民族理論知識一知半解。認為民族政策、語言文字法規能滿足于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就行,沒有完全做到學懂弄通做實,具體工作上存在明顯差距。
3.依然認為生活在祖國的這個邊疆小鎮,與新疆和西藏的情況大不同,認為暴恐和反對民族團結極端思想在我們這個邊疆地方沒有生存土壤,在思想上有所放松的現象,對形勢盲目樂觀,憂患意識缺乏,思想意識松懈。
(二)深刻反思對黨中央關于推進雙語教學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等方面的問題。
1.從事教育工作24年了,雖然仍保持著初心,但由于近些年從事行政工作多一些,所以深入教學一線的時間不多,導致對教學改革認識存在片面性,尤其今年黨中央關于推進雙語教學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更是只浮于表面的文件學習,沒有在實際工作中落實貫徹。
2.在學校由于分管黨建和德育工作,所以對黨的民族政策貫徹落實、以及做好民族工作大局的高度上做得還遠遠不夠,尤其對于工作中設計民族因素的工作,只是單純的按部就班以學習來代替,系統思考籌劃、創新都沒有。
3.工作中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力度不夠大,不夠堅定。工作中缺乏責任感、緊迫感,平時的工作上級如何要求就如何落實,從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主觀上降低了工作要求,存在太多工作上的敷衍意識。
(三)深刻反思對黨的民族政策貫徹落實、做好民族工作等方面的問題。
1.在推進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工作中,堅決按照黨中央和自治區相關決策部署推進落實;但是因為深入一線教學時間有限,所以落實時只浮于表面的文件學習,實踐中貫徹落實還有些差距。
2.工作中,也經常性的學習《憲法》,了解憲法規定的義務,也明白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民族團結,更是懂得做好民族地區工作的長久之策和固本之舉的信念,但是在工作中具體落實時還是缺少著力點,沒有認真思考過工作中該怎樣整合民族團結的各項內容,只是為了完成民族性工作而完成落實,缺少政治、全局、戰略的高度。
3.每天享受著和平時代的安逸生活,從未深層次的想過身邊仍存在著狹隘民族主義思想、敵對勢力的干擾破壞以及既得利益群體的抵觸情緒的現象。對媒體中報道的國際敵對勢力打著“民族”、“宗教”、“人權”等旗號對我國進行的西化、分化活動,向來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未有加強民族團結,才能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的政治覺悟。更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總是認為做好份內事,上好自己的課就可以了,從未把立足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這個重大政治當做責任去推動。
(四)深刻反思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原創性重大論斷貫徹落實等方面的問題。
1.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干部,我對思想政治修養的自覺性不夠,我對學習存在“走過場”,停于形式,敷衍了事,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視。我沒有嚴格的學習計劃和約束自己學習的制度,只能說有求知欲望,但缺乏持之以恒的自覺性、觀念和方法。
2.對待民族工作還存在一些偏差和不足,工作中雖不存在強化民族的差異性,但卻忽視和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情況。尤其今年我區開展了創建民族示范區的活動,多數的時候我只是去開開會,回到學校照本宣科的落實,部署多,跟蹤少,檢查更是沒有,甚至有時候遇到困難有逃避思想。
(五)深刻反思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等方面的問題。
1.工作已10年時間了,雖然一直分管黨建工作,但真正與教師們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并不多,工作中還存在自我批評多、互相批評幫助少,批評與自我批評意識還不到位,導致日產工作被動,達不到思行統一,溝通、協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2.推動工作主要依靠開會發文件,存在以會議落實會議、以講話落實講話、以文件落實文件的情況,很多時間耗費在文件會議事務上,撲下身子抓落實的精力不足,不能夠靈活掌握方針政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對工作推動落實勁頭不足。
3.政治站位不高,“四個意識”樹的不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式方法單一,沒有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尤其在做好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工作上推進力度不夠。實際工作中,理論指導實際作用發揮不充分,沒有很好地從學習中總結提煉,對在工作中產生的新問題缺乏有效的解決辦法。
(六)深刻反思作風頑疾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方面的問題。
1.貫徹落實的堅持性不夠。一方面表現在注重抓“熱點”“重點”工作,上級要求現在抓的、必須完成的和出現了問題便強調一陣子,忽略和淡化了其它工作;二是表現在同一項工作,往往開始干勁足,方案好,但過程督查、指導和總結不夠,效果打了折扣。
2.工作中有時存在打不開情面的情況。很多時候把人際關系看得較重,對教師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沒有及時指出,幫助和督促教師改正,部分教師教學業務水平提高不大。
3.工作常常疲于應付各種事物或突擊性任務,真正深入教師中了解教師、了解學生、了解家長很不夠,精細化管理和制度管理還不到位。
4.高標準的意識還不強。雖然自己對待工作是認真負責的,但在工作任務繁重、頭緒多的情況下,有時有滿足于過得去、還行的現象。
1.理想信念有所松懈。雖然理想信念是堅定的,但在民族工作中出現上述問題,說明在理想信念方面抓得不夠緊、學得不夠深,還存在薄弱環節。在思想上有懈怠感,面對新思想、新要求、新理念,存在緩一緩、歇一歇的想法,沒有第一時間補足精神之“鈣”。
2.工作中簡單地認為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落實好上級的各項決策部署,放松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3.宗旨意識有所弱化。對照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博大為民情懷,在與為群眾辦實事上還存在一定差距。沒有時時刻刻把教師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教師的疾苦放在心上,對教師的情況了解掌握的不夠充分,對教師的訴求回應得還不是很及時。
4.擔當精神有所減退。在民族工作中雖然能率先垂范,切實做到干在先、走在前、作表率。但有的事后大局意識不夠強,認為把份內工作做好就盡到了責任,往往考慮自己分管工作多一些,支持分管以外工作少一些。
5.對加強和改進民族團結工作的創新意識不夠強,對工作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過于謹慎小心,有時就算有一些新思路、新想法,也沒有大膽的去嘗試。自我加壓不足,缺乏緊迫感和恐慌感,攻堅克難的勁頭有所減弱。
6.大局意識不深化,在統籌兼顧上有差距。在推進民族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雖然體現在表象上,但實質卻透視出大局意識不夠強。滿足于上級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沒有時刻提醒自己,在應對民族工作時既要站在全局角度去謀劃統籌,又要充分結合實際去貫徹落實,沒有把推進民族工作考慮得再全面細致一些,做得再周密穩妥一些。
1.進一步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增強黨性修養。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相關決策部署,對照中央精神查找自己在民族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糾偏差補短板,提高推行國家統編教材和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積極參加“三會一課”,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綜合素質。
2.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政治擔當,主動扛起政治責任。積極開展推行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工作,不講條件、不搞變通、不做選擇、不打折扣,從踐行“兩個維護”的高度嚴格落實。準確把握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的深刻內涵,培養和增強自己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意識,全力維護民族團結和穩定。
3.嚴以律己,增強服務教師、學生、家長的意識。繼續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盡心竭力為師生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要為每一個學生、教師和家長服務好,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工作的原動力。
4.克服倦怠感,增強責任使命意識。今后我會把各項工作做深做細,而且在管理中,注重深入調查,不急于求成,以高標準,認真的態度,踏踏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為學校進一步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學習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材料篇二
新疆位于祖國西北邊陲,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個國家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又成為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稱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現有15個地、州、市,88個縣(市),其中33個為邊境縣(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174個團場。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為196360其中世居民族有13個。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從新疆多民族的實際出發,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符合國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權力。目前,全區有5個民族自治州,6個民族自治縣,42個民族鄉。國家非常重視新疆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發展到現在的348%,一大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活躍在政府機構以及經濟、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得到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教育、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目前,在新疆各類教育中均有多種少數民族語言的教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認真貫徹執行。宗教人士、宗教場所和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尊重和保護。目前,全區有清真寺23000多個,充分滿足了信教群眾的需要。
自1983年以來,我們新疆已連續26年在全區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越來越鞏固。盼發展、求團結、思穩定已成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來,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認真貫徹中央關于維護新疆穩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保持了我區的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展望未來,新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和美好的前景。我們將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新疆的各項事業的發展,國務院在__年專門發了加快新疆經濟建設發展的32號文件,為今后新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后,我們將堅持以思想為指導,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技興新和人才強區戰略,加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力度,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集中精力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持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疆的長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步。
新疆是祖國西部的一塊正在開發的寶地,發展前景廣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將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兄弟省區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努力把新疆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學習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材料篇三
從學前班到現在,有一對親密無間,形影不離的好伙伴——閆曉丹和姑麗皮亞。她們雖然民族不同,但是她們兩個比親姐妹還要親。她們兩個現在居住到了同一個小區,更加促進了她們的友誼。
閆曉丹是一個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陽光漢族女孩,她渾身洋溢著熱情和活力,很愛微笑,一笑就露出兩個小酒窩,很可愛。她還是個富有有愛心的孩子,愛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和美麗的大自然,更深深的愛著偉大的祖國,時刻銘記自己是一位少先隊員,她相信停帶的思想是死水,單調的生活是萎靡,偏激的青春是放縱,無夢的人生墮落。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她總是努力的學習,勤奮的工作,積極的思考,她要以她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來詮釋她的大學夢。
姑麗皮亞是一個自信和執著的維吾爾族小姑娘。一個聰明可愛,思維敏捷,工作積極,熱愛集體,關心同學,學習鉆研,學習成績優秀誠實上進,愛好廣泛的優秀學生。她為了心中的夢想,堅忍不拔,奮力拼搏,從不退縮。哭過、笑過、迷茫過,可她不曾屈服過。她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她熱愛身邊的一切。她是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少先隊員。
她們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上都互幫互助,互相關心。在課間十分鐘,她們總是在一起探討學習的樂趣,在雙休日她們一起動手制作一些工藝品,并一起去書店閱覽對學習有益的書籍,由于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使她們在學習上總比別人略勝一籌。姑麗皮亞有不懂的問題時,閆曉丹總會給他耐心的解釋,知道她理解、學會為止,使姑麗皮亞的學習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姑麗皮亞常常在閆曉丹參加文藝比賽時給予她最大的幫助,在她每次的比賽上姑麗皮亞會主動編排舞蹈,陪她一起排練,使閆曉丹在每次比賽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在生活中,她們總以姐妹相稱。當她們只身來到店里時,店里的叔叔阿姨總會問:“你的姐姐/妹妹呢?”但她們總會平淡的回答:“她沒有陪我一起來。”由于每次都這樣回答,至使那些店里的叔叔阿姨都以為她們真的是一對親姐妹。
在閆曉丹煩惱時,姑麗皮亞總會為她排憂解難,逗她開心。當姑麗皮亞猶豫不決時,閆曉丹總會為她作出明確的判斷。自從學校開展了“手拉手”活動以后,她們就更加團結友愛了,不僅如此她們還帶動了全班同學,讓全班同學深深地團結的重要,讓他們明白了團結是建設祖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團結才能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只有全國人民一心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而這些道理是閆曉丹和姑麗皮亞讓同學們懂得的。
現實生活中,一些不足為奇的事,一些不足掛齒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產。所以,人類是生活在團結合作的生活中,人類無疑是幸福的,但人類的團結有虛偽的團結。
不僅人類學會團結,就連小小的螞蟻,在發現食物后,都會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們小小的體形,居然能把超過自己的許多倍的東西搬運。體現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縱觀古今中外,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集體團結的力量。智勇雙全的張良,若不是投靠了劉邦,單靠單槍匹馬的行刺,能實現宏圖大志嗎?離開了笛卡爾的啟示和普里斯特等人的共同研究的科技成果,牛頓能提出“牛頓第一定律”嗎?
單靠一朵美麗的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個人只有融入團結的集體才能實現宏偉目標。
因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精誠團結,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謀求進步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這些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應該學會團結,這樣才能立足社會。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團結,了解團結的重要性。讓團結伴隨我們。今天的中國需要團結明天的中國更需合作,讓我們共同建設美好的祖國。
學習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材料篇四
新疆位于祖國西北邊陲,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個國家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又成為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稱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現有15個地、州、市,88個縣(市),其中33個為邊境縣(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174個團場。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為1963.1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占60.5%。新疆共有47個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個。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從新疆多民族的實際出發,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符合國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權力。目前,全區有5個民族自治州,6個民族自治縣,42個民族鄉。國家非常重視新疆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發展到現在的34.8萬人,占全區干部總數的51.8%,一大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活躍在政府機構以及經濟、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得到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教育、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目前,在新疆各類教育中均有多種少數民族語言的教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認真貫徹執行。宗教人士、宗教場所和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尊重和保護。目前,全區有清真寺23000多個,充分滿足了信教群眾的需要。
自1983年以來,我們新疆已連續26年在全區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越來越鞏固。盼發展、求團結、思穩定已成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來,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認真貫徹中央關于維護新疆穩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保持了我區的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展望未來,新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和美好的前景。我們將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新疆的各項事業的發展,國務院在__年專門發了加快新疆經濟建設發展的32號文件,為今后新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后,我們將堅持以思想為指導,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技興新和人才強區戰略,加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力度,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集中精力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持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疆的長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步。
新疆是祖國西部的一塊正在開發的寶地,發展前景廣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將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兄弟省區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努力把新疆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學習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材料篇五
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不僅有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而且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還擁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水力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
我國南方氣候溫和,少數民族的服飾多種多樣。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和褲子。婦女穿的飄逸輕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綢料筒裙,景頗族的毛織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壯族婦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層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繡花衣裙等。
由于我國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不同,經濟、生活方式也不同,他們的住房結構各具特點。在濕潤多雨的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一般居住在干欄式樓房里。這種樓房分上下兩層,所用材料以竹木為主。樓房上層用于圈養家禽、牲畜,放置農具或雜物。有些少數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別致的小竹樓。一棟棟造型獨特的小竹樓,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樹織成綠色帷幕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美麗極了!
不同少數民族,對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喜歡把米裝入竹筒放在火上燒烤,使米飯帶著竹子的清香味。壯族、布依族群眾喜歡吃五色糯米飯和糯米糍粑。朝鮮族群眾習慣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蘿卜、洋蔥,有的還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燜成噴香可口的什錦飯,由于燜好的飯用洗凈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飯”。
在春暖花開或秋收季節,壯族群眾喜歡開展拋繡球的活動。拋繡球是壯族男女相互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青年們在草坪或空地上豎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桿,頂端釘一塊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圓孔。男女各為一隊,以拋出的繡球穿過木板上的圓孔為勝。也有在場中間搭歌棚,繡球拋不過棚或拋出界,或接不住對方拋過來的繡球,就要被罰唱歌,非常有趣。
少數民族也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潑水節、那達慕大會、開齋節、洛薩節等。其中潑水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四月中旬舉行,時間為三到五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互相潑水祝福,還舉行劃龍舟等活動。晚上燈火通明,人們點花燈,放煙花,縱情歡呼歌舞,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人啊!
學習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材料篇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戰略,多次談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從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中央民族工作會議要求“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再到黨的十九大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寫入黨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
學習的內容包括三個部分: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五個基礎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五個著眼點
第一部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必然要求。中華民族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獲得認定的56個民族的統稱,中華民族是代表中國現代民族的共同體名稱。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我國各民族在中華大地上,“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團結統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民族共同體,是建立在共同歷史條件、共同價值追求、共同物質基礎、共同身份認同、共有精神家園基礎上的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現我國各民族對中華民族與各民族的關系以及各民族之間關系的認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我國各民族對歷史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政治共同體、建設共同體及利益共同體的認知和感悟。由此可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唐太宗采取了開明的民族政策,這種政策使周邊少數民族敬慕依附大唐,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以中央開明民族政策而對四夷產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兩者有機結合則遠人自服。
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愿聯合的原則組成,并奉行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執政。1990年解體。
大俄羅斯沙文主義認為:"專制"是俄羅斯完整、鞏固、強大和尊嚴的基礎。沒有它,俄國就不能存在。俄羅斯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的領土只能擴大,不能縮小,只能"統一"進來,不能分離出去。"民族"只是指大俄羅斯民族。俄羅斯民族是優秀民族,只有它才能在國家中享有統治的權利。"異民族"是"歷史廢物",注定成為統治的對象。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然要求。?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可以概括為“多元一體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大家庭與家庭成員、家庭成員之間是一種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的關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各民族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不可分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對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民族工作主題的進一步深化,為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內蒙古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就為國家和民族的存亡和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6年2月,著名的“百靈廟暴動”打響了蒙古民族武裝抗日第一槍。
1945年9月,烏蘭夫同志“單刀赴會”前往溫都爾廟,說服了成立“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的補英達賴等人,阻止了民族分裂,維護了國家統一。
1946年4月3日,東西部蒙古族革命組織在承德共同召開“四三”會議。會議協商撤銷“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各方同意放棄“獨立”的目標,在中共領導下實行民族自治,實現東西蒙的統一。
作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也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課件的幾張圖片所展示的就是:“齊心協力建包鋼”“三千孤兒入內蒙”“最好牧場為航天”的場景,這些都是內蒙古作為“模范自治區”的生動寫照。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夢想、共同夙愿。為了實現中國夢我們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第一個百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第二個百年,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需要每一個中華兒女為此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中國夢的實現,也必將進一步激發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榮譽感和民族自信心,從而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中國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路徑選擇。
國外敵對勢力的顏色革命影響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鞏固。近年來,西方敵對勢力利用我國邊疆地區的跨界民族,以宗教自由為掩護,以民族問題為借口,加大了顏色革命的力度。比如西藏問題、新疆問題、香港臺灣問題都是有外國勢力的參與,目的就是像通過顏色革命分裂我國,遏制我國發展。
“三股勢力”也有所抬頭,影響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鞏固。所謂“三股勢力”,是指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三股勢力”的表現形式雖有不同,但本質上是一致的。就是打著民族、宗教的幌子,煽動民族仇恨,制造宗教狂熱,鼓吹對“異教徒”進行“圣戰”,大搞暴力恐怖活動,挑起暴亂騷亂,制造社會恐慌,破壞安定團結的局面,企圖在亂中實現分裂國家的目的。我國某些地區存在的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大搞恐怖活動,制造社會動亂和民族仇恨,以消解日益穩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第二部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五個基礎
(一)著力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基礎。?民族區域自治是以國家大一統為前提,加快民族發展為目標,民族關系良性互動為核心。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堅持統一與自治相結合。沒有國家的統一,就談不上民族區域自治,因此要在確保國家政令和法令實施的基礎上,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權,給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決好自治地方的特殊問題。既要保障自治民族的自治權利,也要保障非自治民族的合法權益;既要保障聚居民族的自治權利,也要保障散居民族享受到自治權利。總之,在自治地方要營造各民族共建共享建設成果的良好氛圍。
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民族區域自治在全國第一個得以實現,為我國實行少數民族區域自治樹立了典范。從茫茫草原出發,民族區域自治這一具有開創性的制度設計,為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繁榮發展與團結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信心與定力。
(二)著力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堅持中國共產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原則的根本體現。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作為
扶貧
開發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黨中央協調各方力量,從資金、政策、人力等多方面給予傾斜幫扶,促進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雖然解決的是物質力量的問題,但根本上是做了凝聚人心的工作。由于我國少數民族多處于邊疆地區,區域發展相對落后弱化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大多集中于西南、西北、東北地區,因為邊疆民族地區自然環境相對惡劣,經濟水平較低,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也都比較落后,這些因素都嚴重限制著邊疆民族地區的發展。尤其改革開放之后,區域差距進一步加大。那么如果少數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在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政治結構、文化等方面的區域差異逐漸擴大,就容易加深社會發展的地域分化,不利于團結,就必然會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以為了加快邊疆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縮小地區之間差距,國家出臺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如“西部大開發”戰略、“興邊富民”“對口支援”等,可以說我們少數民族地區迎來了社會發展的機遇期。但因為我們少數民族自治地區起點低、基礎差,發展問題不是短期能解決的,這就給我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出了挑戰。
(三)著力加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全面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核心在于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關鍵是要加強文化認同。而“文化認同則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四)著力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基礎。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實現各民族大團結的“金鑰匙”。要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搞好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通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中華民族和諧大家庭,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共同目標。??
(五)著力提高民族事務法治化水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法治意識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內容。民族事務法治化是按照法律化的方法、手段、程序依法管理民族相關事務,依法處理民族問題,依法保障民族團結和各族群眾的合法權益。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障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著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有利于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第三部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五個著眼點
這五個著眼點分別是堅持“一條道路”、堅持“兩個共同”、堅持“三個離不開”、堅持“五個認同”、堅持“五個維護”
第一個堅持是堅持“一條道路”。指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蘇聯前總理:尼古拉?雷日科夫2007年說過“我們當時應該走中國道路,但令人遺憾的是,另一股勢力占了上風。我羨慕中國人選擇了正確的發展道路。現在世界上沒有人懷疑中國取得的成就。”這段話充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
第二個堅持是堅持“兩個共同”。指的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中辦發2018年65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指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總目標就是“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
第三個堅持是堅持“三個離不開”。指的是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三個離不開”是我國一以貫之的一項民族政策。
第四個堅持是堅持“五個認同”。指的是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這是在2014年5月召開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
在課件中有一張表格,這是中國青年報社曾經做過一項關于民族自豪感的調查,在調查中,各年齡段的參與者都給出了接近滿分的成績,這充分說明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民族自豪感。
2019年9月27日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
講話
中強調: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對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第五個堅持是堅持“五個維護”。指的是維護社會穩定、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
“五個維護”既是黨中央對以往處理少數民族地區涉及民族問題的經驗總結,又是今后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和民族地區問題的指導原則。
學習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材料篇七
對多民族國家來說,民族團結是一個關系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我們黨自成立起,就將實現各民族之間的真正平等和團結,作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方針。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多次強調“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要求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堅定不移地維護民族團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多次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總書記深刻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這一重要論述,站在黨的歷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闡明了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時代民族工作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戰略任務,意義重大而深遠。
縱觀歷史,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
在中國歷史上,凡是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時期,無一不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西漢文景之治、唐代貞觀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反之,歷史上發生過數不清的戰亂和紛爭,使國家和人民都飽受動蕩之苦。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視和壓迫的總根源,從根本上奠定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基礎。70多年來,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堅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防范和化解國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提供了堅強保證。
當前,我國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問題歷來是影響世界格局演變的重要因素
當前,一些國家因為民族矛盾、種族仇恨、宗教紛爭、領土爭端,導致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甚至國家解體、民族分裂、經濟衰退、滿目瘡痍。民族宗教問題成為影響世界格局演變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船堅炮利和挑撥離間,中華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當時的西方人普遍認為,中國肯定會像奧匈帝國等多民族國家一樣,分裂為無數個單一民族國家。但是,他們的預言失敗了。中華民族不僅沒有分裂,反而在中國******領導下空前地團結起來,“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打敗了侵略者,贏得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范文參考網手機版自由。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浴血奮戰、浴火重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對共同敵人的斗爭中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新中國成立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對我滲透、破壞、顛覆的圖謀從未停止、愈演愈烈。2019年美國參眾兩院出臺直接涉華法案、決議共37項,大多是這類議題。他們以“****”之名行“霸權”之實,執意炮制涉港、涉臺、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遏制中國發展的圖謀昭然若揭。國內外敵對勢力越是要破壞民族團結,我們就越是要推動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斷筑牢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的人心防線。
面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56個民族共同的夢,歸根到底要靠56個民族共同團結奮斗
習****總書記強調,中國******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我國近14億人口中,少數民族有1億多,都是我們黨緊緊依靠的對象;960多萬平方公里陸地國土面積中,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們黨領導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在黨的領導下,都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心得體會范文從“彝海結盟”“牦牛革命”“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兒入內蒙”“最好牧場為航天”“一家三代為國戍邊”,再到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例子不勝枚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必將迎來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把各族群眾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不斷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局面。